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氏荣华-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喊道名字,短工们便拿着发下来的工时条上前核对,算好了工时再计算工钱,一旁的家丁便从筐里拿出一串一串的铜钱。
  一串铜钱是一百文,一天的工钱是二十文,不少人直接脱下衣服把发下来的铜钱包起来,一大包的抱在怀里。
  兄弟,邻居,同村之人都聚在一处,免得被人抢劫。
  而没有同伴的念到名字便上前和钟大管事道:“我先支取十天的工钱,剩下的还放在您这可以吗?”
  钟大管事看了他一眼,颔首道:“可以,画押就行。”
  短工大松一口气,拿了两百文钱,按了手印便悄悄退下。
  他的工钱也不少,还得回家把家人叫上,不然可不敢一个人带这么多铜钱上路。
  有一个老人驼着背上前,搓了搓手低声问,“管事,您看我能不能不要铜钱,直接换成粮食?”
  林清婉正在翻看册子,闻言抬头看向老人。
  老人脸有些黑红,他弯着腰,讨好的对林清婉笑笑,还弓了弓腰,眼露祈求。
  倒是个聪明人,林清婉扭头对钟大管事道:“按照市价换给他。”
  “可是不知今日的粮价是多少。”钟大管事有些犹豫,现在粮食可比钱贵重多了,昨天他特意把钱换回来的。
  林清婉淡淡的道:“不知今日的,就照昨日的换吧,让人去粮库里把粮食搬出来,凡是想换的都给他们换。”
  老人松了一口气,立即跪下给林清婉磕了一个头,“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林清婉上前两步将老人扶起来,浅笑道:“老人家不必多礼,反正都是一样的价。不过粮食可比铜钱重多了,你可能运回去?”
  “可以的,家中有不少子侄在这里,大家可以到城里雇几辆驴车。”
  林清婉微微颔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路上小心,要是路途遥远,还不如换成钱。”
  老人心中感激,低头应了一声“是。”


第104章 推演
  有不少短工见老人与他同行的十来个人都换了粮食,只支取了少部分铜钱,不由也学他要用粮食支付。
  林清婉并不阻拦,让人选了二十来个短工,带着他们去库房里扛粮食。
  虽然只有少部分人换成粮食支付,但所需的粮食也不少,直接把半个库房给搬出来了。
  一包包粮食堆在门口很是壮观,本只想拿了钱便回家的短工们立时犹豫起来,也斟酌着换了些粮食。
  不过他们不像老人及其亲属几乎把工钱都换成了粮食,而是只换了一两袋粮食。
  这已经是极限了,相比于粮食他们更喜欢铜钱。
  钟大管事忍不住看向林清婉,林清婉对他微微颔首,并不阻拦。
  直到库房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直到不足一半时林清婉才道:“粮食不够了,我手底下还养着长工和庄户呢,他们都是要吃饭的。现在只能换这么多了,大家匀一匀,多支取一些铜钱吧。”
  有人便笑问,“东家今年秋收收获了这么多粮食,怎么会就没了?”
  林清婉笑,“先前赊欠了不少东西,粮食下来便或卖或抵账了,剩下的并不多,不然我也不会这时候结算工钱让你们回家去了。”
  钟大管事心中一动,立即领悟了林清婉的意思,接过她的话茬,一边给人结算工钱,一边哭穷道:“你们以为今年我们收获多?焉知我们支出的更多,别的不说,就文园那边的果树和花树就花了这么多。”
  说着给众人比了个数字。
  众人咋舌,“怎么这么贵?”
