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将军,小心啊!”

众多的明军眼见小将军第一个登上了云梯,不由得都喊出声来,随即,大家便都被激发了昂扬的斗志!一个个都举着盾牌拿着穆刀冲了上去。

箭落如雨,石矢如蜂。这缝隙中,一队队的明军士兵,执着的向着高处的终点冲去,中途掉落,他们的终点便在城下,登上城头,他们的终点还在远方。因为登上城头之后,便是更加惨烈的近身肉搏。

“光复广宁,报仇雪恨!”

吴三桂带来的那些杂牌军,因为速度慢,才赶过来,眼见小将军吴三桂正冲在云梯的上半截,这些人立刻情绪高涨的喊着口号,跟着冲了上去。

“放炮,快放炮!”

“将军,不能再放了,再放大炮就要炸膛了!”

“他妈的,炸膛怕个茄子?放!快放!”

杜明急死了,刚才脑筋一时短路,同意了吴三桂不要命的做法,现在眼见吴三桂真跟疯了似的冲上去,杜明反而清醒了。清醒之后就是后悔,后悔之余,他所能做的,就是严令下面的人放炮支援。

轰。轰。轰。砰!一尊光启炮炸膛了。四周20多名小校被炸的四飞出去,就是杜明,也被震的横飞7、8步远,摔在地上。

“将军,将军!”

“滚。。。”咽口唾沫“。。。开,老子没事儿,你们有事儿吗??”

“回将军,大家都防着炸膛呢,所以没有丢性命的,但是重伤了12人。”

“速将伤员送去医治,剩余大炮先停停再放。再有,吴三桂呢?”

“回将军,小将军已经在城头了!”

“啊?这么快!奶奶的,这死小子疯了吧?喂!”

杜明着急忙慌一转身,撞倒了一个亲兵,杜明一弯腰把小兵从地上拎起来:

“快,快叫左营的人补上去,后营前哨给我做好准备,骑兵营全部下马步战。另外赶紧派人回去,看看祖大春这小子究竟什么时候来!”

“是!”半拉屁股还坐地上的小校苦着脸答应着,旁边的亲兵却连续跑开三个人去传将令。

吴三桂身法灵活,在还差三四蹬的时候,就一个起跃,身子如猿猴一般登上了城垛,随即借力再次跃起,左手连软盾带流星锤连番挥舞,扫开一片空地,然后半蹲半靠在城墙上,偷眼观瞧形势,还不等他观瞧清楚,两把穆刀便向他斩来。

吴三桂软盾一开,门户大敞,迎着两把穆刀而去,还不等后金兵丁琢磨明白,手中的穆刀便被吴三桂夹在腋下,随即人头便飞了起来。

这样不要命的打法,实在可怖,因为吴三桂不但身子两肋被划开,胸前也被射中了两支羽箭。吴三桂恍若不知,口中连喝,脚下不停,穆刀连斩,血光飞溅,有后金兵丁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

当吴三桂杀到第8个人的时候,城墙上已经成功登上了40多名明军。大家被小将军悍不畏死的气势所摄,也有样学样的一般拼起命来。

吴三桂眼中只有人头,只有刀箭,他一时杀的性起,索性抛弃软盾流星锤,左手拾起一把穆刀,双刀翻飞,连走连砍,宛若疯魔一般。而泼疯的双刀,滚滚向前,沿途不断的收割着性命。

小将军,小将军,

一群兵丁连番呼喝,才算把吴三桂从失神状态中唤醒,他凝神一看,只见自己所在的城头,已被登城明军开拓出一块小小的固定阵营,而他自己,则被两具尸体夹立在城头,手中两把穆刀贯穿两名后金士兵的身体,两名后金士兵还没有死透,四双眼睛紧紧盯着他,嘴中浓重混浊的气息吹在他的脸上。

“你就是。。。吴三桂?”

左边后金士兵忽然强力问了他一句。

“是!”

“武。。。举。细。。。柳郎?”

右边的问!

“是!”

