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一株大树分身-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有任何不对,自己直接就拉紧绳子。
  哪知青蛙从地衣上蹦跶着逃走,丝毫没有注意到身旁隐藏着两个小家伙。
  徐磊总算明白,为啥两个小家伙是这种肤色,最起码伪装隐身能力超强。
  见地衣德鲁伊虫的安危不成问题,徐磊没有继续待在空间内等待。按照上几次经验,小家伙们对地衣苔藓的改造最少需要七八个小时。
  回到板房,不出意外,外边雨水仍然哗啦啦下不停。
  徐磊刚准备再去鸡舍看看,结果抬脚刚走到门外,又愣住。
  他站在屋檐下,呆呆看着不远处神奇的一幕:我没有看错吧,螃蟹上山了!
  徐磊特意揉了揉眼睛……没错,确实是螃蟹上山!
  就见大大小小的螃蟹排成一条弯弯曲曲的队伍,顺着流水沟朝果园方向快速爬来。这流水沟并非人工挖凿,而是长时间雨水冲刷自然形成的。
  在徐家沟生活了二十多年,螃蟹上树徐磊倒见过不少次。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秋天雨后。所谓“秋风响蟹脚痒”,秋天下过大雨,河水暴涨,螃蟹会攀爬上树或者芦苇之上“避水”。
  只要遇到这样的好机会,直接提个水桶,半个小时能捉大半桶。当然,这是以前,现在水库里螃蟹也少多了。
  可是螃蟹上山,徐磊真是第一次见,分外觉得稀奇。
  他也不急着去鸡舍查看了,匆匆掏出手机,手持支架拍摄视频。
  这种奇景绝对不容错过,等下发到今日首条,肯定能够再上次热门,给自己增加几千粉丝也说不定。
  自从上次触电直播后,徐磊愈发感觉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
  他没指望做首条号挣钱,却也开始重视起来。
  徐磊打着雨伞寻根溯源,沿着流水沟朝下走,边解说边走到山溪旁。
  由于不断有雨水汇入,流水沟注入山溪的地方形成一个深潭。
  徐磊拿着手机凑过去一看:好家伙……深潭里边不单单有螃蟹往上爬,还积攒了一大窝鱼。
  黄鳝、泥鳅、鲫鱼……甚至还有只巴掌大的乌龟。
  这不是外来物种巴西龟,而是徐家沟这边正宗的土生品种,名叫香龟。具体学名叫啥,真不知道。
  香龟龟甲棕色,带有黄纹路,看上去挺漂亮。
  它还有个名称叫麦田龟……因为这东西喜欢在麦地里产蛋。以前农村人工割麦,经常可以在地里捉到香龟,连带捡到乌龟蛋。
  徐磊曾听父亲讲过,他们小时候麦地里香龟才多呢,个头也大,基本都在一斤朝上。而且河里更多,下河洗澡一不留神就能踩到。
  甚至村里的徐东方有次下河洗澡,玩累了半躺在浅水处晒暖睡觉。
  结果遇到一只胆大的乌龟,咬到要害部位,差点没断子绝孙。这事儿流传了几十年,不但在徐家沟很出名,甚至整个青山镇都知晓。
  流水口鱼群聚集很正常,可关键这次太多……连乌龟螃蟹都招来了。
  既然遇到,徐磊自然不打算错过。
  上次捕捉蝗虫的窗纱还在空间里扔着,正好当网兜捉鱼。
  徐磊暂停录制视频,闪身消失。再出现时,手里多了一副窗纱。
  接着他将手机支架固定好,选好角度,重新开始拍摄。
  捉这种上水鱼有诀窍,一定要从下游缓缓走向流水口。如果直接下水,很容易把鱼群惊跑。
  徐磊也是捉鱼的老手,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脱鞋下水后,将窗纱网兜撑开到最大,缓缓堵住深潭下方,接着猛然加速上提。
  鱼虾螃蟹没有反应过来,便纷纷落入网兜内,连那只香龟也没跑。
  接着他在镜头前提起网兜,好家伙,沉甸甸的,这一网最少十几斤鱼。
  其中大部分是泥鳅黄鳝……纯野生的,估计能卖二百块钱。
  不过这点钱徐磊现在没看在眼里,更多想体验一下小时候捉鱼的乐趣,顺便让网友们看个稀奇。
  捉到的鱼虾等下全部撒在鱼塘里养着……等过年再吃。
  在山溪边忙乎一通,徐磊才想起还没研究明白螃蟹为啥上山呢。
  带着手机,他沿着流水沟原路返回板房,直走到后面蚯蚓棚前。
  “坏事”徐磊郁闷的叫出声,也终于明白螃蟹为什么上山!
