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兴儿人虽小,手上却着实有把子力气。骆三儿挨了他一通打,只觉头痛欲裂,靠在墙边不住地呻吟。来兴儿昨儿赶了一夜路,此时困劲儿上来,便不管不顾地一头扎在床上,登时进入了梦乡。
太子一回东宫,李进忠就奉旨住进了含凉殿。这一年来,皇后在太子身边广布耳目,日渐显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太子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宫中的焦点所在。自从皇帝移驾含凉殿,太子昼夜在此侍奉,这里的宫女、宦者、侍卫,甚至连给皇帝诊脉的太医,都要经清宁宫核查后才能当差。他这个内侍省监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奉命照办,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将含凉殿里里外外的当值人等换了个遍。为避免引起皇后的猜忌,李进忠平日里除按班当值外,从不踏进含凉殿一步。
这两天太子不在跟前,皇帝便要李进忠搬到殿侧的耳房来住。如今在宫中,皇帝最信任的人也就是李进忠了。这个在闲厩院养了近二十年马的老宦者,在当年叛军杀进京城时,用一匹马驮着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和时为良娣的皇后从叛军的追杀中逃出,后来又护持皇帝临危登基,在最艰难的时刻,不离不弃,始终陪侍在皇帝左右,成为屈指可数的复国元勋。京城收复后,皇帝在愤怒地将留在京城依附于叛军的文武百官、宫人宦者全部处死的同时,大行封赏有功之人,张良娣被册为中宫皇后,李进忠也被任命为内侍省监,品秩正三品,与宰相相埒。
自前朝先帝爷在世时内朝的地位和作用就已隐然超越了三省六部组成的外朝,他这个内侍省监本应位高权重,在内廷之中一呼百应才是。然而,从张皇后入主中宫那一天起,他就发觉,在诺大的内侍省里,除了内常侍谢良臣、内寺伯禄光庭和闲厩院的苏福忠廖廖几个人真心听命于自己之外,三大内上百处宫院的掌事宦者大多只在表面对自己唯唯诺诺,而真正效命的唯有张皇后一人。即便如此,这几年倘若不是有赖皇帝的庇护和信任,李进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张皇后早就把他换掉了。侥幸的是,当今这位被群臣呼为“中兴圣主”的皇帝虽然实际上惧内懦弱,和圣主的称号相去甚远,却还头脑清醒。尽管以张皇后为首的张氏一门几乎把持了大半个朝廷的权柄,百官之首的中书令裴百药也需靠着和张氏联姻方能保住首辅的位置,但是,在太子的废立和内侍省监的人选这两件张皇后最为看重的事情上,皇帝始终寸步不让,坚守着底线。如今,眼瞅着皇帝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李进忠也不得不对自己的将来提前打算。
太子回东宫的第三天早晨,皇帝在李进忠的陪侍下,接见了从河中返京的于承恩。
对于承恩,李进忠没什么好感,也谈不上厌恶。他是皇帝昔日在东宫的伴当,一度做过自己的副手,但时间不长,就被派往河中担任监军,几年下来,凭借一支亲手打造的神鹤军不但在军中站稳了脚,而且大有和景云丛分庭抗礼之势。
“于承恩,你说是太子调景云丛回京,景云丛叫你替他回来的,是吗?”皇帝看完于承恩呈上的奏折,随手递给了李进忠,示意他也看看。
“是的”,于承恩匍匐在地,不敢抬头仰视,“太子左卫率傅奕到军中传的太子口谕,他现在宫门外候旨。”
“你可知道景云丛这封奏折里写的是什么吗?”皇帝按捺不住怒火,声音有些沙哑。
“回万岁,内臣略知一二:景云丛要陛下另行择将,前往河中代他掌军。”于承恩在皇帝面前不敢隐瞒,只得实话实说。
“很好!一个是擅调前军主帅回京,一个是以辞职抗命相要胁,这翁婿俩竟谁也未将朕这个天子放在眼里。”皇帝咬着牙说道。
李进忠在旁见情形不对,赶忙低声提醒道:“陛下,事涉太子,可否要臣前往东宫宣太子前来?”
