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天,当锦屏正准备出府入宫去面见樱儿谢赏,在王府门前迎面碰上了难得回家一趟的景昭。
锦屏原是景云丛府中侍女出身,在府门前一见到景昭,即躬身施礼问候道:“公子回府啦,妾身参见公子。”
来兴儿如今已爵封抚远侯,论身份、地位应在景昭之上,且锦屏本人也有县君的封号,因此,景昭连忙抱拳向锦屏还礼,随口问道:“夫人不在府中歇息,这是要到哪儿去呀?”
“昨日蒙宫里的宝昭仪赏了许多物事,妾身正准备入宫面见宝昭仪谢赏呢。”锦屏含笑答道。
景昭听说锦屏是要入宫去见樱儿,心里不由地咯噔一声,暗叫了声不好。碍于来兴儿离京前嘱托自己暗查樱儿之事不便向锦屏明说,景昭急中生智,点头对锦屏说道:“抚远侯奉旨离京前,专一叮嘱在下,要好生照料夫人,只是近日公事丛脞,难以分身,今日原只为回府探望问候夫人,不承想夫人又要出门入宫去。可否请夫人暂且留步,容景昭与夫人稍叙片刻才走?”
锦屏心中虽急着入宫去见樱儿,却不便拂了景昭的面子,只得随他转身回到了王府中的后花厅喝茶,叙话。
景昭详细询问了锦屏在王府中的饮食起居情况,尔后便问到了樱儿与锦屏之间最近的来往情况。锦屏俱都一一如实相告,孰料景昭微锁双眉,仔细听罢之后,却劝锦屏道:“宝昭仪与夫人昔日同在宫中当差之时,情同姐妹,断不会为了区区谢赏之事与夫人计较的。请夫人谨记景昭一句劝,自今日起,但凡宝昭仪再差人来赏赐下物事,夫人只需差身边妥当之人入宫谢赏,再不必亲自前往了吧。”
锦屏原以为景昭是出于担心她在路上有闪失,才好意奉劝自己,遂笑着应道:“公子多虑了。锦屏整日在王府当中闲来无事,还是我自己去吧。莫要叫外人瞧着,背里地说我不懂规矩,毕竟樱儿现在已是半个主子的身份,太轻慢了不好。”
“请夫人一定要听从景昭的劝告,连今日这趟都不必再跑了。”景昭不知为什么,在锦屏面前突然端起公子的架式来了,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说过这句话后,随即吩咐锦屏的贴身侍女小宛代锦屏入宫去向樱儿谢赏。
锦屏目光错谔地望着景昭,想开口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一味地拦着自己去见樱儿,却囿于自己与景家曾有的主仆关系,在景昭面前怯生生地不敢张口,细问究竟。
自从那天之后,但凡樱儿有赏赐下来,无需锦屏吩咐,小宛就奉景昭之命主动承当起了代锦屏入宫当面谢赏的差事,而锦屏心里虽然纳闷儿,也始终没敢违拗景昭的命令,私自出府去见樱儿。
今天的情形与以往不同,樱儿竟差了她宫中掌事的宦者胡全亲自来府中邀她入宫相见。锦屏念及自己有些日子没和樱儿见面说话,如若再不入宫,担心樱儿埋怨自己太不讲姐妹情谊,遂不顾小宛的一再反对,随着胡全出了东阳郡王府,一同入大明宫到仪凤阁来见樱儿。
待锦屏跟着胡全来到仪凤阁小院内时,却迎头瞧见一身粉红衣裙的樱儿正独自站在院内,正一手执剑,一手用巾帕擦拭鬓边的汗水,乍一看去,那身形、风姿,确乎和已然辞世的景暄有几分类似。锦屏一惊之下,忙抬手揉了揉自己的双眼,看清楚了站在自己不远处的确是樱儿,而非故主景暄,这才轻抚了一下胸口,笑着趋步向前,朝着樱儿盈盈下拜道:“臣妇锦屏,叩见娘娘。娘娘何时也练起武来了?”
