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月十一,李风云率军渡过晦发川,两万余马军将士向东岸靺鞨回跋部展开了猛烈攻击。

回跋部控弦虽有所防备,做好了战斗准备,但面对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的滚滚“洪流”,正面作战根本没有抵抗之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

联盟所属的雷霆、龙骑、长霸和奚族左军随即尾随追杀,围追堵截,对回跋部展开了血腥屠戮。

这完全是一边倒的战局,双方实力悬殊太大,而更严重的是,粟末靺鞨诸部因为立场不一,各为其利,各自为战,导致回跋部遭遇强敌后陷入孤军奋战之绝境,败亡不过是早晚问题。

回跋部败得越快,粟末靺鞨诸部对形势就看得越清楚,诸部酋帅的立场也就能迅速统一,而他们臣服中土的速度也就更快。

四月十二,粟末靺鞨的最强者,粟末部的酋帅铁骊,在大贺咄罗的指引和陪同下,东渡晦发水,飞马赶至中土安东远征军大营,紧急拜会安东副大都护李平原。

铁骊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强壮敦厚,眼神凌厉,见到李风云后表现得十分自信,不卑不亢,并无任何懦弱、怯畏和谀媚之色。

铁骊不会说中土话,但会一些契丹语,而大贺咄罗亦能听懂靺鞨人的话,所以大贺咄罗不但要居中斡旋,还要承担翻译任务。

铁骊不知中土有李平原其人,却知道松漠有贼帅白狼,如今这两个天差地别之人合二为一,铁骊哪怕事先就从大贺咄罗那里略微了解了一些内幕,亲眼目睹后依旧倍感惊讶,对中土奇人异士的神鬼莫测之术叹为观止。

李风云认同和接受大贺咄罗和耶律铁力的献计,对他们游说粟末靺鞨诸部的劳动成果也给予了足够尊重,但粟末靺鞨对他来说是一股不容小觑的陌生力量,这股力量的加盟合作固然可以增加己方实力,增加攻陷平壤的胜算,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不确定变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却让李风云十分担心,所以从维护己方既得利益考虑,李风云的取舍非常坚决。

李风云开门见山,直接问,“靺鞨人能给中土什么?”

虽然靺鞨人与高句丽百余年来为争夺扶余故地而征战不休,但自粟末部落的瞒咄和突地稽兄弟被高句丽王高汤击败后,粟末靺鞨就臣服于高句丽,帮助高句丽称霸远东,频繁侵掠中土,与中土结下了仇怨。如今中土连续三年攻打高句丽,高句丽覆灭在即,粟末靺鞨也面临灭顶之灾,这种不利局面下靺鞨人背弃高句丽,以转投中土来拯救自己,这个想法不错,但若想实现,若想赢得中土的同意,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否则就要承受中土的怒火和杀戮,以偿还过去侵掠中土的罪恶。

“靺鞨人愿意竭尽全力帮助中土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并世世代代为中土藩属,世世代代忠诚于中土。”

李风云问得直接,铁骊回得也很干脆,但这并不是李风云所需要的答案。

李风云不动声色地看了铁骊一眼,又瞥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大贺咄罗,稍作沉吟,又问道,“靺鞨人如何帮助中土攻陷平壤?”

铁骊迟疑不语。

这句话李风云暗含玄机,如果铁骊不加防备,拍着胸脯做出承诺,说什么言听计从,甘为驱使,则必然中计,反之,若谨小慎微,虚与委蛇百般试探,则显得瞻前顾后,别有居心,必被中土所憎恶。

稍迟,铁骊目露坚毅之色,语气坚定地说道,“如果中土满足靺鞨人的意愿,靺鞨人必定奋勇当先,浴血厮杀。”

李风云笑了,毫不客气地质疑道,“你有没有看清形势?我两万马军正在横扫晦发川,我十万主力大军正在几百里外的扶余城蓄势待发,你现在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拱手投降,俯首称臣,要么退守粟末水,隔岸观火,根本就没有第三个选择,更不可能空手套白狼,与我讨价还价。”

铁骊泰然自若,不但没有被李风云咄咄逼人的气势所吓倒,反而以牙还牙,毫不客气地的“反手一击”,“将军还记得萨水大战吗?将军可曾亲身经历萨水大战?”

