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轮回之修魂2-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由贾敏教黛玉念书; 或是给林璟启蒙,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虽然林璟曾经考过二榜进士,对于启蒙读物算是了熟于心; 但他也不烦躁,就当是温故而知新了。
林璟并没有受过真正的世家教育,作为贾琮那一世他是庶子,得不到家族的资源支持,后来更是家族败落。
作为农家子的时候,则是寒门子弟,真正是为了科举做官而读书。
哪怕是做过翰林,读过翰林院那海量的藏书;做过皇子,读过皇家那收藏的大量的孤本。但作为书香门第的子弟读书,感觉又是不一样的。
林家是列侯出身,按理应该跟勋贵人家更亲近。可偏偏在绝大多数是武人的勋贵中,林家是文人出身。
林家先祖跟着本朝□□打天下的时候,也是主管后勤的谋士文臣,而非上战场打仗的武将将军。
文武之间的隔阂让林家与其他勋贵人家并不十分的亲近,反而和那些科举入仕的读书人家更容易交流沟通。
可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书香门第来说,林家又是有爵位的勋贵,在皇帝那里特别受一份信任和偏爱,林家子弟即使善于读书,也不必科举就能直接做官。这又让士林阶层很难真正把林家视作他们的一份子。
林家数代单传,子嗣不封,数代人下来也从没有在朝廷上权势滔天的时候,倒从不被人忌惮。
有什么可忌惮的呢?朝廷上始终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林家人在做官,他们连能够提携的族人都没有。
因为不被忌惮,所以林家也不太被排挤,和勋贵人家以及士林阶层都相处的还可以,只是都没有被纳入两个势力的核心罢了。
比如勋贵的中心是四王八公。
而读书人的中心那就多了,有因为学术流派不同而分的派别,也有因出身的地域而分的派别,再细分还有同年同科之类的。
天下承平已久,没了武人的用武之地,现在勋贵虽然仍然“贵”,却也不再是朝廷的核心了。
而朝廷的核心由文人把持,虽然各个派系争斗不休,总归掌握在科举出仕的文人手里。
林家因为各个派系都不沾,又历来子嗣不丰,真的遇上了什么事,哪边都靠不上,只能专心的忠心于龙椅上的帝王。
所以林家人向来都是帝王作为心腹培养的人选。
这也是为何林如海能和贾家结亲,又被帝王视作心腹的原因了。
若非看出林如海会被重用,那时简在帝心的贾代善又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嫡女许配给已经没了爵位的林如海呢?当然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贾代善想让贾家由武转文,为了让自己的子孙有文官的提携,所以让自己的嫡长子和嫡长女都与书香世家的文人结了亲。
林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爵位已经没了,所以从林如海开始,林家就是纯粹的文人,只能靠科举入仕了。林如海也因此有了座师同年,若是再娶个书香门第的姑娘,那就彻底归到文人那一边了。
可惜他被贾代善看中,选做了女婿。
视林家为自己门下的皇帝大概是也不想看到林家彻底的倒向文臣,还是希望林家能保持孤臣的身份两边不靠,因此不仅同意了这桩婚事,还给林如海和贾敏赐了婚。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林如海也只好老老实实给皇帝当心腹,然后年纪轻轻就被放在了巡盐御史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皇上年轻时,雄姿英发,志气满满的想当一代明君,那时候他对心腹是培养和重用。不仅在现在历练自己的心腹,也会同时考虑心腹未来的发展。
到现在年纪大了,也许是精力不济,也许是志气已失,就只想维持朝廷的稳定和平衡。就不会再为心腹考虑那么多,而是把能信任的心腹都放到自己最看重的地方去,让他们做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所以林如海这官才不好做。
皇帝没有彻底整顿盐政的心,也舍不得处置甄家,只是想保持江南的稳定和足够的盐税。只要林如海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皇帝也不会管这么多。因此自然对林如海的支持和保护是不够多的。
早年皇帝用人还考虑个可持续性发展。现在他好像把一些能信任的官员当成了一次性用品,一个折损了再换一个新的。
比如林如海就在盐政的位置上待了那么多年,一直待到死也没有挪过位置,大概他让皇帝用着很顺手吧。
