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氏低头思忖,若如此,倒当真可以开口一试了。
“只是嫂子,若二奶奶问起来,你究竟看上人家什么,我要怎么说?”
贺夫人笑道,“你放心,如今咱们家底虽不厚,却不是个贪财的。除了二姐儿机灵可爱讨人喜欢,我委实是看上你那亲家了!那宁四娘行事如此精明,又教出两个做官的儿子,一个还是妾生子,必是个不凡的。从前咱们没有家底,我也不敢说这样的话,可如今咱们大小也有个官身,为何不为纯哥儿寻门好亲?”
她想想又道,“既是二姐儿,家中必还有个大姐儿。若舍不得亲生的,大的给我也行。”
贺氏道,“那大的可不是他们二房的,乃是大郎屋里的,还是个丫头生的。”
贺夫人皱眉犹豫了一下,“这样啊,那你先打听下人好不好,横竖把我想结亲的意思透出去,若也有些意思,咱们再谈。”
贺氏虽有些为难,可想想侄孙,也确实是舍不得宁家这门好亲,想绑得更牢些,到底应承了下来。回头寻了个借口去找夏珍珍,却是听说给南老太君请去了。
贺氏委实是怕了这个婆婆,怕她又出什么幺蛾子,赶紧跑去看。
却正好听到南老太君的声音,“……我看二姐儿倒是跟我这老婆子投缘得很,不如留下来给我做个重孙媳妇吧!”
贺氏心头一跳,若说她嫂子看上了人,那她这婆婆除了钱,眼睛里可看不见别的东西。了。
可怎么能有这么厚的脸皮?都已经坑过人家一个闺女了,好意思再坑一个吗?
贺氏又羞又怒,都等不及丫鬟,亲手打了门帘进去,却听到夏珍珍笑道,“蒙老太太抬爱,只我家二爷却偏疼这丫头,早早就嘱咐说是要年纪大些才好说亲,且女婿人选,得要他亲自作主。是以她的亲事,竟是家中无人敢管,还望老太太见谅。”
贺氏一怔,就见南老太君也静了静,才皮笑肉不笑的道,“从来爹疼女儿是有的,可这也太过了吧?”
分明就是不信。
一般儿女亲事,多由父母作主。但母亲相看更多,哪有父亲要主动管事的?
可夏珍珍却说的全是实话,“这是真的。因我和二爷成亲三年才得了这丫头,是以她爹看得跟眼珠子一般。老太太若不信,尽管写信去问。若有一字假话,怎么罚我都行。”
看她如此坦然,南老太君也将信将疑起来。
贺氏正好进来打圆场,“想不到你家二爷倒是个重情的,怨不得他做官也不肯跑远,想必是舍不得家里吧?”
若一般人,这么问肯定会脸红。可夏珍珍却老实道,“全怪我没用,顶不起事,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让他怎么扔得下手?”
这脸皮得有多厚啊,竟承认自己没用了。
可是,可是听起来怎么莫名有些妒忌?
南老太君看了她半晌,眼神略复杂,“你是个有福的。”
夏珍珍不好意思的笑笑,“旁人也总这么说我。从前在娘家有爹娘哥哥们宠着,出嫁了又有婆婆相公护着。儿女们也懂事,一听我要出门,女儿侄子都争着跟我出来,还说要保护我呢!”
更加妒忌了。
完全听不下去!
南老太君勉强呵呵笑了几声,送客。
贺氏带着宁芳母女出来,看着夏珍珍幸福洋溢的明快脸庞,心口也有些微酸。
只宁芳觉得很没有必要。
她娘“没福”了很多年好不好?只不过她全忘光了。
不过这样一想,却连宁芳也开始妒忌了。
你说世上哪有这样有福之人?摔一跤就把不好的全都忘光了,然后记得的,便全是各种美好了。说她有福,也确实没错。
可若夏珍珍不是这种心性爽朗之人,便是失了忆,又怎会有这样的心性?
