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两个倒霉皇帝的,这绝不可行。
这也就是说,如今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偷偷前往前线,把窃听种子丢给鞑子主将,然后窃听鞑子主将的部署,寻找机会打败鞑子,救出百姓!
决心已下,崇祯皇帝便开始考虑如何偷偷跑出去而朝堂上却不知道。这个事情,似乎必须要有人掩护才行。
在他考虑这事的时候,很快,洪承畴和孙传庭联名的加急奏章就到了京师。顿时,朝堂上一片哗然,对此议论纷纷,各有看法。
总得来说,有几种观点,不过都互有针锋相对。
第一种观点,说洪承畴和孙传庭优柔寡断,当时情况,应该趁机冲进城去,消灭建虏,救出更多的百姓,这笔账,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会算,很显然是没有担当,就害怕承担了害死大明百姓的罪名。
还有和这个观点差不多的是,说那二十来万百姓要是被鞑子掠去,不说路上会死多少,就是掠去辽东之后,为鞑子耕种,壮大了鞑子实力。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用顾忌他们的死活,反而对大明有利。再者说了,如今要是死了,还能少受一些罪,死在大明国土上,至少也不算客死异乡了!
甚至有人还提出,孙洪两人要是把这些百姓都救下来,那战后怎么办?朝廷又哪来地余力去养活他们?要是不管的话,一旦他们成为流贼,岂不是更为朝廷添乱。所以,这一仗,就应该不用顾忌他们,当时就攻进去。
对此,自然有人反驳,说鞑子用大明百姓的血肉之躯堵住了官军攻打的路线,明军要进城,那得亲手杀掉那些百姓,军心可用乎?舍小保大,这场战事下来,到底是否会如愿,可知否?
还有,洪孙两人的奏章中已有言明,建虏虽初战告负,可实力尚存。且之前吃亏,也只是大意之下而已。更何况鞑子原本就不以坚城为凭,更多的是擅于野战,和大明军队短兵相接。就算孙洪两人当时下令攻城,打进城去又如何?再次和鞑子短兵相接,又是城内,没有了骑兵突袭的优势,谁输谁赢都未可知!
朝堂上,激辩到激动之处,甚至还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说要是按照你们所说这些百姓会壮大建虏实力,那朝廷如今无力赈灾,那是不是要把当地老百姓全部杀光,这样就能避免他们成为流贼,壮大流贼的实力,避免为朝廷添乱?
“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
总得来说,这一次的辩论,御史言官一般都站在了道德的高地上发言,基本上都赞成孙传庭、洪承畴的退兵之举。而一些务实的官员,还有武将方面,则对此保留不同意见,或轻或重,都有。
面对吵成一团的朝堂,崇祯皇帝给出的意见是,大明百姓要救,鞑子要灭。
至于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做?崇祯皇帝就没有了章程,似乎很是头疼,当场做出决定的事情,只是下旨把鞑子没有底线的凶残,立刻明告天下,告诫各地,要是不同心协力地防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旦城破,落到凶残的鞑子手中,就会当猪狗对待。
在群臣们看来,崇祯皇帝似乎被鞑子的凶残气得头疼,非常地伤脑筋。退朝之时,皇帝似乎还不停地揉脑袋。这让群臣见了,都心中暗暗叹息,皇帝到底还是缺少经历,面对复杂地朝政,伤脑筋了吧!
至于他们自己,基于各自的屁股问题,该表态地已经表态了。至于事情真正要怎么样,才能妥善地解决,那就不管他们的事情了。
他们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在朝堂上的举动,其实就是做给他们看的。退朝之后,他就直接去了后宫,屏退宫女内侍,要单独和周皇后沟通。
不过崇祯皇帝才刚说了个开头,平时庄重,非常注意仪容的周皇后,就大惊失色地盯着崇祯皇帝说道:“什么,陛下,万万不可啊!”
她确实是吓坏了,皇帝乃万金之躯,辽东建虏乃虎狼之徒,要是皇帝一旦离开了京师高大城墙的保护,那必然会陷于危险之中,搞不好都回不来了,这种后果,让她如何不大惊失色!
崇祯皇帝见她的反应,先是乾坤独断地一言以决道:“朕已经决定了,皇后不用再劝。”
毕竟要周皇后配合的,崇祯皇帝接着缓和了一下语气道:“不过皇后不用担心,朕又岂能不顾自己的性命!朕想过的,微服出去,建虏又不知道朕去了,在秦军之中,安全不会有问题!”
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又严肃了一点道:“太祖入梦,言社稷江山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朕要是连面对建虏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朕的皇后啊,建虏如此肆虐而不可制,他日必定亡我大明江山啊!”
第141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陛下,您去了秦军之中,那又有何用?”周皇后很显然,并没有崇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提出了质问。
这一问话,顿时把崇祯皇帝给问住了,他去秦军中的真正理由,没办法对周皇后说啊!
难道说我有窃听种子系统,只要有人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就可以把窃听种子依附在他身上,这样自己就能知道对方有说什么话了?
