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岭讥道,“他上回不是蹭了点军功么?如今竟是要升官了。也不知怎么拍的马屁,给了他一个优的考评,还允他年底进京,回头可是又有热闹瞧了。”
他如今在五军都督府,军部的消息,自然灵通。
程峰叹道,“哪里都有这样的小人得志。我们鸿胪寺的兰状元知道吧?实在是个有才学又品行好的,却为家庭所累,总是被陛下申斥。”
程岭端起杯茶,撇了撇浮沫,不赞成的道,“若他当初肯脚踏实地,而不是攀龙附凤,如何能有今日之祸?”
满京城都听说了,如今的兰状元成天醉生梦死,宁肯露宿街头,都不愿回公主府。
而宜华公主恰好传出喜讯,已有身孕数月,这就由不得皇上不生气了。
第475章善举
皇家的脸可不是这么好打的,尤其永泰帝这样护短的人。
哪怕全天下的人,都暗地里同情兰廷茂头顶上的那片绿。但要公正的说,他自己确实也有责任。
齐大非偶。
皇家的富贵岂是这么好攀附的?
所以程岭同情,但并不可怜他。不信看谢小探花,谁能挚肘得了他?
程峰当然也知这个道理,只到底共事一场,还颇得兰廷茂帮助,还是忍不住为了他惋惜。
程岭却比他更加理性,“咱们自家的事都管不来,哪有工夫理旁人?我看还是抽些家丁,去寻下戴良和齐瑞华吧,省得弟妹成日忧心。”
程峰也就换了话题,“顺便看能不能也买些粮食回来,回头放郊外庄子上救济下灾民,能活几个人,也是功德一场。”
这个程岭倒也同意,兄弟两个商议了,跟家里人一说,都没有不同意的。
宁芳格外道谢,要说她也可以打发家丁寻人,但总没有兄长们主动提出,更加合适。
谢二夫人更是道,“这些客套话,自家人就不必说了。弟妹你瞧着家里银子够不够?不够我那里还有些,总可以多买些粮食。”
孟大夫人道,“听说人饿极了,还会易子而食。咱家力量有限,但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宁芳其实早就有个主意,“咱们温泉庄子不是要修么?我想等那些灾民来了,雇他们去做。还有今年杜老将军交来的一成租子,我也想拿去修修庄子的水利。一来收买人心,二来也让灾民有个事做,总比坐在那里,白给人粥饭好。”
孟大夫人不解,“这做善事,还要人家干活?会不会怪我们家刻薄?”
程峰却觉得,“弟妹这主意不错。流民中有勤快人,肯定也有懒汉。有些人是真受灾,有些人却是活该受穷。要救济也该是帮那些值得帮助的人,一味滥好心,可往往没有好结果。”
程岭更是想到,“如此一来,咱家就算做点善事,也不至于得一个邀买人心的嫌疑,皇上也没甚说头。横竖只有干活才管饭吃,管理起来也容易些。”
既有两位兄长支持,宁芳便道,“所以派去管事之人一定要精明老练,我原先想的是全叔。可家里事多,他是万万走不开的。剩下兄长们,看谁还可担此重任?”
