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殿里的三人之中,景暄是习武之人,反应最为迅速,闻声返身窜起,几步赶至那人身边,抬脚便踏住了他的脑袋。
“娘娘,是我,王保儿啊。”那人这一下摔得不轻,躺在地下发出一声哀嚎。
“王保儿,你这奴才活够了吗?”皇帝趁机撇下点墨,大踏步朝着殿门口走了过去。
“你躺在地上装什么装?”殿门外,锦屏双手叉腰,气呼呼地冲着地上的王保儿责问道,“来兴儿不过是抬胳膊轻轻搡了你一下,你至于这么连滚带爬的吗?”
“锦屏!万岁面前如此放肆,成何体统!”景暄断喝道。
皇帝不由分说,抬腿便重重地踢了王保儿一脚,嘴里骂道:“不好好地在外面守着,反倒和人打起架来了。你以为朕舍不得杀你吗?”
王保儿先是挨了景暄一踩,紧接着又被皇帝一脚踹在了腰眼儿上,这回可真是起不来了。他哼哼唧唧地勉强撑着身子半躺半跪在地上,甩着哭腔儿哀求道:“小的有罪,小的该杀。怪只怪小的没有眼力见儿,不该赖在殿门口不走,坏了锦屏姑娘和来小使说话的兴致。可这是爷您的旨意呀,小的纵有天大的胆儿,也不敢撤离职守啊。求爷千万饶了小的性命啊……”他夹三带四地一通唠叨,在景暄听来,倒好像在向皇帝告锦屏和来兴儿两人的状,不由得皱了皱眉。
皇帝抬头看看殿外,见来兴儿仍然纹丝不动地直挺挺跪着,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无关似的,不由得心中暗暗惊奇:来兴儿这小子扮做睦王去了一趟逻些,居然变得如此沉着、稳健,和出使前简直判若两人。
也许是方才江陵传来的关于睦王的消息令皇帝心中着实感到忧虑和焦躁不安的缘故,不知怎地,皇帝竟联想起自来兴儿进入大明宫以来,不过短短的三两个月时间,宫内宫外可谓是变故不断,尤其是杨棠儿遇刺的那晚之后,直至现在,来兴儿的表现时时会出乎他的预料。
这回才从几千里之外赶回来,紧接着就莫名其妙地几天不知踪影,而今天又恰巧救下了李进忠,身边的人要都像他这样,可怎生了得?
被几个小孩儿这么一搅和,皇帝在一气之下,倒是想出了一个摆脱点墨纠缠的主意。
“点墨,你甘愿为先帝殉葬的一片忠心着实可嘉。”皇帝回过身说道,“但朕念及你年纪尚轻,先帝在时颇有辛劳,对朕也不无襄助之义,因此,欲留你到大明宫中当差。你看如何?”
不待点墨答话,皇帝语带双关地又说道:“依朕的意思,父皇跟前倒是还缺少一名办差得力的宦者。来兴儿,你今日赶上先帝的百日祭仪,算是和先帝有些缘分,不如就由你代替点墨为先帝殉葬吧。”
说罢即断喝一声:“来人,将来兴儿拿下。”
守候在殿外的禁军蜂拥而上,把来兴儿按倒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
皇帝突然间要处死来兴儿,景暄来不及细想其中原委,忙疾走上前劝谏道:“陛下不可。如果陛下觉得来兴儿不便在延英殿当差,臣妾愿向陛下讨了他来宝象宫侍候。他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旦上了天,父皇也未必用得着他,到了臣妾那里,还可以帮衬着派些用场……”
皇帝心中恼她方才逼着自己表态,把脸一别,向王保儿吩咐道:“你去兴庆殿传旨,朕身体偶感不适,请尚父会同惠贵妃暂代朕为太妃母女扶灵送葬。时辰一到,祭仪即可照常进行。飞龙小使来兴儿情愿为先帝殉葬,其志其行足为内侍之楷模,着赠飞龙副使,以作褒赏。”
王保儿半趴在地上,饶是浑身酸痛,听了皇帝这话,也不禁心花怒放,奋力一跃而起,异常利落地答声“遵旨”,就一瘸一拐地往殿外跑去。
“皇上!”
