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等遵旨!”
“…”
小朱一愣‘臣等’?这事儿跟你郑三俊有什么关系?不过因为是讨论问题,他也没当回事儿,只是从屁股底下掏出来一本书。杨春委托老丁刊印的《北棉录》,送给孙诚。
“孙诚啊,朕这些日子。净送你虚名了,也没什么实惠的,这本老大人写地《北棉录》,是朕自己掏银子买的,虽说有些粗制滥造,但内容完整,你拿回去吧,想来‘落日牧场’还是用的上的。”
“谢皇上,呃,说到《北棉录》,小臣还有一事要启奏万岁,浣衣局提督张公,前日送小臣一些种子,说是他这些年在徐老大人的指点下,培育出来的优良稻种。因为担心薯田中一旦栽种失败,将铸成大错。所以只敢在私宅里种植,这次希望在落日牧场进行试种。”
“嗬嗬,张彝宪这家伙还知道谨慎了?行啊,这事儿朕许了,郑先生”“臣在”“此事你以前知道吗?”
“呃,回皇上,臣略知一二,因为徐老大人与臣有同乡之谊,是以臣听他说过,凡田亩中,偶尔会出现异于寻常的稻穗秧苗出现,有好有坏,如果优胜劣汰的话,将大大利于农事。张公能够如此谨慎,徐大人能够在病中如此辛劳,实在国家大幸!而承天府落日牧场又恰恰是外省新地,即便试验种植失败,想来也没有太大的干系,实在国之大幸啊!”
晕,这老郑看来很爱说实话嘛,不过他这么说也不全是没有人性,要知道在农耕国家,植物的选种,是重中之重,试验栽培,当然要挑选一个人口密度小地地方先进行。并且,老郑其实在委婉的提醒皇上和孙诚,一旦试种失败,哪里可是新拿到地地盘,小心兵变才是。
“?,对了,孙诚,西边现在如何?”
“回圣上,不仅承天府一带,天山、宰桑泊、北海等地的匪患,还是比较严重的。国内过去圈地的人很多,加上当初定边时,逃散的部落也不少。两相之下,单身旅人、落单商队,遭到劫杀的情形很多。臣与周(遇吉)帅、黄(得功)军门、贺赞、唐栋等人,经常要亲自领兵,绥边靖匪。”
“唉,确实难办啊,不过好在魏藻德的状元策论,已经谋划到这些了,回头等架构搭建完毕,想来你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你们那边,还有什么要求吗?”
“哦,有的,臣等与周大人、黄军门商议之后,希望国家能够允许在修路时,搭建几处秘密所在,专门库存兵资军备,粮草工具。这样一来,再有边军出行,就可以轻装简从了。”
“就是说,隔个三、五十里,修筑一个秘密的兵器库,边军可以随时补给,地方县府也可以在非常时期,开库自救。这么说,对吧?”
“吾皇圣明,臣等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三、五十里过于频繁,二百里应该足够了。”
“?,好,郑先生,此事就交由你主理吧。但务必要记住,此事知道地人越少越好!”
“臣遵旨!”
郑三俊此时,心中忽然一跳,因为他惊喜的察觉到,在皇上心中,自己的本事,起码比梁廷栋要高一些。不提郑三俊在那边溜号,再说小朱。
“说道兵器库,朕倒是想起
事情,前两天的皇家科学院那边。礼妃同周胤、孙等人,共同研制了一个玻璃质地地‘引火奴’出来,孙诚你可听过吗?”
“小臣孤陋寡闻,万岁恕罪!”
“郑先生呢?”
“臣亦请圣上宽免!”
“呵呵,无妨,无妨,朕这就叫人连夜去取。那个曹化…”曹化淳今晚请假去善各庄装修房子去了,“张彝宪,张彝宪!”
