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唐帝国-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孜亲弟弟的陈敬瑄,是必然会死心塌地的跟田令孜一条心。而在另外一边,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也是田令孜的党羽。这个人或许也不会对田令孜绝对忠心,但杨师立如果明目张胆的违抗田令孜的命令,此人也绝对不会吝惜自己的大军,绝对会打着讨伐不尊朝廷号令的杨师立的旗号与陈敬瑄一起来进攻自己,借以扩大他自己的势力。
这种情况,并不是杨师立愿意看到的。
去,心有不愿。不去,却又有大祸临头。
这两者的选择,让杨师立实在难以选择。
从接到信件以来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他都在跟自己的幕僚顾明商议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然而在这个时候,顾明这个他寄以重望的幕僚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眼看信件中命令他出发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杨师立也越来越焦急,每天都是在书房中跟顾明商议,却始终没有一个什么值得一提的结果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正是前段时间由顾明派出去打探凤翔情况的细作。
顾明连忙迎了上去,只听他在顾明耳边说了什么,顾明顿时喜上眉梢。
“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让子羽(顾明字子羽)如此欢喜?”等顾明回过头来,杨师立迫不及待地问道。
“大人,您现在不用发愁了!据细作回报,他已经谈到消息,那田令孜早在黄巢入长安几天后,就被圣上下狱了!”
“这么说,那封信根本就不是田令孜写的,而是……”
“不错!这绝对是圣上假田令孜之名伪造的。其目的自然就是想将大人骗到行在,夺去大人的兵权!”
“那我们还要去吗?”
顾明淡淡一笑:“当然不去了!”
“这个……会不会让圣上震怒,从而下令对付与我?”
“大人尽管放心,此时圣上正忙于应付黄巢的进攻,哪里有闲心顾及我们?说不定万一圣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嘿嘿……”
杨师立于他对视一眼,彼此有会于心,也嘿嘿地笑了起来……
第三卷 初露锋芒 第十三章 动荡局势
在东川节度使杨师立跟自己的幕僚商议的时候,同样身为田令孜党羽的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却并没有他那样的烦恼。wWW!和杨师立不同,他并没有那么多的心机。他是一个粗人,当初田令孜对他的提拔,让他铭记于心。可以说,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田令孜还有少数铁杆党羽的话,那么此人绝对是其中之一。
接到信之后,看到信件中的语气、暗号都对得上号,他压根就没有起什么疑心。对田令孜的忠心让他几乎在接到信之后,马上就开始准备,还没有到限定的出发期限之前,就已经集结大军,挥师出发。满心想早日到达,也好早点为田令孜排忧解难。
他带领的军队一共有三万精兵,虽然从绝对数目上看来并不多,却拥有将近一万左右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可是相当了得,因此他这三万人马的战斗力,也绝对不可轻视。
李俨对田令孜安插在大唐帝国大后方,两川周围的节度使都已经有所安排。除了对陈敬瑄是安排了崔安潜对付,对杨师立、牛勖都采用了用假信骗取他们带兵入朝,然后再将其兵权剥夺的方法。
本来如果朝廷局势稳定的话,这种手法就算不能让对方上当,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有赤卫军这一支军队在旁边监视的话,这些带兵入朝地节度使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但是如今。凤翔本来就已经有了兵变的隐患。而从治所在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的山南西道节度前往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也不过半个月时间。等他们赶到,差不多正好是凤翔兵变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什么超出预料的情况发生呢?
