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神话-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往两边让开,萧去病来到李隆基面前,恭敬行礼。然后单膝跪下:“臣兰陵王有事启奏,幽州叛军反叛大唐,坏我社稷,杀我百姓,请陛下再委建宁王征讨元帅,臣为副元帅,彻底平定此叛乱!”
  李隆基想也没想,沉声道:“朕准了!”
  萧去病又道:“杨国忠把持朝政,排挤忠良,祸国殃民,任用奸邪,败坏朝纲,请陛下下诏免去杨国忠右相之职,逮捕其心腹党羽,杨暄、杨昢、杨晓、杨晞、裴昱、李福德,交付有司论罪。”
  “朕准了!”
  萧去病抬头看着高力士道:“还请高翁即刻带着三百天策骑兵前往皇城逮捕杨国忠及其心腹党羽。”
  高力士和孙六连同李晟领着三百天策骑兵走后,萧去病再道:“十多年来,陛下既然倦于朝政,臣恳请陛下能传位于太子,陛下为太上皇!”
  虽然萧去病一带兵打进大明宫,李隆基就知道大势已去,退居太上皇这已经是他最好的结果,李隆基也做好了这方面的打算——总得来说,李隆基还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政治家,在局势没到最后一步时,自然是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局势真到了那一步,他也能很快看清形势,立刻放手,不会顶着来。
  在另一时空,马嵬之变中,他被禁军将士逼迫,无奈之下,他只能缢死了杨贵妃;到达成都之后,他还忙着遥控调兵遣将平叛,结果听说李亨在灵武当皇帝了,他这时是可以和李亨争的,但为了大局着想,少点内耗能快点平叛,他便真的退位了,叫宰相们带着玉玺等物就去投奔李亨。
  所以说,在这方面,李隆基还算是很了不起的,属于愿赌服输,输了就认不赖皮的那种。可现在他虽然做好了准备,可事到临头,这让当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他,又如何就能轻易地放得下。
  至少输也要输得明白,心服口服吧,至少在这一刻,自己还是这大唐天子,而打败自己的这萧去病,此刻正单膝跪在自己面前。
  于是李隆基只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萧去病,颇有些愤然道:“朕有些许事情不明,还请兰陵王能够解惑。”
  萧去病恭谨道:“陛下请讲,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可是已被收买?”
  “不是,是臣单人独骑,漏液潜入朔方、河西、陇右军之军营,对三位老将军言明实情,晓以利害。
  陛下密诏,要朔方、河西、陇右军趁天策军与幽州叛军血战之时,在背后施以偷袭,今幽州军叛军一战覆灭,天策军早有防备;
  且天策军有三十万之众,又有武器之利,郭子仪、安思顺、哥舒翰自知若强要开战不但他们必败无疑,更加会使得天下糜烂。
  三位老将军深明大义,因而答应陈兵长安四周观望,只要臣继续忠于大唐,朔方、河西、陇右三军便绝不与天策军交战;若天策军谋逆。则拼死一战。”
  李隆基点了下头,心里好过一些,又问:“朔方、河西、陇右军既受密旨,兰陵王如何会知道。可是有人通风报信?”
  萧去病道:“不瞒陛下,臣在天策内卫之外,又有天策暗卫,专门潜伏刺探情报,早在两年之前。就有一百多暗卫以各种身份在长安城内秘密潜伏,龙武禁军中亦有天策暗卫成员,臣因此得知。”
  李隆基心中有些发寒,强忍着道:“飞龙禁军可是早被天策暗卫渗透收买?”
  “非也,实乃陛下用杨暄、裴昱两个废物纨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二人素无德行,毫无威望,柏欣杨南无辜被关押,飞龙禁军本就有冤,更兼杨暄、裴昱为了立威。随意打人。
  加之飞龙禁军素怀忠义之心,自然心中同情天策府的遭遇,今夜杨暄、裴昱又做得太过,一定要在飞龙禁军找出天策秘谍,毫无道理打了四十多人之后,还想要杀人立威,故而就在刚才,飞龙禁军彻底被激怒,不得已将两人杀死……
  所以不是臣机谋太深,实在是杨国忠极其这两个心腹坏了陛下的事。”
  李隆基心里那个郁闷呀。到这时终于懊悔万分了,只在心里把杨国忠和他的那些儿子,小舅子,心腹手下一个个都骂了不知道多少遍。这些废物奇葩,实在是误朕不浅,李隆基现在活剐了杨国忠的心都有了。
  李隆基本来还想问羽林军和龙武禁军,这时候也懒得问了,改口问道:“此事过后,兰陵王准备如何收拾残局。稳定朝局?
  朝中大臣,世家权贵,天下百姓,这人心要如何收拾?”