李风云脸色骤冷,目露寒光。

大贺咄罗暗自叫苦,他没想到铁骊胆大如斯,谈判刚刚开始,就在中土的伤口上撒盐,直接威胁李风云,激怒李风云,这样针尖对麦芒,接下来还怎么谈?

大贺咄罗冲着铁骊连使眼色,但铁骊视若不见,目光炯炯地望着李风云,毫不掩饰自己的挑衅之意。

“你想告诉我,你认为我没有把握攻陷平壤?”李风云冷笑道。

“我想告诉将军的是,最近十几年,中土数次攻打高句丽,但每每铩羽而归,无一胜绩,根本原因就在于征伐路程过于遥远,攻击时间十分有限,而粮草辎重的供应又非常艰难,由此导致攻击时间更为短暂。”铁骊目视李风云,语气诚恳地说道,“此次将军攻打平壤,取道晦发川,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看似有优势,但粮草辎重供应不上的弊端也尤其突出,所以将军攻打平壤,是行险一搏,若不能一鼓而下,一战而胜,就必然陷入粮草空竭之危,就只能火速后撤,如此就极有可能重蹈萨水大败之覆辙。”

“我只要横扫晦发川,把晦发水两岸的靺鞨诸部屠戮一净,就能暂时解决粮草危机。”李风云冷哂道。

“的确,将军横扫晦发川,屠灭我靺鞨诸部,可以暂时解决粮草危机,但如此一来,将军的行踪就暴露了,再难达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之目的,而平壤得到消息后,只要重兵镇守国内城,加强鸭绿水北部防线,则将军也就只能止步于晦发川,再难寸进。”

铁骊稳固防守,一步不退,让李风云的步步紧逼毫无效果。

初次交锋,彼此试探,双方都有所收获。李风云望着自信满满的铁骊,沉思稍许,微微一笑,主动退让,“如果靺鞨人愿意帮助中土攻陷平壤,中土当然会满足靺鞨人的条件,但问题是,你拿什么让我相信靺鞨人的承诺?”

铁骊胸有成竹,当即反问道,“如果将军未能攻陷平壤,你们中土人再一次铩羽而归,那么你我之间所有承诺均无意义,反之,若将军攻陷了平壤,并且是在我靺鞨人的帮助下攻陷了平壤,那么将军是否可以保证兑现给我靺鞨人的承诺?”

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我是安东副大都护,是安东远征军的统帅,要听命于圣主和东征统帅部,所以我的职权十分有限。我能给你的承诺是,若我安东远征军在你靺鞨人的帮助下独自攻陷了平壤,那么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的承诺,我保证兑现,而超出我职权范围外的,我无能为力。”

铁骊连连点头,同意李风云所说。之前相关机密他已经从大贺咄罗那里了解了一些,知道李风云取道晦发川攻打平壤的目的就是为了洗劫高句丽的财富,所以契丹人是倾巢而出,而他们靺鞨人又岂能错过这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相信将军的承诺。”铁骊说道,“而在将军的职权范围内,应该可以向中土皇帝呈奏我靺鞨人对高句丽的领土要求。”

领土要求?李风云的脸色顿时阴沉。铁骊得寸进尺,胆大包天,竟敢虎口夺食,要从中土的胜利果实中分一杯领土之羹,不知死活啊。

李风云怒极而笑,“你确定有领土要求?”

