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品三国-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于是袁绍决定进攻曹操,这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那么,兵力微弱的曹操是如何应对势力强大的袁绍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易中天品三国》之“一决雌雄”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我们今天讲官渡之战,战争是在建安五年二月正式打响的,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官渡之战的第一个阶段交锋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交锋阶段”,袁绍先发制人,建安五年二月,袁绍驻军黎阳,在黄河的北岸,派大将颜良攻打隔河的白马,同时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主战场是在白马。这个时候驻守白马的是刘延,刘延有三千人,这样打到建安五年四月的时候刘延顶不住了,给曹操写了一封鸡毛信求援,曹操也知道刘延顶不住,决定增援白马。这个时候曹操的一个谋士叫做荀攸的就跟曹操说,咱不打白马,我们打延津,曹操马上就明白过来了,什么意思呢?声东击西,现在我不是白马吃紧吗?我们不打白马,我们军队从延津出发渡过黄河,做出一副要包抄袁绍后路的这样一个架势,袁绍一定会上当受骗,增援延津。曹操马上采纳了荀攸的这个建议,率领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延津方向挺进。请注意,他这个进军是大张旗鼓,故意让袁绍的侦察兵知道,于是袁绍的侦察兵马上回去报告,果然袁绍上当受骗,派出人马增援延津。但是曹操走到半路的时候,曹操下令部队原地休息,然后派一支轻骑兵抄小路直扑白马,为首的将军(之一)就是关羽。
*在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公元199年末,当曹操正部署和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抗曹操,并积极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夹攻曹操。曹操亲自率领精兵攻打刘备,一举占领了沛县,收复了徐州,刘备全军覆败,带领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到了袁绍的帐下。关羽无力抵抗,投降了曹操。
关羽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他非常好,关羽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以后再回去找他哥哥刘备。那么关羽还有其他将领带着这支轻骑兵扑到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力斩马下。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而曹操也很清楚,白马这个地方虽然解围了,但是这个地方不能再守,袁绍一定会反扑过来,而且我们白马一定守不住。而且袁绍一旦得到了白马以后,他一定要拿白马的老百姓出气,要屠城,因此曹操决定带着白马的老百姓沿着黄河往延津走。我们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打败仗以后走的时候要带上老百姓的,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撤退的时候也是带老百姓的。曹操带着这么多白马的老百姓往延津走,当然是走得很慢了,结果呢,撞上了刘备和文丑的军队。
当时情况是怎么样呢?是曹操有五六百个骑兵,来到了延津东南面的一个山坡上,正准备休息。哨兵向曹操报告,说报告,前面来了几百个骑兵,曹操说知道了。过一会儿哨兵又报告,说来了一千个骑兵,步兵数都数不清。曹操说别报了,然后下命令,下马,原地休息。将领就不懂了,说敌人都扑过来了,我们应该上马准备啊,我们怎么下马原地休息呢?再说我们从白马运过来那些辎重,就是粮食、布匹,七七八八的东西都在路上呢,我们起码要把这些东西都运回军营去,准备迎战吧。曹操说不要管,曹操说你不要管,都给我下马,坐在地上休息。这又是曹操的一计,什么计呢?诱敌之计,果然刘备和文丑带着骑兵冲过来以后看到一地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啊,所以骑兵就开始犹豫,犹豫了一阵以后都抵挡不住诱惑,全部都下马来去捡那些东西,抢那些宝贝,这个时候曹操一声令下,上马!冲锋号吹起来,战鼓擂起来,杀声喊起来,六百铁骑从高坡上倾斜而下,顿时打得袁军满地找牙,文丑也被立斩马下。谁杀的?不知道,《三国演义》说是关羽,正史无记载,估计可能也是关羽,因为就是这次战争以后,关羽就留下了一封书信,一封感谢信,封存了曹操给他所有的赏赐,骑上他的赤兔马去寻找那个比兔子跑得还快的哥哥去了。而且文丑被杀了以后刘备是掉头就跑,刘备这人这个本事还是比较大的。这就是官渡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在官渡之战的交锋阶段,曹操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不仅解了白马之围,还折了袁绍两员大将,曹军可以说是初战告捷。然而袁绍虽然初战失利,但却在兵力上仍然占有优势,曹军想彻底取胜还需时日,那么接下来的双方较量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官渡之战的第二个阶段相持阶段