  “一是那边地方大,要的果树多,二是买的树大,须明年开春就要开花的,你们看这一棵就要多少钱了?”钟大管事叹气,“还有你们这么多人,每日吃的喝的不都是钱?再加上工钱之前许多东西都是先赊账的,但现在秋收下来了,我们便不好再拖,这一结账才发现先前的开销太大了。”
  他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道:“东家什么都好,就是年纪太不知节俭,如今快要断炊了才想起来节省,唉”
  短工们呐呐不言,林家的待遇的确好,不然他们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这里做工。
  想到去年和今年林家添置的东西,大家都相信了林清婉和钟大管事的话。
  别的不说,只说牧园里的那些牛,他们攒上一辈子的钱可能才买得上一头牛,但看看那里有多少头牛啊,花销肯定不少。
  等工人们领完工钱,林家姑奶奶花销太大,把积蓄都花光了的事也传了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听到的人都深信不疑的道:“那姑奶奶不知节俭,连给工人们都隔三差五的炖肉汤,花销可不你看秋收才下来多久,账目一清,家底就空了,还得等布匹织好了卖出去才有钱周转。所以这持家啊,还是得勤俭。”
  将短工们送走,林清婉便让人把长工们聚起来,由方大同他们代为训练。
  “也不要他们多厉害,只希望真遇到事他们能够不慌乱,可以听指挥。”林清婉叹气,“战事未必会波及到苏州,以防万一吧。”
  方大同沉着脸拍胸脯道:“姑奶奶放心,我一定把他们练出来。”
  除此外,庄子里也该好好布置了,林管家和钟大管事相视一眼,全都动起来。
  整个庄子进入了一种紧张的戒备状态,长工们分成好几组,除了每日轮流调出一组干活外,其他人都要集聚起来训练。
  连别院里的下人也加入了。
  充当教练的都是从军中退下来的庄户,虽然都有些残疾,但他们的本事和经验都还在,教他们绰绰有余。
  方大同还带着人在庄子四周布置起陷阱来,虽不密集,却也聊胜于无。
  林清婉则带着别院的护卫将装了粮食的地下粮库封死,并做了伪装。
  这个时候再转移粮食已经来不及了,只希望大家能够信了她先前那番话,以为他们家的粮食只有库房里的那些。
  林家别院的动静那么大,苏州城多少也听到了些风声,大部分人觉得林清婉杞人忧天,就是尚老夫人都好笑道:“到底经历少,南汉离我们苏州远着呢,派个人去和她说一声,可怜见的,别吓坏了孩子才好。”
  又道:“她要是在怕,就接了她和玉滨过来住,我们两家做一处,也就不怕了。”
  周刺史也一头黑线,对幕僚道:“还以为这位郡主胆子多大呢,毕竟能撑起林家长房,谁知只是南汉造反就吓成了这样。”
  人家反的是南汉的皇室,最乱的也是南汉,该紧张也是他们紧张,她好好的在苏州住着怕什么?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苏州有多乱呢。
  南汉的局势有些紧张,但苏州城中真正放在心上的人还真不多,受影响的就更少了。
  百姓照常过日子,夫人们照常相约游玩或看戏,老爷们也照旧谈生意饮酒作乐,公子小姐们也都各有消遣。
  最大的影响只怕就是粮价在慢慢上涨,好在幅度不大,还在百姓们的接受范围内。
  这时候林清婉的动作就显得很突兀了,好在她在苏州城外,大家便是目光异样也影响不到她。
  苏州城还算平静,却不知京城的钦天监和皇宫里却闹翻了天。
  钦天监前几日观察到天象有变,监正总觉得心中不宁,花费了五天的时间终于推演出些事情,再翻找到去年的天象情况,又用了三天的时间推演,在更加肯定,便连夜去见了皇帝。
  去年这时候,天象也有一次异变,当时国内外皆无大事,钦天监只算出祸福相依,更多的就算不出了。
  如今天象再一次异变,加之南汉事发,情况已经渐渐明朗。
  钦天监告诉皇帝,前几日的天象预示着南汉张氏已经殁了,去年的天象则是示警,吕靖上位,不仅南汉战乱,大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但这对大梁其实是利大于弊,钦天监监正跪在地上道:“陛下,收南汉之机已到,此乃上天送我大梁的机遇。”
  皇帝紧握成拳,垂眸沉思,半响才出声问,“你刚才说这两次异象皆是福祸相依?”
