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他们早先的部署,就会被自己冲乱。这个时候,各组明军步兵就会同时收缩(?风),将敌人分割碾杀。

看出这个阵型玄机的瓦剌骑兵,先是绕场外侧的大圈奔走,随后圈子忽然缩小,每当马匹四蹄腾空的时候,就齐发一声喊,漫天的羽箭顷刻间飞驰而来。整齐而且凶悍。瓦剌军的骑射羽箭,都是带着准星过来的。而马匹奔跑的频率,一息之间,就会出现三次腾空,如此极富韵律与节奏的骑射箭雨,还是世间罕见。

五军营是专业步兵营,唐栋领前锋军,王来聘则领中军又称引弦军,顾名思义,自然是以弓弩著称,但面对这样的骑射阵法,还是吃足了苦头。只是因为阵型的便宜,使得对方密集箭雨的杀伤力,多少射了些空炮。

王来聘自诩力大,但他并不了解物理力学,战马四蹄腾空时,通常是向前跳跃的动作,弓箭此时发射,速度会更加迅猛。加上没有马蹄与地面的撞击,稳定性也极高。

见到对方这么高质量的杀敌技巧,王来聘非常高兴的感叹,‘奶奶的,这才是对手。’

发完感叹,外围排盾墙的明军,高高举着的盾牌上,已经满是刺猬一般的羽箭了,有很多不幸的士兵都被自缝隙中钻进来的羽箭射中,但阵型没有任何散乱的迹象,只要有人中箭,身边的人立刻会横向接近,以弥补位置上的缺失。阵中央的十组步兵,没拿盾牌,只是平举着长短火铳和软硬长弓静静站立,他们的任务是瞄准,而不是躲避。箭羽飞扑过来,他们不躲,不动,甚至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即便中箭倒地,也没有多少人会呻吟出声。好像有两个成语‘目不交睫’和‘雷打不动’就是形容这种情况的吧?

这种笑傲生死的豪迈,让瓦剌骑兵的千人长,在即将冲击进射程范围前,忽然心生一丝胆怯。但由不得他多想,对面已经传来‘放!’的声音,只一瞬间,战场由刚才明军被动挨打一头沉的局面,立刻调了个儿。明军积蓄已久的怒火,喷薄而发,火铳和长弓的打击,叫整条瓦剌骑兵线,都出现了巨大的缺损,第一环骑兵中,能够幸存的不是很多,因为火铳是三排轮射,长弓是交替施射。如果瓦剌军的骑射是三拍圆舞曲,那么明军的漫射就是慢板西皮,持续、紧密、连绵的打击,同刚才瓦剌的冲击射法,本质虽然不同,但表现形式完全一样,效果也更加出色。

当幸存的骑兵触及盾墙的时候,王来聘发一声喊,黑塔一般的身子,高高跃起,镔铁哨棒呼啸出尖锐的风声,啪、啪、啪!就是连续三颗头颅的粉碎。他力气大技巧高,在他的带领下,刚才蜷伏在盾阵下面的明军士兵,也都迅速冲出,以极高的效率斩杀瓦剌骑兵。那个千人长,幸运的攻击到王来聘的背后,弯刀一送,刺入甲胄,正常情况,就该斜刺的一甩了,因为继续直送,刀身很容易就会被尸体内的肋骨夹住,所以他先刺再划。

但灵异事件突然出现,刀身竟然被鱼鳞铁甲绞缠住了,由于时间实在太快,还不等千人长做出反映,整个身子就被带下了马,千人长空中松手,双脚连环踢出,试图在落地前躲避攻击,但一个巨大的拳头,却准确地找到了他的面门。

王来聘的大拳头,勾出一条弧线,直接把瓦剌骑兵的脑袋给打进了地里。他身上穿的是绞丝鱼鳞甲,羽箭即便力量奇大,也最多会扎进身体一寸左右,对于常年练武的军人来说,一寸到两寸的损伤,都叫皮肉伤。

第一波骑兵攻势消亡的很快,紧接着是第二波,王来聘他们稍稍费了些力气,因为瓦剌骑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一个窍门,匍匐在马背上,不容易被火铳击杀,但这样一来,他们的羽箭密度也小了许多,自然明军的损伤也开始迅速降低。此消彼长,第二波也很快报销在明军的阵前。

