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李觉。否则还想不想在东北混了?

眼见李觉当众翻供,小朱满意的点点头,

“那个,满都汗、卢达汗,你们两个呢?”

“臣等,哦,臣等也只是想做个旁证,凤坪君确实没想娶诚顺王太妃。”

“嗤,学的倒是顺溜。”

这话不是小朱说的,而是躲在武英殿里面的女眷,绯儿、阿萝她们都听着信看热闹来了。

“好,你等对大明的忠心,朕与诸位先生都知道的,先下去吧。”



闲话少说,科尔沁的莽古思可不惯这毛病,声若洪钟的把事情又重新复述了一遍,搞得一部分人直打哈欠。接下来就是福临做为苦主,痛说家史。什么吴三桂以武力强迫母亲答应婚事。什么吴三桂一直欺负他们,什么五百匹战马是吴三桂硬按的罪名,基本换汤不换药。

但这种亲族孤证,属于不可采信性质!说了白说。

从政治角度来看,就是处理吴三桂,也要暗中进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真处决了这大魔头,辽东这些藩篱之国,尤其凤翔道、科尔沁、南清这三家,想不联合都不行了。因为辽东军这支虎狼之师。一定会出手报复,辽东还得借着乱!

再联想到今天当着吴三桂地面,不论是李觉,还是北山、海西女真地头人,都忽然跟小鸡见老鹰似的缩了,恰恰反向证明了吴三桂的威慑力,是无与伦比地。

但是,为了堂而皇之的避免三家联合,为了继续震慑辽东的藩篱之国,为了打打吴三桂地气焰。怎样也要有所表示。

“朕看这样吧,诸藩可以先行回返。验卒一事,即日起立刻废止,任何人胆敢再以人为靶,严惩不怠!

“吴三桂究竟有没有其他的事端,还要仔细刑审,先责令他在其父吴襄的看管下,于家中面壁思过。

“再罚俸给五年,分送你们五家,做为赔偿。如此可好啊?”

“臣等敢不从命!”

“再有,李觉你当真不想娶诚顺王太妃?”

“当真!”

“?。哪,王太妃呢,来来来,你过来。你想嫁给李觉吗?”

多新鲜啊,这边死活不娶,任大玉儿一个女中豪杰。也没可能死皮赖脸的非要嫁过去,于是,三家联姻,就被化于无形。



吴三桂披着个破袍子回家思过去了,这其实是变相地幽禁。南清哭门事件,就算暂时告一段落。而且另有一件事,也彻底让小朱解开心结,就是吴三桂和陈圆圆,二人刚好可以借着‘思过’机会,终成眷属。祝他们幸福!

等一众文武重新回到文华殿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于是赐宴文华殿,君臣一起吃了一顿好的。午餐向来是面条,晚宴可丰富多了,四碟子四碗,外加两样硬菜,君臣十一人,分两桌开动,小朱身为皇上独坐小桌,五名内阁:贺逢圣、郑三俊、洪承畴、李邦华、杨嗣昌,外加四法司:瞿式、蒋德?、黄士俊、陈子壮、卢象升,一共十个人,围坐一个大桌。

也都忙活一天了,再加上这么老些年,君臣之间早没了那么多规矩,大家甩开腮帮子都吃一个肚歪。

眼见差不多了,小朱一边剔着牙,一边连打两个大粪嗝:

“呃,诸位卿家,朕这里,呃,朕这里有个想法!”

“嗡…!”

皇上很久没用这路子了,有个想法商量商量?其实就是希望大臣们能帮着一起和稀泥。所以,在场的诸位大臣,都精神焕发的轰然站起,碟子碗的叮当滥响,一片嘈杂中,十大臣起哄似的齐声呐喊!

“臣等恭聆圣喻!”