(注:在第十一章时,所定兵变时间出错了,应该是半个月后。而不是三天后。vip章节中已经作出修改,特此说明。)
◎◎◎
广明二年(公元881年)春。犹在黄巢军攻陷长安城的震撼中还没有回过神来地大唐帝国,局势仍然在动荡不安中。
并不仅仅是皇帝行在出现了不稳迹象,也并不仅仅只有皇帝在按照自己的谋划进行自己重新恢复对整个大唐帝国控制地计划,帝国的其他势力、甚至包括造反者黄巢军,都以皇帝的行在凤翔为中心,进行着某种变化和军事政治行动。
这个年,几乎所有忠于大唐帝国的人都没有过好。而这个年过得很好的黄巢军。却因为沉浸在长安城的富贵荣华生活中,丧失了最后的灭亡大唐帝国地机会。
年关刚过,以失去兵权和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地位作代价换来三公高位(郑畋被封为司空,乃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一)和皇帝信任,并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随后不久又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郑畋,正式以皇帝、朝廷和当朝宰相的名义,向全大唐发布檄文。号召全大唐的所有军队一起前来凤翔勤王,同时将黄巢剿灭。
(注:同中书门下三品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样都是宰相,但同中书门下可列门戟,较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一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般可能有多人,但同中书门下三品一般只有一个人。门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方天画戟。是古代皇帝和官宦人家最典型的仪仗兵器之一,因其造型精美华丽得名。而且,中国古代对一尊戟架上所列门戟的数目,亦有等级森严地规定。据《新唐书。百官志》记:“凡戟,庙、社、宫、殿之门二十四;东宫之门一十八;—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这里同中书门下三品所列门戟应该是十六支。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其官职与中书省、门下省的最高官员相同。这里的“三品”并不是指三品官,其意不详,一说是加上原官职,一共是三个官职集于一身,品者皆官制也。)
大唐如今到底还有着不低的威望和号召力。这一消息一传出后。无论其本人是否愿意,许多节度使都纷纷响应。或者至少在表面上响应。而更有许多的确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官员着手组织军队,起兵勤王。
不过,历史在这里又发生了不小地偏差。
在后世历史上的这一时期,为了便于剿灭黄巢叛军,朝廷开始公然的许可地方豪强建立地方团练。应该说,这一措施,对于扑灭黄巢叛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毕竟,能够成为一方豪强的人,自然是在大唐有一定地位权势和门第的士绅或者大地主,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够被称为豪强的。而这些属于社会上层阶级的人,对黄巢叛军这么一个起自草莽,又对社会上层充满刻骨仇恨的势力,自然是同样的势不两立地。让他们来剿灭黄巢叛军,自然不愁他们不会尽心尽力。
但是,权力地滋味,尤其是在这个乱世,手握兵权,可以生杀予夺的滋味是如此醉人。一旦品尝到之后,再想让他们放弃就没那么容易了!建立团练剿灭黄巢容易,等黄巢被剿灭了,再想让团练解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在后世历史上,大唐帝国地最终崩溃,并酿成五代十国几十年分裂乱世,地方豪强及其建立的团练,也有着不小的“功劳”。甚至后来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的钱谬就正是依靠这样的一个团练武装起家地。
因此,当郑畋提议开放团练建立的约束。令全大唐的豪强争相建立团练,以此来对抗黄巢军时,被李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尽管团练早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并有着不小的力量,但这些团练仍然是受着朝廷控制,至少在名义上如此。豪强们并不敢在没有得到朝廷号令之前建立新的团练。但一旦开放团练建立的约束,那么在朝廷号令地大义名分下,团练终将会发展成为一支影响大唐重新统一的力量。这是立志消灭帝国境内所有割据军事力量地李俨所无法容忍的。
除了发布勤王檄文外,朝廷还有另外的一些小小的变动。更多在黄巢军入长安之后失散的官员聚集到了凤翔。而为了适应变得日趋庞大的朝廷的需要。李俨也任命了新地宰相人选,与郑畋同时执政。那就是工部侍郎、叛度支(全国财政总监)萧遘以及太子少师王铎。
其中萧遘被任命为同平章事,而曾经李俨身为普王时候任太子太傅的王铎的权力提升更大一点,被任命为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萧遘出身名门望族,但是他又跟还能够注意到当今的名门望族已经出现了危机,必须进行改革,从而更得李俨器重的郑畋不同。此人虽然名望很高。其直系祖先中(包括其父萧寘)有三人任过宰相,但是却沉浸在自己的名门出身中,喜欢将自己自比为名门出生的宰相李德裕。尽管他本人也是很反对宦官专权的,但是,他地这种茫然无视高门大阀眼下面临的大危机的态度,势必会反对李俨日后即将进行的改革,李俨自然并不喜欢。郑畋好歹还属于可以争取、改造的对象,他就纯粹是一个冥顽不灵的顽固派了。只是他地名望太高。李俨也不得不暂时把他提拔起来,以赛悠悠众人之口。怎么说他都是以励精图治的明君面目出现的,至少在他的权力还不是十分稳固的情况下,他还不得不对某些事情作出妥协。