“好。。。”右边的人没说完就死了,头颅前倾,抵在了吴三桂的右脸上!

吴三桂一甩脑袋,摆脱开死人的头颅,那名后金士兵,随即,缓慢的向侧面倒去,因为地上同样横着尸体,所以,这名后金士兵的尸体,以一种奇怪的弯曲角度,摔在地上。吴三桂偏转头,习惯性的问左边兵丁: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无名无姓,”左边的人眼焕异彩,显然是回光返照,气息也匀了许多。“你若城城如此,盛京必是你的死地!”

“多谢,我会城城如此,并且衣锦还乡。”

说完,吴三桂奋力一抖,将二人推开,左边那人的一把匕首,斜斜的,刮着吴三桂左腰处,带出一股血泉,倒了下去。

吴三桂右手穆刀狠狠劈下,那人被斜着开了膛。随后吴三桂觉得不过瘾,赶上前去,用右脚狠狠跺在对方的脸上,死死的踩着碾着。

“临死还咬小爷一口!哼哼!”

“小将军,快立盾阵啊!”



第八章:穷战广宁(3)

上次讲到:南门城头上的明军士兵,眼见吴三桂跟两个死倒卧没完没了的纠缠在一起。都有些急了,迭声提醒吴三桂:“小将军,快立盾阵”,说的时候还给吴三桂留着面子,因为这些辽东老兵,早就布好阵脚,单等吴三桂进阵。

大家心中都很纳闷,这小将军以前不这样啊。现在可是人家的城头,自己这边,算上城下的士兵也不过才1万来人,如果不时刻小心,就有可能把命全丢在这。真是急死个人,也吓死个人。况且,小将军要是有事儿,大家都没脸回去交差啊!

“哦,对,传我将令,布七星祈骧阵,轮射羽箭火铳,接应下面的弟兄们!”

“是,还请小将军挡正北!”

围绕城楼一共八个方位,正南的外侧城墙是自己人,不用布防,所以才叫七星祈骧阵。而正北方向正对城里,虽说也同样会面临攻击,但相对压力最轻。吴三桂蹲在城墙边上,用盾牌挡着对面射来的羽箭,此时才感觉到身上多处伤口的剧痛,不过心中反而轻松下来。他刚才不要命的疯打,一方面是急于建功,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他终究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袁崇焕!

随着城上人员越来越多,明军在城墙上的阵地越来越大。并逐渐扩散到南门的正上方了。

也正在此时,吴三桂和杜明都热切盼望的后续部队,终于来到。

“杜明,杜明,你在这里,谁在城上?”

祖大春也不知道底细,因此当杜明发兵之后,他琢磨了琢磨,觉得不是事儿。

“杜明只有三营人马,却去打广宁南门???完了,自己还要隔半日出发???完了,完了。这绝对是败笔啊!哥哥怎么会发出这样奇怪的军令。”

左右盘算之后,祖大春决定在不反抗军令的原则下,提前两刻钟出发(初刻正刻的区别),并且路上采取急行军的方式前进。等到了广宁城下,祖大春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因为明显是城内有人在接应,这也许是哥哥发布这样奇怪军令的原因吧!一旦城内接应人员不能奏效,分批派遣,可以将损失和规模控制在最有利的范围内。

“什么?是三桂!三桂在城上?三桂在城上!”

祖大春得知吴三桂在广宁城上,顿时惊怒攻心。追在杜明的屁股后头不停的重复。

“行了,别他妈没完没了的,你看,三桂现在已经巩固南门了,你在这里照应着,我去接应三桂去!”

杜明也急,谁不急啊?急的只挠地!眼见祖大春来了,杜明对骂一句之后,立刻带领自己剩下的人马向着南门冲了上去。剩下来的祖大春连忙接替指挥。

“骑兵营把两边的高点站上,步兵营把四门围紧。再有,速速架起车炮,将南门两边300,不,两边400步内,给我死死封住。记住了,千万不要误伤自己人!听到没有?”

“得令!”