外面听到叫唤的太监王坤,连忙推门进来。
“回皇上。张公今夜在浣衣局盘点库存。”
“哦,行。你现在立刻去科学院那边,周胤他们都是夜猫子,现在一定还没睡,让他们把‘引火奴’给朕取来。”
王坤没答话,只是躬身施礼后,就跑出去了。留下小朱、孙诚、郑三俊一起等待,等待中,郑三俊跟孙诚,趁机把刚才说的几件事儿都给行文了,期间郑三俊还夸孙诚地文笔不错。甚至还问了问孙诚会考的情况。当听孙诚说了几句之后,郑三俊很负责的指点道:
“孙将军的文章,中规中矩,虽算不上锦绣。但考中会士还是有可能的。只是,”
“只是如何?”
孙诚急急开口,他想中进士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郑三俊偷偷看了看皇上,发现可怕的万岁爷,居然在玩自己地鼻子牛,郑三俊眨了眨眼睛,方才开口。
“哦,我朝八股,虽只风行百十年,于今已经是散体文居多了,但孙将军要知道,从行文布局之中,考官是可以看出考生的质素的。
“孙将军同其他考生一样以散体文答卷,便吃亏了。因为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将军你不是弃八股不用,而是不能写八股文。是以,先就落了下风了。
“因此说,孙将军要想金榜题名,下次科考,就应该以八股答卷,这样一来,我们关注的,就不是文体,而是内容了。
“将军有才学,有历练,又知兵地方,于国计民生都有切身的体会,只要能够直抒胸臆,哪怕八股文体略有不对之处,阅卷考官也会适当从容的。”
“啊呀,多谢郑相爷指点,小子可谓茅塞顿开!”
这种亲自给考生出主意的作弊行为,居然就发生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实在令人不得不佩服郑三俊的胆量。因为他这话中,有两层含义:
头一个,孙诚算人才,品德也不错,交这个年轻有为,文武双全的皇亲当朋友,可该有多好?
再一个,其实是在递话给那位假装什么都没听见地皇上呢。他老郑也想当主考官的,要是能留在内阁,老郑将成为下届首辅或者次辅,也就顺理成章地会成为科举主考。那么他一定会为国家优选出栋梁之材滴,因为他阅卷的特点是‘关注的不是文体,而是内容’。
小朱依然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鼻子牛搓成了黑团团,然后随手抹在了御书案上,正抹呢,王坤领着周胤进来了。同时到来的,是一个玻璃做的自动点火器――引火奴。
一个三寸长短,圆圆厚厚的透明玻璃管;外加一根六寸长短,直径同套管内壁差不多粗细的透明玻璃柱;玻璃柱是空心的,里面穿着一根火绒线。这三个组成,就是现阶段的简易打火机。
玻璃柱地一头,略略向内凹陷,不仅可以露出一小截火绒线的线头,还可以抹上少量的白磷、硫磺。然后把玻璃柱插进玻璃管中,就可以点火了。
使用时,迅速的将玻璃柱向里面挤压推拉,反复两三次之后再拔出来,伴随‘啵’地一声闷响,一小团七彩的火焰就跳动在玻璃柱的正上方,因为有白磷和硫磺地存在,还存在小小的爆燃现象,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小火苗,照亮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个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系统内,因为急速压缩,体积急剧变小,空间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也就产生了燃烧现象。为了整个密闭系统不泄漏,周胤等人,专门配用了烟叶子,来填充之间的缝隙,并且起到缓冲的作用。所以点燃后的引火奴,还弥漫出一种烟草的香味。
之所以采用玻璃,是因为童九斤的玻璃工坊是国家专营,造价便宜。同时因为极易毁坏,也可以避免被敌人缴获,这样也有利于技术保密。
这个精彩漂亮的发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这其实是一系列链式影响的最开端,它的最终发展,将是汽柴油为媒介的四缸发动机。
当然,现在小朱即便想到了这个,物质条件也不允许,但简单的点火装置,被以官方形式,广泛应用在军界,这就意味着一种科研环境的大爆发,量变才能质变嘛!
“周胤,你立刻叫童九斤打造2件,然后发往承天府。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每人配发一件。但你等都切记一点,引火奴,暂不可民用。”
“臣等遵旨!”