皇帝霍地站起,一挥手:“不必了。着李进忠传谕:今日起,太子奉旨在东宫读书,不奉诏不得进宫。着于承恩即刻返回河中,接替景云丛掌军,景云丛调任兵部尚书,接旨后立即回京晋见,不得拖延。”
于承恩来时已料到皇帝会雷霆一怒,但万没想到霹雳闪电地来得如此迅速,处置地又如此果决严厉,他又惊又喜又惧,呆呆地跪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进忠见皇帝圣旨已下,明白此事无可挽回,只得在于承恩身旁跪下,一同叩头领旨。
第四章 闲棋冷子
太子在清宁宫初见婉容,不禁心神荡漾,当晚一回到宜春宫,便叫尚敬到凝香轩召婉容前来侍寝。接连数日,天天如此,即便是皇上震怒,下旨将他幽闭于东宫,他也并不在意,好像得美人一夕相伴,浑然忘却了天下江山似的,与之前的谨小慎微判若两人。
景暄得知祖父墓冢被盗,心绪烦乱,对太子回宫后的冷落、婉容的椒房专宠视若无睹,日日在栖霞阁中枯坐,期盼父亲早日回京相见。王保儿见太子回宫后与婉容形影不离,暗自懊悔当初百般钻营,好不容易捞到了到栖霞阁当差的机会,满指望仆凭主贵,将来能挣得个好前程,不想如今栖霞阁却如同冷宫一般,于是便悄悄地动了另寻去处的心思,一有空儿就借故往凝香轩跑。王保儿如此见异思迁,倒使景暄这两日常想起来兴儿来。这个小鬼头来历虽可疑,浑身上下却透着股率真可爱,没有一丝城府和世故,这趟差使办下来如无差错,也许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在这寂寞宫中的一个好玩伴。
皇帝骤然震怒,将太子幽禁在东宫,褫夺父亲的兵权,消息传来,景暄一点儿没感觉到意外。七夕那晚,太子对皇后说出要调父亲回京,景暄就隐隐觉得太子在这件事上似乎有意犯忌,其中必另有深意。只是,她的心思都牵挂在父亲身上,无暇对此认真琢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各种各样的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叛军趁官军主帅易人的间歇,突然出兵偷袭了河中府,于承恩猝不及防,弃城而逃;接着是太子左卫率傅奕被皇帝任命为河北道招讨副使,率太子左卫率三千兵马驰援河中;景云丛回到京城,一身孝服晋见皇帝,自陈杀罚过重,招致天谴,恳请回乡守孝,皇帝优诏慰留,景云丛坚辞不受任何官职,皇帝无奈,只得赐勋东阳郡公,在京城归仁里赐宅一座,命景云丛留京安养守孝,以备顾问;皇后的亲生儿子赵王李普暴病夭折,京城时疫流行,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些日子里,太子人虽始终未踏进栖霞阁一步,但显然心里还没忘了景暄,每天傍晚都会派宜春宫的宦者来传递宫外的诸种消息。得知父亲安然无恙,全家留居京城,景暄不禁长舒了口气,脸颊上竟罕见地泛出些红晕来。站在一旁侍候的锦屏见此,高兴地啐了一口:“呸,来兴儿这臭小子不知跑到哪儿野去了,早点儿回来报个信,小姐也不必整天都揪着心。”
景暄心中暗自奇怪:按说傅奕在京城和河中之间都打了两个来回了,随他一同去的来兴儿早该回宫复命了,怎么这孩子至今未见人影儿呢?