景暄还想再劝,却被皇帝沉着脸一口回绝了:“朕意已决,爱妃不必多言。点墨暂留在偏殿,待朕午后散了朝还有话问他。爱妃,南薰殿里一众内外命妇还候着你呢。有什么话,回东内后再说。”
事先毫无征兆地突然要杀便杀,这就是所谓的圣意独断吗?景暄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多前:当自家祖坟被盗的军报传进长安,当时身为东宫太子的皇帝又何尝没有机心独裁地擅调父亲回京,以成全他的韬晦之计;当身中“乌羽飞”之毒的汪才人唆使人投毒欲鸩杀张皇后未遂之后,他又何尝没有惊世骇俗地以退为进,上章自求废黜过;往更远些说,当他接到张皇后强令与太子妃杨氏离婚的懿旨时,他连入宫面见父亲,为杨氏求个情都不肯做,即断然奉旨将杨氏逐出了东宫……
景暄出神地站在当地,望着十几步开外,被五花大绑着的来兴儿,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皇上,来兴儿不是宦者,他没净过身!”
锦屏的一声尖叫惊得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第五十六章 命悬一线(一)
李进忠意图趁自己在南内宫门外再次遭人行刺之机,一鼓作气,将京城的治安大权顺势揽在自己手中,不想被柳毅当着众臣的面儿拿景暄作借口再一次给搅黄了,心中自是老大的不甘。待皇帝、景暄一行出了兴庆殿,他即踱至负责筹办先皇百日祭仪的原中书令,如今的先皇山陵使裴百药面前,话中藏话地说道:“裴大人哪,我真是羡慕你呀。办完了今天这趟差使,你就可以悠哉游哉地整日守着先皇陵寝读书度日了,哪像我,时时都要紧防着别人来取你的性命,一天到晚不得安生。”
裴百药下意识地望了一眼柳毅,咂了咂嘴,冲李进忠拱手道:“中书令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岂是老夫一介腐儒可比?大人取笑了。”
李进忠重重打了个唉声,叹道:“裴大人过于自谦了。想当初先皇临危受命,灵武登基之时,你我不是同有扶助之劳吗?认真论说起来,这元从中兴功臣,你裴大人可算是头一位呀。”
裴百药慌得连连摆手道:“有中书令和柳大人在……”
“哎,”李进忠及时打断了他的话,继续说道,“我话才讲了一半,裴大人何须如此?你裴大人久居中书,日夜操劳,又岂是旁人可比的?只是我就没有大人您这般幸运,能够长伴先帝左右,以安享天命。到了这把年纪,仍要替皇帝打理这宫里宫外的一大摊子事,出了力,费了心,还不免招人嫉恨。不如趁着今天大人您在,呆会儿我奏明皇上,将这中书令一职仍交与您来做,也让我清闲几日,只做个谈诗论道的富家翁,如何?”
裴百药情知他这是虚言娇情,暗中讥诮柳毅不该隐而复出,只连连干笑着,答不上话来。
几天前在延英殿时,李进忠就曾经向皇帝建言要杀曾庆则,柳毅对他的真实意图可说是心知肚明。今天见他又旧事重提,激得曾庆则要当场自尽,以明心志,兼之此时听李进忠指桑骂槐地要赶自己走,胸中再难忍下这口恶气,遂走至近前主动向李进忠搭话道:“在下和两位大人昔日同殿为臣时,尚是布衣之身。当今圣上登基,三日内连下三道旨意,力邀在下回朝辅弼,在下难辞君命,故而两番还朝效力。不过,在下居山林之间修道久矣,已不惯于任剧职繁,才与圣上有了三年之约,约定三年后诏允在下重归林泉。”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晒,有意停了下来,两眼灼灼放光地注视着李进忠。
李进忠被他盯得颇有些不自在,一面回避着他的目光,一面有意猜测着说道:“柳兄无缘无故地怎么说起这些来了,难道是……”
柳毅微微一笑,将目光从李进忠身上移向景云丛,拱手向他问道:“当年在下身居幕僚,无缘与副元帅结识,心中甚感遗憾。今日不嫌冒昧,请问副元帅一件事,还望副元帅能持正相告?”