“呵呵,呵呵!”小朱没想到,自己这种无赖手段,居然这么有人缘,不由得开心傻笑了两声。随后才很严肃的开口:

“周定方文武双全,颇有赞礼之才。吴三桂功高名盛,素来锐志匡时。然,周定方身为外戚,又封世爵,按例不得兼任实职。吴三桂屡次自作主张,素来胆大妄为,再不能执掌辽东兵事了。但此二子皆青年才俊,如此殊才不能为国家所用,是不是太过可惜呢?”

“…”

众大臣面面相觑,皇上这是要干嘛?周定方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小伙子想做生意,可您不同意。又不给人钱挣,又不想给人家官职,究竟想干吗?吴三桂向来喜欢矫诏,这回办出这么过分的事情,居然只想让他离开辽东军?完了,您还想继续用他们,究竟怎么用啊?

“皇上,”杨嗣昌是仅有地,支持吴三桂这么乱来的阁臣。

“皇上,新细之政,乃是国策。吴三桂虽然有欠德行,但也是出于为国定边地公心,离开辽东之后,以我朝惯例,当迁为司经局洗马,或者五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呃,从五品!”

“哪,周定方呢?”

“回禀皇上,便只有宗人府经历司经历了,正五品。”

“嗯,不,不,不,”小朱把脑袋给摇的跟拨浪鼓似的,由武将转为文职,又是京官,按照大明官场的习俗,这已经是升迁安排,但显然不符合小朱的想法。

“杨先生的计议,都是惯例,而我朝新法迭出,自当有一些新气象才好!”

“哪,但不知吾皇有何示下?”

“很简单,六部乃一字部,正二品;邮政、学政、银行、海关属于双字部,从三品;如今,便新增个三字部吧,参谋总部,品秩嘛,参照诸天府丞,正四品吧!”??

第十一卷:第十一章:军制改革

滩上满是碎石粗砾,一块看起来已经风干的油漆,被在那里。无人理会。

时日久了,猛回头去看:油漆消失的无影无踪,而碎石依旧在阳光下发着呆。

即便是凝固的油漆,它也还是液态,尽管黏稠,却终于瘫化成薄膜。

所以说,保持本色才是生命的涵义!



“皇上,臣思前想后,总觉得这参谋总部有些不伦不类。还请皇上明示一下吧。”

“呃,”小朱正跟着贺逢圣、熊文灿一起商量税制改革的问题呢,脑子里全是数儿,压根就没听明白。

“杨先生,你说谁不累?”

“…”

杨嗣昌无语,今天是沐休日,早朝和小朝会都没举办,虽说现在还是夏天,但这时代的头发长啊,才洗完澡就跑过来的杨嗣昌,脑袋上还是湿漉漉的。

“啊!”小朱终于转过来了,连忙哈哈一笑,

“杨先生来的正好,才还说起呢,国地税改之后,税监也应单独成部,就请杨先生一起参谋参谋吧。”

“吾皇恕罪,臣以为,增设新部过频,徒加冗员,虚耗俸饷,又使宵小之徒,借变法交接之机,安插亲信,扶植党羽,更甚者,贩官鬻爵,藏污纳垢!如今非止税监,就是参谋总部也不可轻易设立。”

“…”

这话说完之后,在座的五位听众:小朱、贺逢圣、熊文灿、杨春、绯儿,全部石化。但每个人又都有些各自的心思:

贺逢圣深以为然,老贺就是一工作狂人,他巴不得每天能工作2时呢;杨春则很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语不惊人死不休,小杨阁老就是这么个揍性;绯儿眼见杨嗣昌公开教训老公,心头很是震惊!真是见过讨厌的,没见过杨嗣昌这么讨厌地;

而熊文灿,则是心头窃喜,成立税监的主意是大熊提出来的,因为税制改革后,每年的财政收入将非常巨大,都归并在户部,会引起同僚的反感。所以才忍痛割爱。现在好了,杨嗣昌因为反对‘参谋总部’的设立,进而反对再增加新部,这可就太妙了。

小朱呢?

