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效忠的主子手中,就是对这等数典忘祖之辈最好的讽刺,以为后人戒!”
  事实上,他这么安排,最主要的是,倭军那边暂时没有了窃听种子的宿主存在。而英俄尔岱因为他是那份建虏和倭国盟约的见证人,不能再放回去,所以,就只能放了豪格过去,让崇祯皇帝能掌握倭军的动向。
  至于找范文程麻烦,那只是顺带着而已!
  听了崇祯皇帝的解释,众人脸上都是露出了笑容,曹变蛟就是笑着奏道:“这奴酋豪格必定对那范文程奸贼恨之入骨,落到了他手中,恐怕会让范文程这个奸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哪怕是死了之后,依旧是遗臭万年!”
  “该,这等数典忘祖之辈,就该让他遗臭万年!”黄得功听了,立刻附和,恨声骂道。
  他以前就是在关宁军中,一直和建虏打仗的。他是知道,建虏之所以会那么容易得到整个辽东,完全是像范文程这样数典忘祖之辈太多的原因。多少袍泽,因此死在建虏手中,他不恨就怪了。
  排在武将队列后面的孔有德,听到中军帐内这些武将此起彼伏的骂声,不由得脸色红得和关公一样,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往角落里躲了一点。
  崇祯皇帝等他们发泄了一会之后,便摆摆手,示意安静,然后说回正事道:“朕亲征辽东,相信倭军那边必然也会得到消息。眼见建虏不是朕的对手,倭军怕独立承担朕的怒火,必定会想着法子救他们的盟友。因此,朕料定倭军闻讯之后,会日夜兼程赶来辽东救他们的盟友!”
  他又开始扮诸葛亮,侃侃而谈道:“不过朕在鸭绿江这边动静太大,想瞒也瞒不了,倭军知道建虏已灭,必定不敢再来辽东。如果朕没猜错的话,倭军最多到达平壤。”
  看到底下臣子都在认真听着,崇祯皇帝便又说道:“倭军相对建虏来说,重火器,未免朝廷大军伤亡过多,朕决定等即将到来的雨季再开战。另外,朕已令登莱水师前去切断倭军后援,一旦成功,这支倭军战力更加大损。此乃朕之初步决断,卿等以为如何?”
  朝鲜半岛的雨季,多是六到八月份。而此时,就已经进入六月份了。
  如果崇祯皇帝没有详细说他的方略的话,这些武将肯定是嚷着直接打过去的。对于倭寇,他们是有心里优势的。不说以前在朝鲜的对倭战事,大明就是以少打多,光是这次灭虏光复辽东的士气加成,就足以让明军发挥出十二分的战力了。
  而且倭人矮小,对于身材更高大的人来说,真得是有一种天然的俯视优势。倭军虽有十万之众,来便是!
  不过此时,崇祯皇帝既然已经说明了他的战略思想,甚至连天气都考虑到了,中军帐内的这些臣子,还能反对不成!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没说死,说这是他的初步方略,是留了余地的。如果豪格这个“大明细作”能发挥作用,让崇祯皇帝捕捉到战机的话,他也不介意立刻改变初衷,选择合适的打法。
  一如崇祯皇帝所料,此时的倭军,连续急赶之下,终于看到了平壤废墟。


第581章 何以数典忘祖
  倭军上下,全都松了口气。就他们的小短腿,这么快时间内从汉城赶到平壤,那是真心不容易!
  倭军统帅,德川幕府老中,最受德川家光信任的松平信纲下令大军休整,不过斥候却不能停,再继续北进,刺探辽东的消息。
  站在平壤城头,看着滚滚南流的大同江,看着平壤城外的粮田,松平信纲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些可都是好地方啊,如今已为大倭国所有,光是从釜山到汉城这一大块土地,就能养活不知道多少倭人了。
  以前的时候,倭国是受土地限制,如今却是相反,要受人口限制。回头见了将军大人,应该建议鼓励生育。只有倭人够多,回头才有足够的兵力占领整个天下。要不然的话,就算打下了明国,大倭国也没有那么多人口去统治啊?
  想到这里,他忽然转头看了一眼身后不远的那个清国人。
  松平信纲自然早已知道,这个清国人,其实是明人出身,而且还是明人的秀才,却一心为清国效力。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很多吧,等大倭国占领了整个明国,应该也有很多明人会竞相为大倭国效力。
  想着这个,他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便伸手向范文程招了下。
  范文程旧地重游,再次见到这个平壤城,心中其实也有感慨。想当初,大清皇帝皇太极领大清主力攻打平壤,那一战,差点就打下平壤,消灭东江军,只是可惜功亏一篑,没能杀了那个卢象升。
  他正想着,忽然看到松平信纲向他招手,于是,他连忙快步走过去,学着倭人的样子点头哈腰道:“大人?”