…
注:
1。孙诚的官职很残念吧?分开来看应该是:诰授征西军护|镇国将军(散阶)经理军务镇守承天府等处地方(职责)玉门关落日牧场挂将军印总兵(职责)承天府都指挥同知(军职)吉庆伯(勋阶爵位)。
2。由谣言形成原因说到了解剖医学,然后给小孩子起名…成立女子学堂…宗教改革…农业…武器库…打火机…考试作弊。打岔的效果还真惊人!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谣言的产生原理;优良稻种的栽培与种植;轻型点火装置的发明。这就是本章标题的由来。
3。郑三俊的惊喜,是一个复杂的推论:主理兵部的是两个人,洪承畴和梁廷栋;洪承畴入阁是肯定的,但因为规避原则,洪承畴不可能再管兵部;梁廷栋本是分管兵部的内阁,如果他留在内阁,则兵部的事情一定会仍由梁管;即便郑三俊今天碰巧听到这事儿,但如果小朱不想让郑碰兵部的话,这件事情,交郑转给梁就是了。4。郑三俊对腑脏的理解,是时论。??
第九卷:第八章:循环往复
蒲、紫苏、艾篙、葵花、雄黄,捣碎捣烂成糊糊,然中,浸泡五天后,开坛饮用。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挺那个的?
雄黄这东东,来源恐怖,味道殊烈。蒲、艾篙这些植物,都内含芳香油,很多人闻的时候,就会因为过敏症状,而产生不良反应。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泡酒里喝?哇!可怕!
但大家别忘了,现在是大明崇祯十四年五月五,医疗水准确实比较低一些,五月天热,水乡一带,更是蚊虫蔓延,因此,这样的酒,无论如何你也要喝下去。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去除湿气,除灭体内有害的细菌和微生物。据说还有寄生虫。
而喝这些东东,每年都是有一个固定的日子滴,这个日子,就是端午节。是啊,快过端午节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拥有很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一位国士,
什么叫国士?解释很多了,不用一一详述,但有一点希望大家记住。想成为真正的国士,就要以屈原为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湘楚大地来说,由于这里是屈原先生,殉国投江的故地,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湖广的庆祝活动,甚至要超过春节的。
热闹的场景,遍及各地,满眼都是小孩子手腕上的五色线,到处都是叫卖粽子的小货郎。大家头上啊、衣服上啊,包括家门口,都会悬挂艾草、蒲这样的香草。然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放上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着雄黄酒。浸泡过蒲、紫苏、艾篙、葵花的雄黄酒。有行脚的客人路过,如果想讨一口酒喝地时候,以豪爽着称的湘楚人士,通常会乐呵呵的让客人自便。
这不,在一家草棚前,有两位儒生打扮的客人,正在喝免费的酒水。喝了两小盅雄黄酒后,其中一位年轻一些的,从怀中拿出了两个粽子,
“大娘。谢谢您的雄黄酒,这是在下按照家乡的方法做的粽子,您老尝尝吧!”
粗布衣衫,但干净清爽的老太太,拿眼睛瞄了瞄,一撇嘴:
“松江肉馅粽子,俺吃不惯地!”
文士连忙起身,躬身施礼,告罪道:
“古人云,入乡随俗。不随是为失礼也,小生唐突。还请大娘恕罪!”
大娘很滑稽的做了一个鬼脸,露出嘴里稀疏的牙齿。同时,眼见文士很有些书呆子气,老太太的态度更和善了一些。
“呵呵,年轻人,没关系的,你们是要去看龙舟的吧?”
“是啊!”
“看你们的装束,难不成是今年新过来的义师吗?”
“哦,不是的,大娘。小生是来这里求书的!”
“求书?噢,那你们是找扬大人地吧?”
“哎呀,怪不得人家说,湘楚大地。人杰地灵,大娘果真好见识!”