“我要扶余故地。”铁骊说道,“为了争夺这块地方,我靺鞨人与高句丽前前后后打了一百多年,付出了惊人代价,最终却输给了高句丽,奇耻大辱。如今高句丽灭亡在即,我靺鞨人倾巢而出,其主要目标并不是平壤,而是这块扶余故地。”

言下之意,我靺鞨人本来要乘火打劫的,乘着中土和高句丽大打出手、鹬蚌相争的时候,出手攻占扶余故地,但人算不如天算,哪知安东突发剧变,中土人和东胡诸种合作,联手攻打高句丽,偏偏还取道扶余和晦发川一线东进攻击,把我靺鞨人的如意算盘彻底破坏了。

“扶余故地已被中土攻占,现在是中土的疆域。”李风云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论我中土此次能否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你靺鞨人都绝无可能得到扶余故地。”

铁骊不为所动,郑重说道,“我只要将军在职权范围内,把我靺鞨人的要求呈奏中土皇帝即可。”

李风云断然摇手,一口否决,“领土不可谈判。”

铁骊并不纠缠,退而求其次,当即提出在战利品的分配中增加靺鞨人的份额。

李风云有些佩服铁骊,这个野蛮人太精明,明明手上没有什么倚仗,却狮子大开口,看似胡搅蛮缠,实则以退为进,用尽一切手段为靺鞨人谋取最大利益。

“我们论功行赏。”李风云拒不退让,“你靺鞨人若在攻陷平壤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劳,那么在论功行赏的时候,理所当然赢得丰厚奖赏,就算把半个平壤城赏给你靺鞨人又如何?”

“此言当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若想让我兑现承诺,你必须拿出攻城妙计攻陷平壤。”李风云笑道,“计将何出?”



第一千零八章困扰

四月十二,左武卫大将军崔弘升指挥远征选锋军强渡辽水,第三次东征就此打响。

高句丽人在辽水一线稍作抵抗便全线后撤,不做无谓牺牲,全部撤进辽东城,据城坚守,扬长避短,以便最大程度利用有限力量打出最好战果,实现预期目标。

崔弘升渡河之后,命令选锋各部乘胜前进,直杀辽东城,包围辽东城。

辽东城距离辽水不过百余里,是高句丽防御中土的第一重镇,防守能力非常强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曾两次遭到中土大军的数月围攻而不失,创造了空前奇迹,成功牵制和消耗了中土军队,为高句丽的生存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次,辽东城面对中土大军的第三次攻击,还是采用了同样的计策,只是连续三年的战争已让它饱受重创,难以为继,其现有实力已难以抵挡中土大军的猛烈攻击,已难以第三次实现预期之目标,所以辽东城上上下下即便斗志昂扬,但已无必胜之信念,唯有一腔热血,誓死卫国。

四月十三,上午,崔弘升飞马赶至辽东城下,实地查探军情,又认真听取了诸军将的禀报,随即下达命令,四面包围,但围而不攻,等待主力大军的到来。

又命令武贲郎将晋文衍,率本部人马向千山一线攻击前进,为选锋军东进攻打乌骨城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诸军将纷纷请命,要求攻打辽东城,不惜代价攻陷城池以洗雪前耻。

辽东城已成为远征军的梦魇。第一次东征就受阻于辽东城下,久攻不克,导致攻击进程严重贻误,而第二次东征如出一辙,还是受阻于辽东城下,圣主甚至亲临城下督战,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辽东城就像一块磐石横亘在远征军前进道路上,又像一根刺扎在远征将士们的心灵深处,甚至,它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远征军的军心和士气,影响到了远征军的攻击策略。

对此崔弘升颇为感慨。战争开始前,谁能想到这座蛮夷小国的边陲重镇,竟然在战争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决定性作用,不但直接影响了战争进程,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命运乃至天下大势。

这场战争注定要载入史册,而辽东城也将因此名垂千古,即便它可能在这场战争的最后阶段化为一片废墟,也无法抹杀它惊鸿一瞥的辉煌。

不过,崔弘升无意攻打辽东城,事实上他对前两次东征中圣主和统帅部执意攻打辽东城,甚至倾尽全力、不惜代价攻打辽东城的做法,颇有微辞,只不过碍于形势和身份,不敢宣之于口而已。远征将领中,与其有同样看法的亦大有人在。

这场战争因为远征作战,受制因素太多,所以从军事上来说,最佳策略就是以最快速度攻击平壤,只要攻克了平壤,这场战争也就稳操胜券再无悬念了,因此攻击速度是关键,千万不能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更不能把有限力量投在次要甚至是无足轻重的目标上。辽东城打不下来就不打,四面包围即可,有什么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宝贵的时间,去攻打一座边镇,一个非主要目标?

