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淑妃悻悻然,只希望如此。
可那蓉儿却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不仅再不跟她联系,甚至还主动向大宫女文桐投了诚。
“我虽是淑妃娘娘那儿出来的,但咱们宫中,有谁不是皇上的人呢?而皇上身边,自然以姐姐为尊,往后我若有哪里做得不好,还请姐姐教我。”
她又不傻,县官不如现管。
再说皇上半点没有抬举她的意思,难道还能真当自己被皇上睡过就高人一等了?
看她识趣,文桐也笑了,“要说娘娘调理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别说什么教不教的,往后咱们在一处,都用心当着差就是了。”
蓉儿也没指望这一回就能让人家相信自己,为了表明心意,她还主动去给跟淑妃不对付的宁芳送礼了。
因端午快到了,她做了个香包送给宁芳。礼物虽小,但是挺应景,也挺用心的。
虽然没说几句话,但宁芳已经基本明白她的用意了。
求和。
淑妃是淑妃,她是她。
或许她以后会跟宁芳起冲突,但起码现在不要对立。
宁芳回赠她一包新鲜的绿豆糕,算接受了。
“在这宫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都是利益。”
三舅公曾说过的话,再次浮上心头,宁芳更加惦记远方的亲人了。
※
大雨倾盆,把白日染成黄昏。
只是天还没黑,但军营不远处的一座大宅院里,却已灯火通明,酒肉飘香,还夹杂着歌女和着琴声的缠绵吟唱。
忿忿的瞪一眼那里,霍通抹一把脸上的雨水,走进一顶朴素的大帐。
“监军大人,我们真不能在这里耗下去了!再耗下去,且不说什么时候才走得到三川口,就是粮草也不够耗的!”
他是真的很焦急,却更加无奈。
自西征军出京后,除了开头十来天是正正经经的行军,后面身为主将的俞志国就找各种借口放慢了行军速度。
尤其在即将进入庆州边境,名叫柳树口的关防地带时,更加是借口下雨,河水上涨,命令全军驻扎了下来。
第388章请战
俞志国心中打的,显然是跟朝中大人们一样的主意——
拖。
拖到西胡人兵马疲惫,抢掠到足够的钱财后军心涣散,他再去打一场胜仗,好捞些军功。
横竖有河水天险,这个地方是极其安全的。而且打仗拖的时间越长,朝廷给的粮草军饷越多,可以克扣的油水也更多,不是么?
所以俞志国这么一带头,军中有些跟他一样想法的将领们纷纷效仿。还借口说什么要迷惑敌军,占据了城中最好的大宅,叫来城中的歌伎,成天喝酒饮乐。
说这是迷惑敌军?
呸!
分明是自己贪图享乐!
身为武将世家的霍通,不是看不懂这些人背后的心思。但正因看懂了,越发受不了。所以他只能来请求,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监军大人。
“能不能给我一队军马,也不要多,就一百人行么?不行五十人也行,让末将先去查探下军情?好歹救几个百姓也是好的呀!”
那些西胡人凶残得很,知道抢占不了大梁的地盘,所以会毫无顾忌的烧杀奸淫。若是任他们放肆,还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要受苦。
可监军大人一直没出声。
是,霍通也知道,这是难为监军大人了。毕竟程岳只是监军,不是主将,哪有调拔士兵的权力?
可要霍通就这么干看着,什么也不做,真是比死还难受。
正当他绝望的想说,要不他就带着自家的几个家丁去,反正要死也是霍家人,碍不着旁人什么事时,监军大人忽地淡淡开口了。
“如果你只是打算去刺探军情,我一个人也不会拔给你。”
在霍通的错愕时,程岳静静把手上刚整理好的小册子往前一推,“因为你要打听的,不可能比这里更详细了。”
霍通接过来略翻几页,便瞪大了眼睛,“这,这……”
他敢打赌,这里的内容绝对比俞志国能收到的情报更为详尽!
再看向程岳,霍通突然想起,早些年比他们霍家军更为有名的程家军。再想想过世的老英王,似乎程岳能拿出这份东西,也不算稀奇了。
祖父曾说过,每一个武人,都会留一手自己的保命绝学。
所以霍通没有去问这些消息的来源,只是重新提问,“程大人,您可以吩咐我做点什么吗?末将不才,愿听差遣!”
他相信,一个肯主动收集战报的人,绝不是为了呆在这里,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监军。
程岳眼中有了一抹欣赏,“若我拔给你一千人,你打算用来做什么?”
霍通一怔,因此次西胡号称纠集了五万大军,所以大梁派出的西征军便号称有十万大军。
其实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余人,这其中除开负责押运粮草,后勤保障的士兵,真正能打仗的无非两万而已。
好在西胡人少,说有五万也是天方夜谭,两万就撑死了。所以有这两万人,再加上边关旧将,也未必就打不过。
程岳开口就说给他一千人,真心不算少了。但此刻军队尽数掌握在俞志国手中,他要怎么调遣?
