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雀登枝-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徒呼奈何!
外面已经敲了三更鼓了,王府外有被刻意压低的叱骂声,铁蹄踏在石板上的敲击声。鼻翼间浮动着猎人围捕时的血腥味道,而自己就是被堵住去路陷入末途的野兽,想来府外已经被人团团困住了。也是,那位帝王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万钧。凉风吹过,应旭后背忽地生了一层竖起的寒毛,即便现在下决心拼个鱼死网破也全然晚了。
外面有仆役开始掌灯,明明暗暗的烛光映在桌上酒壶,里面装盛着上好的流霞酒。酒水香醇浓厚酒色如同琥珀般的蜜色一样诱人,其实只要一喝下就万事皆休。应旭面色惨白,猛一咬牙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斗彩缠枝纹酒杯。
这时候王府总管曹二格在外头叩门,轻声禀道:“王爷,靳王妃过来想和您说说话……”
365。第三六五章 番外 郑璃
作为寿宁侯府的嫡出幼女; 郑璃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苦楚。她的长兄次兄大她许多; 可以说是被视为独一无二的掌上明珠也不为过。
在外人看来她生得好长得好出身高贵; 是人人欣羡地对象。可是她心底里有一个不能为人言说的秘密; 她从小就在心底里暗暗地喜欢当朝太子应昶。可是这位太子表哥大她许多; 只一向把她视作小妹妹,且在五年前就迎娶了彰德崔家的长女崔玉华为太子妃,所以她就将这份喜欢化作纯粹的祝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今年春天母亲为她相中了谨身殿大学士刘肃的嫡子刘泰安; 那人是宝和三年的探花; 文采卓然不说人也长得十分俊秀; 他的长姐刘姣就是景仁宫的刘惠妃。按理说两方的辈分有些不相符; 可是大人们都说这是一件十分般配的婚事。
为着女儿的婚事几乎愁坏了的侯府张夫人仔细斟酌了半月,对老实本分却性情近乎腼腆的刘泰安十分满意; 于是就摒弃成见主动约了刘大学士的夫人夏氏在圆恩寺会面。两家的主母相谈甚欢; 这亲事就定在了来年八月。郑璃心想; 过去的事就让它泯灭于过去吧;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婚后; 性情向来温顺的郑璃和夫婿举案齐眉夫唱妇随; 任是何人都说他们是一对天造地和的佳人。公婆和善丈夫温良; 待角落里的时日长了郑璃就以为这便是世俗的情爱,就像山涧潺潺的流水一样; 虽然浅淡却是润细无声。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个漆黑的夜里戛然而止。
乾清宫的一处偏仄的宫室里,皇帝将一叠书信丢弃在地上; 眉梢眼角隐含讥讽; “这是太子与你的亲笔吗?你俩早已各自嫁娶; 为何还会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情?若是事情传开,你要如何跟你的夫家人的交代,太子这个一国储君又怎样在朝臣面前自处?”
郑璃的呼吸停顿,几乎是一目十行地看完那些言辞凿凿的书信。作为常出入宫闱的她自然无比熟悉太子的字迹,但是那些字里行间却是从来未有过的柔情蜜意。她紧闭了双眼头目森然,无比艰难地扶着肚子大礼伏跪于地上慢慢道:“太子殿下人品贵重端方沉稳,一向待臣女若妹。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一句越矩的言辞,这封书信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殿下的恶毒诬陷。“
虽说已经进了三月,夜晚的宫城还是寒风料峭,屋角两盏半尺高的白锡双盘灯衬得屋子里的光影忽长忽短。
郑璃抬着一张静美的小脸直直跪在地上,一字一顿道:“臣女自嫁入刘家后,一直恪守妇道从未越雷池一步。便是偶尔出府也是一大群丫头婆子前后跟着,何来时日跟太子殿下私下幽会。臣女不知圣人从何处得到这些书信,但是臣女斗胆断定献上这几封书信的人其心思必定险恶!”
