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六部尚书自觉地分站两边。他们到此时,还是非常好奇,皇上这唱得是哪出戏啊?
  只见崇祯皇帝冷声吩咐道:“搜这潘延亮身上,有一包药粉,还有两千两银票,范记钱庄的。”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听了很是奇怪,皇上怎么这么自信?
  他想着的同时,因为站得近,立刻就上前亲自搜身。
  而李祖述和这宦官一听这话,顿时,比刚才的震惊还要震惊十万倍。皇上直接说出了这两样东西,那说明什么?说明皇帝知道了他们在这里商议的事情,知道了他们要谋害皇帝第五子!
  这是什么罪?谋逆大罪啊!
  这一刻,他们根本就懵了,也没有来及思考为什么皇上会知道这事,整个人都差不多吓死了。刚才还得意洋洋的李祖述,更是吓出了屎尿。
  看到李祖述裤裆处明显出现得水渍,闻着有屎的臭味,就算不明所以的六部尚书,都知道绝对是有大事发生了。
  李若琏都是锦衣卫中的办案老手了,只是一下,就摸出了东西,双手呈上道:“陛下,东西都在。”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冷声说道:“把他们分开关押,立刻审问谋害朕第五子的事情!”
  这个话一说出口,顿时,六部尚书中,都有人一下没站住脚,稍微挪了下脚步才稳住。他们万万没想到,一个开国传下来的勋贵,一个宫里的宦官,竟然在此勾结,试图谋害皇子,这是天大的案子啊!
  说句实话,这种事情一旦爆出来,那比建虏入侵京畿之地还要让他们震撼。这意味着,很多人都要人头落地。这种谋逆大罪,是不可能会姑息的,也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在意这个。
  这一刻,曹化淳和李若琏终于知道,崇祯皇帝这么大动干戈地过来是为了什么事!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两人在震惊之余,都不敢怠慢,立刻照办。
  看着李祖述和潘延亮犹如死狗一般被拖走,崇祯皇帝便又下旨,要了纸笔,当场开始把他们的对话内容都写出来。
  写完之后,拍拍手对六部尚书说道:“大明如今多事之秋,正是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可是没想到,大明朝恩养着的勋贵,不但不思忠君报国,反而为了一点身外之物,还想害朕的儿子,来恐吓朕!呵呵,朕不发威,是把朕当病猫了么?”
  说完之后,他冷着脸示意六部尚书都去看。
  这六部尚书,每个人的脸色都非常地严峻。没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之前,他们也不管随便开口。如今看到皇上让他们看皇上自己写的内容,心中又有点好奇,便都凑了过去看。
  这一看之下,顿时又大吃一惊。他们一下便明白了,如今这个谋逆大案,到底是怎么来的了!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了成国公朱纯臣,这可是目前执掌京营的国公啊!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看完了,便冷声吩咐他们道:“卿等可去旁听,朕在这等着。”
  说完之后,他还把这份内容也让曹化淳和李若琏看了,这样他们审讯起来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
  当然了,这个审讯其实不止是对李祖述和潘延亮而已,包括外间的侍卫,都是要作为旁证来审问的。至于怎么审,就不需要他操心了,东厂和锦衣卫本身就是专业人士。
  看着皇帝似乎处在要暴怒地边缘,而且此事又是如此地骇人听闻,六部尚书都不敢怠慢,互相用眼神示意了之后就去旁听了。
  等他们一走,看着崇祯皇帝似乎极力压抑着怒火,但实际上,在他的内心,却是在哈哈大笑。
  没想到武清侯之案又牵扯出了一个国公,一个侯爵,还是世袭地那种,回头抄家的话,不知道能赚多少!这一次,不但打仗没有后顾之忧,就是重建御马监辖下的几支军队,也完全有了这个经济实力。甚至连战后救灾,都有了可能。
  不错,不错啊!