再这么一想,宁芳又觉得自己太小气了。
倒是要学学她娘这种坏事耳边过,好事心中留的脾气,只怕这一生才得平安喜乐。
夏珍珍忽地就见女儿撒着娇,轻轻摇晃起她的衣袖,便问,“有事?”
“没事。我就是觉得娘挺好的,好多优点,我要多学着些才行。”
虽然知道这小狗腿没说实话,但夏珍珍还是被这马屁拍得很舒服,点点女儿的鼻子,“没个真话!”
可一旁看着她们母女亲热互动的模样,贺氏心口更酸了。
这得是多有福气的女人,才能生出这么个小小年纪就知道哄着娘亲的女儿?可怜她都是做祖母的人了,却还得一心为儿女打算!
不过宁芳挺有眼力劲儿的,看贺氏虽眼中泛酸,却送了她们母女回房还不走,就料到有事了。找个托词躲回房去,这边贺氏才开始打听。
不过南老太君才碰了钉子,她倒没那么不识趣的问宁芳婚事。只问宁家几个姐儿,脾性如何,若是招亲,又有何要求。
夏珍珍再单纯也听出这意思来了,爽朗笑道,“太太竟是想说亲么?不知是谁,若好我倒也可以回去说说。”
贺氏这才半遮半掩把嫂子的意思说了。
要说贺纯是夏珍珍见过的,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且接人待客也礼貌周到,确实象个能干的样子。而且宁绍棠这些天跟他住在一块,颇得他照应,曾说过不少他的好话。
所以夏珍珍虽不敢打包票,却是答应回去把这事告知婆婆和大哥大嫂,至于要不要结亲,就要看宁四娘还有宁怀瑜梅氏的意思了。
至于宁芳,她完全没考虑。
第232章肚兜
因为她觉得七岁的年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根本想都没想过。
都不是傻子,贺氏听她这口气,就知道不要想宁芳了,顶多只能想下宁萱。
回头跟贺夫人一说,虽然有些失望,但毕竟还有一个指望。
贺夫人便道,“若她家大姐儿也有妹妹六七分的模样心性,倒也是门好亲。那回头便劳你替纯哥儿留着份心吧,若真能成,我必送你一份大大谢礼。”
贺氏也不客气了,“这儿还真有件事想请嫂子帮忙。我手上刚好攒了几百两银子,想做点小生意,你看纯哥儿他爹有没有什么门道指点一下,否则咱们这家,你也知道有多艰难。”
贺夫人倒是诧异了,“你哪里攒得下银子?竟没给你婆婆收去?”
贺氏道,“这你就别问了,横竖是正当得来的,但千万不能让她知道。”
贺夫人点头,“我回去便帮你问。只你把银子备好,可别象上回那样,说好的生意,你又拿不出钱来,白白送了别人。”
贺氏道,“你放心,这回绝不落空。”
送走贺夫人,媳妇刘氏过来,悄悄问婆婆,“可成了?”
那日她得了一百两银票,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交到婆婆手里。本想托婆婆悄悄给儿子置几亩田地,没想到婆婆却有了更好的主意。
若真能倒腾点小生意,她们也不求大赚,五百两银子,一年能赚出个百八十两便是极开心的了。
感念媳妇忠心,贺氏道,“放心吧,我会顾着你和勤哥儿的。你那个帐子送得很好,只宁家住不了两天就要走了,你再辛苦些,做几样人家记得住的针线。”
刘氏点头,“我已绣了几件肚兜,到时带回去,孩子们都穿得着的。”
贺夫人却低声道,“傻子!光知道讨好孩子,怎不知讨好眼前这个?那二奶奶看着就是个不擅针线的,你既有好针线,何不给她也做几件?横竖你们是同辈。送这些也没什么,还显得亲热。”
刘氏略有些不好意思,“送这些,合适么?”