景云丛如今徒挂着个副元帅的名衔,实际并无职掌,见柳毅突然向自己发问,不禁感到意外,抱拳回了一礼,说道:“但凡景某所知之事,无不据实答复,先生请讲。”
“两年前江陵王曾率军收复东京,之后执掌天下兵马数载,依副元帅之见,这江陵王的带兵才略如何?”
景云丛最近几天也曾隐隐约约听到过江陵王投靠蒲州叛军的讯息,而今听柳毅问及江陵王的掌军才具高下,一时间不清楚他的真实用意何在,只得据实答道:“这江陵王年纪虽轻,但身负异禀,两年前初次掌军,便一举收复东京,若论其统军才略,应不在景某之下。”
“庆则,你可愿随为师到蒲州与那江陵王一战?”柳毅猛然转过身,向仍旧强跪着不肯起来的曾庆则发问道。
“那要看李大人放不放我走了。”曾庆则梗着脖子答道。
“哎呀呀,柳兄,原来你是想亲临战阵,平叛建功,为陛下分忧解难啊。”李进忠恍然明白了柳毅被他几次三番地建言皇帝要杀曾庆则,逼迫得已生离京避祸之意,心头顿时掠过一阵惊喜。
“中书令以为如何?”柳毅似笑非笑地盯着李进忠。
“这个,自然是好,这个自然是好。”李进忠虽已贵为尚父,但在柳毅面前,却端不住一点的架势,仍表现得像个释褐不久的小吏,手指间紧转着佛珠,恭维着答道,“柳兄肯亲往领军,何患蒲州叛军不灭?”
“那么就请中书令向皇上举荐曾庆则出任虢州刺史,在下愿亲率三千兵马即刻离京前往虢州,助他平叛。”
自从在他主持下,以清除大明宫中暗伏的张氏残党为目标的靖宫行动大获成功后,李进忠就把争揽朝中、宫中大权的下一个目标转移到了吴弼和曾庆则两个人身上。
吴弼手握羽林卫两万兵马,身负近卫重任,自然首当其冲是拦在李进忠争权路上的头号猛虎。尤其是最近李进忠听说,皇帝暗中授意吴弼在关内道范围内广罗技击敢死之士充入大明宫内卫,对此,他更是坐立不安,兼怀疑惧之心,视吴弼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可吴弼是皇帝的亲舅舅,皇帝一登基,便迫不及待地把他调进京掌领禁宫宿卫,摆明了对自己放心不下,也充分反衬出吴弼在皇帝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想要从他手里夺权,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
而另一个目标曾庆则,相对于吴弼而言,就容易对付地多了。曾庆则虽是由东宫右庶子转任京兆尹的,但他背后站着的并不是当今皇帝,而是柳毅。据两年前那个令人难以忘却的上元之夜,柳毅自己亲口所说,他派曾庆则到东宫太子身边,是奉了先帝的旨意,半是出于暗中保护太子,半是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真是这样的话,皇帝断然不会视曾庆则为自己的心腹,委他以京畿重任不过是定鼎之初的过渡安排罢了。
有了这样的发现,李进忠才敢于把首攻的目标选定在了曾庆则身上。
第五十六章 命悬一线(二)
按照他原本的设想,一旦自己出手欲拿下曾庆则的话,柳毅多半会以辞官归隐为由力保他的这位大弟子,到时,自己不妨也退上一步,建言皇帝将曾庆则调出关内任职就是。没想到今天柳毅竟一反常态地主动提出,要带着曾庆则一道去蒲州剿灭以江陵王为首的叛党。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柳毅当着众臣的面儿说出江陵王投靠叛军的消息,兴庆殿内的群臣行列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喧哗:江陵王投敌果然属实的话,那么他的生母和胞妹还是贞妇烈女吗?今天这场因太妃母女殉节而显得格外隆重的先皇百日祭仪会不会按时举行了呢?