皇帝脸上就显现一丝莫名嘲讽,微眯了眼睛慢吞吞地道:“若是别人朕就当做诬陷罢了,只是这几封书信是你的好夫婿刘泰安亲自从你的妆奁箱里搜寻出来的。你的贴身丫头也说你有几回出府后并没有回娘家,而是去见了一个不知姓名面貌的陌生人……”
郑璃猛地抬起头来直盯着皇帝,却见那人一双眸子里只有一篇冰寒之意,她蓦地明白了自己陷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陷阱之中。可恨的是,自己落到井底被尖利的铁齿刺破身体的时候,才恍然这个陷阱无论怎样挣扎都是徒劳而已。她低低叹道:“圣人要臣女做什么?”
皇帝对于她的知趣甚为满意,微微伏下身子道:”这几封书信上的笔迹朕说是真的便是真的,朕说是假的便是假的。只是这上头有太子的铃钤,却的的确确是真的。朕虽然还没有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这幕后之人折腾出这么大一个圈子,难不成就是想往太子身上泼一点无关痛痒的污水?所以,现在朕必须拿得出一个像样的说头堵住那些人的嘴!“
皇帝轻言细语的反问让跪伏于地上的郑璃面色渐渐苍白。
因为张皇后和寿宁侯府张夫人是从姐妹,所以郑璃自幼便常常往来于宫廷,虽然隐隐明白这处煊赫的所在并不像表面上那般干净,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些人的心思竟然恶毒至此。她深吸一口气,再次双手加额伏跪于地上道:“此事与太子殿下无干,臣女愿意以死自证清白!”
端坐于椅子上的皇帝便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始于你的夫婿刘泰安,最终止于你,快刀斩乱麻也算是一件好事。眼下北有强兵虎视南有倭寇横行,朕实在是不愿意将这件事公开闹大引得朝堂动荡。你能有此决心很好,你死后朕会将你的尸身悄悄发还,以疾患的名义让刘家为你厚葬!”
暗沉的宫室里,再平常不过的一问一答却在讨论着人世间的生死。
郑璃微垂了头,脸上的柔美便渐渐被刚毅取代,在忽明忽暗的灯影下竟隐隐有看破生死的嘲讽,“臣女死前唯有一件事恳请圣人应允,念在腹中孩儿无辜的份上容许臣女将它生下来,是死是活且看它自个的命数吧!”
郑璃眼中似有冷寒悲意,却是一滴泪水却没有掉下来,“那些人费尽心思构陷臣女,刘泰安却连当面多问一句臣女的工夫都不愿意费,想必也不会在意这一点骨血的死活。臣女不想那些人虚情假意的泪水脏了轮回路,所以臣女死后的尸身就不必劳烦刘家人再花费银两发送了!”
年轻女子柔婉的声音在宫室里回响,却生生让人觉得铿锵有力。果然是武将家的闺女,再温柔再良善被碰到逆鳞还是会张开犀利的爪牙。皇帝漫无边际的想着,实在是太过可惜了,这样聪慧果决的女子竟然匹配了刘家那个上不了台面的竖子,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不过现在这般处置才是最好的处置,悄无声息地就将所有的阴谋阳谋全部掐灭于无形,这是目前让损失减到最小的法子。郑氏一死,应昶面对的攻讦就会像见了光的雪花一样消弭殆尽。至于跳梁小丑一般的刘家人,还会舞得起什么大浪不成?
坐在紫檀雕拐子龙纹宝座上的帝王垂下眼睑,发出一声幽微的叹息。
喝下了还烫手的汤药,郑璃片刻后就感到下腹一阵难以忍耐的疼痛,便如同利刀刮骨一般,但是她却死咬着牙根不敢嚎叫一声。这里是乾清宫,是天下至尊之地,她若是敢发出一点杂音,只怕立刻就会被面目看不清的太监宫人不由分说地勒杀。还有腹中的这个孩子还没有足月,也不知道活不活得下来!