景暄哪里知道,来兴儿随景云丛一回到京城,就被李进忠派人拘押了起来。
原来,自这场叛乱兴起以来,不断有宫人、宦者暗降叛军,充当内应,为叛军通报消息。李进忠执掌内侍省后,奏请皇帝允准,在省中专门设立了察事厅,用以侦办宫中不法之事。于承恩奉旨出京前,有意将景暄派来兴儿到河中面见景云丛的事透露给李进忠,想借李进忠的手剪除景暄的心腹。东宫宦者未奉太子之命,也不曾经太子内坊勘合,擅自出京,身为内侍省监的李进忠既然知道了,就不得不察。但他明知来兴儿是皇后派到景暄身边的眼线,一旦处置了这个小宦者,景暄那边倒好说,皇后怪罪下来,他可承当不起。恰巧这些天赵王李普病势沉重,终于不治而亡,皇后尚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之中,哪会有心情听他报说来兴儿的事,因此,李进忠只得命禄光庭派人暂且将来兴儿拘押在察事厅的牢房之内,待李普发丧已毕,皇后神志恢复后再行禀报。景云丛面见皇帝出宫后,只见那骆三儿傻愣愣地站在自己的随从之中,不见了来兴儿,一问,随从报说有两个内侍模样的人将来兴儿带走了。景云丛以为是东宫宦者找来兴儿回去向女儿复命,也未多想,便带着骆三儿回归仁里了。
来兴儿被关进内侍省察事厅牢房六七天了。这些天里,除了每天一早一晚有个老宦者来给他送饭以外,他没见过任何人。在闲厩院时,每逢他顽皮不听召唤,苏福忠便会吓他:“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察事厅去。”来兴儿独自在房中无事可做,常常会想:这里难道就是师父所说的察事厅吗?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这里呢?
不知过了几天,这一天来兴儿正在床上倒头大睡,朦胧中听到有人呼唤自己,他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床前站着三四个人,为首的一位女官模样的自己似乎在哪里见过,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了。
芙蓉见来兴儿两眼呆呆地瞅着自己发愣,不禁笑道:“这小子好忘性!不认得你姐姐了吗?”
来兴儿经她一说,恍然想起面前这位就是那晚在皇后宫中要自己认她做姐姐的芙蓉。他一咕噜从床上爬起,一把扯住芙蓉的衣袖,大声叫道:“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芙蓉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唬了一跳,本能地向后退了两步,稳稳心神,柔声说道:“别怕,有姐姐在,没事的。”她这几天昼夜不停地陪着因亲生儿子离世而有些神志不清的皇后,委实也有些心力交瘁。
来兴儿一眼看到芙蓉身后站着的除了几天前将自己带来关到这间屋子里的两名内侍外,还有一位身材瘦小,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的黑衣宦者,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不管不顾地冲着几个人喊道:“你们为什么骗我?为什么要把我关在这里?”
那两名内侍早就见惯了这些,只拿眼瞟着芙蓉,一言不发。芙蓉冲着黑衣宦者一笑,问道:“禄寺伯,可否容我们姐弟俩单独说说话?”
禄光庭事先已得了李进忠的暗示,知道来兴儿来头不小,而今又见皇后跟前第一个得力的芙蓉和他姐弟相称,遂点点头,带着两名内侍退出了房。芙蓉走上前拉着来兴儿并肩坐在床上,关切地问:“这些天你过得怎么样?他们没有亏待你吧。”
来兴儿仍处在愤怒之中,根本就没听见芙蓉说的什么,反问道:“姐姐,这是什么地方?”
芙蓉不好对他明说,只得含混地答道:“这里是内侍省衙门呀。今儿早上,听管事的说前几天抓住个私自出京的小宦者,在各宫核查身份,我见是你的名字,便急忙赶来,不想真的是你,快告诉姐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兴儿便将自己奉命到河中送信的事向芙蓉说了一遍,末了急急地问芙蓉:“我奉景嫔娘娘之命办差,他们凭什么关我?”
芙蓉知道像来兴儿这样被皇后派到宫中各处做眼线的宫女、宦者近一两年来有几百个,他们大多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在皇后认为需要启用他们时,才会由她向这些人传达具体任务。景暄进入东宫是皇帝钦点,派到她身边的人皇后十分重视,特别打破常规,直接交给李进忠亲自挑选,既表示出对他的信任,也借机试探一下他会不会向太子告密。芙蓉来前虽已听人报告过关押来兴儿的情由,现在听来兴儿亲口这么一说,心中却不禁暗暗生出两个疑问:来兴儿到景暄跟前侍候不到一百天,景暄为何要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他去做?李进忠明明知道来兴儿的底细,为什么还要派人将他关押这么长时间?