这种事情要是说出去,别人只会怀疑皇帝的脑子出问题了!就算你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可从此以后谁还敢说话?没有人会愿意自己身上有一颗皇上能听到的窃听种子!
因此,自己有窃听种子这个金手指地事情,就只能烂在肚子里,谁都不能知道,当然也不能告诉包括皇后在内的任何人!
可是,要是不说这个目的的话,那又拿什么理由来说服皇后帮自己打掩护呢?崇祯皇帝想到这个,不由得有点头疼起来。
自己没有资历,没法说自己能上阵指挥打赢鞑子!毕竟又不是开国皇帝,是马上打下的江山,别人能信你这个本事!
还有,既然微服出去,到了军中,也没法公开身份,要不然地话,谁知道军中那么多人,会不会走漏消息?又或者有军卒被俘虏了,然后告知了鞑子,然后就好了,既然天赐良机,鞑子必定放弃一切目标,都要抓住自己这个主动跑出京师的大明皇帝。
而要是不公开身份,那去的作用就更不大了。毕竟要是公开身份,说不定大明将士们会因为皇帝亲临而士气大涨,可微服不让大明将士知道了,那去了有什么用?
还有,自己也没有诸葛亮之才,至少之前没有证明过,那也无法说只要自己去了,就能给军中统帅出主意,有利于战事。这种事情,说出去也没人会信的。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实在是没有理由来说服周皇后啊!
但是,要是不出去的话,那二十多万大明百姓怎么办?就真得不管了,让满清鞑子把他们掠去关外?那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二十多万啊!还有济南城那边,鞑子军队也有四五万左右,他们会空手而回,肯定也是一路掠夺人口物资。这两路人马加起来,那被掠去辽东的人口物资,就难以想象了。
崇祯皇帝不由得头疼不已,喃喃自语道:“难道当朕这边是茅厕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周皇后听得一愣,对于后世有名的这句话,她自然不解其意,可是,她也能看出来,皇帝的心情相当不好,在为国事难受。
看着崇祯皇帝的痛苦样子,周皇后不由得感觉到有点心疼。崇祯皇帝的勤政,她是看在眼里的。只是很可惜,哪怕皇上一直这么勤政,可国事却还是一天比一天糟。想到这些,她不由得也在心中问道:“大明,这是怎么了?”
崇祯皇帝捶着自己的脑袋,很是头疼目前的情况。
大明这边,能战之军,就目前来说,也只有秦兵了。可秦兵总共也就不到三万人。如今已经大战了一会,不知道伤亡如何?
其余的军队,卢象升麾下那边,能打的,能和满清军队拼死的,在之前解救卢象升的战事中,其实都已经拼得差不多了。剩下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和满清军队死战!
就算退一步来说,目前的这些勤王军全都可用,那总兵力也就只有八万不到。可是,这次入侵关内的满清军队,却有十万之巨。难道还要大明军队以少胜多,打败这十万大军?
对于这个结论,哪怕是崇祯皇帝,也不觉得有这个胜利的可能!
当然了,勇卫营已经回援的事情,他还不知道。不过就算知道了,把勇卫营加进去了,其实也于事无补,还是没有满清军队人数多。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放下了捶着脑门的双手,重重地叹了口气道:“唉,大明能战之军,还是太少了啊!”
听到这话,周皇后听出他似乎有打消出京的念头,不由得心中一喜,连忙附和道:“陛下说得对,要是大明多些能战之师,那关内也不会任凭辽东建虏肆虐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忽然心中一动,便抬头看向她说道:“是啊,可是要多练出真正能打仗的军队,就必须要消耗足够的钱粮才行。而大明国库空空如也,朕的内帑,皇后也知道还剩多少。之前的时候,朕要裁撤宫中人手,节约宫中用度,让皇后亲自带头纺织,增加一点收入,这些,朕都是被逼入绝境了才会这样,如今,皇后当明白朕之无奈了吧?”
如果说大年三十那次,周皇后只是出于贤惠而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提议的话,此时此刻,她的感触就非常深了。
虽然她不理国政,可是,眼前的大明皇帝,都已经走投无路,甚至都跑跟她说,要亲自去面对建虏。可是大明手下却无多少能战之师,这么大一个大明帝国,军队人数竟然还没有关外入侵进来地建虏人数多!
这个时候,她的脑海中就闪过刚才崇祯皇帝所说得那句话了:“难道当朕这边是茅厕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这是有多无奈啊,皇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说来说去,就是大明没有能战之师,没有强军,所以皇上才会如此无奈!
可是,练兵要钱,没有钱,就没有兵!
这么想着,周皇后一个妇道人家,哪怕她对兵事不通,不问外事,平时钱对她来说也不是特意在意的人来说,也是深刻认识到了钱对朝廷,对皇帝的重要性。
于是,周皇后就非常诚恳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宫里头的事,妾身定会加快动作,裁撤宫中人手物资用度,会尽快带头纺织。不管怎么样,妾身身为大明皇后,一定以身作则!”