先很恼怒的瞪瞪眼,再很委屈的挠挠头,半天才憋出一句话:

“杨先生,那晚在文华殿,你我君臣在饭桌上,不都说好了嘛,怎么可以反悔呢?”

“啊呦。皇上啊!”杨嗣昌苦笑一下,“国家事项。所涉复杂,牵动深广,理当三思而行,吾皇悬于文华殿的‘九思’匾额,不正是写照吗?既然尚未行文天下,便没什么反悔不反悔的说辞!”

“呵呵!”

小朱忽然满意地笑了,关于参谋总部的设计,杨嗣昌是最先领悟内涵的同志。也就是俗称的知己。

表面上,参谋总部的设立,是他这个当皇上的。为了把吴三桂拘在眼皮低下看管起来,再就是照顾一下大舅哥周定方,而其实,恰恰在于分权。

吴三桂事件。给国家的触动是强烈的,这么大的疆土面积,以现有的科技手段。很难寻找到一劳永逸地制度,如何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怎样体现国家地法度,这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理论上,国家掌握了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就可以控制一切。但眼瞧着不就出现问题了。

吴三桂既拥有地方军队的领导权,也拥有指挥权,不但薄珏这种情有可原的文官在鞍前马后的跟着他乱来,就连奉天府尹张春,也被他带的直奔沟里跳。

不过也难怪,袁崇焕这么优秀的人物,都被吴三桂给挤兑的去广西开铅矿了,更何况一直属于二线的张春。

岔开一句话,袁家承包广西铅矿地事情,已经定了,而且赏袁家工矿田亩,皆免三年税赋。这是小朱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补偿。袁崇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袁崇焕、张春,先后两位主官,都拿吴三桂毫无办法,东江二少也只能背后搞一些小动作,老辽东军系的各级官兵,都对少帅尊崇有加,这一切都表明,地方上地军权,无论如何也不能交到名将手中。

像吴三桂这样的隐性‘大帅’,承平日久,就会成为贪财的黑洞(吃空饷);到了乱世,就是夺权地军阀(自募兵)。

目前来看,对军队制度进行修补的基础很好,四方新省战将都是天子嫡系,无论公私,他们都会无条件服从安排,即便吴三桂,也不敢执拗。

所以,小朱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说服文臣交权。

说服一个人,或者一群,饭后时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胃部的饱胀感,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容易被打动。

当然,由于血液分次序优先供给的生理原因,缺血的大脑会变得麻木,当人们无法反驳时,通常就只能接受。

小朱提出参谋总部计划,是早就盘算好的成稿,十大臣冷不丁面对这样的事物,反应慢点很正常。再加上小朱采取的方法其实很巧妙,一字部、二字部、三字部,听着还真好听。又在参谋总部中,先只设两名少卿,分别是周定方和吴三桂。

晚饭桌前,十大臣昏昏沉沉的就被皇上给蛊惑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蛊惑。

这不,没过几天,杨嗣昌就第一个提出异议了。在他看来,内阁大学士的级别只有五品,六部九卿的级别是二品到三品,谁敢说内阁就低于六部了?

这样一想,三字部、一字部,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设立参谋总部就等同于设立‘武内阁’,而这个权力,以前一直在‘文内阁’的手中。

更何况,现在的内阁中,他杨嗣昌和洪承畴都拥有带兵打仗的资历,放着这

文武双全的名士不用,却用武人来代替职能。这难吗?

“呃,皇上,关于州县火耗、诸省羡金,臣还需要仔细清核,呃,臣祈请告退!”

“嗯,熊卿家先回吧,如今连个四品地参谋军政都定不下来,何谈国地两税的疏竣?”

“微臣告退!”