第三波,瓦剌军在攻击到射程前,就立刻拨马回旋停止前突,可这样一来,又必然导致战马速度的降低,战马速度降下来,羽箭的力量也正比例递减,杀伤力更聊胜于无了。

而这时,明军也找到了防守的窍门,将长方形的盾牌横向排列,并且只拦正上方。因为瓦剌骑兵的这种骑射阵法,限制了羽箭的飞行方向,只能由上而下,很少有平射的。同时明军也在逐渐靠拢,从而弥补空隙,两军就这样出现了对而不战的奇异景象,只不过双方都没打够,所以都不愿意主动撤离。

直到王来聘再没有了耐性,他擎出硬长弓,以平射的方法,吐气开声:“中!”

哧。。。一支羽箭平行着飞了过去,一名已经打马回返的瓦剌骑兵立刻应声落马,他是从马前面摔下去的,因为王来聘的神力神箭。

“五军引弦,百发百中!”引弦营的明军立刻齐声高喊!

喊声中王来聘再搭一箭,同样一声:“中!”

这回是一名正在拨马回旋的瓦剌骑兵,他中箭后,身子半旋着摔落马下,落地后,羽箭的箭尾,朝向本方阵营。

“五军引弦,百发百中!”

第三声‘中’,第三枝羽箭,第三名中箭者,是正在做骑射攻击动作的瓦剌骑兵,中箭后,因为惯性原因,连人带箭平空飞起,在空中明显出现了一秒钟的滞空现象,随后战马跑开,瓦剌骑兵悬空落下,紧接着是向前滑行,尸体激荡起一阵飞烟。

这回明军懒得喊那么多字了,就喊一个字,“中!”

有此三神箭,射定敌军心胆寒!第一次正面交锋正式结束。

一旁贺赞的五军大营,在整个过程中,一动不动的观敌?阵,没有呐喊,也没有擂鼓。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双方的一次试探性攻防,这只是一次‘演习’。

当瓦剌人主动撤出战场后,贺赞回首召唤徐彦琦。

“徐彦琦!”

“末将在!”

“即刻领一营骑兵,跟进追击,但不得恋战,离本部最远,不得超过昼夜之距。”

“得令!”

徐彦琦马上抱拳后,呼啸一声向着自己营盘驰去,刚离开贺赞的帅令区,早等在那里的两名亲兵,立刻一带战马迎了上来,奔跑中亲兵奋力扬手,一杆金顶枣阳槊,横空飞来,徐彦琦马不减速,抬右手,于高速奔跑中抄住槊杆,随即横着高举过头。沉甸甸的枣阳槊纹丝‘不’动,只是略略颤动着,握手攥位置的金顶锤头,映着日头一闪一闪的亮着,一时间明军阵营爆出一片彩声。

两名亲兵催动战马同时转向,而速度不减,却又刚好异常配合地跟在了徐彦琦后面,三人呈品字形奔跑在高原之上。征尘升腾起淡黄色的烟雾,烟雾中,徐彦琦横举的枣阳槊,又高高竖起,槊头先前后挥动4下,随后又自左到右画出2个圆环,接着是朝着西南方向一指,整个过程中,徐彦琦和两名亲兵的战马不停,当槊头指向西南之后,三人三骑再次高速转向,直奔西南而去。那里,是瓦剌骑兵离去的方向。

在他们三人的后面,是三千营的前锋营人马,整齐的行出本队,随后速度逐渐加快,直到尘土飞烟弥漫开来,遮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直到一阵风吹过,身边的征尘散去,辽阔的平原上,已经不见了徐彦琦他们的身影,只是远方的征尘,标志着他们追击的速度,比刚才更快了。

原本瓦剌军就不是败退,他们刚才虽说遭受损失,但并没有失败,之所以迟迟不退,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因此当王来聘连珠三箭之后,也就顺势而退了。他们原本以为,明军会接受自己主动撤离的结果。但随后,他们就发现‘穷寇莫追’这个成语,对于面前的明军来说,根本不起作用。于是,第二次接触战,再次打响。只不过这次,试探的性质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尽力的厮杀。