贺夫人却笑,“就是旁人都不好意思送,才显得出你来。记得做得明艳些,正好我这儿有几块好料子,你都拿去,别舍不得。”
刘氏懂了。
于是,到夏珍珍告辞的时候,除了收到一堆给小儿的肚兜,还特别收到一个让她脸红心跳的小包裹。
刘氏道,“我别无所长,唯有这点子针线活还拿得出手,也不知道二奶奶喜欢什么,就一起傻呵呵的做了几件,二奶奶可别嫌弃。”
夏珍珍红了脸,“多谢费心了。”怕辜负刘氏,又小小声的说,“都很漂亮,我很喜欢。”
刘氏这才安心,暗道果然还是婆婆高明。不枉她熬了几夜,绣的那些精细小衣。
然后也不多说,“居丧之人,我就不送了,只盼二奶奶也略惦记着我们些,别断了联系。”
夏珍珍是个实心眼,道,“本是姻亲,自然不会。”
刘氏道,“那我可不客气了。”
然后到了年底,夏珍珍果真又收到刘氏寄送来的几色针线,还有初学写字的勤哥儿,简短写的一封信。
因她识趣,并不会频繁联络,也不会在信中说些为难之事,一来二去,夏珍珍也跟她渐渐熟络起来,倒是多了个远方的闺蜜。
此后刘氏再送她的针线,却不会再有肚兜之物,而是荷包手帕些常用物件。因贺氏深知,投机取巧偶尔一次可以,多了就令人生厌了。
倒是宁怀璧知道后,对这刘氏颇有好评,“一个没了丈夫的妇人,还能拉得下脸跟人结交,甚至不怕避讳的寄送针线,也是不容易。日后若能伸手,便帮她一把吧。”
因是闺房私话,夏珍珍便取笑道,“你是不是看人家做了好针线,才这样记得?”
宁怀璧笑拧着她脸,“你还吃醋?人家绣的那是交颈鸳鸯,你绣的那叫什么?鸭子打架?”
夏珍珍脸一下红了,“不许说!”
宁怀璧笑着把妻子揽到怀里,不说就不说,反正闺房之乐,也不是用嘴说。
这些且是后话。
那日夏珍珍带着几个孩子离了南昌,倒是没那么快回去。
因佟掌柜要做生意,除了在南昌采购了不少东西,回头还到景德镇进了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宁芳和宁绍棠都很喜欢的玲珑瓷,找的还是当时在船上留下名帖的那个客商。
佟掌柜很是精明,看自家哥儿姐儿都很喜欢,路上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这些玲珑瓷烧一批文房用具。又因为只有透光和注水才好看,后跟那瓷器商人商量着,订做了一批灯罩和笔洗。
宁芳宁绍棠瞧着有趣,还帮忙出了不少主意,画了不少样子。还问能不能烧些瓷灯笼,中秋好挂。
夏珍珍原听着好笑,没想到那瓷器商人却觉得可行。说如果试制成功,就先烧一批送到金陵试卖,若好销就再大量制作。
宁芳倒还罢了,宁绍棠是自己第一回出的主意有了正经用途,很是激动。
宁芳看得好笑,又不是自家生意,就算好销也是白白便宜别人,谁知回头那商人竟表示灯笼主意是宁家出的,所以收益可以分三成干股给宁家。可宁绍棠想了想,却是冷静下来拒绝了。
“这世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多半是想巴结我们家吧。若人家没赚到钱,非说赚到了,要分钱过来,收是不收?日后他若有事,找上门来,帮是不帮?算了,别给家里找麻烦了。若要做生意,就正正经经的做,这样好事还是别要了。”
宁芳顿时刮目相看了,“看来这次没白带你出来。”
她刚才都有一瞬间的心动了。
宁绍棠有点不好意思,“再怎么没吃过猪肉,也算看过猪跑了。若一点长进都没有,那成什么了?”