冰冷的硬木板床上,满头大汗的郑璃在相隔咫尺的阴阳两处死死挣扎。
她无比清楚地知道,那位至尊之人不会容许自己耽误太长的时间,也许在天亮之前,也许在朝臣们进宫之前就是自己殒命之时。还有蒙在重重黑纱之后的那只翻雨覆雨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这桩奸~淫臣妇的风流艳事生生扣在太子殿下的身上,这些人何其恶毒何其奸险。
还有,这件事里头夫婿刘泰安又在扮演什么拙劣的角色呢?还口口声声道是他亲自将那些书信从妆奁箱里搜寻出来,他不是在撒谎就是受人摆布愚弄。这样的枕边人连问都不屑问一句其中的真假,就急不可耐地将书信全部上呈皇帝,又何其凉薄自私……
屋角燃着用来驱散污浊血气的线香已经燃过大半,郑璃只感到肚腹一空,有一团热热的物事滑了出来。
有位老嬷嬷利落地用一张棉毯将婴孩卷起,郑璃看着那孩子垂在襁褓边的粉红小手,甚至不知道那婴孩是男是女?她看着那远去的身影,忽然奢望那猫崽一样的孩子能大声地哭泣一回,好让她细细地倾听一会儿。
宫门缓缓合上,从翕开的缝隙里可以看见遥远的天穹已经变成了极深极深的蓝色,有一轮光华璀璨的满月不知什么时候爬到了当空,原来是十五了呀!一抹极淡的花香从远处荡漾过来,虽然还是有凛冽寒意但是春天毕竟已经临近了。郑璃忍住还想再看一眼的悲意沉静道:“把给我准备好的东西拿过来吧!”
一旁侍候的宫人眼里闪过一丝敬意,眼前的年轻妇人形容狼狈不堪。一袭香色绣了荔枝果叶的对襟长袄已经褶皱横生,挑线百褶裙上沾染了大片大片的血渍。头发参差不齐蓬松凌乱,脸上的汗水合着难闻的血腥气扑面而来,但是从骨子里渗出的杀伐决断却让人不由心生折服和敬畏。
和在酒水里的鸩毒依稀还有一丝苦味,郑璃没有半点犹豫干净利落地仰头喝下,感受喉咙里火辣辣的痛意。心里漫无边际地想到,原来自己的生命竟然止于十六岁,才绽开一朵蓓蕾就注定要陨落于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她望着光秃秃近乎寒酸的穹顶,忽然有些悲怆地笑了起来。
太子哥哥,我能为你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遥远的天际响起悠远的钟鸣和细微的吟唱,仔细去倾听时却是若有若无,这一刻的所有仿佛在刹那间戛然而止,像亘古的冰川永远凝固在彼岸。然后,时光开始像奔腾的河水一样倒流不息。世事变迁浮光掠影,无数沧海桑田过往伤悲和喜悦都化作虚幻,带着温暖的色彩像花瓣上栖息的蝴蝶一般,恭谨地敛下硕大华美的翅膀。
殿堂叠耸的朱红色宫墙下阳光正好,细小的雀鸟在碧翠的树梢上婉转悠扬地鸣叫。暖风穿过无数的回廊影壁,像蜻蜓点水一样掠过刚刚萌生的荷尖,转瞬间又击响了角楼上悬挂的铜铃。树下,带了翼善冠的尊贵少年微眯着眼睛惬意地捕捉着周遭鲜活的一切。
似乎听见蹒跚迟疑的脚步声,少年缓缓回过头来展开笑颜,且伸出骨节分明作势欲牵的右手,微微呢喃叹息,“安姐,你怎么才来,我等了你很久……”
366。第三六六章 番外 杀孽
乾清宫; 西暖阁。
宫人蹑着步子进来低声禀报,一直坐在矮榻上等候消息的皇帝没想到郑璃去得如此痛快迅捷,身形不由停顿了一下。他将那几封要命的书信放进了一只黑漆嵌螺秞长方盒里; 亲手搁在抽屉最深的底部。又用几本线装书重重地压着,似乎这样才能淹没住自己的厌弃。
皇帝闭了闭眼; 良久才对着总管大太监刘德一哑声道:“去坤宁宫给皇后通个音讯; 让她宣寿宁侯府的张夫人即刻进宫。这件事到此为止; 任何人私下议论拿住后一律当斩。再派一队金吾卫看护住东宫; 朕这回要好好地给太子一个教训; 竟被身边的宵小愚弄至此。若非郑璃知趣……”
乾清宫大太监刘德一心口砰砰地狂跳,悄悄用袖子擦了一下额上的汗水; 勉强扯了一下嘴角却退了下去。待出了宫门; 才尽量不着痕迹地回头望了一眼黑漆漆的宫室; 心想就是生为侯府贵女又嫁入高门做长媳又如何,在皇权的威压下同样只是一介毫不起眼的蚍蜉,只是不知太子殿下要是晓得这件事会如何面对。
很快,刘德一就知晓了答案; 太子应昶自尽于东宫……