樱儿见了锦屏,很是高兴,将手中的剑交给胡全,上前一把扶起锦屏,上下打量着,笑道:“多日不见,我原想着妹妹与我闹生分,不愿入宫来见我,今日一见,果然咱们姐妹间显得疏远了些。妹妹竟不知皇上收了我这个徒弟,正每天不停地督促着我练功呢。院子里有风,妹妹是有身子的人,仔细冻着,走,快与我进殿说话。”
锦屏任由樱儿拉着自己的手,随着她一同走进了正殿。两人在殿内分宾主落座,樱儿吩咐小红给锦屏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依然面带微笑对锦屏说道:“今日差人请妹妹入宫,一来为着咱们姐妹着实有些日子未曾见面,我心中着实惦记着妹妹的身子,还有妹妹肚子里我那还没出生的侄儿,趁着今日皇上和贵妃娘娘两边无事,请妹妹来此,咱们姐妹好亲亲热热地说说话;二来碰巧昨日傅奕大将军差人进京向皇上呈送奏章,顺道给我带了些辽东的方物,其中有一匣是辽东深海里产的海参,我找太医打听过了,这海参熬成粥服下,最是利于安胎,这不,我叫人做了一碗,你先尝尝。剩下的我已命人包好,呆会儿你出宫时带上。”
第二百四十七章 雪泥鸿爪
锦屏听樱儿说完这一番话,只觉心里暖融融的,同时也不免生出些愧意,忙站起身向樱儿谢过赏,双手捧起那碗海参粥抿了一口,但觉鲜香无比,登时胃口大开,就在座中捧着碗喝了起来,刹时间已将一碗粥喝得粒米不剩。
樱儿见锦屏在自己面前毫不做作地把一碗海参粥喝下,打消了对她连日来不肯入宫见自己的疑虑,笑着一面吩咐小红再给锦屏盛一碗粥来,一面像是随口向锦屏问道:“抚远侯出京以后,就没给妹妹带回过一封家书吗?也不知凉州那边如今是怎么个情形?”
锦屏先是摇了摇头,继而继续追问樱儿道:“好端端的,皇上怎么突然想起教娘娘习起武来了,难道吐蕃人又要打来了?也不知兴儿在凉州有没有危险,真叫人放心不下。”
樱儿嘴角掠过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笑意,冲锦屏摆摆手,答道:“这冰天雪地的,听皇上说,吐蕃人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入秋后才会卷土重来,因此,眼下,妹妹你也大可不必牵挂抚远侯的安危。不过,也就是咱们姐妹之间说话,我向你交个底儿,皇上这回着实是被吐蕃人给吓怕了,前些日子我刚在他面前提了一句羡慕已故贞懿皇后,有一身好本领,危难之际能助皇上守城的话,皇上便执意要收我为徒,亲自传授我剑法,说什么将来备不住有一天,他还需要我这个红粉侠士救驾护驾呢。妹妹你说可笑不可笑?”
锦屏听她在自己面前毫不隐讳地将她和皇帝之间的私房话都说了出来,一时之间倒不知如何应答,只红着脸坐在那里不住地点头称是。
或许是与锦屏多日未见的缘故,樱儿今天的谈兴格外得高,缠着锦屏不住地向她打听她平日里在东阳郡王府呆着都指靠什么打发时光,又问到景昭在不在府中居住之类的话,锦屏心中感激她对自己如此关心,都一一据实作答。
两个人坐在殿中正说得高兴处,却突然见胡全跑了进来,向樱儿施礼回禀道:“侯爷夫人身边的体已侍女小宛来了,说府中有要事,请侯爷夫人即刻随她回府。”
锦屏闻言面色一沉,心中暗恼小宛多事,料想一定是她见拦不下自己入宫来见樱儿,自个跑去将自己入宫的消息禀报给了景昭,这是奉景昭之命请自己回府呢。
“东阳郡王府出什么事了,传小宛进殿回话。”樱儿瞥见锦屏的面色不善,便代她冲胡全吩咐道。
过不多时,果然是小宛跟随在胡全身后走进了殿。她一进得殿来,就径直冲着上首坐着的樱儿跪下叩首道:“启禀娘娘,我家公子正在府中候着夫人回去,好商量着明日一同出城给皇后娘娘上香祭拜呢。”
樱儿听说是景昭差小宛入宫来唤锦屏回府,心下一紧,强笑着对锦屏说道:“既然是国舅请妹妹回府商议为皇后娘娘祭陵之事,我也不便多留妹妹在此间多做滞留,妹妹这就随小宛一同回府去吧,只需记着,以后无事,尽可进宫来陪陪姐姐,也省得我心中惦念。”
“什么?夫人,你说方才入宫见到宝昭仪之时,她正在习练剑法,还说是皇上传她的剑法?”景昭在自家府中的后花厅听罢锦屏叙说今日入宫面见樱儿的前后经过,忍不住脱口问道。