这个战争打完了以后,曹操心里很明白,自己其实不是袁绍的对手,因为袁绍当时号称是十万精锐部队,曹操呢,按照《三国志》的说法,不足一万。当然,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曹操的军队怎么算也不只一万人,估计也就是两三万,肯定是以少胜多,以寡敌众啦。所以曹操明白,延津、白马不可守,于是曹操虽然打胜了仗,退军官渡。而袁绍呢,他觉得他牛啊,曹操打胜了仗还往回跑肯定是胆怯,是打不赢嘛,我们就应该前进,于是袁绍就进军官渡。但是袁绍不知道曹操这个决策是很务实的,曹操知道这个时候我如果在白马和延津和袁绍对抗的话我是不合算的,我宁肯往后退一步,退一步有什么好处呢?拉长了敌方的补给线。我们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许都在这儿,官渡在这儿,邺城在这儿,黎阳在这儿,白马在这儿,在白马打仗曹操的补给线长,在官渡进行战争袁绍的补给线长,所以曹操叫做敌进我退。但是退到官渡呢,曹操也无路可退了,于是袁绍就在官渡这个地方扎起了营垒,曹操也相应地扎起了营垒,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相持阶段”。
这个阶段的战争技术含量很高,袁绍先是在自己的营垒里边垒高丘,他把土弄来做成一个小山,上面再盖楼,然后派他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地对着曹营射箭。这个厉害,好像现在的火箭炮似的,曹操(的军队)死伤很重。那么曹操想怎么对付他,于是他制造了一个机器,叫做发石机,这个机器什么样子我现在也描绘不出来,反正它能够把这么大一颗石头像炮一样地打过去,发明了这么一个机器,做了一批这个机器,然后把大石头一个石头一个石头地往袁营里面发射。这样相持了几个月,双方是不分胜负,但是都很疲劳
有一天从许都运军粮的车子开进了曹操的军营,曹操去劳军。曹操这个人对士兵还是很好的,他看见运粮的那些运输队非常辛苦,面黄肌瘦,有些运夫穿不起鞋,是光着脚赶路的,满脚都是老茧,甚至磨破,流血。曹操看了以后非常难过,曹操就走过去和他们问长问短,问寒问暖,然后拉着他们的手说:弟兄们辛苦了,请大家再给我十五天的时间,只要十五天,十五天以后我再也不让你们这么辛苦了。也就是说,十五日之内要结束战争。曹操他有这个把握吗?没有,实际想法是曹操不想打了,他准备在十五日之内撤军,不打了,太累了,受不了了,他写了一封信给留守在许都的荀彧,但是荀彧反对。荀彧说,明公啊,这一仗咱们打也得打,不想打、不能打也得打,请明公想一想,袁绍这一回是倾巢而出,十万精兵全部拿出来了,就是要和我们决一死战,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你退他还要进,你没有退路了,只能顶住。那么曹操又去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说,曹公啊,你有四个方面比袁绍强: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你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为什么打了半年还不能胜利呢?根本原因是你总想万无一失,你顾虑太多了,只要你下定决心,集中兵力,一定能够胜利。
贾诩和荀彧的意见是对的,战争是一种风险极大的事情,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在战争中做到万无一失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主帅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于主帅的意志是否坚强,而最后的胜利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在官渡之战的第二个阶段,曹袁双方相持不下,各有损耗。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几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他开始顶不住了,心生撤军的想法。那么,此时已经军心动摇的曹操会撤军吗?还会有什么机遇等待着曹操呢?
官渡之战的第三个阶段转折阶段
机遇说来就来,由于三件事情的发生,战争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转折阶段”。
第一件事情,刘备开溜。官渡之战相持阶段的时候,袁绍曾经派刘备南下,到许都附近去骚扰。联合了一个背判曹操的原来黄巾军的一个人,叫刘辟,他们两个人在许都周围骚扰曹操,最后被曹军打得落花流水。刘备回到官渡以后,就跟袁绍说,这样打下去不行啊,我们是不是应该联合一下南方的刘表,我们联合刘表让刘表在南方攻打曹操一下不就行了吗。袁绍一想有道理啊,那你去吧,你和刘表不都是刘家的人嘛,当然是刘备去做这个使节,就批准刘备带着自己的军队去联合刘表。