大家都知道,城上一个吴三桂,一会还要加个杜明,这要是不幸误伤,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个时候,祖大春的火炮,都是车炮。因为祖大春要加快行军速度没有带光启炮。

炮声隆隆响起,刚才穆克坦被北门突然反水,额孟格重伤,城内火势久拖不靖,搞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才丢了南门城头阵地的。现在,刚刚组织好人手反扑,又被火炮给弹压下,紧接着,杜明的兵丁也上来了,南门城头的阵地,就此彻底易手。杜明远远比吴三桂有理智,他反映神速,眼见后金兵被火炮压的有些抬不起头,连忙率领手下,下城去开南门去了。

城头上,

“你过来,你,哦,道长,请问,现在城里的兄弟们,能不能靠拢过来?”

吴三桂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尽快把城内的接应人员给收拢过来,这样,只要巩固住南门上下的阵地,等后续人马过来,广宁城就算拿到手了。

“哦!没问题,现在南门烽烟大帜,城内人马,定然已然看到,想来,正在靠拢。。。。”

道士还没说完,吴三桂就急急打断!

“来人,赶紧在南门两边放火,另外,谁愿意与我杀进城中,去接应城内的善友教众?”

“哎呦!”两旁的辽东军卒心中哀鸣!大家心说了。‘小将军,您他妈能不能消停会儿?哪怕我们去撞大运,您可就别再发疯了!’

眼见大家都没吱声,吴三桂原地跺脚,

“传我军令!”吴三桂抬头点了点人数,“留前哨城上列阵,中哨、后哨下墙夺门。接应杜将军,左哨城下放火。右哨随我入城!”

职业军人与非职业军人的区别,就是面对明确的军令时,严格服从。之前玄青子大声反对,但如今的明军士兵,却立刻照办。

有了这样的士兵,南门很快就破开了。杜明举着两把大板斧,一路砍了出来,然后又一路砍了进去。随后,在人群当中,一把抓住前营中哨的一名士兵:

“吴三桂呢?”

“吴。。。小将军,说是要进城接应善友教众,领着左哨的人去了。”

“放屁,左哨的人不在那呢吗?吴三桂究竟领着谁走的?”

“回将军!”一边听到问话的人中,连忙狼狈不堪的跑来一人,“小将军领的是右哨的人!”

“哦,嘿!你们怎么不拦着他?”

杜明说完,也来不及再?嗦,立刻传令!

“前营的人就地整顿固防,左营的人城上协防。右营的人城下协防。再派人快去招呼祖大春,叫他们赶紧入门下支援!”

“是。”

“是。”

“是。”

大家连声答应着,纷纷跑开了。那名正确记住吴三桂带走哨号的小兵,应了一句,就领着三、五个人往城外传话去了。杜明身边那个记错哨号的小兵,忽然可怜兮兮的问道:

“将军,小将军那边怎么办啊?”

杜明愣怔的看了看他,忽然颓废的说:

“两蓝旗的人马众多,咱们现在只抢下了一个南门,这点人马那里够夺城的?只有先守住南门再说。至于那个小王八蛋,嘿嘿,听天由命吧!”

前面介绍过城墙的搭建方法了,夯土为里,砌砖为表。这样的城墙,火炮的攻击效果,其实并不是很好。

所以说,袁崇焕将红衣大炮,多数用来守城,而很少应用于野战,其实是讲得通道理的。

但即便这样的技术局限性确实存在,老袁也理应明智的想通一点:大炮,作为战争之神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很可惜的是,就算努尔哈赤,不是死于他的大炮之下。他也依然没有研究好火炮的使用方法。因为火炮的攻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垂直击打不灵光,您可以采取高仰角的榴弹炮方式啊。就像杜明和祖大春的战术,将炮弹往墙头上打。

