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军队。马超开到凉州一打,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战果。回转汉中,张鲁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冷淡。汉中待不住,马超就找了一个机会脱离张鲁,前往西面与汉中接壤的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去了。
  脱离张鲁,标志着马超报仇两部曲的第一部,即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愿望的尝试,就此宣告结束。那么他为何会逃往西面的武都郡去呢?
  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马超之所以逃往武都郡,是想寻求一条新出路,从而演奏他报仇两部曲的第二部。新出路是什么?就是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报仇愿望。具体来说,就是前去投靠一个能与曹操抗衡,而且又与曹操势同水火,一心想把曹操灭了的强势英雄。这位强势英雄,现在他已经打听到了,而前往武都,正是为了去投靠他。这位英雄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
  原来,就在马超与曹操在潼关大战的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到益州军政长官刘璋的邀请,从荆州进入益州。一年之后,刘备唱了一出喧宾夺主的大戏,从益州的北面向南进攻刘璋。如今,刘备的大军已经指向益州的政治中心成都,拿下刘璋不是问题。马超得知消息,心中一亮:与张鲁相比,刘备的地盘大得多,力量强得多,声誉高得多,还是曹操的死对头。借助刘备之力去向曹操报仇,不是还有希望吗?不过,要是从汉中直接南下,定然会遭到张鲁的堵截;而从西面的武都郡绕道南下到益州,就一点没有问题了。
  到了武都,马超立即给刘备送去请求前往投奔的信件。刘备的反应是两个字:大喜。为什么?因为威名远扬的人物前来投奔,显示自己形势一片大好;而且刘璋还在顽强抵抗,马超来到,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慑,同时也多了一个冲锋陷阵的好手。刘备立刻派出精干下属李恢,前去迎接。建安十九年(214),三十九岁的马超就来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益州。
  马超一到益州,就给刘备送上一份见面礼,什么见面礼呢?原来在这时,刘备已经把刘璋包围在成都这座孤城当中。听到马超来到,刘备立刻给几乎是光杆司令的马超,配备上一支雄壮人马,然后请他就近驻扎在成都的北面,向城内大声喊话,发动心理攻势。《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说是“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城里面一听马超的名字就震动恐怖,刘璋马上就磕头投降了。其实,刘璋已经不想再打了,而马超的到来,算是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刘璋的投降,总与马超有关系,所以算得上是一份见面礼。
  三年之后的建安二十二年(217),马超终于等来了从益州向曹操报仇的第一个机会。这一年,刘备准备大举出兵,夺取已经被曹操抓在手里的战略要地汉中。马超与张飞、吴兰、雷铜四位将领,抢先去攻占武都郡,为接下来刘备统领主力军团进攻汉中创造条件。马超三年前就在武都呆过,在这里有人脉关系,对这里的地理也很熟悉,所以出兵之前信心满满,要给曹操老贼一个好看,也给刘备主公一个惊喜。但是很可惜,他的信心却化成了泡影。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最新的情报没有摸准。
  原来,这时的武都郡,已经不是三年前的老模样,完全变了天了。两年前,曹操的势力大举进入凉州,不仅牢固控制了河西走廊,而且曹操亲自统兵,对武都原来支持马超的氐族敌对势力,进行彻底的铲除。强悍的氐族首领窦茂及其上万人马被斩尽杀绝。因此,眼下马超来到武都,气氛上的感觉是一片冰冷,而曹操的大将曹洪、曹休,却凭借雄厚资源发起猛烈反攻。在兵员补充和后勤供应两方面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年三月,马超和张飞被迫撤退,而吴兰与雷铜二将,却有去无回,战败阵亡了。
  满心愿望没实现,还造成两员将领阵亡,马超很失落,更是惭愧,想找机会弥补。一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机会,就是充当臣僚的领衔者,拥护刘备升级改版,成为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汉中斩杀了曹操委派的主帅夏侯渊,迫使曹操主动撤退,硬生生从曹操手里拿下了汉中。这对刘备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这是他与曹操对抗以来,亲自指挥的战斗中,最为辉煌的胜利,充分显示他可以与曹操比肩抗衡。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汉中是当初刘邦养精蓄锐,然后消灭项羽龙腾九天的风水宝地。拿下汉中,岂不是上天有意要自己效法祖先,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吗?而对马超来说,意义同样非同小可,因为这证明自己当初确实没有把人看错,刘备确实就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报仇愿望的强势英雄。
  马超巴不得刘备尽早称王,从而名正言顺地去消灭曹操这个老贼。而刘备也想早点称王,以正名分。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是当年七月,一幕政治大戏开演。蜀汉一百二十位臣僚联名向东汉朝廷上奏,拥立刘备为汉中王。这道几百字的表章,全文记录在《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其中明白标出姓名的前十一位臣僚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领衔的第一名,就是马超。而列出的唯一声讨对象,正是刘备的死对头、马超的大仇人曹操。
  刘备举行称王大典的土坛遗址,现今还在陕西勉县城东的一座村庄中。十年之前,笔者带领韩国学者前往考察,在鸡鸣犬吠声中,残阳落照之下,我们坐在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坛遗址旁边,进行学术交流。他们问我:“为什么臣僚中领衔的是马超,而不是孔明或关公呢?”