  萧去病沉吟一笑:“启禀陛下,自然是快速的拨乱反正,安定天下,河北河东道,臣会亲率大军平定,追亡逐北,彻底解决一百余年来,大唐对异族胡人优渥过甚,诸胡反叛成性的问题。
  凡参与叛乱的,拒不投降者,杀无赦;阵前投降者,全部为奴,在四海商社名下终身为一苦力,修路挖矿,到死为止;其余胡人,编户齐民,如宥州、党项七羌故事,有敢反抗者,或杀死,或为苦力。
  朝廷当中,只诛杨国忠极其心腹十数人,其余即使依附杨国忠才得以做官者,一概不问;之前被杨国忠、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者,依据其才能和德行,依照大唐的选官程序,小规模,一点点重新任命官员;
  如此,朝中大臣,世家权贵自然人人膺服;至于安定人心,还需陛下出面配合,接见大臣,在兴庆宫见见百姓,自然人心安定。”
  萧去病还有一句潜台词没说,陛下你难道不知道吗,无论是世家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这个时候人心早就不再你身上了。
  李隆基冷笑:“朕在史书上,将是何种地位?”
  萧去病道:“自然是有功有过,过不掩功,陛下开创开元盛世,文治武功皆不输于历代先帝,必将彪炳史册,在史书上受到公正的评价,臣怎敢抹黑陛下!”
  李隆基点点头,一旁的杨贵妃扯了扯他,示意萧去病还跪着,李隆基也不拿乔,随口就让萧去病先起来说话,然后问道:“你准备如何安置朕?”
  萧去病笑道:“陛下是太上皇,自然是陛下想怎么就怎么了,若陛下想在长安,则居兴庆宫,除了不再参预政事之外,其余待遇一切如旧,飞龙禁军仍由高翁统领,护卫陛下;
  若陛下想居洛阳亦可,臣这就命人将洛阳皇宫修葺一新;陛下想去别的地方也行,总之陛下只管安心享乐就是!”
  李隆基和杨贵妃对望一眼,杨贵妃眼中已经是一片水雾,李隆基点点头,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你当真没有篡逆之心?不会篡唐?”
  这个时候,李倓已经收拾好大明宫北门的乱局,带着两百骑兵来到紫宸殿殿下,就听萧去病道:“臣本不是尘世之人,先师为臣取表字辅臣,乃是辅弼之臣也,臣对当皇帝也没有兴趣。
  不瞒陛下,臣有一个理想,便是让大唐千秋万代这么一直传下去,永远是李姓。也就是陛下的子子孙孙为天子为皇帝,永远不会改朝换代,大唐永远强盛繁荣下去!”
  李隆基心里就是一个突,这萧去病好大的野心啊。这也太理想主义了,他忍不住冷笑道:“自古以来,世上哪有不灭的王朝?便是最长的周朝,也历八百年而最终覆灭,两汉加一起也才四百年。你倒说说,如何就能让大唐成为不灭的王朝,千秋万代传下去?”
  萧去病和李倓对望一笑,转身对李隆基,还有后面赶到的陈玄礼、李宜德、韩休珉、等人拱手行礼道:“陛下,在臣看来,一个王朝,之所以会灭亡,无非是下面几种情况,譬如暴秦。横扫六国,驱逐匈奴,开发南越,兵锋何等之盛,固然有赵高这样的奸臣乱国的原因,但最根本原因还是百姓负担太重,劳役太多,天下苦秦久矣。
  汉朝虽然亡于诸侯藩镇,但若不是黄巾军造反,又岂会有诸侯并起的机会?隋朝亦是如此。若不是百姓生活不下去,又岂会有十八路诸侯,七十二路烟尘?所以王朝灭亡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百姓生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他虽然不稳朝政,但对都畿道的事情也是了解一些,也看过一些报纸,大致知道貌似整个都畿道七百多万人,就没有一户人家是吃不饱饭的。这就是萧去病让大唐千秋万代的办法?
  好像太简单了一些吧?夜风吹过,一轮圆月洒下一地光辉,一场带兵逼宫的戏份,气氛完全变了样,所有的人这时都宁静一片,听萧去病娓娓说来。
  “所以想让大唐不灭的王朝,千秋万代传下去,首先要做的,便是让百姓都能吃饱饭,能生活得下去,最好是生活的很幸福开心,如此一来,大概就不会再有百姓造反了。
  要做到这一点,臣的办法是两个,其一,发展推广科技,提升生产力。陛下应该知道,自从臣主政都畿道以来,因为技术的改进,造纸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二十倍,成本降低了二十几倍;织布的效率提高了近三十倍,还有养猪,养羊、养鸡的效率都提高了很多倍。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却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并且工作也会变得比以前轻松,剩下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去休息和娱乐,去茶馆听听书啊,去打打桌球,去公园玩啊,你看,生活过得这么舒服,自然不会有人造反,社会也会很安定。
  所以臣呢,准备在大唐兴办很多学校,推广和发展科技,这是第一个办法。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情况就是一定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因为资源分配的不公,人有贤有愚,有的人性格老实安于现状,有的却富有侵略性,就是很喜欢占有更多的东西,所以到最后一定会出现财富虽然增加了,但大部分的财富都被极少量的人瓜分了,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只能分到很少一部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还是会有很多人生活不下去,还是会有很多人不开心。
  所以臣的第二个办法,就是想办法,通过引导也好,政策法律也好,各种方法也好,让这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多分出一些财富给广大的百姓。
  依臣看来,这第二个办法其实要比第一个难上许多,臣并不确定一定能做好,但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譬如都畿道的税收制度改革,赚的钱越多收的税越多;又比如鼓励有钱人做善事,给予这些人很高的荣耀等。”
  关于后面这个例子,李隆基也是知道,这曾经在大唐驿报大力宣传过,说的就是纳税最多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条街道;如果哪个有钱人独资出钱修建一所小学堂,这学堂的名字也可以用这人的名字命名;再有就是修路修桥,如果有人捐钱,也会立碑将捐钱人的姓名记录,使其流芳百世。当时自己还夸过他,说这辅臣就是鬼点子多,原来这也是他理想的一部分。
  李隆基道:“那还有呢?”
