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莺莺传-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王家外婆就说过要教赵莺莺刺绣; 只不过一则赵莺莺别的女红手艺还没有学完; 并不急着教这个。另一个赵莺莺年纪还小,有了去岁差点被拐子拐走的事情,王氏哪里敢让她一个人从太平巷子穿甘泉街到小三巷; 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九岁了再说。
王氏对于儿女们,特别是女儿们的教养还是很上心的。手上织机不停; 想了想道:“之前分线做的很好,分的比蓉姐儿还利落。蓉姐儿一根线只能分四次; 莺姐儿能分六次。”
一根线分四次就只有原来的十六分之一粗细了; 分六次就是六十四分之一。别说对于赵莺莺这样的小孩子; 就是专门绣花的绣娘也得是中等手艺的才能做到。至于说上等手艺的绣娘; 一般能做到一百二十八分之一; 也就是分七次。至于说二百五十六分之一; 据说也有绣娘能做到,只不过这就是传说一样了。
王氏不知道的是; 她的女儿上辈子就是一个能做到的人物。不过这辈子的手还没有练到上辈子那样灵巧,再加上一年多没有那样分线了; 她现在一般也就是分六次,勉强一下或许能分七次,只不过没有那么完美。
分线这件事,不是说做得到就能刺绣好。不过一般刺绣好的,分线都不会差; 这倒是真的。
因为刺绣好的肯定心灵手巧,而且也不会满足于别人帮忙配线、分线,然后配出颜色来。而要自己上手的话,自然而然也就练出来了。
总的来说,分线至少是需要手指灵巧敏捷的。虽然不能说明什么,至少是一个好事。
“至于说具体绣花的事情,莺姐儿帮蓉姐儿画花样子多,真的上手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蓉姐儿说过,几种基本的针法她是知道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王家外婆有了性质,问正在打结子的赵莺莺:“莺姐儿,你有没有绣活儿。”
赵莺莺放下手上的丝绳,打了一个结固定,这才从怀里拿出一个掌心大小葫芦形的荷包:“上头绣的‘鲤鱼戏荷’,是前几日抽空绣的。”
赵莺莺很谨慎,上面用的针法都是刺绣中最基本的几种,而且长辈和姐姐已经教过她了。这样的话她使用出来就不显得奇怪了,至于说做的太好不像个初学的,这就更没有问题了。
自古以来就是有一些聪慧女子,在女红一道上格外有天赋。一学就会,一会就精,这并不是没有的事情。
王家外婆接过荷包看,先没有看上面刺绣如何,反而看起来了缝纫:“蓉姐儿基本功扎实,这可比玉姐儿强得多——玉姐儿学针线早,特别是和我学了一些奇巧的针法技艺,然而心都放在这上面了,基本功却没有比同样年纪的小姑娘好多少。要我说基本功才是最要紧的,基本功要是好,即便是几样基本的针法也能巧夺天工。要是基本功不够,针法本身再高妙又有什么用。”
仔细看赵莺莺所做的荷包,缝纫线迹该圆润的地方弧度平滑自然,该笔直的地方真比直尺还要直。并且一针一针的,彼此间的距离仿佛有尺子量一样。再看滚边,严丝合缝又精致大方,小处见功夫啊!