然而,圣主御驾亲征,不但干涉军事指挥,还亲临前线督战,业余的指挥专业的,结果可想而知,该干的事不干,不该干的事干得热火朝天,主力大军不是风驰电挚直杀平壤,而是在辽东城下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和生命,最终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自取其祸,害人害己害国。

第三次东征,圣主还要御驾亲征,可以预见,对于久攻不下并给圣主带来巨大耻辱甚至带来政治灾难的辽东城,圣主势必要杀之而后快,势必要发动第三次攻城大战,势必要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势必会给第三次东征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

阻止圣主御驾亲征,这是东征统帅部的共识,但这显然不实际,统帅部没有这个能力,最多也就是想方设法设置一些阻碍,于是统帅部的大将军们非常默契地联手合作,上至宇文述、郭荣,下至李景、薛世雄和崔弘升,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比如拒绝安东大军南下怀远会合,调整攻击计划,提前渡河攻击,等等,当然,他们并不抱什么希望。

然而,或许上苍眷顾,圣主竟然做出了行宫暂时滞留临渝的决定,暂时不去辽东战场御驾亲征了,这对统帅部来说是个意外之喜。东征进入第三年,统帅部才算真正拿到了战场指挥权,专业的事情总算由专业人士干了。

但圣主和中枢并没有做出不去辽东战场的决策,圣主亦没有明确表示不再第三次御驾亲征,所以行宫随时都有可能继续北上赶赴辽东,圣主也随时都有可能渡过辽水亲临战场,统帅部在没有任何干涉的情况下全面掌控战场指挥权、如臂指使地指挥第三次东征的时间十分有限,为此,统帅部的大将军们达成共识,在有限时间内竭尽所能争取最好战果。

具体来说,就是吸取前两次东征失利的惨痛教训,不再与敌人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再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不再犯下低级错误,坚决执行既定决策,以主要力量攻打平壤,以辅助力量包围东进途中的辽东城、乌骨城等数座重镇,且围而不攻,只以最小代价保障主力大军的粮道安全即可。

如此一来,崔弘升的任务就艰巨了,风险就很大了,但只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平壤城下,给主力大军跟进包围平壤打开通道,那么即便圣主和中枢到了辽东战场,圣主亲临辽东城下,粗暴干涉统帅部的指挥,要再一次挥师攻打辽东城洗雪耻辱,统帅部也有充足理由劝谏和恳求圣主了,毕竟崔弘升已孤军深入,若主力大军不迅速跟进支援,等于置崔弘升和选锋军于死地,等于置第三次东征于败北之绝境,而这是圣主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圣主必然会做出正确选择,绝无可能再集中力量攻打辽东城,再在同样的地方犯下同样的错误。

崔弘升要兵贵神速直杀平壤,但这一决策他不能也不敢公开告诉自己的部下。

事实上统帅部并没有公开做出这一决策。统帅部高层出于政治考虑,几位大将军明明都有这个想法,却都不敢公开做出这个决策,只是在彼此间形成一种默契,而这个默契就是,只要崔弘升的选锋军推动战局向统帅部预设的方向高速发展,统帅部就密切配合,宇文述、郭荣、李景和薛世雄四位大将军就会倾尽全力尾随跟进,就会把主要力量投到攻打平壤的这个最高目标上。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就在于中央集权,就在于圣主和中枢对卫府军权的削弱和蚕食,就在于卫府已失去在战争决策中所应该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此次东征,圣主和中枢尚未亲临战场,统帅部真正掌控了全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