  “是,但于臣看来,大梁的机遇要大于危机,陛下,世上无万全事,总不能让南汉将江山拱手相送吧?”
  现在机会已经出现了,得靠他们去取,危机是必定存在的,可一旦成功……
  不说皇帝,就是一旁的内监都目光炯炯,似乎看到了天下一统的景象。
  皇帝向来稳重,此时也不由激动,他起身道:“宣六部尚书和几位将军觐见。”
  等这几位大人进宫又是一番争辩。
  本来南汉叛乱,他们只要坐山观虎斗就行,就算吕靖陈兵边境,他们也不觉得他敢大举进攻。
  大梁国力本就强于南汉,现在南汉又乱着,吕靖是脑残了才会大举进攻,大家觉得此次也不过是小打小闹。
  现在大梁跟大楚的关系正胶着,大家也没多少心思放在南汉身上,所以从未想过趁机收服南汉什么的。
  所以钦天监得出的结论便让他们炸锅了。
  有提议趁机收服南汉的,也有担忧收服不成反失败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福祸只在一瞬间。
  要是打不下南汉,他们投入太多,让虎视眈眈的北辽,西楚趁虚而入,那他们大梁灭国也不过在瞬时之间。
  可要是打下了,且撑着了北辽和西楚的进攻……
  将来一统天下的便可能是大梁。
  众臣相视一眼,皆有些意动。
  一时殿堂沉默下来,都不知如何取舍了。
  皇帝焦心不已,问兵部尚书,“以卿看,若战事起我们有几分胜算?”
  兵部尚书沉默半响道:“若粮草充足,军备足够,胜算在五五之间。”
  皇帝看向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咬了咬牙,出列道:“若陛下执意出战,臣冒死可供三边四个月的粮草,再多的就没有了。”
  皇帝狠狠的一拍桌子,大声道:“好!”
  他目光炯炯的盯着他们道:“着大理寺与御史台挑选出清正廉洁之人为监军,从粮草筹备开始全程跟着,凡有人敢贪墨粮草,其价超过纹银十两者斩无赦,钦差可便宜行事。”
  皇宫外的人还不知今天晚上皇帝和八位大臣定下了可决定这个国家生死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因钦天监观察到的异象而起。
  苏州城的西郊外,林玉滨正跟着姑姑在院子里祭奠先人。
  她还天真的认为去年的天象异变是父亲在与她打招呼,并不知道那个异象牵上了一国兴亡。
  林清婉持香拜了三拜,目光清明的仰头看向天空中闪耀的星星,暗暗的道:林大人,你若还在天上,希望您能保佑我们可以平安渡过这次战乱。
  婉姐儿,愿你与谢二郎来生能够平安顺遂,有情人终成眷属。
  林玉滨将香插在香炉上,回头见姑姑眼里闪着泪光,便忍不住上前握住她的手,林清婉回神,低头对她微微一笑,将香插在香炉上,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落下香灰,轻声道:“放心。”


第105章 矛盾
  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开始下起雨夹雪时,从南而来的流民开始涌入苏州城。
  一开始是十几人一波,一小波一小波的往这边移动,周刺史早已带着苏州的官员准备好,流民一进入苏州就勘别身份,分流下各县安置。
  这个年代,啥都缺,劳动力尤甚,大梁从不拦着各国投奔过来的百姓,多好的待遇没有,但给上几亩地,帮他们搭一下棚子,介绍一些工作还是做得到的。
  别的不说,苏州各县镇就需要清理一下河道,填整官道。这些活儿不好在农忙时强征劳役,一般是放在冬天进行。
  周刺史已经和属官们商量好,今年少征些劳役,把这些活儿分一些给流民干。
  既不会让他们闲得闹事,又让他们有了生计,因为粮价上涨,周刺史还贴心的下令让各县以粮食计算工钱,而不是发铜钱。
  但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涌进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昨日一天进入苏州城的流民就搭一百二十八人之多,还不算散落在城外的那些。
  而随着流民基数的增大,他们也很难再服从衙门的安排。
  他们一路逃难而来,都是互相扶持,衙门想把他们分散安置怎么可能?