“是啊。公子,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吗?”锦屏心里窝着火,反问景昭道。
“啊,没什么。”景昭立马意识到了自己在锦屏面前失态了,忙掩饰着说道,“最近京城内盗匪猖獗、人心惶惶,我正思量着向皇上禀明情由,严加整饬,却不料皇上他竟传授起娘娘剑法来了。说起来都是景昭无能,辜负了皇上的信赖。”
眼瞅着锦屏将信将疑地盯着自己,一声不言语,景昭忙把话题转到了明日为姐姐祭陵的事上,以分散锦屏的注意力。
两个人详细议了祭陵的一应细节,眼见锦屏有些困倦了,景昭便命小宛送锦屏回房歇息。而待小宛扶着锦屏走后,他一个人坐在后花厅内,顿时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原来,自从那晚在陕州军营遇刺以来,景昭一刻也未放松过对那位极有可能藏匿于后宫之中的刺客的追查。来兴儿离京前,特意赶到京兆府向他表明了自己对樱儿的怀疑,并将查证樱儿就是在承天门外暗害景暄凶手的重任托付给了他,使景昭将暗查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了樱儿身上。
这些天来,景昭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来查证樱儿的真实身份。
首先,就是需查明樱儿是否身怀武功。为了尽快查证出这一点,景昭已在宫中埋伏下了暗线,伺机出手试探樱儿。却不料还未等他向宫中的暗线下达动手的指令,樱儿鬼使神差地似乎已察觉到了来自身边的危险,竟然央得皇帝答应收她为徒,习练起剑法来了。这样一来,景昭想用试探樱儿是否身怀武功来初步判明她是否就是暗害景暄凶手的计划自然就落了空。
既然这第一条路已被樱儿巧妙地给堵死了,景昭无奈之下,只得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二条路身上了。
这第二条路就是,想方设法查明樱儿的身世来历,从她的身世下手,一步步、一层层揭开她的伪装。对于查案、断案而言,这无疑是个最有效的办法,但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往往事倍功半,因时间久远、人事变迁等不可掌控的原因而徒劳无功。
景昭这些天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已经暗中走访了多位皇帝做太子时东宫的旧人,向他们详细打探樱儿的身世、来历。结果,他能找到的人无一例外地只能回想起樱儿是个遭父母遗弃的可怜婴孩儿,被当时太子妃杨氏身边的朱嬷嬷在东宫的角门处无意中捡到,带回东宫抚养成人,其它的再多事情,就一概不知了。
不过,经过多日以来的暗访,景昭倒是查明了一点,关于樱儿的出身、来历,以及她到东宫之后的详细情形,只有两个人最为清楚:一位就是带她入宫并抚养她成人的朱嬷嬷,另一个则是时任太子内坊掌事的尚敬。而这两个人如今早已不在人世了。
景昭意识到,这回,他极可能遇到了自出道以来,最为强劲的一个对手。
第二百四十八章 神鹤一都
一晃八个月过去了……
自从来兴儿命钱大顺差人将贡嘎上师写给吐蕃大论朗格的要求放林树还朝的那封亲笔信辗转交到了纳扎手中之后,那封信便如同石沉大海,一去没有了任何消息。
来兴儿无奈,只得把贡嘎上师留在钱大顺的营寨当中,谁也没想到,这一留就留了整整八个月。
贡嘎上师起初还急于摆脱来兴儿对他的拘禁,一心想早日返回吐蕃,及至时间一长,仍未见有任何脱困的希望,索性在心里放弃了这个想法,一门心思地在拘押他的大帐中习修起佛法来了。
来兴儿每日勤练无影步法和剑法之余,常到拘押贡嘎上师的大帐中陪他说说话,几个月下来,耳濡目染,竟对佛家经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贡嘎上师与他虽分属敌对双方,心中也惊讶来兴儿于佛法一道有远超常人的悟性,渐渐地便有意传他一些佛经,一老一少两个人相处地倒也算融洽。