按照惯例做官三年为一任,像巡盐御史这么重要的位置,最多做过两任,也就是六年,林如海就该挪位置换人做了。可他偏偏就一直做到了病逝,做了近十年。
在盐政的这些官员中,也有没有被金钱腐化一心办差的官员,最后却不明不白的被人害了。调查之后,有一些替罪羊被问罪杀头,但这些人背后的人皇帝却没有深究。
这怎么可能让一些忠心于朝廷和皇帝的官员不心寒呢?做官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小心翼翼,既要办好了差事,也要想法子自保。
就像林如海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也不得不与甄家虚与委蛇,同时盐税也要过得去,否则皇帝那里交代不过去。
所以说,林如海在皇帝上了年纪之后,才被他引为心腹,其实不算是一件幸运的事。还不如按部就班的进翰林院后,在六部混日子,混到了新君登基,如果遇到一个明君,才有可能一展抱负。
皇帝并不算是个昏君,年轻时也有明君之资。可是年纪大了之后,他不再把百姓和朝政放在第一位了,而是不停的平衡。平衡朝廷上的派系,平衡太子和诸皇子,一切都为了让他掌握一切权力,不让任何一方独大。
甄家危害地方,贪了那么多朝廷的税银,可皇帝并没有真正当一回事。在皇帝看来,甄家一没有兵权,二在朝中没有朝廷大员。甄家就是求点财。在他看来,甄家就是小家子气,其中的危害不值一提。还没有其他皇子的母家所掌控的权势让皇帝感觉危险,以至于要除之而后快。
贾代善简在帝心,曾经掌过军,也做过九门提督,过去在朝廷中绝对算是个人物。
可是他死得太早,两个儿子又都没什么出息,堪称是后继无人。
因此从利益角度来说,林如海并没有从这桩婚事里获得多大的好处。
不过贾敏善读诗书,才思敏捷,与林如海性情相合,夫妻两个感情再好也不过了。哪怕是为了子嗣的缘故纳过几个妾,夫妻俩的感情也没有变坏。反而是有了黛玉和林璟之后,林如海再也不用为了子嗣去亲近妾室了。数年的冷落下来,几个妾室也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各个都老实了起来。不老实也没有办法,妾室的地位实在低,她们既然没有运气在主母生育子嗣之前的那些年里生下孩子,那以后也就不用指望了。
这一日,林如海下了衙门回府,一家人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林如海和贾敏坐在一起,听着站在她们面前的黛玉奶声奶气的背书。
林如海捋着胡子笑赞了她几句,让小黛玉开心不已。
黛玉颇有点好为人师的性子,自己被爹娘考问完了,又拉着弟弟林璟,让他背诵今天黛玉教他背过的诗。
林璟被黛玉拉着说诗书的事,另外一边,林如海和贾敏也在聊天。
林璟一边应付着姐姐的教导,一边还竖着耳朵听爹娘聊天。
林如海和贾敏正在聊时疫的事。
现在城里也就这一件大事,何况林家的好几个管事和下人,以及林家请的教书先生贾雨村都得了时疫,由不得他们不关心。
“知府衙门今天通报,得了时疫的人,除了重病不治的,其他的都已经全部痊愈了。不过各个脸上身上都留了疤。”
“能活着就是好事,留疤总比丢了命强些”,贾敏叹气道。
“明天知府衙门就会去统计痊愈患者的名单,咱们家的管事和下人有哪些活下来了,也就知道了。不过咱们还要拿出一个章程来。死去的下人怎么安排抚恤,活下来的人也要重新安排活计。听说这疫病留下的疤痕甚是丑陋吓人,这些人不能在留在府里伺候了,放到田庄子上去吧。”
“老爷放心,我会安排好的。老爷别忘了打听一下贾先生的情况,这位贾先生有家眷在吗?”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是家眷都在老家。这贾雨村也是可惜了,毕竟是二榜进士,据说是得罪了上官才丢官去职的。本来时机合适,明年朝廷重新启用一些被罢免的官员的时候,他就能重新入朝做官。现在碰到这时疫,就算是治好了,只要脸上留了疤,那是再也不能做官了。”
朝廷讲究体面,律法规定了脸上有伤疤,身上有残疾的人都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文官。
当然,对武官会宽松一些,因为武官上战场打仗,难免落下伤疤和残疾。
“那么老爷对贾雨村有什么安排吗?”
“如果他丢了命,那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他治好了,恐怕也不能再当家里的西席,给他准备一些安家的银两,派人送他归乡吧。你来安排。”
“我知道了。”,贾敏点点头,又问林如海,“这次时疫,朝廷会追究吗?”
林如海摇摇头,“这次时疫虽然声势浩大,染病者众多,其实最终死去的人并不算多。大多数染病的人都活了下来,虽然身上留了疤,但只要命还在,在朝廷那里看来就不算是大事。”
“那么官府调查出这次时疫爆发的原因了吗?”
