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臣,明白皇上苦心了。小臣,谢皇上。”

“啊!行了,”小朱抬手把吴三桂拽起来,很是推心置腹的说道:

“你确实比周定方强,你不仅亲执过兵戈,你还亲掌过虎符。所以朕也没想到,你能通过薄珏、马宝、玄青子三人,把军情局打理得如此出色。”

“皇上所言,臣愧不敢当。只是小臣父兄,当初饱受后金细作之苦。是以臣深知,谍报之重,事关战阵成败。”

“是啊!”小朱叹了口气,“别的将帅,总觉得专注谍报,有损他们的颜面。只有你,不顾别人嘲弄,而一心要管好军情。这都足以证明你是真正的将才。”

“谢,谢……”吴三桂已经语无伦次了。

“可是你看看,这玄青子都干了些什么?”小朱掰起了手指头,“先是胡说自己会分身大法,然后让所有的谍报人员都自称玄青子。后来觉得混乱,就改用《水浒》里面的绰号来代替,他怎么不挑《西游记》!

“前段时间,有言官说《水浒》是反书,他居然要仿漕帮,成立什么青帮。再有,如果不是昨天接到密报,朕还不知道呢,玄青子竟然自称开了天目,可以不动分毫,而洞悉天下角落。朕问你,如果有人问起,大内之中,也是他目之所及,该怎么回答啊!”

“啊呦,臣知道关键了。”吴三桂又开始冒汗了。

小朱满意的点点头,情报系统的搭建,可以说是他最得意的成果之一。但受时代、人文、技术所限,最近有点儿往歪道上发展的趋势,如果不赶紧整顿,中国的谍报事业,就很可能如昙花一样瞬间崩溃。

“你回去安排吧,青帮与情报谐音,可以留用。谍报人员不可泄露真名,以绰号为代,这朕也同意。但《水浒》绰号不可再用。善友教名声在外,那些外国人也都有所警醒,所以有关道家的一切,不可再用。尤其是开天眼、分身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得采用。这次平乱,很多人都来自各行各业,今后的青帮人员,选材时也要参照执行。哪,朕也只能提醒你这些了,都在纸上,其他的细节,由你会同他们几个一起参详,然后让周定方执笔,上报武英殿分议吧。”

“…”

今天早朝又没开,这在明代已经习以为常,先朝嘉靖、正德、万历,都是这样的情形,文臣们早就习惯于自行其是的工作模式了。其实,即使上述到霍光、上官仪、王安石、耶律楚材这些名臣为代表,中国文臣早就开始寻求独自处理政务的途径了。

所以,无论皇帝是谁,血腥还是懦弱,中国文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传统,除了人名及下场不同,其本质都是与皇权分而治之。

几个拥有径入上书房资格的文臣,此刻都聚集在皇极殿西北方向的广场上,初生的朝阳投射下来,使得人们的身影,与皇极殿辉煌的飞檐剪影融为一体,再难分辨。

吴三桂在上书房挨骂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大家都知趣的在远处站着,直到吴三桂灰头土脸的出来,大家也依旧“若无其事”的数着砖头。最多最多,在双方经过时,互相拱下手:

“吴少卿!”

“几位大人,请,请。”

吴三桂满脸尴尬之余也还带着些许侥幸,急匆匆的就走了,望着他被汗水湿透的背影,几位文臣脸上,表情各异。

“诸位大人,天子有请。”

今天照例要商议很多事情,但仅仅为商议,而不是议定。目前的决策程序中,上书房至关重要,但却没有太多的法定意义。具备法律效力的旨意、行文,依旧由内阁率先做出,只不过之前多了上书房、文华殿、武英殿的程序。早朝大会则作为一个符号而充满了宗教象征。凡是内阁提交的各种政令,都要在早朝上进行宣布,无论是争执不休、还是一致通过,都必须经过早朝,方可以颁布天下。