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每日习练武功和听贡嘎上师讲授佛法以外,还有几件事令来兴儿感到十分高兴。
其一,便是江中石不负众望,成功地驯养出了将近三十只能够在相距千里的两地间传送书信的鹞鹰。这样一来,就使得散处于各地的人马间有了一条可靠、隐秘而迅捷的传递彼此间讯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使得来兴儿坐镇苍松原,指挥各路人马成为了现实。
其二,钱大顺向陇右监各分司派出的各路人马,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初步摸清了整个陇右监所牧放马匹的具体数量和分布情况,而且还发展了十几个分司的当地汉人加入到了反抗吐蕃统治的行列中来。来兴儿和钱大顺粗粗估算,经过八个月的发展壮大,能够聚集起对抗吐蕃的丁壮人数已堪堪接近了两千人。
其三,骆三儿所率领的神鹤军残部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自从来兴儿来到凉州,与骆三儿率领的神鹤军残部会合之后,这支被吐蕃人打散,与朝廷失去联系多日的小股部队就仿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在天梯山地势险要的山谷当中公开竖起了神鹤军的军旗,招拢被吐蕃人打散,分散藏匿于民间的神鹤军军士,几个月下来,居然也收拢到了六七百人,逐渐形成了一支近千人,且颇具战力的队伍。
其四,就是来兴儿所部初次用飞鹞传书的方法,成功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朝廷取得了联系。根据那只劳苦功高的鹞鹰带回的皇帝的诏旨,来兴儿所部被皇帝特诏允建蕃号为神鹤一都,蕃属军士一万人,任来兴儿为兵马指挥使兼神鹤一都都将,骆元奇为副都将,江中石、钱大顺为神鹤一都郎将。
这么一来,经过二百多天的潜伏、努力,来兴儿终于在凉州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朝廷的建蕃嘉奖,一时间全都上下无不群情激昂,各路人马纷纷请求来兴儿召集起散处各地的人马,亮明旗号,攻入凉州城,杀了纳扎,为惨死在他手下的神鹤军将士报仇雪恨。
然而,面对着一张张洋溢着兴奋和渴望的面容,来兴儿却迟迟没有下达竖起都旗,聚合各路人马的命令。因为,他还在等待一南一北两个方向传来的重大消息。
除了南面的吐蕃至今还未见有放林树返回长安的消息传来,来兴儿特意求景云丛从中作保,央景昭放出,随自己前来西疆的回鹘巨盗波护,竟也一去八个月没有任何讯息带回,令来兴儿心中隐隐觉得一丝不安。
只有来兴儿一个人心里清楚,波护此行所担负的使命能否如愿达成,将关乎他此次凉州之行的最终成败与否,因而一日不等到波护那边传来回音,来兴儿便不肯仓猝而盲目地公开竖起旗号,集合起队伍正面与吐蕃军展开对抗。
老天并不总能遂人愿。眼看着又到了一年里入秋时节,按往年惯例,以游牧为生的西域、南域各邦通常会选择在此时对中土展开军事行动,以掠夺河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秋收成果。而据各路人马得到的确切消息,吐蕃已从其西部边境抽调十万大军北上,与吐谷浑部会合一处,只待北方突厥一有消息,便三军齐进,对中土朝廷发动灭国大战,重新攻下长安,活捉中土皇帝。
而波护却依然音讯全无,反倒是南面的吐蕃国内传来了消息称:林树已被放回长安了。
来兴儿听到林树被放的消息,当即命江中石放出飞鹞回长安,向朝廷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数日之后,飞鹞带回了朝廷的答复:林树已入蜀境,正在返回长安的路上。
来兴儿得到朝廷确切的答复,自然是喜出望外,亲自跑到贡嘎上师的营帐中向他通报了这一消息。贡嘎上师其时正在闭目打坐,乍听来兴儿说到八个月前自己写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