这也是王家外婆有些想不通的地方,要说赵莺莺学东西快,也做的也格外好,这可以说是天赋使然。但是有些活儿其实是看积累的,非得做上许多,直到闭着眼睛都能做得好了,这才能让人说声好。但是赵莺莺这里,啧啧,简直就像是一个老手艺人了。
不过左思右想想不通也没有办法,只能当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天赋而已。
这样想着王家外婆才去看荷包上绣的‘鲤鱼戏荷’,当即眼前一亮:“好鲜亮的活计!我刚才就说基本功要是好,即便是几样基本的针法也能巧夺天工。现在看莺姐儿的手艺不久印证了我那句话——玉姐儿你来看,以后多注意一些基本功。”
王玉儿接过自家遵母递过来的荷包,只看一眼就知道这真是最简单不过的几样针法。但是全凭针线上的手艺好,即便是那样简单的技法也偏偏显得十分高级,就像是官宦人家所用。与之相比,自己做的东西,即使用上再好的针法技法,也像是市井女孩子用的。
王家外婆与王氏感叹:“就这样罢,莺姐儿手艺既是这样争气,现在学那些复杂的技法也学的了。”
正准备再说什么,外头忽然传来敲锣声,牌长的声音一路传来,大意是让每家每户的户主去到牌长那里,说是有事情商量。
赵家的户主自然是赵吉,等到他回来之后一家老小都看他。他一面脱下蓑衣,一面道:“能有什么事儿,不过是官府鼓动大家捐钱捐粮食而已——不然高邮县的县民那边的粥厂可就艰难了。不过要我说,这些放在旧城南有什么用,咱们这儿最有钱的人家也不过是咱们隔壁王家那样,而这样的人何其少!说到底还是要去城北城东打那些真正富贵的人家的主意才是!”
不一会儿王恒也回来了,王家住在小三巷,还是方才特意过来才通知上,自然也是一件事。
捐银子捐粮食的事情在城南自然激不起水花,这边都是穷人啊!至于说赵家,赵家没有余粮,除非节省自己的口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至于说银子,除了手边应急的,都拿去购入瓦片和石灰了,真没有银子捐出。
“就是有钱我也不会让你捐。”王氏笑着哼了一声:“且不说这捐出去的银子中间被人捞油水,只有多少能接济别人。就说捐钱这么打眼的事儿由咱们家来做,到时候外头人怎么看?肯定以为咱们家很有钱,要是因为这个招来有心人,那才是真的糟糕了!”
如今扬州城里多宵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赵吉点点头,望了望还在下雨的院子,最终只是叹息道:“我心里有动过念头,实在是因为外头灾民实在可怜!”
家里的妇孺几乎不出门,还不知道外头的具体情形,最多就是知道一些影子。但是赵吉和王恒两个男人,晚上要去防汛,白日偶尔像今日一样出门,外面的事情都是看过听过的,自然不同。
“扬州城里几时没有见过这样的惨事儿了!去外面走一趟就知道了,到处都在卖儿卖女!看着着实可怜哪!”赵吉看了看家里几个正在做针线的女孩子,指着莺姐儿道:“其中最多的就是咱们莺姐儿这么大的女孩子,我心里自然不落忍。”
卖儿卖女说到底还是卖女儿比较多,一个是男孩子要传宗接代,将来家里的希望也指望着男丁。而女儿不过是替别人家养的赔钱货,这时候家里救急当然最先想到的就是卖女儿。
另一个就是女孩子比男孩子好卖,价钱都差不多,甚至更高。
除了那些没孩子的人家买个孩子养着,绝大多数的需要的其实都是女孩子。去那些大户人家看看就知道了,家里是丫头多还是小厮多?至于说那些腌臜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只要女孩子。
所以女孩子可比男孩子容易交易,特别是漂亮的小姑娘,价格还能更高一些。
王氏可比赵吉想的开,她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家:“所以说还是要有钱才行!要是家里没钱,一旦遇上一个天灾人祸,可不是就要卖儿卖女?若是有钱人家,那就什么妨碍都没有了。”
赵吉和王氏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是下定了决心,绝对要发家致富,让家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声音:“赵老三你出来,你出来,你个丧尽天良的,竟然把自己的哥哥侄儿送进衙门!老天要你不得好死!”
王氏一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张大姑了,而且事情也对的上。只不过昨日白天没有过来,王氏还以为他们已经明白自家这边绝对没有指望,然后就不来了呢。却没有想到,这样难缠的人怎么可能说算了。这不,就在这儿等着呢!