可转瞬,霍通就明白了。这一千人,应是保护监军的侍卫。
因要上前线,程岳又是王府之后,官职品级俱在那里。就算没有正式册封,有个千人的护卫队也是绝对够资格的。
想明白之后,霍通眼睛里顿时迸射出火热的光!
打仗贵精不在多,一千人虽少,但运用得妙,也未必不能出奇制胜。
“如果能有一千人,末将便想……”
大雨停下的时候,天色真正暗了下来,一支人马悄悄离开。
送走他们时,监军大人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可以不赢,但一定不能输!”
大梁朝的士气,经不起再一次打击了。
霍通没有回答,只是伸手重重捶了捶自己的心口。
这是军中儿郎,在用自己的性命在起誓。
他就算死,也绝不会输!
因远离军营,所以将领云集的大宅院里,直到天亮才得到禀报。
俞志国从一个美貌歌伎身上爬起来,便接到这个晴天霹雳。
“什么?你说霍家那小子偷了你的令符,私自带着一千人跑了?”
这要出了事,他岂不是也要被带累?
好在程监军沉着脸,主动背锅,“此事全是我用人不当,监管不力,我自会向皇上请罪。还请将军拔我五千兵马,赶往三川口,追上那小子,也好戴罪立功。”
俞志国低头踌躇,心中噼里啪啦算计起来。
霍通带人跑了,必是急着去三川口给他家里人收尸。虽然手段过分,说来不算大错,再说霍家死了那么多人,说不定还会博人同情。
他若是不去接应,难免说他无情。若去接应,一旦遭遇西胡,打了败仗,可就划不来了。
此时程岳跳出来,愿意领兵追击,自是好的。若是输了,便是他的罪过,想来皇上也会满意。可若是他赢了,岂不平白送份功劳与他,到时皇上岂不生气?
可要是不放他去,谁又肯去呢?
似是猜到他心中所想,程岳道,“可我从未领兵,经验不足,还请将军派个人从旁辅助。”
哎!
俞志国心想对呀。
他不愿意跟着程岳去冒险,但可以派个人去啊。到时领了功劳可以说自己的,打了败仗就是程岳的,这可多好。
如此一想,俞志国便道,“五千兵马委实太多,且不好行动,不如我先派三千兵马,护送监军先去三川口吧。”
程岳想想,似觉得有理,点头同意了。
俞志国顿时找了自己一个心腹,从军中挑挑拣拣了歪瓜裂枣的三千人,塞给程岳了。只是等到程岳出发之后,俞志国觉得不对了。
明明只有三千人,怎么,似乎,多出来许多?
行军路上,薛东野也发现不对了。
敲着一个又高又壮,明显不象俞志国派来的士兵问,“你是从哪儿来的?”
那大个子士兵嘿嘿憨笑,“我,我是来给同伙送东西的。”
薛东野愕然,“你同伙出征,自己的东西不拿好,还要你来送?”
旁边一个瘦瘦的老兵,赶紧帮忙说好话,“头儿,算了,带上他吧。瞧这大个子,给咱扛东西也好啊。我们一伙十个人,挑走了七个,单留他们三个有什么意思?别看个子大,都有些缺心眼,没我们关照,怎么过?”
薛东野眼睛瞪得更大了,“什么,还有三个?你们,你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兵挺着干瘪的小胸脯道,“保家卫国啊,我们也有一片忠心的!”
看薛东野黑下去的脸,他忙压低声音,说了实话。
“这不是出征前,看到那金光照到咱监军身上么?兄弟们都觉得,这跟着监军大人绝对错不了的,老天爷都看着呢!这会子跟来的还不止我们伙的三个兄弟,后头人还多着呢,您就别为难我们了。”
薛东野无语了,赶紧把事情报到程岳这里。最后一统计,这些偷偷跟来的士兵都足足有二千多人。
所以程岳想要的五千人,不仅来了,还有多的。
俞志国派来的许副将一听,忙道,“这可如何使得?赶紧把这些逃兵送回去!”
可监军大人却冷冷瞟他一眼,“许副将说谁是逃兵?这些将士们满腔热血,欲杀敌报国,主动追随本监军去上前线,在你眼中竟成了逃兵?”
他这气场全开,把许副将脑门上的汗都逼了下来,“是,是下官失言。可他们这样不遵军令……”
“嗯,他们不遵军令,他们争相上前线赴死。许副将觉得,是不是要在敌军动手之前,先治了他们的罪,砍了他们的脑袋才对?”
许副将被堵得哑口无言。
突然发现,这位监军大人主动要求调个人“辅助”他,只怕是没安好心。
果然,接下来就听监军大人淡然道,“我看许副将突然一头冷汗,只怕是身子不适。来人,送他去乔太医处瞧瞧。”
那个只会下毒的太医,我才不要看!
许副将还想啰嗦,却顿时被人堵着嘴拖下去了。送到乔太医那儿时,还想反抗,“我可是俞大将军派……”
乔太医随手弹了指粉末,他话没说完,便晕了过去。
乔太医嗤笑起来,姓俞的再有权势,能比得过皇上吗?