刘备联合什么刘表啊,他就是开溜嘛!刘备为什么要开溜呢?一种可能是他打了败仗回来以后袁绍给他的脸色不好看,这是一部分历史学家的猜测,但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或者是有也不是很重要。为什么呢?第一个,袁绍父子对刘备还是蛮客气的,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敬重;第二,就算这一回袁绍脸上不好看,刘备他也是能够忍受的,因为刘备这个人他一向都是在投靠这个、投靠那个,他曾经投靠公孙瓒打袁绍,后来又投靠掏谦打曹操,后来又投靠曹操打吕布,现在又投靠袁绍打曹操,他都换了多少回了,这个脸色难看一点他能忍住。我觉得他恐怕就是海轮上的耗子,最先知道这个船会不会翻,他政治上很敏感,他可能已经预料到袁绍要失败了,所以他溜之乎也。这个事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征兆,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许攸叛逃。许攸叛逃的原因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所以他投奔曹操;第二个说法是许攸的家人为非作歹,被留守在邺城的审配下了大狱,所以许攸叛逃;第三种说法是许攸向袁绍建议,我们现在应该抄小路到许都去把天子劫持了,袁绍不采纳他的建议,所以叛逃。其实这三种说法是可以统一起来的,那就是许攸发现他在袁绍这里计谋也不能得到使用、他的欲望也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觉得不能待下去,他投奔曹操。而许攸这个人是很重要的,他是袁绍最早的谋士,掌握了大量的军事机密,而且他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有很多主意的人。他一投奔曹操,曹操拍手大笑,吾事济矣,哈哈,这下我这个事好弄了。许攸一投奔曹操,马上就跟曹操出了一个主意:火烧乌巢。这个乌巢在哪里呢?乌巢在这里,乌巢这个地方是袁绍的囤积军粮的地方,是个粮库。许攸给曹操出主意,派骑兵突袭乌巢,一把火把袁绍的军粮烧它个干净,曹操马上采纳这个计策,连夜赶往乌巢。
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第三件事情,张郃反水。张郃也是袁绍手下的一员大将,比颜良、文丑其实还好,颜良、文丑是有勇无谋,张郃是有勇有谋。当时袁绍这面得到曹操奇袭乌巢的消息以后,张郃就向袁绍提出来,必须立即增援乌巢,如果我们把乌巢丢了,我们连退路都没有了,我们肯定是一败涂地。但是袁绍手下有个谋士叫做郭图的不赞成,郭图说我们现在应该去打官渡,我们一打官渡,那曹操走到一半儿他就会回来救官渡,乌巢之围不解自救。袁绍觉得郭图这个办法好,就采纳郭图的办法,派一支很不怎么样的军队,派轻兵去救援乌巢,派重兵去攻打官渡。张郃说,主公这样不行,官渡这个地方是曹操的大本营,我们哪里是一会儿工夫能够拿下来的,要能够拿下来我早拿下来了,我们打了这么久就因为它拿不下来嘛,救乌巢吧!袁绍说不不不,就这样,打官渡。结果怎么样呢?乌巢失守,军粮全部烧光,而官渡打不下来。这个结果就证明郭图的这个主意出错了,对不对,郭图就很紧张,紧张以后他干什么事?他跑到袁绍那儿去打小报告,说主公,张郃听说我们丢了乌巢他幸灾乐祸呀,他说证明他正确。郭图拿准了袁绍这个家伙死要面子,袁绍马上起了疑心。张郃一看这下子完了,前方失利,后院失火,走投无路,和他部下高览一合计,算了,咱投降吧,把战车一烧,举起旗子来投降曹操。
这个时候张郃是在官渡,曹操在乌巢还没有回来,正在从乌巢回来的路上,守官渡的是曹操的军师荀攸和曹操的大将曹洪。当时张郃和高览带着部队来投降,曹洪说这是真降还是诈降?荀攸说不要犹豫了曹将军,赶快开门,肯定是真投降,打开营门,张郃进来。张郃投降以后曹操从乌巢也回来了,大喜过望,拉住张郃的手,这是韩信降了刘邦啊!
官渡之战的第四个阶段决胜阶段
好了,刘备开溜,袁绍失了外援;许攸叛逃,袁绍丢了智囊;张郃反水,袁绍折了臂膀。三件事情都证明袁绍大势已去,战争迅速进入第四阶段:“决胜阶段”。这个阶段就简单了,就是曹操按照贾诩的建议,集中兵力进行反攻,而袁绍这边已经军心大乱了,不堪一击,袁绍本人带着他的长子袁谭跳上马掉头就往北跑,什么都顾不上了。稀里哗啦的,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曹操来到袁绍的大帐里面,发现袁绍的大帐里面放着图书、珍宝、古玩,你说你出去行军打仗你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干什么,摆谱。袁绍总认为自己名士风流,儒将风度,走到哪儿都把书啊、什么珍宝古玩都带着,弄个架子架着,擦得干干净净的,这个风度好极了,结果呢,全部变成了曹操的战利品。这件事情是在建安五年的十月,这一仗以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曹操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地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当时中国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奠定了他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而失败了的袁绍最终的下场和命运又将怎样呢?
建安七年五月,袁绍发病呕血而死。建安九年,袁绍的接班人袁尚被曹操击败。建安十年,袁绍的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建安十二年九月,辽东太守公孙康谋杀了袁绍的接班人袁尚和袁绍的二儿子袁熙,把这两个人的人头送到了曹操的帐下,从此袁氏集团灭亡。袁尚和袁熙之死还有两个小插曲。
当时这俩小子跑到了公孙康的那个地方,辽东太守公孙康那个地方。大家都说要打一(仗),曹操说用不着,等着吧,公孙康会把这两个人的人头给我送来的。大家说为什么呢?曹操说很简单,他说这两伙人根本就是同床异梦,而且双方都会打对方的主意,我们要是逼急了,他们就会紧密地勾结起来;我们放他一马,他们自己就打起来。果然,袁尚和袁熙跑到公孙康那儿去了以后,兄弟俩一琢磨说,我们哪次请公孙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