王氏根本不回去开门,也不会在乎张大姑在外面叫。唯一担忧的只有自己的婆婆,要是她知道这件事了该怎么想?虽说事情木已成舟,衙门里肯定已经罚过了。但是要是方婆子由此对她有了很大心结,这是王氏不愿意看到的。
说到底,婆婆就是婆婆,儿媳就是儿媳。哪怕现在方婆子万事不管,但她好歹是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又是赵吉的亲娘,真要是两个人彻底拧着,那就有的是麻烦。
只不过这时候想也别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装傻充愣到底——她的确没有揭开过那些贼人的蒙面啊,那么昏暗的夜里,谁知道他们是谁。这事儿能怪她?
“老三家的,我那大丫头在外面说什么呢?我怎么听见意思是老三把牛哥儿虎哥儿,还有侄子什么的送进衙门了?”方婆子又不聋,坐在堂屋里自然听的清清楚楚。
王氏果然装作不知道一样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娘,我哪里知道,你也知道张家大姑有时候就是乱说些话——要我说那又她这样的,老师咒吉哥,听着让人心里气不过!”
方婆子缓缓点头,只不过还是觉得不对。就算张大姑胡说,那也不会立这么一个名目呀。仔细想了想,虽然心里已经没有一开始那样怜惜几个在张家的孩子了——这些日子可被闹的够呛!
但还是撑了一把伞走到门口询问情况:“大丫头,这事儿可不能胡说。老三他这些日子出门的有数,最多就是去防汛,可是防汛那是正事儿,哪来的时间去衙门——就是有时候去衙门,衙门又不是家里开的,哪能随便抓人呢?”
“娘,我说的都是真的!对,对了,不是三弟,是王氏!我那好三弟妹!娘,这样的儿媳还要什么,直接休回家才是正道!”张大姑可以说的上是咬牙切齿。
只不过这下方婆子都不相信她了,生气道:“越说越没谱儿!老三家的这些日子连门都没有出过,比老三更不可能了。”
张大姑有心把事情说出来,可是话到嘴边才觉得不对。要是真的都说了,那就要把自家想要盗窃赵家的事情一并说出来。这种事,就算方婆子对他们几个亲身儿女有几分愧疚之情恐怕也很难说能够原谅吧。
张大姑是把自己的角色带入方婆子,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家三兄妹这边是方婆子的儿孙,赵老三一家同样也是呢!而且方婆子这些年都是和赵家的子孙朝夕相对,情分不同,加上她可是受赵家供养的!
不得不说,张大姑犹豫的很对。在张家没有威胁到赵家的本质利益之前,方婆子当然记得对他们的愧疚,因此也会尽可能的请赵吉王氏帮忙补偿。但是当张家威胁到了赵家的本质利益,那就不用说了。方婆子再舍不得也肯定是站在赵家这边,这一点和多年前她改嫁赵家抛下张家三兄妹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明白自己在什么样的境地之后,张大姑悻悻地跺脚,最终却还是什么都不能说。只得哀求道:“娘,大哥二哥和两个侄子被人打了,如今在棚子里养伤呢,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您帮帮我们吧!不然这一回真会死了!”
方婆子皱了皱眉头,有刚才的‘撒谎’,她现在听张大姑说什么都像是撒谎。有心说她什么,但想到自己根本没教养过这个女儿,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叹了一口气离开了院子,回了自己的屋子。
王氏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不过再翻过去思量就知道原因了,冷笑一声便不再管。
赵莺莺几个孩子更没有说话的地方,于是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都忙着手里的事情,好显得自己一点心思都没有放在这件事上。
这一次张大姑恐怕真的清楚情况了,拍门骂人一刻钟,然后忽然之间听不到她的声音了。赵蒙还特意搭梯子站在围墙上看,她果然是走了。
下午的时候又有人拍门,不过这一次不是张家人了,而是隔壁的王家人。王家小丫头小红带着另一个干瘦的小姑娘来给赵家送东西。
小红与赵家人道:“赵叔赵婶,我们奶和我们爹昨日收到送来的尺头和绣件十分喜欢,正好今日家里蒸珍珠糯米丸子。好大的脸盆足足有三盆,家里人都吃不完,让来送两碗。”
礼物也不止珍珠糯米丸子,另外还有两条汗巾子,都是今年扬州流行的样式。就算是手艺差的也要二三钱银子一条,至于说手艺好的,看绣花的好坏,几十两的都有呢!