这个……兄弟俩就你望我,我望你,抓瞎了。
他们手下忠心的人多,不怕死的多,可要论起跟人打交道,就略逊一筹了。
看他们都不敢揽这差事,孟大夫人和谢二夫人对视一眼,也不吱声了。
然后,还是程岳回来,给宁芳抓了两个壮丁。
就是上回宁芳想拉去做蹴鞠生意,却躲得八丈远的邵阳师傅和卓鹏师傅。
这回程岳无论如何,可不许他们再躲了。二人去见小王妃,也是实话实说。
“我们算账不灵光,做买卖不行。但出身寒微,看人的眼光还有。是不是勤快人,能不能干活,我们一看便知。只我们到底是男的,若要把此事做好,最好再派个大娘,照应着女眷和孩子们。”
然后,朱大娘便毛遂自荐,拉着银匠之妻崔大娘,主动站出来了。
“我们自来府上,啥也没干,成天白吃白喝。如今有这样差事,若不嫌弃,我们倒愿意去管上一管。别看妇人孩子没力气,但用得好,也能干不少事。比如纺纱织布,搓羊毛,织毡毯,捡柴禾,这些东西做出来咱们王府肯定是不要的,可回头平民百姓家里却是用得着。”
崔大娘也道,“尤其遭灾人家,等明年春暖花开,回家耕种,谁家盖得起砖房?都是砍些木头随便一搭,再拿毡子一围便是个家了。所以这些东西做出来,回头王妃当成工钱发给他们,必是欢喜的。只咱们府上,到底是要赔些东西了。”
朱三娘虽在名份上成了崔银匠的小妾,但二人相处得更象兄妹。除了一起打制器具,平常也无甚亲昵。
所以崔大娘如今也不去计较朱五姐儿到底是谁的孩子,反拿她们一家当亲戚,相处得甚为融洽。
如今听说朱大娘想来做善事,她也愿帮着搭把手。
宁芳听得欢喜,“不过买些棉麻,能值几何?赔也就赔了吧。只要他们占着手,不生事便罢。”
邵阳卓鹏听得连连点头,“两位大娘一听都是会过日子的,跟她们搭伙,我们也是放心的。”
宁芳便也同意了。
于是除了采购粮食,还收购了不少粗纱羊毛,等着回头发放给灾民劳作。
有赊灾想法的自然不止英王府一家,但想着让灾民做工换取食物的,却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原本高燕燕听了宁芳的法子,颇为心动,也想效仿。
戚老都督却私下道,“这法子程家用得,戚家却用不得。京城不比山东,我们做什么百姓只会往好里想。咱们若这么做,那涂御史又得参我,说我位高权重,还私心牟利了。”
高燕燕听着这名字就烦,“老爷进京才几日,都被他参多少回了!成天没事找事,就算偶尔办个蹴鞠赛,还被指责玩物丧志。可这蹴鞠早年本是军中练兵之法,又不赌钱又不闹事,怎么就踢不得了?难道要跟庙里的菩萨似的,动也不动,才算稳妥?”
戚昭义知小妻是心疼他,乐呵呵道,“那些人可不就指望我做庙里的菩萨么?我若真中了圈套,才给他们哄了。你明面上不好做这些,暗地里可以帮帮宁小王妃。她这主意实在不错,天助自助者。回头写信给家里,往后咱们戚家行善,亦可照此来做。”
高燕燕应了,“老爷,咱们不好这么做,那能不能请宁小王妃帮咱们清清田庄?皇上不也赏您一千亩田庄么,自然也要兴修水利的。这事就包给宁小王妃来做,可好?”
戚昭义笑,“这主意好。你再看家里有什么工程要做的,也一并都包给她。横竖我看宁小王妃也不是个拘泥之人,定是不怕当这包工头子的。”
于是,灾民还没来,包工头子宁芳便已新鲜出炉了。
十月十五下元节,家家户户正祭祀祖先呢,离秋闱只差十日,宁芳期盼已久的戴良齐瑞华,一行人总算给程家派出去的人接进了京城。
虽然已经提前派人回家打了招呼,但宁芳回宁家见着人时,还是吓了一跳。
原先清俊秀逸的齐瑞华,魁梧壮实的戴良都瘦得跟竹竿似的,尤其齐瑞华,两颊凹得跟猴儿一样,显然大病过一场。
至于戴大嫂及两个闺女,还有陪着各自夫君进京的夏君眉和夏鸾儿,更是蓬头垢面,衣衫破烂,跟那街上的叫花子倒也差不了多少。
夏君眉和夏鸾儿见着宁芳,话都说不出,眼泪直往下掉,倒是戴大嫂刚强,还能跟宁四娘说笑。
“老太太快给我们弄几间屋子收拾收拾吧,再来两碗热粥垫垫肚子。这生相,可真是怕脏了府上的地。”
好在宁四娘这边早收拾好了招待他们的房屋,先送人下去休息,又请大夫来医治。
待人走了,宁四娘直念佛,“怎么闹成这样?怎么闹成这样?”