  感情中午那阵儿风大,直接把左边石棉瓦顶棚给掀翻掉几大块。
  棚内蚯蚓池被暴雨灌个通透,蚯蚓粪、秘制蚯蚓顺着水沟朝山脚流……自然吸引了螃蟹和鱼类群聚。
  由于深潭陡峭,鱼类没办法顺流而上,螃蟹却可以攀爬,追到山脚。
  这会功夫,蚯蚓池内已经聚集上百只大大小小的螃蟹,四处乱爬,不少蟹钳里还夹着蚯蚓。
  幸亏徐磊刚才出门查看,否则再晚些,估计它们最少能祸害几斤蚯蚓……这损失可就大了。
  接着他拿来两个水桶,卖力捉螃蟹。
  螃蟹大小分开放,大的弄回家吃掉,小的扔进山溪里,让它们继续生长。
  确认蚯蚓养殖棚里没有螃蟹遗留后,徐磊又冒雨把石棉瓦顶棚重新钉好,终于松了口气。
  回屋换上干衣服后,他又想起一件事情:貌似空间蓄水池内还没有放养螃蟹,要不养几只试试?
  凭借空间得天独厚的环境,自己完全可以培养出徐家沟牌的大闸蟹,味道绝对鲜美。


第75章 走近科学?
  下一秒,徐磊又摇头:不能养,这玩意儿挖洞。把它们放进蓄水池,肯定会把塑料布弄破,到时候就要费事了。
  另外螃蟹和其他鱼类不同,可以在陆地上捕食……草莓田中的蚯蚓也会遭殃。
  思索到最后,徐磊还是没有放弃大闸蟹的诱惑,决定在鱼塘里少养一部分试试。
  单从品种上而言,阳澄湖大闸蟹和徐家沟螃蟹没啥区别,通通属于中华绒螯蟹,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不过一个在长江支流,一个在干流而已。
  要讲起区别,阳澄湖大闸蟹无非个头大一点,口感更鲜美而已。徐家沟水库里的螃蟹则属于纯自然野生,没有经过品种筛选。
  徐磊相信如果将这些螃蟹用秘制蚯蚓喂养几个月,品质肯定不输给阳澄湖的。
  他准备在鱼塘内养些做实验,或许以后会在网店开卖大闸蟹。
  当然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自家吃。
  靠水吃水,徐家沟水库长螃蟹,同样有吃螃蟹的习惯。
  蒸煮、红烧,或者剁成块油炸,吃起来相当美味。
  当然现在吃螃蟹还有点早,最好等秋季八月十五前后,螃蟹正肥。
  徐家沟这里有七上八下的说法,螃蟹七月份儿以前喜欢在小溪小河里生长,等到八月份反而往下游大河里跑。
  这个时候村里人往往会在水库下游放网拦截,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捉大半桶。小的不上算,大的也能有三四两重,当然比较少而已。
  现在雨下小了,徐磊先将小螃蟹放入鱼塘,而后提着两个水桶回家。
  一桶鱼虾,一桶螃蟹,也算收获满满。
  下午没啥事儿,徐妈和徐燕等人正在家闲聊。
  他们冷不丁见徐磊提着水桶回来,都有些奇怪。
  等看到水桶里的鱼虾螃蟹,忙问怎么回事儿。
  听完徐磊的讲述,几人大呼遗憾,没有亲眼看到这稀奇景致。
  好在徐磊拍有视频,放开让他们看了下。
  徐燕那边眼睛发亮:“磊子,咱们家以后想吃螃蟹和鱼,下雨往流水沟里撒点蚯蚓粪就可以了?”
