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轮回之修魂2-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皇帝和四皇子感情并不好。
  皇帝看待四皇子还算正常,觉得四皇子是个孝顺的儿子,是个还算合格的继承人。
  但皇帝不知道的是,在四皇子内心深处,是恨他这个父皇的,恨他对太子太过苛刻刻薄,恨他逼得太子再也无法忍耐,宁可逼宫以求一个痛快。
  而且四皇子也对皇帝晚年的各种“仁政”很看不过眼,看不惯朝廷的吏治,看不惯皇帝对贪官污吏的放纵。看不惯皇帝选择维护甄家这样败类,而丝毫不在意一些清官的死去。
  虽然四皇子对皇帝的态度表面上很孝顺,完全是皇帝怎么要求,他就怎么做。
  实际上,他的执政思想简直和皇帝是背道而驰的。
  在这种情况下,四皇子看待皇帝的心腹,大概也会用审视的目光来看,不会轻易的信任或者接纳他们。
  林如海这批皇帝晚年的心腹们——早几年因为皇帝纵容甄家,做官做得十分的憋屈。好不容易皇帝不再纵容甄家了,他又身体不好退位了——实在算不得运气好。
  他们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131章 红楼林璟
  刚登基的新皇内心里是什么想法无人知道; 至少在表面上,他没有对朝廷政务和官员大动干戈的意思。所以基本一切如常。
  就是林如海本人,原本考虑可能会有皇帝的心腹来接任他的职位; 所以开始整理衙门的账册,以便有人来接替他时方便交接工作。但是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 既没有来接替他的工作,也没有人来检查盐政的账目; 林如海也就继续老老实实的当着巡盐御史了。
  能当官的人都不是傻瓜,何况揣摩圣意已经成为了官员们的本能了。
  比如林如海; 他与曾经的四皇子现在的皇帝并没有什么交情,皇帝对他当然也谈不上什么信任。在这种情况下; 新皇没有派信得过的人来接替巡盐御史的位置,并不是新皇不想这么做——作为皇帝; 哪会不想把朝中一些重要的位置都安插上自己的心腹呢?
  但是新皇没有这么做; 说明他别有顾忌——比如忌惮太上皇的想法。
  太上皇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不是省油的灯,年纪大了之后,越发的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但凡有人冒犯皇权,他绝不会手软,哪怕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下得去手。
  这次太上皇提前退位,还将皇位禅让给新皇——但这绝非是因为太上皇看淡了权势; 想要放下权力安心的养老——而是因为他身体不济,不得不从皇位上退下来。
  即便如此,太上皇还有很多亲信官员可以使唤。虽然有人走茶凉一说; 但太上皇在位多年,他的威望和地位在那里。而新皇在继位前籍籍无名,继位后也没有什么新的功绩,目前仍然底气不足。
  新皇虽然曾经跟随辅佐义忠亲王,但他与义忠亲王绝对是两种性格。
  若说义忠亲王还把太上皇当作父亲——来爱或者来恨——的话,那么新皇从很早以前开始,就只是视太上皇为皇帝,而非父亲了。
  正因为新皇面对太上皇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亲情的羁绊,也不觉得被伤害了感情,所以他反而显得从容许多,比如他就更能够忍耐太上皇的各种言行和掣肘。
  比如此时此刻,新皇虽然登基为皇了,但因有太上皇还在一旁睁大眼睛瞧着,所以新皇丝毫没有对朝政大动干戈的意思。
  太上皇在禅位前,还对甄贵妃和五皇子恨不满。可他现在退了位,又担心曾经孝顺的四皇子登基后不再听他这个老子的话,于是又想要继续扶植甄贵妃和五皇子了——哪怕太上皇并没有让五皇子谋逆夺位的意思,也有让五皇子涨涨声势,在朝中给新皇添点堵的意思。
  太上皇退位,甄贵妃也成了甄太贵妃。太上皇又想给甄家和五皇子好处了,不仅暗示他在朝堂上的心腹给五皇子壮一壮声势,还传信给林如海这种远在江南的心腹,让他们平日里给甄家行些方便。
  林如海收到了太上皇的传讯,简直要呕死了——好不容易摆脱了甄家那些蠢货的钳制,莫非现在还要主动把头伸过去让人家勒住脖子吗?
