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生存手册-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陪送的嫁妆也是要一路招摇到婆家,才能炫耀女家的财富。

    金玉如意……整块玉琢的盆景……都明晃晃地搁在了外头。

    一路竟是招惹了成千上万的人围着看,码头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还挤掉了十多个人入水。

    大老爷特地和水军打了招呼,出了四艘船护送嫁妆上京。又叫人带话给漕帮首领,命他沿路照看。

    “这几年从南到北,年景都说不上好,南边还好,我们北边的老百姓常年歉收,逼租又紧,闹得家破人亡的都有!”许夫人倒是很赞同大老爷的谨慎。“小心无大错,有了漕帮上下打点,也就没有谁敢打我们家的主意了。”

    说这话的时候,几姐妹也都在堂屋坐着。

    二娘子还好,三娘子却是露了惊讶。

    “还以为如今天下承平!”

    大家都在忙着二娘子的婚事,溪客坊这边的动静一时也小了下去。

    毕竟没了大老爷撑腰,四姨娘也闹不出什么风波……在二娘子就要出嫁的关头,以四姨娘的聪明,也不会分了大老爷的心思。

    三娘子就恢复了那喜气洋洋的样子,成日里带着一脸喜盈盈的笑。

    “天下承平!”许夫人和大太太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笑起来。

    七娘子也不禁莞尔。

    五娘子就撇了撇嘴,附到七娘子耳边。

    “无知。”轻声编排三娘子。

    三娘子看了五娘子一眼,面上的喜气就有些挂不住了。

    还是许夫人出面缓颊。

    “现在北边说不上太平,很像是又要打仗的样子。”她就看了看大太太,“你们杨家在西北根深叶茂,知道得恐怕更清楚吧。”

    大太太也没有回避的意思。

    “你们这些深宅大院里的小娘子,成日里锦衣玉食,哪里知道百姓的苦!”她就摇了摇头。“北边连年征战,千里赤土……也就是江浙一带太平,江西、云南,哪一年没有造反的?”

    几个小娘子都听住了。

    连姨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古代信息传递不便,高门家的女眷,更是长年累月都不能出门,见识短浅些,也是很自然的。

    “江南终究还是富庶,北边连反都造不起来了,一有饥荒,就饿死人,哪还有造反的力气!”许夫人就和大太太说起了西边的战事,“这两年就算还打不起来……”

    几个小娘子互相看看,都觉得身上的衣裳失了颜色。

    五娘子也问七娘子,“北边那么穷,你们的日子好不好过?”

    虽然五娘子有些任性,但到底最近行事透了心虚,未敢气高。七娘子也不是得理不饶人之辈,连日来在西偏院,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也渐渐熟稔起来。

    “杨家到底是大族,宝鸡一带也比较太平,不算难过。”七娘子就笑着轻声回答。“其实我们也很少出门,不大晓得外头的景况。”

    六娘子也好奇地凑到了七娘子身边。

    七娘子也没有避讳什么。

    她一直很庆幸自己生在富贵之家,尽管前几年的生活,称不上锦衣玉食,但好歹也衣食无忧。

    在这个时代,如果生在了穷苦人家……

    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屋外又有人进来回报:福建王家来人上门送礼,并给大太太请安。

    三娘子顿时有些局促起来,静静地盯着脚尖,没有说话。

    大太太就扫了三娘子一眼,不动声色地和许夫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许夫人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既然是王家来人,你们就回避一下吧!”大太太吩咐二娘子。

    三娘子就有些发急。

    正是因为王家来人,三娘子才不能回避。

    上门提亲前,王家总要派人来看看三娘子。不然,若是说回去一个其貌不扬的丑姑娘,王家的面子往哪搁?

    四姨娘眼神也是一闪。

    但大太太都发话了,几个女儿也都起身鱼贯外出,三娘子也不好滞留。

    只得心事重重地坠在了人群末尾,正好和王家来请安的媳妇打了照面。

    “三姐!”四娘子就扭头和三娘子说话。“想和你商量个事!”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就拐进了百芳园里。

    六娘子看在眼里,回头和七娘子咬耳朵,“亲妹妹就是好,平时再寡言少语,遇事也知道帮衬姐姐。”

    四娘子也的确罕见地露出了机灵。

    七娘子只是笑,没有应声,倒是五娘子邀六娘子,“一道去看九哥呀?”