“呵呵”大娘笑着,从门槛上站起来。回屋端出来一个大海碗,里面满满的,盛着异香扑鼻地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喝干,吓的两个文士,目瞪口呆。
“杨大人行军打仗都带着一帐篷的书箱子哩,老身当然知道!杨大人昨天就到了,今日辰时赛龙舟,要热闹到午时三刻呢,你们快去吧。”
两位书生连忙道谢后,起身离开。一路上,二人很热烈的讨论起来,刚才那位大娘,是每天早起喝一大碗酒呢?还是三餐都喝?还是只要有客人路过,就喝一碗?
他们两人是陈子龙和好友夏允彝。陈子龙就是刚才送人家粽子的那位书生,本是进士出身,曾任过绍兴推官,并且因才学出众,是复社后起的翘楚。
但因为这两年,围绕着内阁的换届,天下士林,党争再兴。陈子龙失望之余,辞官退社,与好友夏允彝和徐孚远一同编书,立志要编一部采实去华的《皇明经世文编》,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事儿出来。
本来书稿编纂抄写的,都差不多了,但是三个人一直想再补编四卷书稿,而这四卷书稿,都在杨嗣昌这里。
杨嗣昌这些年,可没少干实事儿,他主持修缮的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嘉。》+规仪“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修好的常德城,古城换新颜。并且在犹太人肋尼的帮助下,配套的民生设施非常完备。所以这样地行为,虽有捞政绩之嫌,但杨嗣昌的官声,在民间还是非常好的。
杨嗣昌最多地时候,总督过四省军政事务,行辕游走不定,所以,陈子龙他们三个人一直没机会入湘求见。但好在杨嗣昌文人出身,前些年忙于公务,以至于从来没主持过端午节的龙舟大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深深的遗憾。
所以今年,杨嗣昌早早就放话出去,他身为学子一员,今年无论如何都要主持龙舟大会,叫上下官员都帮他通融放行。一时间,这样摆明有渎职嫌疑的行为,竟然被天下传为佳话。
也因此,陈子龙等人,便赶紧风雨兼程,一定要赶在端午节这天,见到杨嗣昌。
…
“诸位乡民贵子,如今吉时已到,祈福灾大礼,即刻举行,有请太常寺少卿杨嗣昌杨大人,为大礼开坛!”
鼓掌声,叫好声,响彻一片。杨嗣昌年少成名,帝王之师,文人风骨,爱民如子,这几年,把湖广打理的政通人和,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非常高。而且杨家在皇商中有股份,所以,杨嗣昌不但不收礼金仪封,还经常把老母送来的银两,用于扶危济困。廉洁奉公,散金济世,这么好的条件下,杨嗣昌已经在民间拥有生牌了。就是百姓在家里,供有杨嗣昌的牌位。
在一片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杨嗣昌先拱手冲大家作揖致谢,然后接过从人递上来的三柱高香,恭恭敬敬走上祭台。他地相貌倒是普通,又黑又瘦,但双目却炯炯有神,穿的也比较普通,身上唯一值钱的,就是配发给官员的玉带了。但这一切,都难掩他发散出来的锋芒锐气,人嘛。气质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服饰。
湘楚的祭祀很有特点,主持仪式的法师,既不是和尚道士,也不是这两年很火爆的天主教,反倒是奇奇怪怪的一堆巫师,带着牛头马面一般地面具,嘿呀嘿呀的跳着一种古老的舞蹈。据说是流传自春秋时期的呢!
杨嗣昌兴致勃勃的观看这些舞蹈,边看,边兴奋
节怕点头。身子还一晃一晃的。从内心中,他是非古老习俗滴。因为这是流传数千年的祭祀之舞。正是伴随着这样的舞蹈,才有了项羽的气壮山河,才有了‘亡秦必楚’地千古名谚。才有了和、屈原这样执着和无畏精神的代名词。
一旁地官员,因为每年都看,已经不觉的新鲜了,于是大家都各自坐在临时搭建的亭子中,喝着小酒,摇着小扇,任由杨少卿一个人站在大日头底下晃悠。
待看到杨嗣昌背后的衣襟都渗出汗来,湖广布政使何腾蛟方才笑呵呵的喊道:
“哎呀呀。少卿大人,暑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