  林如海本就和现在的皇帝不熟悉,君臣之间别说是信任,连互相之间的一点了解都没有。
  林如海固然因为不了解皇帝的性格而感到忐忑,皇帝又何尝不对他们这些不了解品性却待在重要位置上的太上皇旧臣心存疑虑呢。
  双方本就称不上君臣相得,若是林如海再办不好盐政上的差事,这官还做得下去吗?这全家老小的性命,还留得住吗?
  忠臣本不该侍二主,哪怕是太上皇退位了,林如海也没有转身去投靠新皇的打算。
  大不了就是沉寂下去,再也升不了官,在哪个不重要的衙门里混得郁郁不得志罢了。
  反正林璟也能读书,等到林璟考进士的时候,就是现在的天子门生了,也就是新皇的人了。林家下一代还有希望。
  所以林如海还是颇为从容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不怕因为新皇的猜忌而丢官罢职,或者贬官什么的。
  哪知道太上皇会忽然传来这样的讯息。。。。。。
  若是违背太上皇的意思,那就是不忠。
  但若是按照太上皇的吩咐办事,不仅要受甄家的气,盐政上的差事也必然会出差错,自己也会多出一个大大的把柄。等到新皇想要查办他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他送进刑部大牢。
  太上皇只想着扶植五皇子,给新皇添点堵,让所有人都继续听他的话。却没想过,若是他的心腹们按照他的吩咐去和新皇作对,将来等新皇清算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是个什么下场?他们的全家老小又有哪个能避的过去?
  原本太上皇就不吝惜臣子,现在更是把这些亲信当成武器一样,对着新皇使出去了。
  如此作为,让本就心寒的臣子们,更是寒上加寒了。至少对林如海这样的聪明人来说,就是这样的。他也不指望能够飞黄腾达了,只要在新皇那里不落下罪名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林如海没有背弃太上皇,反而转投新皇的麾下,也绝不会按照太上皇的吩咐做事,给自己找麻烦不说,还凭空增添了罪名。
  林如海在江南对太上皇阳奉阴违,并没有给甄家什么面子,而是公事公办,力求不给任何人留下能够抓得着的把柄。
  没办法,他不是新皇的人,新皇并不会特意保他。他是太上皇的人,又没有听从太上皇的吩咐办事,太上皇说不定还要主动找他麻烦呢。
  林如海过去一直被太上皇攥在手心里,在朝堂上没有其他靠得住的靠山,也就只得自己万分小心了。
  除了林如海之外,太上皇特意安插在江南的其他官员也得了他的类似的吩咐。
  这些人有的就是完全听从太上皇的吩咐办事——太上皇积威甚深,一般二般的朝臣,也少有敢忤逆他的。反而是新皇刚继位,还没有做出过什么大事,过去没有什么名声,现在也没有什么声望。想要朝臣们都心服口服,还早着呢。
  还有就是像林如海这种,虽然没有背叛太上皇,但是并不认同太上皇的命令,因此阳奉阴违的拖着。
  他们也不了解新皇,不知道新皇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也不知道他对太上皇的心腹臣子是个什么看法。所以他们只是努力周旋自保,只要自己不留下破绽把柄,大不了就是丢官,总不至于送命。
  林如海遇上的问题,林璟自然也是知道的。可他碰到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难道林璟能去对付太上皇?可毕竟太上皇还算是林如海的靠山。若是没有了太上皇,谁知道新皇会怎么对待林如海他们呢?
  以新皇那个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脾气,直接让林如海他们丢官去职也不是不可能的。
  新皇对太上皇没有多少好感,对太上皇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好感呢?