  当然了,崇祯皇帝难得遇到这么一个好事,自然不满足就处罚一下当事人,而是要借题发挥,狠狠地收拾一顿勋贵集团才行。毕竟要是换了一般情况下,皇帝对勋贵集团动手地话,哪怕是开国太祖,都被人世代诟病。
  可是,如今这一次,由六部尚书见证,是两个猪头把杀人的刀柄递到了自己手中,既然这样,那还用客气什么?
  想了好长一会时间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于是,崇祯皇帝也有心情去看看审讯地如何了。当然了,他不是去现场,而是通过李祖述身上的窃听种子去了解情况。
  李若琏是锦衣卫中的实干份子,以前不得志的时候,都是当老黄牛在默默做事。因此,他的审讯本事,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只是随便用了一点手段,那李祖述就崩溃了。
  “我愿意招供,我愿意作证,是成国公主使的。还请大人转告皇上,帮我求个情。”
  “对了对了,我家还有免死铁券,求求诸位,看在我家先祖为大明立功地份上,绕我不死吧!”
  “……”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都不用再看了,这个李祖述在鄙视李国瑞多蠢的同时,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草包,哪有祖上的半分英姿,完全就是个纨绔子弟,压根就没有老辣地处事手段。
  其实想想也是,就凭他们自己冲在前面,试图用这种手段来逼迫崇祯皇帝,除非崇祯皇帝也是如同他们一样没有世事经验,否则自己儿子死了,肯定会觉察有问题。
  说起来也是可惜,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论起处事手段,他们其实在一个水平线上的,甚至可以说,比他们还要再低一点。
  因此,原本的崇祯皇帝,不但自己的厂卫没法掌控,还被这种勋贵玩弄于手掌之间,认定自己的儿子是天上的孝定太后降罪,吓得急忙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存善为侯,将他交纳的金银全部归还不说,还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献策的薛国观,为最终下旨将薛国观弃市埋下了伏笔。
  薛国观死的时候,共被查获合计九千两银子,田地一共六百亩,一套住宅。这个财力,在明末这个时候,实在是排不上号。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六部尚书并曹化淳和李若琏回来见驾了。
  整理之后地供罪书上,有当事人地签字画押,还有李祖述侍卫的旁证。可以说,在六部尚书的见证下,这就是铁证,谁也没法说什么!
  浏览了这份供罪书之后,看着底下这些臣子一个个脸色严峻,他冷声喝问道:“诸卿,此事如何处置?”
  都要来谋害皇子了,这种事情,谁敢求情?
  六部尚书彼此之间,连互相看看都不敢,一起躬身奏道:“全凭圣裁,按律治罪!”
  按律治罪,就是谋逆大罪了!
  由此,回宫之后第一件事,崇祯皇帝便在武英殿下旨召见京营总戎成国公朱纯臣,并他手下大将,说是秦兵大捷,要一起商议京师防务并和秦兵协同之事。
  朱纯臣接到旨意,要他即刻进宫时,倒也不疑有他,甚至还笑着对他手下心腹大将说道:“皇上怕是被秦兵的一场胜仗冲昏了头脑。我们这次过去,得给皇上泼泼冷水才行。”
  “对,国公爷说得对,要是脑子一热,让我们出京去和建虏厮杀,那就完了!”
  “可不是,这要是离开了京师的城墙,还怎么和建虏打?”
  “……”
  就这么着,一行人便匆匆赶到了皇宫,内侍引着到了武英殿。
  这一进殿,朱纯臣就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了。崇祯皇帝高居御座,边上的六部尚书,东厂提督,锦衣卫指挥使都是一个个盯着他们,那眼神,特别的奇怪。
  他心中疑惑间,在皇帝面前,倒也不敢怠慢,和他手下一起开始见礼。
  可就在这个时候,却听崇祯皇帝大喝一声道:“拿下!”