正当群臣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之时,王保儿带着皇帝最新的旨意走进了兴庆殿。
以李进忠为首,文武百官排班列好,齐刷刷在王保儿面前跪了一大片。王保儿有意将圣旨中关于来兴儿的两句话省略未宣,很快宣完了旨意。只是待他宣旨已毕,百官人群之中又响起了阵阵议论声。
“众位大人请保持肃静,且听在下一言。”柳毅站在人群中高声叫道,“江陵王背祖投敌,全系其个人所为,与太妃母女无关。其实朝廷早在数天前就得知了江陵王叛敌的消息,然我当今圣上以仁孝为本,并不以其子有罪而迁责其母。今日乃先皇祭仪,圣上专委惠贵妃与中书令一道为太妃母女扶灵送葬,就充分彰显了朝廷的仁恕之德。有如此圣明贤德之天子在,又何患叛乱不息?现下已近巳时,请众位大人随中书令出殿参加祭仪。”
眼瞅着泄露军机的把柄被柳毅眨眼间变成了颂扬皇帝圣德的良机,李进忠咽了口唾沫,只得顺势说道:“吾皇圣明。请大家不要乱,一切祭仪规程须听从先帝山陵使裴大人的安排……”
“大人,大人啊。”
李进忠率百官正欲走出兴庆殿,伴随着一迭声的呼唤,吴孝忠跌跌撞撞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对李进忠嚷道:“皇上要来兴儿为先帝爷殉葬,大人快去救救他的小命吧。”
李进忠三天前已在心底里彻底放弃了来兴儿,此时欲对吴孝忠置之不理,不承想柳毅和景云丛一听到来兴儿性命难保的消息,几乎同时迈步近前,柳毅朝景云丛递了个眼色,当先大声向吴孝忠问道:“吴公公你说什么?李大人的救命恩人马上性命难保?哎呀,这位小兄弟与在下也算有些交情,在下愿与李大人一同去求皇上放他一条生路。诸位大人尽请稍待片刻,我二人去去便回。”
说罢,也不顾李进忠情不情愿,扯起他就往外走。
众目睽睽之下,李进忠纵是心中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得随着柳毅疾步走出兴庆殿,朝偏殿赶来。
此时已到辰时三刻,距祭仪开始仅有一刻钟的光景了。景云丛常听女儿说起这来兴儿,又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心中牵挂他的安危,也紧随其后跟了过去。文武班首的几位重臣一走,其余人等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考虑,也都呼呼拉拉出了兴庆殿,尾随而来。
其时,景暄已被皇帝严令,不得不离开偏殿,去了南薰殿预备着祭仪即将开始。锦屏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陪在被众军士团团围住的来兴儿身旁。皇帝满脸愠怒地立在偏殿门前。只有被捆得象个棕子似的来兴儿神色虽有些黯然,但大体上仍显得较为平静,仿佛对他而言,生与死已不再有什么大的差别。
“不知皇上因何要处死来兴儿?”李进忠回头瞧瞧纷至沓来的群臣,强打起精神,向皇帝问道。
皇帝想以替先帝殉葬为由处死来兴儿,原本只不过是临时起意才动的杀机。被锦屏突然一嗓子道破来兴儿身上的秘密,不由得火冒三丈,厉声喝斥走了景暄,正寻思着要如何处置这个胆大包天的冒牌宦儿,被李进忠凑到跟前这一问,耻于将真情说与他听,只含混应道:“尚父莫要替这无赖小儿说情,他犯下的实是欺君大罪。”
“陛下您知道,这来兴儿才救了老臣一条性命,即便他有千万个不是,也请陛下念在老臣的面上,饶了他的性命才是。”
“你们都围到这儿作什么?”皇帝没有正面答复李进忠,冲着渐渐围拢过来的群臣质问道。
“裴百药。”
“臣在。”
“尚父、景公、柳先生暂且留一留,你带着其余众人先到祭坛处候着。都围在这里成何体统!”皇帝命令道。
皇帝下了旨,文武百官虽然大多都想知道权势显赫的李进忠究竟能不能保住刚救过他的这名小宦者的命,也只得跟随在裴百药的身后离开偏殿,向设在南面的祭坛走去。
待众人走远,皇帝这才对李进忠说道:“朕知道来兴儿刚救过尚父,但他这回所犯下的实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罪,即便百死也难赎其罪。”
来兴儿擅自离宫的消息李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