  众人闹着不肯分开,但衙门怎么敢放一百多个人聚集在一处?
  且这些流民也不知是聪明,还是愚笨,除了少部分听从衙门的安排离开安居外,大多数都不愿意接劳役的工作,整日聚在一处,或是到城中乞讨,或是在城门口聚集,只要看到流民进城就上前串联。
  不过四五日的功夫就让他们聚起来五六百人。
  方大同派了两个以前干过斥候的庄户带着四个机灵点的长工在城门口摆摊,加之又有林全和谷雨住进城西的林府,与各家联络,林清婉的消息比城内有些人家还要灵通些。
  眼见着局势越来越不好,林清婉也不由沉思到底要不要搬回林府。
  城内或许比城外安全。
  还不等她拿定主意,方大同就脸色沉凝的过来找她,“姑奶奶,城内出事了。”
  林清婉见他气喘,便伸手给他倒了杯茶,“慢慢说。”
  方大同将茶一饮而尽,沉着脸道:“有流民冲进钱家劫了钱粮,还,还把钱家的小娘子给”
  林清婉瞳孔紧缩,紧握成拳问,“人如何了?”
  “都活着,但流犯只当场抓了两个,其他的都逃了,刺史大人震怒,我出城时城门已经紧闭,似乎要大肆捉拿流民。”方大同低声道:“姑奶奶,我看城里得乱一段时间,您不如留在别院吧。”
  林清婉拢眉。
  “钱家就在城西,那家虽是旁支,但距离其主家其实不远,但那些流民显然对那几条巷子近的很,抢了东西就跑,根本抓不住,”方大同沉着声音道:“被抓的那两个要不是贪心不足对钱小娘子下手也不会被赶来的邻里抓住。”
  “林府与那钱家就隔了两条街”方大同牙根紧咬,“姑奶奶,您若回城能带几个人?现在城内的流民越来越多了,但要是留在城外,我们不仅有人有马,还有武器。”
  别的不说,他们庄户,佃户加上长工,光青壮就有三百数,加上这段时间的训练和布置,除非围过来的流民有上千数,不然根本攻不破别院。
  再不济还有护卫和良马呢,就是跑也有路可走,但在城里,城门一关,前后巷子一堵,他们想逃命都难。
  林清婉原地走了两圈,最后沉着脸点头,“好,我不走了,吩咐下去,让大家都开始往别院收拢。牧园那边交给陈大爷他们,让他们现在就进山。”
  方大同立即就去安排。
  陈大爷在沧州时曾牧过牛羊,每到冬天辽人南下打草谷时他们都会把牛羊赶到山里,一直到快过年才会出来。
  有的能耐寒的,甚至到了开春才出来。
  在山里难受,甚至还有遇上野兽的风险,但总比留在外面被辽人抢去牛羊又杀了强。
  随便即便知道进山不好,很多人还是在入冬时选择入山。
  林清婉之前一直在思考牧园那边怎么处理,她以为把长工一分为二,一部分人留在别院保护,一部分则去牧园。
  可随着涌入的流民的越来越多,他们也越来越团结,她那点长工显然是守不住牧园的。
  这批牛羊她可是花费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羊也就罢了,价虽高却易得,牛却是难得,再想买那得等到明年夏天了。
  方大同现如今负责安保问题,自然也对此上心,他曾在东北军中服役,见过那边牧民入山躲避,所以便和林清婉提了。
  陈大爷和几个来自北方的佃户主动接了这事,只要一有危险就带了干粮和牛羊躲进山里,不信流民也敢进去抢。
  东西早已准备好,跟他们一起进山的庄户和长工也早已选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