这就使得国家系统中的很多文臣,针对早朝通告所开展的争论,其目标不是要推翻一个群策群力的成熟方案,而是在为自己争取下次进入“文武二殿分议、上书房商议”的资格。

在文臣落座、太监斟茶期间,小朱要在过间儿的小床上独坐一会儿,因为现在的衣服太复杂,落座时容易露出里面的内衣或者肢体,在天子面前失礼可不是小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个尴尬,小朱索性就躲开。

坐在床上,小朱脑子里居然同时在想着两件事儿:

晚上召谁过来侍寝?黄宗羲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知不觉,他已经当了22年皇帝(含天启七年),当初的老婆们,如今年龄都不算小了。而且作为一个拥有分裂性格的至高君主,自我约束的道德力量又实在太弱,因此最近他开始了一些“尝试”。

满脑子的绯色幻想很快就被第二个念头所冲散,对他来说,黄宗羲的文章确实晦涩,但这又不是问题,因为他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读:

黄先生表面上是在述说大国的实际情况,但背后的意思却旨在推翻孔圣的理想――大同社会。

所以说,小朱绝对配得上“反动君主”这个称号。人家黄宗羲是想从理论上树立起“中华民族在至高理想的指引之下,不畏惧新兴事物,不抗拒世界变革”这个性格特征。并且希望在“前大同时代”里,国家和民族要积极迎接挑战,为了最终目标而奋进开拓,打破旧有习俗。好像庖丁解牛一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造旧世界,重铸新秩序。

如此辉煌的政治理论,本该值得人们击节赞叹。而且也确实获得了广泛共鸣,唯独小朱却局限在自己的认识中。不过每个时代,都只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领导人,既然这个时代里,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同,那么根本就不相信这些的小朱,倒也顺应了时势要求。

“皇上,白山建国一事,臣想当缓行。”

“嗯,洪先生所言,朕也这么想。”小朱连忙点点头,事情再多也别着急,先定简单事务,再讨论复杂问题,本就是上书房的原则,尽管事关白山教派。

“臣谢皇上。”

洪承畴连忙微微躬身,这条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尽管都知道白山、黑山两个教派纷争绝对复杂繁乱,但在自己的即成疆域内,帮助或者默许某族群自由建国,历来属于中国政治逻辑中的禁区。

白山教派建国的论题,来源于当初达赖喇嘛的一个承诺。向中国政府借兵,策应印度、锡金、不丹等国合击拉达克,最后促使白山教派在克什米尔地区北端建立家园。

这条在今天看来,根本属于妄想。抱粗腿来给自己壮门面,也得问问那个粗腿是长在愚蠢的独眼巨人身上,还是那顶天立地的盘古大帝。

以杨嗣昌、洪承畴这样的务实者在座,怎么可能任人予取予求?眼见反对白山建国的原则基本定了,杨嗣昌又增加了一条:

“皇上,既然白山不能建国,那现在喀什地区的黑山教,也应除国。想我堂皇华夏,能恩许他们编入大明户籍,已算开恩了。”

“…”

反正“黑心杨”的臭名早已经远扬,基本上凡是杨嗣昌提出的动议,都会遭到一群又一群人的谩骂和诅咒。依据可靠的信息来源,贴着“杨嗣昌”三字每天“子午两时”用针上下扎一遍的小布偶,已经突破六位数了。

所以杨嗣昌的这个动议,也就这样了。就连一贯以众生平等为己任的卢象升,也没什么可反对的。因为白山、黑山并入大明户籍制度管理之后,他们就都成为中华儿女,谁还敢征其为奴?

“皇上,”郑三俊笑眯眯站起身来,像禁止人家建国,甚至还要给一个族群除国这样的议题,老郑是绝不会乱发言的。这得罪人的事儿,还是越少越好。所以郑次辅站起来后,先用手从上到下摩挲了一下上腹部,既是整理仪容,也是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皇上,据刘惟敬所报,中俄两国以航海钟用于勘测北地,实效显著,一国各出两旗,总计四队之实测结果比较,误差仅在毫厘之间。只是崇山峻岭、沟壑湍流,伤籍较烈。国家抚恤之金,应与增补。”

“哪死伤名录,刘惟敬可报送了吗?”