当然,从为帝王者的权术手段来看,为了避免增添一家独大从而控制整个朝廷。这样做也是必须的。
李俨心中当然更希望自己的亲信能够成为与郑畋抗衡的一极力量,但是他的那些亲信都根基太浅,此时给他们地位置太高,已经引人非议了。所以,他也不得不依靠这些名望极大地大臣来对郑畋作出牵制。估计这种情况,要延续一段时间了。
朝廷一方面默默地进行着军事改革,一方面在任用那些名望极高地名臣,对朝廷的政务开始重新抓起来。另外一方面,又通过传檄天下,号召众军队勤王这种方式能保持对黄巢地伪朝的攻势。
然而黄巢伪朝呢?他们还沉浸在长安的富足和享乐中。
这并不是一支有远大抱负和足够施政能力的军事力量。
长安的精英阶层是叛军和城市平民两方面的牺牲品。最受人憎恨的官员被拖出去杀掉。其他许多人则抛弃财产出逃。从京师被占领之后的大破坏来看。它显示了长期蕴藏在平民百姓心中的对特权者的憎恨。同时也说明黄巢和他的支持者之间缺乏共同的目标。造反者的共同目的在这时是推翻唐王朝。但他们的不同利益变得愈来愈明显,黄巢希望对他的支持者加强组织和纪律。使之成为一支坚强的军队;而他的许多支持者和普通士兵只希望洗劫城市,满足于无政府状态。
进入长安之后,他们并没有学着秦末那进入关中、咸阳之后的刘邦一样安定民心,而是急于劫掠,急于为自己的财产添砖加瓦。在一番抢劫和杀戮之后,大唐失陷在长安的官员们也彻底失去了对这支力量的信心,他们中即使有人曾经希望长安的新主人在施政方面能够比从前的大唐朝廷做得更好,现在也完全死了心。
尽管黄巢只罢免大唐最高层的官员,四品以下凡愿合作的官员允许留任,但旧官员们之所以同意为新政权服务,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余地,或是出于被迫。
而这只习惯于杀戮的力量也并没有如同大唐朝廷一样地泱泱气度——尽管这种气度随着大唐的衰退已经减弱,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这只有像大唐这样曾经站立在世界顶峰的国家才能拥有的气度。是那些对贵族和官僚充满仇恨的叛乱军所无法拥有的——这从广明二年初发生在伪齐政权尚书省的一件事情就可以证明。
当时,有人在尚书省地南门上偷偷贴了一首诗:“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唯有一般平不得,南山依旧与天齐。”
此事被尚书令尚让得知,大怒。命令尽快捉拿,可作者早就逃遁。又于长安城中大肆搜索能写诗的人。抓到地全部杀死,。于是暴怒的尚让将当时在尚书省的官员和守门的士兵,全部挖去眼睛,头足倒悬挂于门前;又命令将全城三千多位会作诗的儒生捉拿处死,这下还不放过,还要将能识字的人抓起来强迫服贱役。一时之间,长安城内惨声四起。人心惶惶。身为世界上当时最强大帝国的大唐,子民受教育程度相当之高。这一个命令下来,涉及到地人物何止成千上万?
也正是这个充满了对读书人切齿仇恨的命令,让几乎所有对伪齐政权尚存幻想的人彻底死了心。读书人作为整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地位举足轻重。一个不能善待读书人的政权,其失败已经是可以预期的了。
广明元年年末,在失去了追杀皇帝的三万精锐之后的伪齐政权,尽管此时有驻扎在栎阳(今陕西省高陵县东北)地唐代北行营招讨使诸葛爽的投降。却同时遇到了更大打击。
已经投降黄巢的河中留后王重荣,因为伪齐政权过分地搜刮,再度叛齐降唐。黄巢派兵前去讨伐,却被之大败。于是伪齐的进取思想彻底失去,此后直到第二年三月,再也没有像样军事行动。给了朝廷宝贵的喘息机会。
等到他们过了热闹的新年,再采取军事行动地时候,最好的时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幸运的是,上天似乎并没有彻底抛弃黄巢的伪齐政权。
广明二年初,被伪帝黄巢任命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相当于东南方面军总纠察官)的朱温率军进攻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
三月三日,邓州被攻陷,邓州刺史赵戒被生擒,于是率军戍守邓州,以控扼荆州、襄州地区。
在取得这样的军事成果之后。伪帝黄巢命部将尚让和王播率领兵众五万余人进攻凤翔。估计也将在牛勖抵达前后抵达凤翔。
无论是他也好,李俨也好。密谋兵变废帝的李昌言,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赶向凤翔的牛勖都没有想到,这么多足以影响天下局势的大事,竟然都赶在同一时间,即将发生在凤翔。
此时地凤翔,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凤翔行宫中,李俨正在聆听军事改革期间方才从捕风营、捉影营两大情报组织中分裂出来,独立成一营,专门负责军事方面情报地鹰眼营的军事动向汇报。
鹰眼营隶属于军机省总参谋部,是直属皇帝掌管地秘密机构。其主管人员,由素有军略,原来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后来根据其自身要求,改任为兵部侍郎的罗隐担任。此人的军略曾经受到后世的毛伟人称赞,足见其不凡了。让他担任鹰眼营主管人员正是得其所哉。
至此,大唐帝国的三大情报机构:由聂隐娘负责的捕风营(与捉影营职权有部分重叠,主要负责监控帝国的江湖势力、对帝国以外各国秘密情报机构的建立以及情报的获取,同时负责监视民间和帝国中下层官员动向。即对非官方情报搜集比较擅长,毕竟其班底是聂隐娘从前做刺客的情报人员)、由来鹄负责的捉影营(主要负责监视帝国官员、帝国名门望族、与帝国以外藩属国通过官方联系建立情报机构和获取情报。即对官方情报搜集比较擅长,其班底是原来田令孜建立的情报机构,本来就有较深厚的官方背景,自然对官方情报搜集更擅长。当然,也对民间有一定的监控。)、由罗隐负责的鹰眼营(主要负责军事情报,同时也对军队进行地下监控。)已经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