  萧去病道:“王朝灭亡的第二种原因,便是亡于外敌了,这外敌又分敌国,和外族。对于敌国,臣的先师太极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千年,后知五百年。臣可以告诉陛下,在这整个世界。没有比大唐还强大,还先进的国家。
  只要大唐保持先进的科技优势,保持经济优势,再保持武力优势,臣可以保证。不出几年,整个世界将再没有一个国家是我大唐的对手,即使他们全部联合起来,大唐要打败他们,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臣敢向陛下保证,给臣十年时间,整个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不但不会是大唐的对手,还会世世代代都是大唐的藩属国,永远臣服于大唐,为仆为奴。永远不会对大唐构成半点威胁,其中办法,容臣以后向陛下细说。”
  李隆基点点头:“朕相信你能做到!”
  萧去病又道:“再说大唐境内的外族,臣的设想便是一视同仁,如汉家百姓一样对待,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让他们认同大唐的文化,就如宥州,党项七羌。还有大理州那样,臣已经以宥州和党项七羌做过试验了,效果很好。
  但要做到这一点,一开始比如会有很大阻力。所以关键的便是首先要将其打服气才行,之后才能编户齐民,施以教化。而少数桀骜不驯、劫掠成性,反叛成性的则要么直接杀掉,要充做苦力。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这十二个字,加上文化认同上的推广,足可横扫一切外族。
  所以问题又回到如何长期保证大唐拥有强大的武力这个问题上来。臣的办法除了兵器的领先,还有臣练强兵的办法,就是兴办大唐武学,之前就向陛下讲诉过,不多赘述。”
  李隆基点点头,这样看来,这萧去病竟然是刚到长安不久,就是奔着“让大唐成为不灭的王朝”这个目标去做的。
  萧去病继续讲道:“那王朝会灭亡,就剩下最后两个问题了,其一就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其二就是大臣或者大将叛乱,而这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连在一起的。
  譬如南北朝时期,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陈代梁,都是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动荡,然后大臣大将谋反大乱,最后导致王朝灭亡。”
  李隆基脸色微变,微有不悦,心说你这莫不是在说朕?
  萧去病也发现他的脸色变化,暗道就说你了怎么的,但脸上还是很恭谨,不动声色继续道:“前一个问题,去病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君臣共治,若皇帝是治国之才,则皇帝是国家的掌舵人,大臣辅助之。若皇帝非治国之才,也可以垂拱而治,把国家事务交给大唐的大臣精英去治理,皇帝只掌握军队即刻!
  所以,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选拔贤臣,让少数有能力,有品德的精英来治理国家。臣的设想是,首先要给有能力的人,无论读书人还是武将,一个畅通的上进通道,断不可像李林甫那样,嫉贤妒能,堵塞了几乎所有精英阶层的上升通道。
  那么如何保证这个上进的通道畅通呢,自然是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它,严格遵守他。譬如完善科举,譬如天策书院的系统教学,考核等。
  这就需要很多人的智慧,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不是臣能细说的,但方向不会有错,因为这是先师太极子传授于臣的治国法门。”
  萧去病心中大喊,哎呀,没办法啊,关键时刻只能祭出这位便宜师父了,其实所谓的这个先师所说,无非是后世总结的一些智慧结晶,共识公理罢了。
  果然连同李隆基在内,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感觉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感觉很有道理啊,很高大上啊。
  这个时候,在皇城值班的副宰相韦见素,还有魏方进、崔光远、裴冕、达奚珣等人也被高力士带到了这里,微微愣住之后,也站在一边,听萧去病说话,这时也忍不住心生赞同。
  然而接下来的话,却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太过离经叛道,若不是摄于天策军的武力和萧去病的威严,很多人真想上去和他辩上一辩。
  “其次,君臣共治的关键之二,便在于一定要限制皇帝的权力,这同样是先师所说,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一支独大的权力是极其不稳固,容易出问题的。”
  萧去病颇有意味地看了一眼李隆基道:“如果皇权太过强势,皇帝又怠政,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朝政的就会出问题,而出了问题又得不到纠正,朝政就会越来越混乱动荡!
  那有人说,这个时候大臣就该死谏啊,可若是皇帝不听又什么办法呢?或者说其实皇帝是对的,这个死谏的大臣是错的,难道因为他死谏了就要照做吗?
  所以,靠人去制约皇帝的权力,是完全行不通的,先师教给臣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