  至于对付新皇,那就更不可能了。
  现在成年皇子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立在朝堂上,对付新皇,难道要推那个卑鄙无耻的五皇子上位吗?
  林璟可没有忘记,若不是五皇子多次传信让甄家对付林家,甄家也不会打过杀害林璟的主意了。
  对林如海来说,大概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林如海出身富贵的书香门第,科举过程也很顺利,娶妻生子家庭和睦,唯独官运不佳?
  也不能算是官运不佳了,刚过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正三品巡盐御史,这官品升得快,算是作为太上皇亲信所得到的好处了。
  可惜太上皇年老时虽在权谋上依然精明,却在政务上放纵昏聩,让林如海这官一度做得非常的憋屈,还得看甄家那个土豪暴发户的脸色。
  像林如海这样正统的儒家士大夫,都希望自己能遇上明君,有一番作为,在史书上留下明君贤臣的佳话。
  而太上皇纵然精明的算不上昏君,也因其自私称不得明君了。
  林如海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多年,如今太上皇已经退位,若是没有别的机缘的话,他的仕途差不多就要止步于此了。
  林如海对于自己的仕途,已经算是半放弃了。但他绝不会留下任何污点和把柄,将来影响了子孙的科举和前途。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对太上皇的命令阳奉阴违。
  就这么拖着,一直拖到林璟十岁参加童生考试了,林如海还坐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
  王举人年纪实在大了,在林璟考中秀才之后,就向林如海请辞了。而林璟也就进了白鹿书院继续深造。
  这几年林家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先是黛玉定亲的事——林家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坚定的盟友,至于亲戚,比较亲近的贾家子弟实在是不成器,根本就不在林如海考虑之列。
  反而是同为太上皇心腹,一起在江南为官的几个人,因为立场相同,处境相似,反而有些抱团的意思。
  而在这些人中,有坚定的跟着太上皇走的人,也有林如海这种阳奉阴违的人。
  林如海找亲家,当然要找和自己立场相同,选择近似的人。
  这样的人家,要倒霉一起倒霉,谁家也别嫌弃别人。哪怕新皇要清算他们这些旧臣,也会先清算那些坚定不移的跟着太上皇与新皇作对的人。
  可惜这三五好友家中,并没有合适的未婚子弟匹配黛玉。
  还是林如海为了林璟入学的事情去白鹿书院时,见到了白鹿书院山长周大儒的嫡次孙周敬,觉得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两家人互相打探过后,女眷之间又见了面,才算为黛玉定下了亲事。
  其实黛玉的亲事不太好做。因为黛玉擅长诗书,颇有些清高自傲,不会看得起不如自己的男人。
  而另一方面,黛玉又不像贾敏那样擅长交际,八面玲珑。虽然她情商很高,想要讨好的人,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但是她又太傲气了,不耐烦人际交往之类的事情。
  总之,若说是做嫡长媳妇或者做官夫人,黛玉不是不能做,不是做不好。但她的本性不爱俗务,就爱诗书。勉强自己本性的生活,哪怕地位崇高,生活富贵,也不能算是过得很好。
  林如海也不想低嫁了闺女,让她将来受委屈。
  要恰恰好好找到合适的人家,既不至于地位低到让黛玉受委屈,又没有太多俗务困扰,周敬真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了。
  在周家,他的父兄都是科举做官的。而他虽然已经考中了举人,却已经立志在考中进士之后,要在白鹿书院教书,而不是出仕做官了。