林如海苦笑着摇头,“谁都知道时疫是从甄家传出来的,第一个死去的病人也是甄家的管事。可谁敢去查?知府都不管的事,你还指望下面的官吏会去查吗?谁知道甄家的下人在哪里接触到了病源?官府现在不查,过段时间,就永远也查不清了。”
林如海不满官府糊弄了事,林璟听到这个消息却很满意。这毕竟是他搞出来的假时疫,经不起深查,糊弄过去才是好事。
第125章 红楼林璟
数个月过去; 时疫中去世的人已经被官府统一撒了石灰消毒,然后深深的掩埋了。
活着的人也被各家各户接回去安置了,虽然留了疤; 今后的景况不知会如何,总归是活了下来。相比那些死去的人; 已经算是十分幸运了。
只有那些没有家人或者主子的地痞流氓之流,全被官府私下里压到矿场中采矿去了。这事情做得干净之极; 时疫时本就混乱,城中的官员和百姓大多只关心一共死掉了多少人; 以及自家的亲友或者下人活下来多少人。自然不会去较真那些与他们无关的人的死活。
原本城中这些地痞流氓,只要不闹出大事; 官府是不太管的。
无他,这种人管也管不干净; 收拾了一批还有一批。只要赌坊; 青楼,放高利贷的还需要打手,或者那些黑帮混混还在收保护费,这种人就禁绝不了。
这些人虽然欺男霸女,但没有犯杀头的大罪,官府自然不能全杀了。可是关在牢里,还浪费官府的粮食; 坐完牢放出去又是一样的祸害邻里。
知府衙门又不是什么真正的青天大老爷,只要这些人不得罪真正不能得罪的人,比如甄家; 其他的官宦人家,或者给知府送了孝敬的富商和富户,否则平时这些人欺负些普通百姓,官府是睁只眼闭只眼,懒得理会他们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各个脸上留疤,形貌丑陋,今后在街面上活动,将很是吓人。知府怕这些人影响了城中的繁华,谁知道什么时候上官会不会来视察?皇帝会不会又来南巡?这些人的存在就是影响他的脸面和政绩了,会让别人看见就想起这城中曾经发生过时疫。总之,原本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人,现在对知府来说,就只剩下碍眼了。
因此知府索性把这些人都弄到矿场,变成了矿奴。矿奴是很苦的,干得活很重,而且没有离开矿场的机会,会一直干活到死为止。
反正这些人也没有家人或者主子找他们的行踪,给他们喊冤,所以知府做这事可以说毫无负担。
得过时疫的管事和下人基本都被主子们送到城外田庄上去种田了,反正在田庄里干活也不怕吓到贵人。
连林家也不能免俗,继续用这些人不仅会吓到家中的妇孺,待客时也会吓到客人。体面人家都不可能留着这些人在府里伺候了。
林家染病的下人,除了刘嬷嬷外,也没有贾敏和林如海的心腹奴才了。而刘嬷嬷和她的丈夫儿子都死在了时疫中,她儿媳妇被娘家带走要改嫁,就留下了个襁褓中的孩子。刘嬷嬷夫妻都是贾家的家生子,并没有什么三亲六故的。她儿媳妇要改嫁,临走还带走了家中的钱财,显然是靠不住的。
贾敏在林家的佃户中找了一户独子意外去世的人家,送给他家做了孙子。这一方有了可以养老的孙子,一方有了肯定会疼爱孩子的爷奶,算是两利的事。
林如海听到了贾敏的处置方式,也说她做得甚是妥当。
时疫的阴云算是彻底过去了,城中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繁华的景象。
林如海请了个经验丰富的老举人上门坐馆,教黛玉和林璟读书。
这位老举人过去开过私塾,教出过不少的秀才和少数几个举人,教育的经验甚是丰富。只不过年纪渐渐大了,精力不济,自觉无力再教一屋子学生了,不想误人子弟,这才关了私塾在家养老。
林如海请了他来坐馆,只用教林璟和黛玉两个学生。黛玉根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老举人只需要对林璟一个人的学业负责。王举人觉得这份工作不错,就接了下来。
林如海也是吸取了教训,在时疫爆发之前,贾雨村就给他漏过口风,还想在仕途上拼搏一把。就是没有时疫的事,贾雨村也是不会在林家久待的。
其实林如海还没有自大到一定要找一个二榜进士给自己的儿女做先生。
只不过是那时候想要给黛玉寻找先生的时候,就有人推荐了这个贾雨村。
林如海一看,是个二榜进士,那学问自然是不用说的。罢官的理由是因性子疏狂得罪了上官?这也不是什么贪渎之类的罪名,不太让人忌讳。林如海也只以为贾雨村是性格不够圆滑,才得罪了人。所以就请了贾雨村来家里做西席。
那时候林如海没有想太多,碰到一个看着不错的就请了回来。现在想想,贾雨村还很年轻,自然在仕途上还有追求,并不会因为一次罢官就心灰意冷不想做官了。甚至连那些年轻的秀才和举人,即使为了生活所迫出来教书,他们最终还是要科举做官的。即使在林家坐馆,也不会专心教育学衡,而且也做不长久。
总是换新的先生,可并不利于自己的一双儿女的教育。因此林如海这次就特意找了一个老举人,能一直教导到林璟考取秀才或者举人功名之后。
这个老举人名声很好,最重要的是,林如海听说他脾气很好,不会轻易责打学生。
林如海都快人到中年了,才得了这一双儿女,哪怕嘴上不说,心里确实极其疼爱的。哪里舍得把一双儿女送到极其严厉的先生手里。而且王举人年纪大了,对男女大防就没有那么顾忌,黛玉年岁大了之后,仍旧可以跟着王举人读书。
第二次请西席,林如海算是考虑的十分周到了。
至于林璟考取了功名之后,想必那时候林璟也不再是顽童了,再出门去读书林如海也就不那么担心了。江南有出名的白鹿书院,官府有官学,京城有国子监,都是可以读书又可以积累人脉的地方,不愁林璟没有读书的地方。
至于现在,因为林家数代单传,林家就林璟这一根独苗苗。就算知道城里有一些口碑很好的私塾,林如海也是不放心送自己的幼子出门去读书的。
所以还是请了先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