佟掌柜暗暗点头,此事他听着就觉得不妥。虽然他也是商人,很能理解那商人想抱大腿的心,但更知道身为官宦人家,还是谨慎些好。
所以他才特意把此事报上来,原本就是准备小主子若是答应了,才缓缓跟他们剖析利害。没想到他们自己就想通了,倒比他想的更加懂事。
这边生意谈定,夏珍珍也没有立即回家,却是顺道往东去了趟余杭,探视在风荷书院借读的夏存俭。
第233章教化
夏珍珍想去探望夏存俭,倒也有些缘故。
虽夏家也花高价延请名师,打小教导,但到底商户人家跟书香书第差距太远,夏存俭虽得了宁怀璧的举荐,到风荷书院入了学,可读了半年,就因基础太差,惨遭退学。
原本是要打包回府的,可夏家在那年的水灾中帮着宁怀璧收集粮种,救助灾民,很是得了一些好评。后宁芳又得了宫中赏赐,更是美名远扬。
等风声传到余杭,书院夫子们商量之后,便表示可以往开一面,说他“虽学识稍差,但家风淳正,向学之心甚重。”便给了他机会借读,夏存俭便一直留了下来。
但夏珍珍到底心中挂念,出门前就跟婆婆打好了招呼,说回程时想去探望一番,宁四娘也应允了她。
宁芳来前,还以为是书院是给宁家面子,当然她自己也贡献了不少啦,才把这个大侄子留了下来,谁知到了才知,却是大舅舅更加功不可没。
要说夏明启,真是会做人,自从这个孙子入了学,除了明面上交上规定的束侑,还三不五时派人往书院去送礼。
却既不送金,也不送银,总是些刚上市的樱桃啦,新榨的芝麻油啦,诸如此类的家居之类。
东西不多,不会太贵,却也不便宜。属于家家户户都吃用得上,又不大舍得买的之类。
而且买了也不往学堂里送了招人眼,只派个小伙计,扛着东西,挨家挨户送到这些先生家里,一视同仁,无分彼此。
去了只说自家少爷功课不好,给先生添麻烦了。所以家长心里过意不去,便送些顺手贩卖的货品,还请不要嫌弃。
有些先生是不愿意收的,可是家家总有那样顽皮的孩子,或是不懂事的妇人,看着东西不甚贵重,也不等当家的回来,就拿了吃了用了。就算你家没用过,可别的先生家用了,你一人退了,别人怎么办?
如此,先生们倒是都不好吭声了。只等到下回夏明启再来,先生们都围着他严厉告诫,说以后再不许送了。
可夏明启一脸憨厚,满口答应,却又搬出箱古书来。
“无意间买的。我家书读得少,看又看不懂,怕糟蹋了前人好东西,只好送来。若先生们有空,瞧着还行,也算我家做件善事了。”
这事先生们都愿意干。
那一箱子古书,大半是没用的,还有不少假的赝品,但也委实淘出两本珍贵的残破古籍,先生们一下激动了。
为了复原,这书只得留在书院,“借”他们研究了。
然后,依旧是三不五时,夏家伙计又开始送东西了。
不过这回不是贩的货物哟,伙计说,这是谁家老娘晒的菜干,那是某个朋友送的螃蟹,反正各种借口,好似全不要钱一般。
可看那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菜干,个个饱满肥美的螃蟹,傻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一来二往的走动中,总混了个脸熟。
偶尔聊上几句,知道哪个先生家有些红白喜事,或是家人生病孕妇没胃口什么的,夏家回头便扯块衣料,抱两坛好酒,或从外地带盒不贵药材,或孕妇想吃的菜来。
但夏明启这个分寸拿捏得相当好,既不让人觉得炫富,也不让人觉得轻慢。
于是,在先生们还有些为难的时候,家里的妇人孩子们倒是都先喜欢上了爱送礼的夏家人。
“人家有心,你就帮着照顾下他家孩子不就完了?多大点事啊!难道当先生的拿学生家这点子东西,就坏了你的清名了?”
于是,先生们只好不约而同的默了,只是从此都对夏存俭上了心。
虽不会在学堂上单独照顾他,但总会三不五时提出来考问一番,或又一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