  我回答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他有特别的身份,曾经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徐州刺史,还被封为都亭侯,不仅在外边很有名,也不是刘备的嫡系。因此,这封表章传出去之后,就可以避免被外人说闲话,说你刘备全靠自己带出来的那一帮哥们,来给你当吹鼓手,当托儿。把名流许靖列在第二名,也是同样的原因。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三位最亲信的嫡系,列在第五、六、七名,也是同样原因。第二,最先提出向汉朝上奏的创意者,很可能也是马超。他有特别的身份,又有特别的创意,自然该由他来领衔。对马超而言,于公,可以对武都的战场失利做出弥补;于私,又能够为自己向曹操复仇,实实在在向前推进一大步。今天在这里讲马超,回忆十年前在遗址的现场情景,真是岁月如流,让人感慨万千!
  但是,马超向曹操本人讨还血债的所有努力,最后还是落空了。为何落了空?因为老天爷不遂人愿啊!就在马超领衔拥立刘备称王的六个月后,建安二十五年(220)的正月,虚岁六十六的大仇人曹操去世了!当事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你怎么找他报仇呢?仇人在,没能报仇,还有实实在在的冲动;仇人不在了,没办法当面报仇,就只有空空落落的寂寞了。马超明白:今后的自己,只能在没有仇人的寂寞中度过余生了。
  但是,心境无比寂寞的人儿,偏偏还有那不甘寂寞的人来打扰。不甘寂寞的人是谁?就是彭羕。彭羕,这是一位很不得志的官员,才干不小,毛病也不小,一是性格傲,二是说话狂。因为毛病大,所以被外调到小小的江阳郡(治所在今四川省泸州市)去当太守,降级使用。临行前跑去见马超,马超问他为何被外放,准备好言安慰一番。不料彭羕一张嘴就有点吓人:“老家伙做事荒唐无理,还能再说什么啊!”老家伙指的谁?就是君主刘备。接下来的话更加张狂:“你在外,我在内,天下不难搞定啊!”与彭羕心思完全不对路的马超,立即把彭羕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羕被判处死刑,算是马超寂寞心境中的一个插曲。
  章武二年(222),四十七岁的马超走到了人生尽头。据《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的档案记载,马超临死前给皇帝刘备上了一封奏疏说:“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马岱,深托陛下,余无所言。”我的家庭、宗族二百多人,被曹操几乎杀光,现今只有堂弟马岱,托付给陛下关照,其他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其实,马超没话说,不是真的没话说,而是他根本不想说;他的内心,已经寂寞到极点,只能用无声来取代有声了。马超在当初,因为选错了合作伙伴,造成命运的大逆转;此后为了复仇,又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且付出了一生也未能实现愿望。这匹“三国悍马”,原本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可惜因为一步之差,最后只能在寂寞忧郁中终结自己的人生,很可惜,也很可叹。人的生命,说起来很漫长,但是真正对人生命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也就是那么一步或两步。对那至关重要的一两步,真的是要好好把握啊!这正是:
  一步之差留憾恨,半生愿望又成空。
  蜀汉的名将就讲到这里。下面要开始讲曹魏的名将。
  魏国名将篇
  主帅型名将第一名——曹操

  在出身问题上,他为何会有巨大的心理阴影?时人对他的评价,有“乱世奸雄”和“乱世英雄”两种版本,究竟哪一种最可信?曹操与吕布,有什么样的恩怨情仇?官渡之战是如何发生的,具体战况有何看点?
  一 乱世英雄
  三国多名将,正说也精彩。
  本节讲的这位,是曹魏身份最为特殊的名将,既是东汉朝廷的大臣,也是曹魏王朝的奠基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魏主帅型名将的第一名。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今天把他作为名将来讲,所以只说他军事上的战功。在讲战功之前,先得弄清楚最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来说是四个问题:在出身问题上,他为何会有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消除阴影,他采取了哪些个性化的办法?当时人对他的评价,有“乱世奸雄”和“乱世英雄”两种版本,究竟哪一种最可信?他又为何要改弦更张,使用武力来开创自己的成功创业之路呢?