芙蓉心中疑窦丛生,表面上却嗔怪道:“我的傻弟弟,你在闲厩院白玩儿了一年多,宫中的规矩什么都不知道。你背着太子内坊私自出京,这便是重罪。你知道不知道?”
来兴儿冲口而出:“我在闲厩院时,天天都要出城溜马,也没人要抓我。”
芙蓉被他逗得莞尔一笑,她身上担着差使,不能在此多做停留,便直接说道:“好了,现在不是讲理的时候。你要从这里出去,须得依我件事才行。”
来兴儿忙道:“我现在就随姐姐出去,不要说一件,三件五件都行。”
芙蓉正色道:“现在可不成,接你出去,还得太子内坊和景嫔娘娘出面,我只能替你报个信。只是将来不管谁问起来,你可不许说起我今天来这里的事,记住了没有?”说罢,起身便要走。
来兴儿一天也不想在这种地方多呆,追问道:“那我还要在这儿住几天呀?”
芙蓉只好安慰他道:“放心,你若真是奉景嫔娘娘之命办差,娘娘自会出面救你,多则五日,少则三两日,就会有结果的。”
芙蓉一走,这间小小的牢房内只剩下来兴儿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他自入宫以来就在闲厩院养马,对这皇宫之中的各种勾心斗角之事一窍不通,哪里会想到自己已成为皇后和太子棋盘上的一粒小小棋子。现在,他这粒棋子往哪儿摆布,将会随着棋局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果然,芙蓉走后的第三天,王保儿带着太子内坊出具的官凭将来兴儿接回了东宫。宫嫔擅派宦者出京,本是要被剥夺名位的。皇后这一次格外开恩,未对景暄做任何处分,只是吩咐传喻太子内坊,出京的小宦者不宜留在景暄身边,须另作安置。尚敬接到皇后口谕,几乎未加思索,就将来兴儿发落到了东宫马厩。
来兴儿一心想回栖霞阁面见景暄复命,却被王保儿一脸坏笑地直接领到了东宫西南角的马厩。老马倌儿见到来兴儿,颇为高兴,连连说:“唉呀,想不到咱爷俩真是有缘哪。以后就在一个槽子里舀食了。”
来兴儿被分派到马厩,自是意外的惊喜。只是他记挂着景暄,也不顾与王保儿之前的嫌隙,恳求道:“王公公,娘娘吩咐的差使还没回话,能否容我先回栖霞阁见娘娘之后,再来这里。”
王保儿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来兴儿:“你有什么差使要回?你这趟差使办下来,太子爷都在闭门读书了,你还要回什么差使,真是可笑!”
来兴儿被他抢白地摸不着头脑,心想:太子不是一直在皇上跟前侍候吗,娶媳妇都不带回来的,怎么就在闭门读书了呢?话到嘴边终究忍了下来,只说:“既这样,请公公代回娘娘,就说我回来了。娘娘如有召唤,我随叫随到。”
王保儿满脸地不屑:“景嫔娘娘不替你说话,你能出得了察事厅子?至于以后嘛,她要见你,自会差人来传。我明儿就到凝香轩当差了,以后独孤娘娘有什么吩咐,咱们也许还能见面。”
来兴儿十分厌烦王保儿这一副恃宠而骄的嘴脸,虽仍有许多不明白的事想问,却再懒得同他多说下去,便施了一礼,说道:“既然这样,多谢公公了。”
待王保儿离开,来兴儿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问老马倌儿:“老爷子,我骑走的那匹马还回来没有?”
老马倌儿拍了拍来兴儿的小脑瓜,笑道:“你这孩子,人都到察事厅子走了一遭,还惦记着马呢。早还回来了,是什么景元帅府上的军校,来的时候还带着个汉子。那汉子直打听你哪。”来兴儿想那汉子必定是骆三儿。他在河中和骆三儿同吃同住,打打闹闹,几天下来,相处地倒十分要好。骆三儿的老娘虽是山野村妇,倒颇有几分胆识,在事发的当晚便独自一人到河中帅府求见景云丛,也不知她对景云丛都说了些什么,竟使得景云丛非但答应既往不咎,而且还收下骆三儿做了自己的亲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