“回皇上,抽丁勘探,属于北海军职守,有关名录,李定国早已详备兵部,然探地千里,音讯往来常有数月之久。核实伤亡,都要反复对照之后,定国方敢具报。因之臣暂不知详情。”

“唉,”小朱发自内心的叹了一口气,“这些勘测人员,都是国家人才,死于海外千里,亡讯却要留待好长时间之后,才能为人所知。想想,心里难受啊!”

“皇上,国务之要,在乎千秋之功。为国征战牺牲,乃为英雄。为国务故,亦为英雄。因之,臣请立千秋祠。以告慰英灵。”

“…”

可以说,郑三俊的处世哲学代表了大多数的中国人。最近几年的边事只有两件:

一件是拉达克战役,因为开端在“白山奴隶”事件,所以言官为首的舆论界,一直采取爱谁谁态度。打,他们丫骂。与印度言和,他们丫还骂。现在战事停止,开始休养生息,不论是拉达克王国,还是印度,也都恢复朝贡了,就连拉达克国王德丹南吉的女儿莫施尔公主也被作为见证两国友好的人质,给送到北海女学读书了。这在虚荣的文人心中,属于好事儿。但就因为之前的争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七王之乱”,造成郑三俊等人在拉达克问题上,完全是装聋作哑。

今天,由拉达克带动的白山、黑山两教派争斗问题,被杨嗣昌、洪承畴给敲定了规章,一个被禁止建国,一个被勒令除国。这在天朝上国思想下的中国,稍微润色一下文章,就立刻变成“仁者无敌,天下归心”的典范。

所以抛开其中的强势因素,总体来说,西南边事属于皆大欢喜。那么作为参与者,郑三俊等人理当受到史家赞扬。但是作为具体定策人员,将来白山、黑山两派的教民,所痛恨的则只有洪、杨两人。

第二件边事,就是北海方面。

承《中俄北海通商堪舆协定》所载,中俄两国合作勘测北方冻土带的工作已经展开,但由于俄罗斯目前还属于弱国,先是高调放弃了对北海的争夺;之后还以朝贡名义,与中国寻求通商事宜。这在见好就收的中国人心中,已经属于宏功伟业了。广袤的北方冻土带,已经不再被中国人所希冀,因此由小朱、郑三俊主持下的北地勘测,被言官系统称为“劳而无为”。

在此情况下,郑三俊巧妙的进行了偷换概念:

为国征战牺牲的将士为英雄,这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么因公殉职的人员呢?在旧有惯例中,一直按照不同身份(士子和吏员)来区别对待。士子官叫做鞠躬尽瘁,吏员则被称为尽心尽力。

现在由于郑三俊的提议,凡是死在公职上的国家干部及公务人员,统统以英雄之名,入千秋祠享祀。

换句话说,就算勘测北地被历史证明“确实劳而无为”,但因为通过这个契机,使得公务人员的地位被切实提高,那自然也是功在千秋喽。

就这一下子,郑三俊的美名啊,那可就摇起来了。更何况现在国家开设丙榜了,将来全体公务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

“郑三俊,俺亲亲滴三哥哥哟!”

如今,志得意满的郑三哥,慢慢悠悠的退向自己的座位,还没等坐下,卢象升忽然站了起来。

“皇上,据臣所知,北方冻土带,地形复杂,远非内地可比。而航海钟依然有用,那何不再采购一批,用于国内田亩的丈量呢?”

呵呵,此言一出,上书房一众君臣都表情各异。

洪承畴是淡然的一撇嘴,他始终是干大事儿的决策层,太具体的事情,并非他的强项。卢象升与他正好相反,所以老洪总认为卢大人不像本堂,而更像是县令。

杨嗣昌则是一挑眉毛,因为通过准确丈量土地,他又有机会整治一批贪官污吏了。没法子,他心理就是这么不正常。

郑三俊呢,他心中早就乐开了花花:‘折腾吧,你们就可劲儿的折腾吧,闹得越欢实,我三哥哥的美名,就越是广博,哈!’