  先说第一个问题,在出身问题上,曹操为何会有巨大的心理阴影。曹操字孟德,东汉豫州沛国谯县人氏。前面说过,当时如果某郡成为皇室亲王的封地,则改成某国,此处的沛国,就是由沛郡改名而来。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州市,也是神医华佗的故乡。现今这里还有多处有关三国的名胜古迹,包括考古发现的曹操家族墓地。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桓帝时的宦官,官当到“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中常侍,是皇宫中侍奉皇帝的随身宦官,实权很大。东汉专权最厉害的宦官,有“十常侍”之称,好比是“十魔头”一般。至于大长秋是什么官职,以往讲三国的学者,大多没有讲到位。当时的制度,皇后、皇太后都有专门的代称。皇后的专门代称是长秋宫,所以这大长秋,就是皇后宫中的大总管。曹腾虽然不在“十常侍”的名单当中,但是他既侍奉皇帝,又总管皇后宫中事务,两边都操控大权,堪称宦官中的大佬。只可惜被切除了生殖器官,没有亲生后代。但是,又当官又封侯,总不能断了香火,于是曹腾抱养了一个儿子,取名曹嵩,就是曹操的亲生父亲。抱养了儿子,还得配上一个妈,所以曹大宦官又娶了姓吴的女子为妻,成为有名无实的夫妻。
  曹嵩是从哪家抱来的呢?从多种证据来看,应当是从夏侯惇、夏侯渊的夏侯家抱来,这个问题今天不讨论。且说曹嵩当官之后,弄出了一个轰动京城的大手笔。什么大手笔呢?原来,昏庸腐败的东汉灵帝,竟然在朝廷公开张榜卖官,明码实价,一手交钱,一手交官。还可以赊账,即到任之后官员把老百姓搜刮够了,再来付款,但是清账时要多交一倍的钱,相当于滞纳金。顶尖的官职,朝廷三公之首的太尉,价格也最高,整整一个亿。曹嵩出手阔绰,眼睛也不眨,拿出一个亿现金,把太尉买来当了。要问他哪来这么多钱,只消看他在这之前当过什么官。什么官呢?大司农。这大司农可了不得,是九卿当中最肥的缺,一手掌管全国的黄金、货币、粮食、布匹的收支调度,相当于后世中央银行、中央粮食储运仓库、中央物资储运仓库这三个部门的大总管。所以一个亿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可是这样的大手笔,社会反响好不好呢?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崔烈,花了五百万,买下三公之一的司徒,他的儿子崔钧就讽刺老爸,说你这顶官帽好倒是好,就是铜钱的味道太大,这就是后世“铜臭”一词的由来。崔烈花的钱,只有曹嵩二十分之一,已经遭到亲生儿子的讽刺。曹嵩花天价来买顶尖的高官,其社会影响之恶劣,可想而知。
  曹操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二十岁出头进入社会和官场时,就免不了带上巨大的心理阴影。你会问了,他家有钱又有势,日子过得很滋润嘛,为什么还有心理阴影呢?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来,在东汉一朝,控制国家权力的,除了皇帝以外,还有三支力量。一是外戚,也就是皇后和皇太后的娘家人。二是宦官,即皇帝、皇后身边的使唤人。三是以官僚家族为骨干的士大夫群体,属于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管理人。士大夫这个群体,不仅人数多,分布广,而且文化教育上有突出优势,所以在国家体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他们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精神标榜,加之又有权力争夺的现实矛盾,所以对于操控皇权的宦官,有特别的憎恶和鄙视,曾经与宦官势力发生激烈的流血冲突。《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说是“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所谓阉寺,就是宦官,士大夫与他们为伍会深感羞耻。
  还有很特别的一点文化因素,就是两汉时期,对于男性,特别是士大夫群体的男性而言,切除外阴生殖器官,是一种无比巨大的痛苦和耻辱。写出千古不朽作品《史记》的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无辜受到汉武帝的严厉惩罚,被施以宫刑。所谓宫刑,又称腐刑,是对男性“去势”。司马迁受刑之后,痛苦万分,他在写给友人任安的书信《报任安书》里面说:“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腐刑。”最丑恶的行为,莫过于辱没祖先;最巨大的耻辱,莫过于遭受腐刑。为什么遭受腐刑是最巨大的耻辱,那是因为受刑者从此变成不男不女的状态,要被他人视为丑恶的异类,还会造成家族支系繁衍传承的突然中断。而宦官之所以受到士大夫群体特别的憎恶和鄙视,生理上的缺失,这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曹操巨大的心理阴影,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他祖父曹腾,在政治身份和生理残缺两方面,都是士大夫群体极为憎恶鄙视的宦官。二是他生父曹嵩的来历,又不明不白。三是他生父曹嵩,还花天价买官,行为很丑恶,为人臭显摆。总之,曹操要是只想吃喝玩乐,混一辈子算了,那就什么心理阴影都没有;要是他还想进入政坛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获得士大夫群体的认同,那就不仅有阴影,而且阴影还很大。
  不幸的是,曹操有心走的,正是后面那一条开创自己事业的路。但是,家庭出身自己无法选择,已经打上这样的耻辱烙印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曹操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决定采取两种办法,来洗刷家庭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