瓦剌军先头部队的人数不多只有六、七千人左右,刚才被报销了一千多,还剩下五六千。不过徐彦琦的人马也不多,因为他是京师三千营的将领,虽说满编同样是四千人,但由于以骑兵为主,所以真正一线厮杀的人数,只有接近三千人的数量。

徐彦琦一马当先,右手举槊,槊头向前,直奔敌阵中心而去,他在冲锋之前,就高举左臂竖起三根手指。三千前锋营的骑兵,立刻分成三队,当前一队,以徐彦琦为主,直接突阵而去,后面两队,则燕尾一样向两边跑去。

徐彦琦迎着箭雨冲锋,整个身子同样是匍匐在马背上,两边相对冲跑的骑兵,只用了短短三个呼吸,就已经冲撞在一起,在冲撞初期,并没有人仰马翻的景象,因为最前面的勇士,都是富有经验的战士,只有突刺到对方阵型的腹心要害,才发一声喊,随后起身扬兵,互相挥砍起来。徐彦琦的金顶枣阳槊先是准确的找到一员骑兵的咽喉处,大力之下,对方的头颅直接被挑飞了起来,枣阳槊的头部,有一个尖刺,在尖刺的下方,还有一个斜向后方的倒刃,因此具有刺,钩,削这三个功能。

徐彦琦趁势反手,将槊尾冲向前方一员骑兵的面门,当握手攥上的锤头砸在对方脸上的时候,槊头的倒钩也同时钩住了另一名骑兵的左臂处,前后两声惨呼声中,徐彦琦奋力抡起槊杆,身后那名骑兵的整个身躯,都被他带离了马身,随后徐彦琦双手丢弃金顶枣阳槊。探左手取下软盾,右手自右侧腰后抽出穆刀,唰唰两声,挥砍出去。

这个时候,刚才燕尾分开的后两队士兵,开始了攻击手段。骑射虽说闻名,但实战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验证。因此,近战时的明军,都是用三眼铳来替代弓箭。三眼铳射程虽然短,但施射速度快,短距离内的杀伤力也大,加上明军人马的紧密排列,所以弹丸的射击密度,也就非常之高。

砰。。。三眼铳施射的声音连绵不绝,射击效果非常好,长长一排贴身追击而来的瓦剌骑兵,被生生从中间打断,随后瓦拉骑兵的骑射也开始反击。双方骑兵不断有人落马。

砰。。。第二阵连绵不绝的三眼铳发射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的效果比上次还要好,因为双方已经马头撞马尾了。

明军来不及发射第三次三眼铳了,他们左手举三眼铳,右手则已经抽出穆刀,与瓦剌军厮杀在了一起,因为三眼铳短小结实,上面又有扳机,完全可以充当短武器,做出抵挡弯刀的防御性动作。

穆刀也是具有弧度的兵刃,坦白来讲,穆刀就是雁翎刀的改进版,只是在雁翎刀的头部,增加了一道刃口,因此又具备了突刺的功能。

徐彦琦的穆刀一斩,一名瓦剌骑兵弯身躲过,徐彦琦不待多言,催战马贴了上去,对方大惊,拧身一刀刺来,试图轰走徐彦琦,但徐彦琦哈哈一笑,探左手软盾,软盾已经破损不堪了,敌兵弯刀噗嗤一声扎了进去,穿透了徐彦琦的左前臂,徐彦琦也不觉痛,盾牌借势一沉,锁住弯刀,手臂借势,双脚用力,整个身子凭空飞起,直接就坐在了骑兵的身后。骑兵大惊,开口惊呼‘啊!’

徐彦琦右手穆刀回腕一斩一拉,骑兵无头尸首,歪歪斜斜地从马上侧滑下去,徐彦琦身子不停,双腿夹紧马身,继续前冲,他带着自己的突阵队伍,反向杀奔了左边的燕尾,两项合力,轻松剿杀了这边的瓦剌骑兵,这时徐彦琦领着的突刺队伍,原地打马盘旋,再回过身后,之前的燕尾变成了突阵,而徐彦琦则他们开始掏出三眼铳。。。。

第二次接触战,仍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瓦剌军剩余的2千人,胆寒心裂,再不敢恋战,立刻向远方全速退去。

“传令,以300骑兵循环往来与大将军哪里传递军情;伤者就地整备;能战者,不即不离的跟上去,他们要打便打,要走,则始终跟着。我倒要看看,他们大汗的金帐究竟在哪里?”