  顿时,从两侧及后殿,一下拥出大群的锦衣卫。


第155章 大收获
  听到动静,抬头看到这情况,顿时,朱纯臣和他的手下将领一下呆住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朱纯臣还好一点,因为看到那么锦衣卫校尉拥向他们的时候,他第一时间便想到,是自己谋划的事情暴露了。顿时,脸色一下惨白,有点无法面对暴露的后果了。
  而他的手下将领,则就冤得很了。他们不明白,自己干了什么事情,竟然遇到了在御前埋伏刀斧手的这种桥段。其中有的人甚至想着,自己不过是背后对皇上可能不尊重一点,嘴巴不干净了一点而已,怎么就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他们还没来得及有个说法,就被拥上去的锦衣卫校尉,几个人对付一个,一下就反剪了双手,抓了起来。
  “陛下,冤枉啊,冤枉啊!”朱纯臣下意识地,就存了侥幸心理喊道,“臣到底犯了何罪,要如此对臣?陛下……”
  崇祯皇帝听了,冷笑一声,目光看向刑部尚书。
  刘之凤一听,便展开早已准备好的那份东西,当场开读起来。
  这份东西,自然就是李祖述等人的供罪书了。
  朱纯臣只是听了个开头,就知道事情全部败露。哪怕他是朱能的后辈,世袭国公,也没有一点用。因为,这是谋逆大罪。此时此刻,他突然非常地后悔。早知道这样的话,就当破财消灾算了,何至于把自己性命,祖宗传下的爵位都赔上。
  宣读完了之后,也不用朱纯臣分辨,就被锦衣卫校尉带走,打入锦衣卫诏狱。
  而后,便是一系列行动开始了。
  首先,出动锦衣卫亲军,入京营控制军队。
  这里的锦衣卫亲军,并不是指北镇抚司,而是指锦衣卫军队。在经过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的整顿之后,这支锦衣卫亲军虽然没法上战场去和建虏野战,可在统领京营的将领都被抓的前提下,控制好京营,却是没有问题的。
  在宫内,曹化淳带着东厂番子,封锁宫门,开始抓捕宫内和外界私自联系之人。当然,这里还是有控制的,并没有所有私通宫外的都抓。因为那样一来,打击面就大了,很可能会引起京师人人自危,从而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
  因此,抓了事先指定地几个人之后,曹化淳便宣布抓捕完毕,就收兵了。
  但他没得休息,又立刻领着大量东厂番子,前去成国公府上抄家抓人,当然,也少不了临淮侯李祖述。
  一时之间,大街上,急促地马蹄声不时响起,一队队兵卒地跑步声,也不时出现。
  原本比较松弛了的戒严,一下变得很严格,京师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原武清侯府,那些皇亲勋贵把这里当场了茶馆,一边吃喝着自己带来的东西,一边还在“义愤填膺”李国瑞的遭遇。他们正说着起劲的时候,就有下人跑来报信,说外面街道上的情况。
  一听这么大的阵势,这些只会嘴炮的勋贵,顿时就有点怂了,搞不清楚什么情况的前提下,大嗓门的他们,也都一个个收敛了不少。
  很快,具体的消息就传回来了。
  “武清侯卖锅碗瓢盆的事情,是临淮侯怂恿的!”
  “武清侯上吊自杀,其实是临淮侯骗他的,是临淮侯害死他的!”
  “临淮侯串通宫内尚膳监监工潘延亮,试图给皇五子下毒,害死皇五子,然后假托孝定太后之名降罪皇上。”
  “临淮侯的背后,其实是成国公主使!”
  “……”
  这些消息,一个比一个骇人听闻。一开始,大部分勋贵还不信,这可是谋逆大罪,惊天大案啊,也有胆子敢做出来?