    六娘子转了转眼珠。

    “一道去吧!九哥独自在床上,也无聊得很。”七娘子温声道。

    六娘子这才笑开了,“也好,最近百芳园里吵闹得很,来来往往都是人,到西偏院躲躲清静。”

    几个人进了西偏院,就见到立夏站在廊下和上元说话。

    白露被拨到了九哥屋里,上元就多了表现的机会。

    平时立夏总有顾不到的时候,上元就被提拔到了屋里,时不时也能捞着在七娘子身边说话的机会。

    这丫头性子沉稳,虽然老实了些,但胜在稳字,一番相处,和立夏倒是有了交情。

    见到几个杨家女儿进了屋,两人都迎了上来。

    “说什么这么开心!”五娘子就笑着问了一句。

    “父母带了些话进来给我。”立夏大大方方地回,一边给五娘子打起了帘子。

    五娘子也不在意,拉着六娘子进了西里间,很快,西里间里就传出了九哥的笑声。

    立夏就轻轻扯了扯七娘子的袖子。

    七娘子有些纳闷,和她一道进了东里间。

    “封太太托人来传话,说是院试放了榜。”立夏难掩一丝兴奋。“封公子中了秀才。”

    七娘子也不由得有些吃惊。

    不要看秀才这两个字似乎司空见惯,实则在大秦,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个童生。秀才这功名虽小,但已经是跻身于社会的中流阶层,算是士大夫了。

    考中了秀才,就能进府学读书,专心备考乡试……若是乡试能够中榜,那就是举人了,也有捐官的资格。初娘子的夫婿李意兴来求亲的时候就是秀才功名,在家日夜苦读,为的就是考上举人,给李家挣个出身。

    想不到封锦小小年纪,居然能考中秀才!

    她一下高兴起来。“榜上几名?是禀生还是增生?”

    禀生,意思是由国家按月发给粮米,一府的禀生一向不过数十名,增生就是数十名开外的生员,虽然也是秀才,但就拿不到粮米了。

    “是案首!”立夏高兴地回答。

    七娘子却一下怔住了。 


    56、别离

    案首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考到的?

    封锦如果有这样的聪明,恐怕早就崭露头角了吧?

    虽然说到了乡试、会试,就没有所谓的人情了,从入考场到批卷,都有固定的规矩,即使贵为主考,也不好大动手脚。

    但院试这样的低层考试,案首却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考学政的喜恶。

    当然,这所谓的好恶里有没有掺杂人情,那就是谁也说不清的事了……不过这些年来,院试得中案首的秀才,多半家中与主考都有那么一星半点的联系,就算考前没有,考后说不定也都会有。

    在杨家生活了这么久,这点事,七娘子还是知道的。

    就好比陕西,这么多年来就没有让外姓人拿过案首,每年的案首非杨即桂……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

    封锦就算再惊才绝艳,也不能跨越这里头的潜规则吧。

    是谁在这里头起了作用呢?

    七娘子就多了一重心事。

    不过,封锦得中案首,终究是件好事。

    她就笑着进了西里间。

    五娘子正和六娘子、九哥议论权仲白。

    “……在京里也曾遇到过权家的太太、奶奶们。”五娘子去了一趟京城,倒是长了不少见识。“不愧是皇室宗亲,浑身上下的做派,不是咱们寻常来往的这几家官眷能比的。”

    “比咱们家的人又如何?”六娘子眼底就闪烁起了光彩。

    女人,上到老、下到小,就没有不喜欢八卦的。

    五娘子笑了笑。“要看和谁比了。”她就不经意地流露出了几分优越。“京里的人家,架子摆得大,说到底子,又哪里有地方上雄厚。”

    这道理大家也都明白,京中位份尊、油水少,地方上离皇上远,油水足,以大老爷刚出仕时的家底,如果是在京里熬资历,恐怕现在杨家还是一穷二白。

    九哥夸奖权仲白,“行动潇洒,有魏晋遗风。”

    “权家毕竟又和寻常勋贵不同!权二少爷的外婆是义宁大长公主……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五娘子就说起了在京里的见闻,“据说皇上很喜欢权二少爷,时常招到宫中陪伴,还亲口称赞‘吾家无数子弟,不若权府仲白’。”

    能得到皇上的亲口称许,那是天大的荣耀。

    “听说权二少爷已是定了门很好的亲事!”六娘子也道,“我在母亲跟前的时候,听李太太和她提起,说是达家的三小姐。”

    达家是惠妃的娘家,这些年来风头很劲,和权家结亲,倒也不稀奇。

    两家走得本来就近……

    “这就不清楚了。”五娘子看来也不大熟悉权家的私事。“权家平时很少出来走动,我在京里那么久,只见过权太太一次。不过,以小神医的名头,恐怕说的人家门第低了,也配不上他的才气。”

    能得到圣眷,将来权仲白不管是做什么,都有格外的助力,就算继承不了权家的爵位,讨个恩荫却是不难的。他人又生得一表人才,怎么会没有人家想和他结亲?

    七娘子心底就有了微微的怅惘。

    一时间又想到了权仲白的叮嘱。

    “还望杨姑娘善自保养,闲暇时多笑一笑,想一想开心的事!”

    尽管他和杨家没有特别的交情,与自己这个庶女,更是毫无瓜葛。

    但说话时的关心与同情,却是那样的真挚!

    好像自己的委屈与无奈,无须一言一语,他都能体会得到一样。

    七娘子就有些出神。

    九哥看在眼里,就不动声色地转了话题。

    “都二十四、二十五了,还没能见到姐夫!难不成真要到婚礼当天,才能见他一面吗。”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你这次怕是见不到了,二姐夫也就是当天来迎亲时,我们能隔着窗子偷看几眼。”

    五娘子以下的几个女儿家还小,可以隔着窗子看看热闹,认一认姐夫的长相。

    六娘子又叹了口气,“咱们家兄弟少,喜事也办得冷清,九哥起不来床,只好让表少爷去摆拦门酒!”