“三千秋水,铁骑追风!”

听着手下士兵的高喊,徐彦琦得意一笑,随后于马上,接受医官的诊治。大军缓慢地尾随瓦剌溃逃骑兵的身后而去。。。。

注:

明诗有云: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选自郭德纲先生开场众多诗谣。



第十章:铁骑追风(3)

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是在那一片白云与神山环绕的雪域高原,在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每一座山峰,便是一位神人,或者巍峨,或者婉约,就那样端坐在云端俯视人间,人们的生老病死,人们的耕作操劳都叫神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适时便会送来祝福与恩赐。这些高原上的人们,这些奉献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们,从来不知道主动向生活索取什么,因为他们知道,神山最终会给他们最完美的奖励。

正是在这种人文背景下,贺赞等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神女阿泽的使者,盐巴、香茶、器具、还有最珍贵的草药,都得到了使者慷慨的馈赠,而相比较前些日子路过的固始汗,原住居民感受到了很大的差别。在对待不同教派的问题上,贺赞的认识非常正确:‘即便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不应该以一个教派灭杀另一个教派作为显大神通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大规模杀佛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灭道好像也是三次,无数信徒的流血牺牲,最终换来的是中华民族的醒悟,自明开国起,即便国家一力禁止了很多宗教,但屠杀信徒的行为,始终没有发生过。这就刚好应对了当前青藏高原上的形势,无论黄教还是红教的信徒,都觉得明军,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也由此,贺赞等人,终于获取到珍贵的军情警讯。

“本将拟采当年萨尔浒之战,化拳为掌,兵分五指,征西军都是军中翘楚,况且五指之间的距离不远,可以互相呼应,是故,本将思忖,吾等断不会重蹈覆辙。。。。”

“谨尊大将军令!”

尽管贺赞还有些犹豫,但下面的四位小将却轰声拜倒,因为开篇两次酣畅淋漓的胜利,尤其是王来聘的三箭退敌,确实具有威慑力,也给全部征西军树立起高涨的自信心。最近几个月来,蒙古骑兵再没有成规模的出现过,都是小股部队的骚扰战术。

徐彦琦曾经想尾随溃兵,找到对方大汗的金帐所在,但一来有贺赞‘追踪距离最远不得超过一昼夜’的军令,再一个,游牧民族的大汗金帐,他不是固定的,走到哪算哪。因此,徐彦琦只好返身复命,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征西六军就好像一头巨大的神犬藏獒,在高原上东一鼻子,西一鼻子的到处乱跑,遇到过原住居民,也遇到过瓦剌骑兵。

因为明军六军都是精品店里的精品,战斗力奇高,又正当气盛,对方人数也不多,自然就连战连捷。而蒙古骑兵竟然又改成以游骑出面单挑决斗的方式了,贺赞等六人居然还真就轮番出去跟人家决斗,多亏这种单挑方式,被瓦剌勇士视为最高级别的礼仪,否则的话,主将单挑,怎么看都不是个事儿。

正是在这种无序而又紧凑的行进中,征西军内部渐渐起了浮躁轻敌的心思。使得几位年轻将领的心中,燃起毫无必要的激情之火。自信心爆棚的结果,就是贺赞又一次采用了明军教科书中的一种战法。分兵而战。

小半年的日子里,朝廷那边陆续往来了很多讯息,因为贺赞不太相信高杰,所以往来运转的事情,多是由唐栋负责。朝廷最近的一个旨意是,在开辟战马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如果掌控青海大草滩,那么这一带将成立一个府衙,名字叫做‘承天府’。跟国内的顺天、应天两府并立。

这条政策的目的很简单:‘大草滩’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三个字。实际范围却很广,甚至还有那座著名的焉支山。在以前这边多是宣抚司、宣慰司,与其说是政府部门,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