“好!”崇祯皇帝一听,精神振作了一点道,“皇后明白这点,朕心甚慰。可是,有的时候,要想做事,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地阻碍。朕希望皇后能记住今日这话……”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刻意强调道:“皇后首先是大明的皇后,所有事情,一旦有冲突,就必须先考虑自己是大明皇后,太子的母后,这个没问题吧?”
周皇后听得感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不过不管怎么样,皇帝说得这话在理,她就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道:“这个自然,都不用皇上交代,妾身自然是牢记在心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点点头,而后站起来转身就准备走了。
周皇后一见,心中略微一惊,连忙站起来问道:“陛下何去?”
“朕去筹钱!”崇祯皇帝一听,转回身,对她正色说道,“前线在打仗,花钱如流水,既然朕没法去前线,那就唯有在后面多做点事情。不管是如今战时,还是在战后,全都要钱。要安置灾民,要恢复农耕,要安抚百姓,要奖赏有功将士,要编练可战之军,全都要钱。谁要敢拦着朕筹钱,朕就翻脸无情!”
说完之后,他就转身走了。
这一次,周皇后没有再拦他,而是恭送皇帝离开,同时心中也是赞同: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紧急的事情,全都要钱。这种大事,要是敢有人和皇上对着干,那确实该死!
想着这些,她松了口气,自己这次拦住了皇上,也算是尽了一分当皇后的职责了。
崇祯皇帝出了殿门,感受到寒风地凌厉,仰天看着空中一轮冷月,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活在当前地乱世,真是百姓的悲哀。这一夜过去,又不知道多少大明百姓会饿死、冻死,还有被满清鞑子,被流贼杀死!
这一刻,他作为大明皇帝,感觉到肩膀上沉甸甸的,中兴大明,任重而道远啊!
感慨了一会后,崇祯皇帝大步而走。殿外候着的轮值太监方正化立刻凑上来请示道:“不知陛下移驾何处?”
“去文华殿,召内阁辅臣薛国观觐见!”
方正化一听,抬头看看天色,不由得面有难色,连忙提醒道:“陛下,如今已是天黑,薛阁老散衙回府,而且宫门也落锁了。您看……”
崇祯皇帝一听,停住脚步横了他一眼。
这个方正化,他已经有经过调查,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大毛病没有,因此,轮值太监中也算是比较可用的。但他有一点不好,就是一直当自己是以前的那个崇祯皇帝伺候。
这么想着,他便冷冷地喝道:“国事已是如此,难道还拘于这点限制?朕说了,就去办!”
方正化听得脸色一僵,连忙恭声领旨道:“奴婢遵旨!”
等他一走,崇祯皇帝又吩咐贴身内侍陈宝庭道:“你去东厂传曹化淳,让他带着李国臣前来文华殿觐见!”
“奴婢遵旨!”陈宝庭就没有方正化那么多嘴,立刻领旨,快步离去。
崇祯皇帝自己则直接去了文华殿,虽然御案上的奏章堆积如山,都是司礼监已经处理了的奏章,送过来给皇帝过目的。不过他此时并没有心情去抽查,而是坐着想事情。
一如自己跟周皇后所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钱的问题。战后要钱,要粮来安抚灾民,奖励有功将士,编练强军,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钱。
白天的时候,那些外廷臣子都有嚷嚷没钱没粮,甚至还想着就这个理由,让那些被掠百姓去死,让受灾百姓去死,反正朝廷没钱粮赈灾安抚。
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说,其实是有钱有粮的,就是晋商那边。
那些晋商从万历年间就开始走私,各家囤积的财富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通过陈新甲身上的窃听种子,崇祯皇帝也知道了那些晋商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并且还要再大肆收购粮食,如此一来也好,等到战后就一举把他们都一锅端了,那些钱粮,就正好能填补大明目前急缺的钱粮。
不过这些毕竟要等到战后才能去做,还必须要有一支信得过的军队。否则的话,抄家晋商,且不说晋商会不会提前跑了,就是派出去的人,中饱私囊,都不知道会损失多少钱粮了。
因此,崇祯皇帝心中的决定,是在组建御马监辖下军队后,确认没有问题后,找个出京演练的机会,直接奔赴山西,把晋商和有问题地文武官员一起端了,那样才能彻底。
但是,在此之前,一如他对周皇后所说的,也还要急用钱的地方。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就想起了薛国观的献策,不过他决定稍微改一下,就算是当皇帝的,吃相也不能太难看。
等了不少时间,薛国观终于从他府中赶来了文华殿,气喘吁吁地,显然也是来得挺急的。
见礼之后,都不等薛国观说话,崇祯皇帝就主动对他说道:“如今国事繁重,内阁不可再一直空缺首辅之位。朕考虑之后,觉得薛卿来当这首辅,最合朕意。不知薛卿可为朕分忧否?”
薛国观听了稍微一愣,不过随后心中大喜。大明首辅啊,百官之首,是所有文官一辈子官场浮沉最大的奋斗目标!只要是文官,又有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