王氏绣花不精,但好歹是王家外婆的女儿,见得多了。一眼扫过去就知道价值大概,这两条汗巾子应该都是一两上下的,算是很精致了!
心里觉得王婆子家实在大方,这人情永远还不清了。又一想,做街坊邻居的不就是这样么,互相沾光,以后注意多互相帮忙也就是了。
因此笑着道:“你爹你奶奶实在客气!你回去替我谢谢他们。”
时下家里的仆人有各种称呼主家的方式,有的叫奶奶太太老爷之类。但有市井商贾门第,往往小厮丫头如同家里儿女一样称呼。男主人呼之‘爹’,女主人呼之‘娘’。
刚才他们口中的爹指的自然是王大,奶奶指的自然是王婆子。
小红应答了几句,赵莺莺就拉她在一边说话:“最近外头的新鲜事儿你知道吗——她又是谁?”
赵莺莺口中的这个她指的是跟着小红一起来,提着装珍珠糯米丸子食盒的干瘦小丫头。
小红鼓了鼓脸:“这些日子谁不是困在家里的,外面的事情你不知道我又哪里知道?”
然后小红看了看跟在身后和自己一般大的小丫头,拉过她来到:“这是我们家里新买的小丫头,名字叫穗儿——穗儿,这是隔壁叔叔婶婶家的二小姐,莺姐儿。日后肯定是要常常打交道的,行个礼。”
穗儿立刻福身行礼,赵莺莺则是赶紧侧身避过:“你在那里瞎说什么呢!我哪里是什么二小姐,说出去这是要笑死人的!”
小红满不在乎:“我们奶奶说的清清楚楚呢,你家看着就是要兴旺发达的,就算你现在不是二小姐,再过几年就是了。所以说啊,这一句二小姐,你受的起!”
赵莺莺并不理会小红的话,而是仔细看了看穗儿,这才道:“你家还缺人使唤?怎么又添丫头了?”
小红一开始笑嘻嘻的不说话,直到赵莺莺再三追问她才道:“前些日子不是难熬的很么,一些原本家里养的好姐儿的人家,以前不肯把女儿养到咱们家里来。现在不同了,一下就愿意了。就这样,家里一下添了两三个小姐。小姐既然添了,小丫头和婆子自然要添。趁着这些日子外头人口便宜,我奶奶立刻让我爹出门办好了这件事。”
赵莺莺听了默然,心里哀叹这些被买卖人身的女孩子的命运——这和她上辈子何其相似!一旦卖身,自身都不是自己的了,从此打骂由人,生死有命。陪着小心伺候主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一辈子没有翻身的时候。
比自己上辈子好的地方大概在于,他们还有赎身的可能,而且也不是给天底下最尊贵的天家为奴为婢。
不过赵莺莺没想到的是,穗儿自己抬头道:“多亏了我们奶奶在难民堆里选中了我来家里做丫头,现在我也日日可以吃饱饭了。而且买我的时候奶奶出了五两银子,有这个钱去粮铺买粮食,家里爹娘弟弟妹妹们就有救了!奶奶救了我们一家呢!”
赵莺莺怔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哀叹的命运竟然是别人的救命稻草。想了想,试探道:“难道有很多人卖身也不成吗?”
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扬州的牙婆都极精明。这种时候不趁着便宜多买些男孩女孩,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倒不是。”穗儿摇头道:“难民草棚那边每天都有人伢子过去看,只不过我爹娘晓得好歹,只肯把我卖给那些挑丫头的人家。说不清楚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