但自崇祯元年,到崇祯十年,袁崇焕督抚辽东整整十年。他的火炮野战战术,基本没有。所以袁崇焕的十年功过,其实很容易定性的。但在定性之前,应先搞清楚袁崇焕都干了什么。

袁崇焕的指导思想,是‘堡垒叠进,守成求和’,解释来说,就是以修筑城堡的方式,逐步将阵线前移,直到盛京城下。最终迫使皇太极低头,参照琉球、越南、朝鲜等国模式,奉中华为宗主,定期进献朝贡。这个指导思想,符合历史传统,却违反了历史发展观。

首先,进献朝贡制度,仅仅是中国历届政权,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以满足秉政君臣的虚荣心。

其次,每次朝贡,都是薄来厚往,各家邦国,随便送咱点土特产,咱们就笑逐颜开的进行封赏,银子丝绸、木材药材,有什么赏什么。尽管明代开国时,为了节省这样毫无必要的成本,将封赏之物,强行限制在瓷器、茶叶等几类商品。但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是贵若黄金的。

所以说,如果把朝贡看成一次小型易货贸易的话,那么交易双方是不平衡的。邦国大赚,中国小亏。

不过铜钱两面,朝贡表面的亏损,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因为朝贡,中国笼络了对方的王室。也就是说,各国王室每年来中国这里拿点压岁钱,然后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针对两国邦交等国际大事,进行了亲切交谈。笼络了王室,也就稳定了对方的民心,进而换来中国边界的安宁。

在没有电报火车的时代里,管理成本,是远远高于打击成本的。是,倾国之力,古代中国还没有拿不下来的地方。但打下之后呢?古代中国的历朝历代,确实没有力量进行管理。

政府管理,您得有官僚机构吧?中国选拔官员的方式,是起自隋炀帝的科举制度。番国的教育水平,意味着他们永远竞争不过中国士子。这样一来,就需要从内地派人。但大家都应该知道‘腾子京谪守巴陵郡’这千古名篇的开卷之语,巴陵郡耶!巴陵郡都成贬谪官员的穷乡僻壤啦,那琉球、越南、西域、朝鲜,还不都成了天外天了!

所以说,历史局限性,使得每一个伟大民族的疆域面积,普遍存在着一个极限。突破或者达到了这个极限,那确实很伟大。但多数时间里,很多伟大的帝国,当其领土最大之时,也是她衰弱的开始。原因很简单,管理难度太大。

正因为如此,袁崇焕希望后金女真,变成大明身边的番国,其实算不上什么卖国汉奸之举,而仅仅是目光短浅的问题。

袁崇焕所处的这个时代,汉民族的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故有土地的承载能力,解决人口压力的方法只有两种:战争和移民。战争可以迅速湮灭人口,短短几十年,人口可以锐减50%以上,这得多有成就感!但风险与效益正比增长啊,您想灭人家的族,搞不好人家反过来把您给办了呢。

所以移民是相对和缓,但更加复杂且缓慢的另一种途径。以项羽同志为代表,整个汉民族是讲究衣锦还乡的,背井离乡,千山万水,但到了快过春节的时候,怎样都要回到故土家园,与亲朋团聚的。所以,移民,确实是有很多困难因素。

但明代的一项制度,又极好的绕开了这个问题。边军军户制。边军之中,20%的人口,当兵打仗;80%的人口,屯田种粮。家庭就在边境线上。当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时,很多边军家庭,就逐渐向外延伸。绝对的迁移距离,并不是很远。从广西往北京迁,当然天高路远。但从张家口搬到乌兰巴托,从山海关搬到满洲里,那还能叫远吗?

不过,恰恰是因为这种被动移民,属于民间行为,大明政府并没有主动参与进来。结果在无政府状态下,大大激化了原住民女真人同汉族新移民之间的矛盾,努尔哈赤所谓的十大恨,其实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所以,为了保证汉民族顺利完成,这种由内而发的大移民浪潮。无论如何,袁崇焕都不应该求和。

在人口压力不释放的情况下,不论是大明,还是满清,都不可能和谈成功。甭管是谁为主导,都要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先降低人地矛盾,再降低敌我矛盾。

这个时代里,还有一项技术,成功解决了讯息传递的问题。那就是《武备志》里面关于‘转盘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