看她手都开始哆嗦,宁芳知道,祖母不仅是被他们的惨状吓到了,更是担心回家路上的儿子媳妇。
忙道,“祖母别担心,爹爹离京时,王爷曾悄悄给了他一枝军令。就是怕他们路上遇到事情,可以持此令牌去当地驻军求救。且有我们王府的马车和王旗,只要不是遇到那想造反的,多半会给个面子。”
可这事涉嫌违规操作了,逾矩了,所以程岳也不好明说,只让王妃私下把东西交到岳父手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好拿出来让人瞧见。
可此时倒可说给宁四娘,让她安稳心神。
一面谢过程岳费心,一面又要去给菩萨上香。徐嬷嬷赶紧扶着她去了,这里宁芳才有空听邵师傅回报。
“这回府上能平安到达,可全亏了戴家大爷大奶奶。”邵阳一脸佩服的伸出大拇指,衷心赞叹,“读书人有这般灵光的,还真是不多。”
原来戴良和齐瑞华两家人才出门一个月,齐瑞华就因为水土不服,得了痢疾。
病症来得凶且猛,又在穷乡僻壤,要不是戴良想办法给他请了大夫,买齐药材,他这条小病可就得交待到半道上了。
可等他病好了,再次上路,走不多时,就遇到了水灾了。一路泥泞难行,断断续续,家里的大大小小,也是病症不断。
这时就全亏得戴大嫂照应,硬是把两家人都拖着,没拉下一个。除此之外,他们还捡了十几家进京赶考的举子。
宁芳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天灾,穷极了眼的百姓就有铤而走险跑出来抢劫的,听说有几个举子甚至在路上被谋财害命了。
“……有一个贾举人,就是少了机变,眼看都乱成这样,也不知掩饰,还赶着马车往前走,结果连自家的夫人儿女都没保住,硬是被贼人抢走了。好在遇到戴大爷,把他救了下来。若是象戴大爷似的,早早给全家都换上流民的破衣烂衫,扔了马车,只留下细软贴身带着,岂会有这样灾祸?”
第476章姑侄
宁芳听得心都揪了起来,“那他的夫人孩子可曾找到?好歹尽些力,能救条性命也是场功德。”
邵阳直摇头,“王妃心善,咱家也不是那样见死不救的人。可这样丢了的,怎么可能找得到?随那贼人扛着往哪个乡下一钻,转眼就卖了。不怕说句让王妃心寒的话,若咱们穷人家的妇人丢了还好,象这样有功名的老爷,就算找回来他们肯要吗?尤其女眷,找回来也是死路一条了。那贾举人从头到尾只说他夫人孩子都死了,我们说要帮着找,他还死命拦着不让。”
虽知是实情,宁芳却也听得胸口堵得慌。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想那举人能带着妻子儿女上京赶考,应该也是家境不错。可遇到灾年,说出事就出事,苍天何曾因为谁富贵谁有个功名,就多庇护着些?
“那些举子们安置好了么?普照方丈那里粮食还够吗?”
戴良可以救助那些举子,但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到宁家和英王府来。
宁芳也不能主动做这个事情,人心隔肚皮,天知道那些人心里怎么想?