  徐燕打小爱吃鱼虾,怎么都没个够。
  小茜茜也随她,每次来徐家沟,都嚷着要舅舅捉鱼吃。
  关键小丫头吃鱼有绝招,边吃边吐刺,从来没有被扎到过。
  这一点,徐磊都自愧不如。
  春天他有次吃鱼时,还被鱼刺扎到上颚。
  又是吃馒头咽,又是喝醋,折腾半天才弄下去。
  “费这事儿干啥,直接弄点蚯蚓下地笼,一晚上最少能捉十斤。”徐磊笑道。对于自家蚯蚓的捉鱼效果,那是有目共睹。
  螃蟹不能多吃,这大半桶足有十来斤。再加上鱼虾,他们一家也吃不完。徐磊在家待了会儿,又给大哥和三叔那里送些过去。
  送完回来,徐妈和徐燕已经张罗着清洗螃蟹。
  螃蟹好吃,但是清理起来特别麻烦。
  要先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用牙刷挨个清理背盖、腹部、钳子、螃蟹腿儿。这过程和刷皮鞋没啥区别,边边角角都不能落下。
  而且必须小心,稍不留神就被夹到。
  徐燕每捉一只螃蟹都要吹口气……这也是一招“绝技”,据说螃蟹怕冷,吹口气它们就不动弹了。
  徐磊以前试过,当然没啥卵用。
  清洗一遍,再换温水,将螃蟹翻肚子,放入其中继续清洗,顺便清理腹盖内脏物。当然水不能太烫,太烫的话螃蟹脚会掉。
  接连清洗三四次,然后将螃蟹剁成大块,加入料酒、葱姜蒜等调料去腥味腌制。
  总之,需要一通忙乎,最后才是裹上面粉鸡蛋油炸。
  按照吃货理论,不管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跑的,水里游的东西,肉越少越香。油炸螃蟹就是这样……看起来色泽金黄,闻起来香味扑鼻,吃起来没多少肉,但是嚼起来嘎嘣嘎嘣、香香脆脆。
  虽然是丁点小块肉,却越吃越香,说不出的滋味悠长。
  吃过饭,陪家人聊了会儿天,徐磊身披雨衣,提着剩饭上山。
  安顿好几只土狗的吃食后,他开始剪裁下午拍摄的螃蟹上山视频。
  至于徐妈做的油炸螃蟹,他之前拍有几张照片,看起来挺不错。正好可以放在视频结尾,给众网友一个惊喜。
  视频上传后,徐磊还有几分遗憾。下午光顾着拍视频,忘记开直播了,否则肯定能够吸引一波网友关注。
  到睡觉前,雨还在滴滴答答的下着。
  徐磊听着雨声迷迷糊糊入睡,第二天被啾啾的蚂蚱鹰叫声惊醒。
  穿好衣服开门,顿时感觉一阵冷意。
  空气如洗,清凉得沁人肺腑……雨停了!
  远处村庄披一层薄雾,再配上袅袅的炊烟,看上去烟雨蒙蒙。
  近处树叶、草叶上全是雨珠儿,滴溜溜来回滚动,甚是惹人拎爱。
  徐磊没时间感慨美景,先去鸡舍查看一圈,见没出啥状况。又拎起铁锹,匆匆下山。
  昨天连下了十几个小时雨,草莓田低洼处肯定被淹,要尽快排墒。虽然攀援草莓生长期需要大量水肥,但是不等于它们可以长时间浸泡。
  来到山溪旁,徐磊吓一跳:好家伙,水长了两倍不止。
  现在最少有半人深,十几米宽。山溪上边小石桥,连同旁边土路都被淹没了。溪水浑浊,水面漂浮着大量的枯枝败叶,汹涌而下。
  看这样子,昨晚上游雨水更大。
  徐磊估摸着石桥位置,用铁锹探了几次,小心翼翼走过去。
  一路蹚水而行,远远就见大伯正在挖排水沟。
  自己果然没猜错,草莓田里平排的水,快成一片汪洋。也幸亏这是攀援品种,否则早被淹在水下了。
  徐磊打声招呼,拿着铁锹开挖。
  很快,姐夫赵玉恒扛着铁锹匆匆赶来,紧接着大哥和三叔也过来帮忙。
  几人忙乎半个多小时,终于挖出几条水沟。
  不过效果不太理想,主要下游水位高,田里水根本排不出去。
  忙乎完,徐晨松又问:“磊子,上午有啥事儿没?”