但熊文灿却哆嗦了一下,因为他经常左手接纳,右手馈赠,贿赂中除了金银珠宝,就是土地矿山。由他带动,很多官员都是今天受贿,明天拿着昨天的东西再去行贿。一片又一片的土地被送来转去的,早就产权模糊,倒七八十手了。一旦丈量土地,这产权究竟算在谁的脑袋上,可真是一件头疼事儿。

这里面,唯有小朱是最欣慰的,他知道卢象升的政治理想是均田地,现在如果有了最佳的丈量工具,那么国内的土地数据,也就可以准确敲定了。再加上航海钟本是用于测量北方冻土带,现在被活学活用到国内的土地,这种开放型思维,又是当今中国最欠缺的。于是小朱很高兴的点点头:

“若论兼容并蓄,朕想当今,无人能比你卢督抚!”

“…”

如此半公开的赞扬,小朱是发自内心,但却真的不合时宜。卢象升能否承受,还要看以后的造化。但现在,大家要针对这个突发事件,来进行讨论。

“皇上,”熊文灿脑筋快,更何况这是在救自己,不快也不行,“卢大人之《土地新制》至今已经七年,却只施行未半,臣想来,应自根本入手。”

“呦嗬!”大家都很感兴趣的看了看熊文灿,大熊双手扶着桌案,慢慢站起来,先团团拱手,

“皇上,各位,在下夜读史书,关乎田亩修订,自李悝教魏文侯地力起,历朝历代几乎议论不休,周天子之井田、文景之郡县、新莽之王田、拓拔之均田、王荆公之方田、贾似道之官田,凡此种种,可谓琳琅满目。然所究者,无非应对失地、兼并两途。百姓无辜,贡献税赋之余,又要承担工役。使一人分二人用,以历代太祖开国之威武,亦不能坚持百岁。是太祖御统即立祖制,军田、户田分而处置,然纵由张先生一条鞭法校正,至我朝仍要颁布《限田令》及《土地新制》两条新法。凡此种种,皆归于一本,那就是”

“食货税入,等同划一!”

“…”

说到这里,熊文灿可是喘了几大口气,边想边一口气白话儿这么老些,也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但过了半晌,大家再看,熊文灿还在吐纳,于是,等得有些没耐心的小朱,开口试探着问道:

“呃,完啦?”

“啊,臣完了。”

嗡,上书房起了一阵哄声,这么多年来,大家长期坐在一间屋子里议事,互相之间尽管政见会有不同,但关系是很亲近了,开个玩笑什么的也都不算避讳。眼见熊文灿胡说一通之后,居然没有下文,大家都拍着桌子对他报以嘘声。

倒是卢象升,想通了熊文灿究竟想说什么:首先,熊文灿害怕现在就进行土地丈量,那样的话,大熊他们就危险了。但任何人都知道,土地产权明确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目前正在开展的金融斗争,国家如果做不到账目清楚,何谈反击。而且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超速明显,但资源的通盘了解又远远滞后。所以无论如何,利用航海钟精确的掌握土地情况,谁也阻挡不了。

再一个,既然阻挡不了,大熊就需要规避自己的风险。规避方法,就是在国家财政体系中,把土地的权重降下来。

中国几千年来,除了宋朝以外的历届政权,都是围绕土地来搭建国家律政体系。这么做的好处是:中华民族很早就完成了人类文明中的原始分工,精细到一户一丁的社会分工,使得中国上下一统,并且甩开世界向前发展,直到朱元璋的军、农、匠分户而治,达到社会化原始分工的最顶端。

但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制度不再合乎时宜了。因为一切法律都是围绕着农业和土地来建立的,那么就等同于这样一个定律:

一切的利益,也都归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