    “若是表哥也不在,就连摆拦门酒的人都没有了。”五娘子也道,“人少就是不热闹,上回李家嫁女儿,娘带了我去吃喜酒,二十多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摆拦门酒,把姑爷吓得面色煞白,喝得东歪西倒。”

    江南风俗,不论贵贱,成婚时都要为新姑爷摆拦门酒,这摆酒也有讲究,有的小舅子捉狭,摆酒也是错落有致,这碗甜那碗酸,这碗烈那碗淡,姑爷必须面不改色连尽若干碗,才算是诚心娶亲。也有些人家高雅些,一边饮酒,还要一边吟诗作赋,显露才华,种种不一而足。

    “大姐姐成亲时,也是九哥拦门?”七娘子不由有些讶异。

    初娘子成亲时九哥才五岁,恐怕无法胜任拦门的工作。

    “当时是从李家借了十郎、十一郎与十二郎,陪在九哥身边!”五娘子咯咯地笑,“谁知道几个小冤家,见了酒个个眼睛放光,趁人不注意,四个人倒是喝了七八碗,一个个红了脸大着舌头,也不知道是谁拦谁的门!”

    六娘子就笑嘻嘻地划拉着脸羞九哥。

    九哥涨红了脸,“这回我一定不偷喝酒!”

    “你脸上有疤呢,就算能吹风了,也未必能摆酒。”七娘子软软地劝九哥,“还是好生歇着吧!”

    九哥的伤已经大体收口,留了一道深红的疤,据欧阳家的几位少爷诊断,大约过了三四个月,也就看不出来了。大太太、七娘子都甚感庆幸。

    九哥就摸了摸脸,“哼,这回摆不了,还有好几回呢!”

    众人对视了几眼,都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回还没闹完呢,就又惦记着下回了?”

    #

    到了十月三十一日早上,李太太早早地把几位少爷送到了杨家。

    “人多热闹!”她笑着和大太太寒暄。

    “又要辛苦几位小少爷了。”大太太客气了一番,就让几个李家小少爷找许凤佳去玩耍了。

    “怎么不见九哥?”李太太难免要问。

    大太太便借口九哥受了风寒,搪塞了过去。

    李太太微微一笑,也没有再追问,就问起了二娘子。“明儿就要出嫁,现在想必有些忐忑吧!”

    大太太也有几分哭笑不得,“还是安详得很!什么舍不得啊……都没有见到。”

    “是当家主母的料子!”李太太也不由得咋舌。“寻常那等没见过世面的小娘子,到了出嫁的时节,哪个不是眼泪涟涟。”

    “唉,我们这样的人家,也容不得她任性。”大太太不免也有些黯然,“比不得寒门小户,一门心思地溺爱儿女。”

    临了正日子,杨家反倒清静了下来,大太太就请了许夫人与二太太来,四个太太坐下来谈天。

    小娘子们也就出了堂屋,进幽篁里找二娘子说话。

    二娘子现在也清闲了下来,嫁妆除了一套手绣的嫁衣陪在身边,别的都送到了京城去,她也无须再动针线。

    幽篁里中层层叠叠的书册,也都被搬空了送上船。

    五娘子看了,就不由得悲从中来,落下了泪。

    七娘子心底也有些空落落的。

    二娘子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也不是一个能随意亲近的人,但有她在,就好像有了主心骨,知道关键时刻,会有二娘子出来做主。

    按理,二娘子在家,她反而少了能发挥的空间,应该盼着二娘子尽快远嫁。

    但看到空荡荡的厢房,七娘子反而有了些怅惘。

    很快,正院的女眷就只剩下她与五娘子了。

    大太太的阴冷性子……五娘子的暴脾气,七娘子怎么想,都觉得前路艰难。

    旋即又警醒起来。

    人心不足!

    行得春风望夏雨,有了十分,就想着百分。

    怎么不想想二娘子嫁到京城后,上有公婆,下有小姑,一大家子等着照应?

    当时在杨家村的时候,七娘子是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这样富足的日子……

    哪有人是生下来就逍遥自在的?任谁,都要勤勤恳恳地在人生路上往前行走!就连许凤佳、权仲白这样出身高贵的男丁,还不是有自己的烦恼?

    “这有什么好哭的。”二娘子哭笑不得,把手中的帕子递到了五娘子跟前,“擦擦眼泪吧!”

    五娘子就呜呜咽咽地接过帕子,捂住了脸。“以后就不能常常和二姐在一块了!”

    六娘子也被感染得红了眼眶。

    三娘子、四娘子都露出了恻然之色。

    这群小娘子彼此之间又没有深仇大恨,在一个屋檐底下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也总有几分情分。

    “好了好了,”二娘子罕见地露出了无奈之色,“将来到了京城,姐妹们再见的日子有的是!”

    说着,就冲小寒点了点头。

    小寒便出了屋子,没有多久,捧进了几个盒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