  “应该没有,咋了”徐磊反问。
  昨天这场雨太大,上午估计没有游客过来玩。
  另外田里到处都是水,暂时也没办法采摘特品草莓。
  徐磊早打定主意,上午让众人继续休息,下午再发快递。
  “没事的话咱们吃过饭去水库捉鱼怎么样,我来前试了下家里的平板船,还能用。”徐晨松又道。
  和徐磊一样,他也是徐家沟标准的吃鱼郎。
  只要有空闲,总喜欢逮鱼。
  “行呀,没问题”徐磊立刻点头答应。
  而后他扛着铁锹,跟姐夫回家吃饭。
  刚到家,就听徐燕喊道:“磊子,快登录手机看下,昨晚你发的那个视频上推荐,火了!”
  她也在今日首条里边关注了弟弟,偶尔会看视频。
  “有多火,我看下”徐磊昨晚发完视频就睡觉,早上忙着排墒,还没顾得上翻手机呢。
  结果刚打开今日首条,就发现消息通知和私信箱显示99+。
  再看视频播放量:好家伙,一晚上时间,已有三百多万人次观看……超过了做变异薄荷试验那期。
  下边留言几十页,很多人对螃蟹爬山现象感到稀奇。
  “踏马的,如果不是最后徐老板揭秘,我几乎以为螃蟹要成精了!”
  “绝比地震的前兆……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口胡,这哥们连地震都整出来了,徐磊不知道该说啥好。
  还有网友编出《走近科学》版本的螃蟹上树:“山溪水流莫名变浑浊,螃蟹纷纷怪异爬上山坡,排水沟内有不明长条虫子浮现,是地震前兆?还是磁场异变?敬请关注今晚《科学探索》即将播出的专题节目:《螃蟹上树之谜》”。
  有才,徐磊忍不住给这留言点赞。
  还有很多网友回复,认为这个视频是给秘制蚯蚓最好的一次广告。
  对此,徐磊深以为然。
  当然有不少吃货对视频最后放出的油炸螃蟹充满怨念,也纷纷在下方留言。
  “徐老板太狠了,深夜放毒!!”
  “打劫,快把油炸螃蟹交出来,否则我要举报小农夫深夜放毒。”
  “我刚准备刷会儿视频睡觉的,结果现在不瞌睡了怎么办。大家说我是吃红烧味方便面,还是老坛酸菜味的?紧急在线求助……”
  看到这么多网友留言,徐磊忽然又起了心思。等下去水库捉鱼的时候,不如来场直播,正好趁热打铁,再增长一波粉丝,顺便为徐家沟做宣传。
  想到就做,徐磊立刻在抖手发了个小视频通知一下,而后又上山取了直播设备返回。


第76章 直播就是胡侃
  赵玉恒上午没啥事儿,也跟着徐磊去凑热闹。
  等他们两人拿着渔具赶到水库时,徐晨松早在石坝上等待,旁边还放着一艘平板渔船,旁边一圈看热闹的人。
  除了徐家沟村民,还有不少钓友。
  对此,徐磊只能感慨这些钓友真敬业,下这么大雨也没忘记钓鱼。
  还是那句话,钓鱼人的精神外人根本不懂:只要有时间,哪怕刮风下雨,哪怕严寒酷暑,都抵挡不了这股热情。就是走到奈河桥上,只要有口,也会抛两杆。
  可惜他们今天失算了……一场暴雨,山溪泛滥,浊水滔滔,连带水库也不复往日清澈,估计没多少鱼吃口。
  和几个相熟钓友打过招呼后,徐磊帮大哥把渔船放入水库。
  平板渔船是徐晨松自己做的,制作方法简单:几块三指厚的桐木板钉成门状,左右分别捆两个空油桶齐活儿。
  别看这渔船简陋,浮力却很大,能够轻松承受四五个成人重量,用来捕鱼再合适不过。
  有村民看到徐磊手中拿着鱼叉,忍不住笑道:“磊子来了,你小子还准备下水叉鱼呀!就你这水准,往水里扔个死鱼估计都刺不中!”
  “就是,磊子,鱼叉扔岸边吧,别带了”徐晨松也出声劝阻。
  捉鱼的方法有很多,撒网、网兜,用罾网扳鱼等等,但是最难得应该属于鱼叉扎鱼!
  这绝对属于一个高难度技术活……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水的密度和空气不同,人类目光投向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所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虚像,真实位置要偏下些。
  再加上鱼类在水里并非静止不动,尤其感应到危险时会突然飞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