他就是皇上派出来的,现在不也一样得乖乖听程岳号令?
县官不如现管。
尤其出征打仗,你当是游山玩水么?当头儿的随便使个绊子,比如掉下山崖,落进水坑,死得不要太容易!
这么浅显的道理,这世上怎么就这么多人不明白?还一个个自以为聪明,前仆后继的往虎口里送,真是傻透了。
象他,就会看形势的多。一出了京城,就暗地里跟监军大人投了诚。
所以程岳表面上待他仍旧淡淡,但私底下却是关照有加。
不过眼下,程岳虽解决了许副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尤其迫在眉睫的就是,粮草不够吃了。
薛东野很发愁,“来的都是大个子,顶事是顶事,可肚子也大,一人能吃两人的饭。可咱们出征时只拔了三千人的粮草,这可怎么办?”
程岳淡道,“就算按五千人来拔,这粮草能都落进大伙的肚子?粮草不够你就不会想想办法?若事事都要本监军亲力亲为,要你何用!”
第389章保举
继何副将之后,薛东野脑门上的汗,也被骂出来了。
不过想想也是,就算拔来五千人,但以俞志国的德性,肯定是要克扣粮草的。
他们三千人的粮草虽然不多,但程岳不克扣,跟五千人也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如今已算入夏,西北也是草长莺飞,野菜兔子都是有的。行军时抓一些,回头再到各地驻军借一些,粮草暂时还能支应。
想明白之后,心里有了底气的薛东野也不啰嗦,自去安排了。
但程岳却没见轻松,反而面色越加凝重。
他这一路直奔三川口,必要成为西胡人的靶子。前途艰难不说,俞志国肯定会因为这些士兵私自投奔自己之事,克扣后续的粮草。
而因为战乱,相信很快便会有流民四起。那些平日里藏头露尾的山贼强盗,只怕也会出来趁火打劫。
估计各地驻军的粮草不被西胡人抢夺,也要被这些贼人祸害,必是紧缺的。
如今春夏之交,就算还有百姓在坚持耕种,可等到长成,那也是秋天的事了,这么多人怎么坚持得住?
“拿纸笔来。”考虑再三,程岳提笔写了封信,与他请罪的奏折一起,命人送回京城去了。
石青不解,“主子为何不等有些战功再往京城送?到时要什么,只怕也容易些。”
程岳摇头,没有说话。
心中却是明白,等他有了战功,只怕克扣的人就会更多了。还不如趁着现在情况惨淡求求情,只望龙椅上的那位能顾念天下苍生,明白大义了。
半月后,京城先后收到前方战报。
谁曾想,西征军出师之后,仗还没打,先出了内讧。
先是程岳递折子告罪,说没管束好霍通,让他偷了令符,私自领兵出征,如今莫明失踪。
尔后俞志国的折子上也说,监军硬要充当急先锋,听说也是被人围困,行路艰难,全赖他在后头照应云云。
可因为监军这样拖后腿,所以影响到了他赶赴边关的速度。如今没能开战,尽快把西胡人赶出边关,可不是他的责任。
见了这两封折子,朝野之间,一时骂声一片。
皆说程岳是“书生误国”,当初就不该让他去当这个监军。如今闹成这样,可如何收拾?一面又同情俞志国,觉得他是生生被人拖累了。
消息传到后宫,淑妃越发得意。
有一回就故意把话说到宁芳跟前,结果当着永泰帝的面,宁书女当场就炸了毛。
“若说监军有误,那差遣监军之人,又当如何?”
这话实在恶毒,生生噎得后宫前朝,再无人敢作声。
程岳再怎样不好,也是永泰帝派出去的人。他不好,那是皇上老眼昏花,还是犯老糊涂了?
然后有那清醒务实的,譬如首辅王恽大人,便打断了朝中那些没意义的争吵,只跟皇上商议起后勤保障。
虽说大军开拔时已经拔付了一批粮草,可几万人的口粮,不可能一次凑齐。所以当务之急,还得有人押运粮草过去。
这么一问,朝中鸦雀无声。人人皆往后缩,不愿去冒这个险。
眼下局势不明,或者说很有些糟糕,万一去当了炮灰,谁能记得?
此时,京兆尹的府尹周大人站了出来,“臣愿保举一人。”
嘁!
还以为他舍生忘死,愿意前往呢,原来只是想推个替死鬼,但所有人还是专注的竖起耳朵听下文。
“臣保举的是桃县县令宁怀璧,此人有胆有谋,稳妥细致,押运粮草,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王恽不同意,“哪有派县令去押运粮草的?况且桃县又不产粮食。他来京城还不满一年,怎好又动官职?”
可周大人却坚持已见,“非常时候,当然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桃县离京城极近,宁县令过来便利。况那县中之事并不繁杂,可从我府尹调一位推官去兼顾就是。”
这也太不要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