无数的惊愕和怨恨细密地交织在那一晚; 很多事情最后想起来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很显然; 有些事情出乎了帝王的掌控; 他本来只是想借着此事给太子一个警示和教训的; 演变到最后竟然导致了太子的骤然薨逝。所有的事猝不及防地叠加在一起; 就像殿外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谁都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片导致了煊赫宫室的坍塌。
宫人散尽之后; 皇帝一个人负手站在钟粹宫的殿堂里。一夜之间这间失去主人的宫殿便显得颜色黯淡,刘德一不敢上前打扰,执着一柄拂尘亲自守在宫门前。三月凛冽的寒风吹在他的衣袖上,仿佛针扎一样刺寒疼痛,但是他却连眼皮子都不敢乱动一下。
没见着先前一个小太监奉茶时不小心把茶水撒了几点,帝王一迁怒就被无声无息地拖了下去。今时今日只要没有蠢到家的人都知道这位主子在强压着怒火,任谁在这个关口上撩拔,都无异于自寻死路。
刘德一垂眸躬身,耳朵却象野地里的兔子一样机警地竖着。果然,不过半刻工夫殿堂的悠远深处便传来一阵压得极低几乎不类人声的哀嚎。
那天晚上不知有多少人消失在这座巍峨的宫城里,天一亮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太阳照旧升起,太阳照旧落下,但分明还是有很多不同了。
不久宫中明文发了上谕:太子自节后罹患恶疾,病情益重,四月乙巳薨,时年二十岁。太子明于庶事,仁德素著。帝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衮冕,谥号文德。令九品以上官宦及京师百姓以年为月,以月为日,服孝三十六日。禁歌舞,禁酒宴,禁婚娶……
这道旨意是刘德一当着众臣一字一顿念出来的,他想人人都道翰林院的侍读们这篇文章写得言辞恳切字句华美,又有谁知道帝王真真的在钟粹宫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但是天亮之后,帝王的脸上除了稍许苍白憔悴之外,根本就看不出一丝异样的心伤。
只有他们这些贴身服侍的宫人才知道,一向冷静自持的帝王脾气变得越发乖戾暴烈,一丁点的不对就会引得雷霆大怒。在朝臣们参加文德太子的大祭拜时,有人出首举告左承宣布政使章敬庭跪拜之际竟无端面露喜色。
皇帝当场勃然大怒,当众臣厉声斥责其心思险恶其心当诛。
这样还不算,皇帝转头就令金吾卫扒去章敬庭的乌纱朝服,全家三十四口人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发配边疆,女子尽充教坊司。又命彻查江南盐、茶、漕各项事务,一时间江南道的各路官员纷纷落马。朝堂三品大员顷刻间就落得如此惨痛下场,人人嗟叹的同时不免惶惶自危。
元和七年的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是很多人记忆里最为寒冷的一个春天。不管流了多少血杀了多少的人头,文德太子还是依着祖宗的规矩大葬于皇陵。
四皇子生在徽正元年春末,皇帝为此特地颁了新的年号。
但新生儿因为身子骨素来文弱,坤宁宫里太医们就没有断过行踪。张皇后心生怨怼将这一切不幸都怪罪到皇帝身上,生下四皇子之后就闭锁宫门整曰整夜地亲自照看。除了太医们能时常进出外,竟是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当面跟皇帝说了。
皇帝站在朱红色的宫门前,明黄轿舆前一字排开整整齐齐地跪了十几个青衣内侍。张皇后身边的大宫人绿萝双手加额大礼伏于地上,恭谨道:“四皇子一切安好,娘娘让奴婢在圣人前回禀,请圣人毋须担心,娘娘自会尽一切努力求得四皇子安康。若圣人一意进去探望,引得四皇子病情反复,娘娘立时……自裁谢罪!”
宫门半开着,看得到坤宁宫宽敞的院子,石桌石椅上还有些未及清扫干净的花叶。屋檐下挂着十来盏宫灯,在春末料峭的寒风中瑟瑟地摇曳着。大太监刘德一倒抽一口凉气根本就不敢抬头,他知道身边这位主子爷怕是已经气疯了。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