升米恩,斗米仇,滥好人谁也不敢做。
于是宁芳早打发人跟相国寺的普照方丈商议好了,借了一片僧房,捐了两车粮食,安置这些举子,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邵阳道,“我送戴齐二家过来时,老卓便送那些举子去庙里了。路上还给他们买了些衣物被褥,也请了大夫过去诊治,再过会子他就能回来了。”
宁芳想想又给了他面对牌,“你去找全叔,支二百两银子,再去相国寺走一趟。看那些举子还有何不足之处,若需要添置的,比如考箱儒衫那些,就帮着添置了。若一时手头不便,想借些银子周转的,也借给他们,只要写个借条才是。唉,离乡背井又遇到这样天灾人祸,也是不容易,能帮就帮一些了。”
邵阳领了对牌叹道,“到底王妃心善,那小的这就去了。”
等他走了,宁芳看戴齐两家子也是十分疲惫,干脆把画眉仙鹤留下给宁四娘宁芸做帮手,自先回去了。
交待让他们好生歇息,有什么话,睡足了再说。
宁芸懂事,还体贴的说了句,“二姐姐也要保重身子,不要太劳累了。”
宁芳笑着摸摸她的脸,回去了。
等到次日一早,戴良齐瑞华两个睡饱了,带了各自妻子前来道谢。因已知道夏老太太过世的消息,所以两家人也都换了素服。
怕他们拘谨,程岳略寒喧几句,便只留下宁芳待客。
戴良这才感慨,“这回能入京,再见到你们,真是恍若隔世。”
齐瑞华亦是如此,“可不是么?路上好几回,我都觉得撑不下来了。要不是戴兄一直在那儿给我鼓劲,如今我都不知埋哪儿了。”
夏鸾儿道,“还有戴大嫂子,这一路可全亏了她照料。野地里生火做饭,可是累坏了。”
戴良道,“一家人说这些做甚么?后来我家大壮病了,不也把你家箱子都劈了当柴烧,才给她熬的药?”
夏君眉心疼道,“说回说来最错的,就是不该带孩子上京。若跟鸾儿家似的都留在金陵,或是送回我娘家,也吃不了这许多亏。”
戴良道,“不带你能舍得?只当她们少年磨难,日后能一生顺遂吧。”
这话说得众人纷纷点头。
这样的苦,一辈子吃一回就够了,真不愿意再遭这个罪了。
因戴家人少,所以这回上京,是全家一起打包来的。
戴大嫂及一对双胞胎女儿,又有戴良的一儿一女。尤其出门时,儿子才满三个月,这一路上吃不好歇不好,可着实是遭罪。
相对齐瑞华就轻省些,他老家便在金陵,自然把孩子们留给祖母照看,只带了夏鸾儿两口子出门。
不过这回的磨难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戴齐两家感情深厚了许多。
要不是夏鸾儿和夏君眉岔了辈份,夏鸾儿都想给两家孩子订个娃娃亲了。
也亏得有这个辈份压着,反正夏君眉私下里就跟宁芳说,她是不愿意把女儿三妮嫁进齐家的。
“表妹你不知道,鸾儿那里都有两个妾室了。她亲生的丫头虽是长女,但长子却是庶出的。
本来齐家太太都没提这话,是她自己‘贤良’。怀着大丫头的时候便给相公丫头开了脸,结果抢在她前头生了庶长子。往后就算她后来再生儿子,到底上头就有个哥哥压着了。
且那庶长子也是聪明伶俐的,瞧那样子,将来未必没有一份前程。
可这样好孩子,你抱过来自己养着也行。可她那好祖母,咱们那好二婶又给她出馊主意,竟是给她买了个美貌丫头来分宠。
呵呵,这宠分得,差点这回上京就带那丫头来了。还是得知表妹你做了王妃,齐家太太才坚持让鸾儿跟了来。
若我女儿嫁过去,她这贤良婆婆也左一个右一个弄妾室,我女儿还过不过的?
哼,她为笼络庶子,便要拿我的三妮去做人情。可我凭什么为了她的面子,就这么祸害我的女儿?亲戚也不是这么做的,一点里外亲疏都不晓得!”
夏君眉大概早憋了一肚子火,此时吐起槽来,自然话也多了些。
不过这事办得,确实挺无语。
夏君眉的二婶,就是夏鸾儿的祖母,那个失夫多年的夏二太太,说起来确实挺可怜,但办的事情也真是让人挺糟心。
当年祸害了亲生儿子,如今又来祸害孙女了。
当年夏明启同时看好戴良和齐瑞华,让她把另一个孙女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