户部尚书熊文灿假装没听出来天子的讥诮,转身跑路。一旁的杨春、绯儿,也齐齐一躬身,跟着出去了。小朱看看贺逢圣,再扭头看看杨嗣昌,神态轻松的打了一个哈哈:

“来,来,来,二位先生坐吧,咱们君臣…”

历朝历代的政权,在日常的军队管理上。都是以不造反为底线的!为了避免武将做大,古人摸索出两个方法:

首先就是‘世袭军制’。即便往400,军队世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政权。

世袭军制的好处:一个家族不可能百分百都想造反,只要有一个人‘想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家族地造反行动就容易走漏风声。豆豆亲手将父母兄长送上不归路,原因恰恰在这里。



除了世袭军制,就是监军制度了,而且监军系统往往是文官出身。同样是上下五千年的普世原则,往后就是800。监军制度也会持续下去,只不过换个叫法而已:指导员?政委?宪兵纪律委员会?耸肩,谁知道呢!

但这两种制度的弊端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民间尚武精神的流逝。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阶层差异,注定了这个方法会造成这样一个现实:军人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四年的时间。从上士变成上尉的,最多两成(20%)左右。

这还是战争期间,和平期间的提升完全是熬年头,所以逐渐的,大家就都想走科举路线了。

随便来个军事理论的研究者,就可以对军分区司令一级地长官指手画脚,如果这小子是军户出身,司令员真敢一枪崩了他,但没得法子,人家是国家空降过来的特派员,谁也惹不起。混吧!

这就是和平年代里,中、高级将领地处事原则,那些身处最底层的军户家庭,更是会不学无术,混吃等死,因为军户世袭制度,使得军界中人无需通过科考这种竞争性选拔系统,就可以直接拥有铁饭碗。又因为监军、督师、巡抚这样的职务,永远不会让军人担当,所以整个军界的上进心,也就越来越差。

反正只要不造反,您国家就得养着俺们,何乐而不为之?

仁宣之后,军户出身的将领,有近八成的文盲,如此严峻的事实,恰恰是‘世袭军制’和‘监军制度’所造成的。

高级军事指挥人才断档!基层官兵的个人素质过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战斗力高低还是小事,关键是另外两个衍生恶果:

优秀军事人才不得善终;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群鸭子当中,忽然出现了天鹅,那这个天鹅一定会被做成标本,美轮美奂,却属于夭折。

石亨、戚继光、李成梁,都是这种情况。高级将领很难得到善终,这他娘地该找谁说理去!

于谦时代,参与京师保卫战的石亨将军,如果当时战死沙场,理应成为民族英雄!并且由于战事最终取得了胜利,他的历史地位甚至有望超过岳飞。

但很可惜啊,活下来的石亨父子,先参与了夺门之变,后来又闹了个紫荆关谋国,自身修养实在不高,最终身败名裂不说,还被满门抄了斩。

同样道理,国内地尚武精神消散,大家对军事上的理解都差不多,既然差不多,自然谁也不惧谁,内讧搞得有声有色。但外战时就不同了,你以为人家想吊后场,其实人家是在中路渗透,越打越没信心,也就勇于内战而怯于外战了。

大明以水师立国,却险些因军事而衰败,终极原因,就在于军队的断层管理。

如何既提高武将地参政程度,又保证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军队整体的素质和战斗力呢?

小朱做过几种尝试,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武学集中培养中低层将领;宁肯默认空饷这个事实也要发满饷、过节费;赐予各部队专门的番号;勒紧裤腰带也要强行研发新式武器;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以消耗这些人旺盛的精力。

但铜钱两面,整整十六年地拔苗助长。使得整个军界跳跃式提升之后,军人违规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尤其以吴三桂为最高代表的屡次矫诏,都是基于军人素质提高之后,政治地位却原地踏步的矛盾所致。

百战老兵养不起,放不得,那自然要改革喽。于是参谋总部这个新兴事物,也就应运而生。

杨嗣昌说的没错,这就相当于武内阁。

文内阁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对国家进行管理;那顾名思义。武内阁的职责,就是协助皇帝,管理军队。

以前像孙承宗这样的大师,不仅是文内阁成员,其实也形式上组成了武内阁。但仍没有摆脱文官掌兵的印记。

现在借机将吴三桂、周定方这样的军中翘楚,上调组成武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