  可是,外面已经有大队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在抓人,在抄家,这是事实。
  最后给他们致命一击的是,李国瑞夫人听到这些消息后,恍然大悟,立刻向这些在场的勋贵证实,皇后召她进宫劝解过,因此她家老爷是准备交钱了事的。可是,就是李祖述怂恿了她家老爷,这点是她老爷亲口所说,绝对不会有错。
  还有,她家老爷上吊自杀的事情,也有很多疑点。
  在勋贵的围观之下,越想越可能的李国瑞夫人,简直是一边哭,一边诉说当初地情况。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李国瑞之死,绝对和李祖述逃不了干系。
  于是,这些事情一联系起来。这些勋贵忽然发现,自己好像被那两个人耍了,在当枪使。
  如果这背后的谋逆大案没有爆出来的话,说不定这些勋贵会心甘情愿当枪使。毕竟要是大家都闹了起来,搞不好以后就会免去破财之灾了。
  可是,如今可不同了,有可能会卷入谋逆大案,谁还有这个胆子沾边!
  于是,他们立刻作鸟兽散,刚才还热闹无比的原武清侯府,突然之间,一下变得门可罗雀。这些勋贵回去之后,还纷纷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和李祖述、朱纯臣他们不是一伙的,纷纷撇清关系。
  在这么大的声势中,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就是范记钱庄,突然被东厂番子查封。理由是东厂在这次的事件中查出,不止是李祖述、朱纯臣勾结宫内,还有范记钱庄掌柜范永争也有重罪,竟然选送没根之人进宫当宦官,为他们提供财力支持,阴谋搞鬼。
  本来这种窥视内宫地事情,摆在明面上,就是非常大的罪过了。然而东厂还同时公告,例举了范永争利用在宫内的宦官,或兴风作浪,或刺探消息的事情。就比如,范永争让他在宫内的人四处煽风点火,说卢象升罪陷宗藩该死的事情。
  窥视、勾结内宫,私底下可能大家不以为然,可摆到了明面上,那就是重罪,更何况还有兴风作浪。
  范记钱庄中有股份的那些人,一个个都骂娘。做事这么不小心,把他们也害惨了。不但没了股份,还要极力解释这事和他们无关。
  不过他们最多感慨下范记钱庄真倒霉,怎么就在谋逆大案中,被意外地查了出来。除此之外,倒也没有想过,崇祯皇帝会早已因为别的事情而盯上了范记钱庄。
  原嘉定伯府,周奎原本躲在府里一边读着圣贤书,应付皇宫来人的检查,一边心中肉疼好不容易有了的三十万两银子。有的时候,他甚至还在想着,如果重新来过,那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拿出那么多钱?
  在他的耳朵边,还能经常听到他儿子的唠叨。埋怨他为什么就怂了呢?看看,如今李国瑞死了,其他勋贵都闹翻天了,你要是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不用掏这个钱了呢!
  对此,周奎也有点后悔。不过,这个后悔并没有持续多少时间。
  京师这么大的动静,就算他被禁足在府内,也听说了外面发生的事情。
  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后脊梁骨都是冒冷汗的。亏得自己听了女儿的话,要不然,自己还不知道会怎么收场!
  他想着,李国瑞被那李祖述骗死了,可他的死,其实份量并不高。要是那李祖述盯上自己,把自己给搞死了,那皇帝的压力才大呢!自己要是还一直鬼迷心窍的话,说不定就会被盯上了。
  就算不是这样,如果不听女儿的话,那这次的事情一爆出来,自己也难逃嫌疑。如此一来,女儿当时所说,皇上为了社稷江山,不要说他了,就算是皇后、太子,也不可能重得过社稷江山的,下场如何,还真是危险的了!
  想着这些事情,周奎再见儿子时,就理直气壮了,直言要不是他英明,见机得快,听了女儿的话,后果如何,还能预料么?反正就巴拉巴拉地说话,说得他儿子也跟着安份了很多。
  而在宫内,田贵妃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那是差点吓死。立刻,她儿子的一切饮食什么,她都亲自把关。并且,还特意求见崇祯皇帝,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反正就是非常地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