  周敬不走仕途,未来的日子就比官员要清静许多,黛玉嫁给他,日子也能过得随心所欲许多。
  另外一件事,是林璟也定了亲,就是父亲在江南那三五好友中的一家梁家的小娘子。
  梁伯父是茶政官员,立场和林如海一样,选择应对太上皇和新皇相争的方式也是公事公办,明哲保身。
  林梁两家人定亲,两家都放心。大家要么一起好好的,要么一起倒霉。要是有个万一,谁也不用嫌弃谁,定下的亲事也不会有什么变故。
  第三件大事,其实和林家关系不大,是贾敏娘家的事。
  贾家的贾元春被新皇封了贤德妃,还给了她回府省亲的殊荣。贾家为了贤德妃的面子,立志要建一个出类拔萃的园子,好让贤德妃娘娘面上有光。
  为此贾家不仅花费尽了内囊,还从亲戚家中借了不少银钱。比如向来同气连枝的王史薛三家,还有隔房的宁国府,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按理说林家也算是贾家的实在亲戚,贾家要借钱也不会忘了林家。
  可惜此时的风气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贾敏是外嫁女,在林海好好的做着官的情况下,贾家是不会打林家家产的主意的。
  要是林家也在京城,贾家说不定还会上门借个万把两银子。偏偏林家远在江南,远水解不了近渴,贾家就把林家忽略过去了。
  倒是南下采买园林山石等物的时候,去信请贾敏这个贾家的姑奶奶帮忙来着。


第132章 红楼林璟
  贾家对新皇的垂青很是兴奋; 这一次,不但贾元春封了妃,连贾政也跟着升了官。这对贾家来说; 是难得的大喜事。贾赦是无徳纨绔,贾政虽性子端方却不擅长庶务; 在工部多年也未升过官。贾珍倒是擅长钻营,可惜不知道贾敬犯了贵人什么忌讳不得不出家避祸; 连累得贾珍也没有钻营出一官半职。
  现在难得贾家出了个高位嫔妃,连带着贾政也跟着升了官; 换了部门,贾家人难免觉得; 贾家的衰落已经是到头了,现在随着贤德妃的出现; 贾家又要再一次兴旺发达起来了。这一次受惠的还仅是贤德妃之父; 等将来贤德妃地位稳固,再为皇上生下皇子公主,那么贤德妃的娘家贾家人被提拔也是早晚的事。
  一般来说,这种想法是没什么大错误的。
  宫中的低位嫔妃地位并不稳固,在后宫争斗中很可能失宠丢命,大家族也不可能把全族的希望寄托在低位妃嫔身上。
  但是高位妃嫔又不一样。
  皇后是一国之母,且不提。贵妃及以下的四妃; 在宫中绝对算是有地位了,各个都是一宫主位,管理一座宫殿; 几乎各个都有儿女,哪怕年老不再受宠也有底气,地位轻易不可动摇。
  贾元春封了贤德妃,立马就是一宫主位,地位仅在皇后和贵妃之下。除了暂时没个孩子,贤德妃可以说是权势宠爱都不缺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贾家会视贾元春封妃为家族再次兴盛之预兆。
  但作为局外人的林如海对此很有些疑虑。哪怕皇帝和太上皇还没有明面上撕破脸,但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是实打实的。争斗了这么多年,没道理皇帝这个时候忽然给太上皇面子,特意提拔了太上皇的心腹旧臣贾家呀。
  这些年林如海夹在二皇之间,像是夹心饼干一样,基本上是两面受气。
  太上皇是气林如海不理他的吩咐,不给甄家面子,一度想对这个“背叛”了他的心腹下狠手。可是林如海除了卡着甄家,严格的处理盐政上的事之外,并未去投靠新皇,也算不得背主。太上皇也担心处置了林如海,令他其他的心腹心寒,所以就放过了林如海。既不处置他,当然,也不会再提拔他,给他任何好处。
  而新皇呢,因为对太上皇的不信任,对所有的太上皇心腹旧臣都是充满了偏见和怀疑的。
  也就是他登上皇位后还要受到太上皇的掣肘,否则他早就对这些太上皇旧臣下手了。
  也就是太上皇还活着,让新皇不能为所欲为,否则林如海他们恐怕早就丢官去职,甚至还有可能落罪了。
  而现在,新皇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不再只是当年那个因为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