  能否救下大清,估计希望不大了。这一点,范文程心中有数。既然如此,不如先讨好这位倭国的权贵,回头走投无路之时,也能得到庇护不是!
  松平信纲看着,带着笑容忽然问道:“你在明国是有功名的,为何最终却投靠了清国效力?这清国和明国的繁华,可不是相差一星半点的啊?”
  范文程万万没想到,松平信纲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稍微一愣之后,连忙露出义愤填膺的神情说道:“明国皇帝昏庸无道,朝中更是奸臣当道,以至于民不聊生,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某虽不才,却不忍见如此人间不公,顾立誓要讨伐不公,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哦?”松平信纲听了,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道,“可我倭国和中原王朝交往不少,却也听说过一句话,儿不嫌母丑。就算长辈再有不是,当尽力改之,而不是杀之吧?”
  “……”范文程听了,顿时脸色一红,有点尴尬了。他一时之间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倭人会突然问出这话,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不过不管怎么样,人家是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就算他问得问题再难为自己,也得好好回答才好。
  这么想着,范文程便开口说道:“不瞒老中大人,这明国君臣均已腐朽不堪,哪像大倭国上下君明臣贤,一片欣欣向荣,让人欣然向往之。小人以为,明国朱家天下已经不可救,中原也该换个主人,如此一来,小人或得从龙之功,也算是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了!”
  听到这话,松平信纲很是受用,便点点头道:“不错,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很好,很好!”
  听到夸奖,范文程连忙露出笑容,正想再试探下他,看要是自己投靠倭国的话,不知道会委以什么官职?
  可就在这时,忽然就看到有斥候从南边方向飞驰而来,看那急匆匆的样子,似乎是有急事的样子。于是,他不得不先息了这个念头,因为松平信纲也已经注意到,脸上已经没了笑容,转头去看城外飞驰而来的那个斥候了。
  不过斥候还没到,一个声音便在他们的身后响起:“大人,如今大军携带的粮食,消耗甚多,是不是休整期间,减少一些供应才好?”
  松平信纲听到,转头一看,是他的粮草官,皱着眉头想了下,便回答他道:“不用,大军即将要面对强敌,不能在吃得方面亏待了将士们。水师那边运送的粮食,应该不会比陆上慢多少,不日即到,粮食无忧!”
  “嗨!”听到这话,那粮草官便回应一声,就转身离去,安排大军食宿去了。
  这倭军图谋大陆已久,既然有机会占领陆地的,早就从去年就开始准备。大军开拔,这粮草当然是准备充分的。因此,对于清国所遇到的粮食问题这事上,他不觉得倭军会有,也就放心地交代下去了。
  可是,这粮草官还没走下城头呢,那斥候就已经急匆匆地冲上了城头,离松平信纲还有段距离,就急不可待地禀告道:“大人,海边遇到水师军卒,说运粮水师遇到明国水师,如今已经全军覆没了!”
  “什么?”松平信纲冷不丁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大吃一惊,失声问道。
  边上的范文程这几天正在用心学倭语,一些比较重要的词汇,刚刚已经掌握,正好听懂了“粮食”、“水师”这样的词汇,再结合斥候和松平信纲的表情举止,顿时,他就感觉不妙,有点猜出来,好像倭国的粮道被明军截断了!
  在那斥候又复述了一遍之后,松平信纲的脸,已经是非常地难看,盯着斥候,质问他道:“为什么还在这么远的朝鲜境内,就遇到了明国水师?为什么?还有,那明国水师多少战船,领军之将是何人……”
  一连串的问题问出去,就好像这斥候是水师统领一般。
  可是,这斥候就是在海边遇到了逃上岸的水师军卒,只能了解下概括,就知道事情严重,第一时间跑回来禀告的,那知道那么多为什么?
  松平信纲情急之下,见斥候回答不出来,上前就是左右开弓,嘴上“八嘎、八嘎”地骂个不停。
  那斥候不敢反抗,只能每打一个耳刮子,就“嗨”一声,意思是“您打得对,您打得好,随便打”。
  发泄了一会后,松平信纲终于感觉舒服了一点,也就回过神来了,知道自己有点急了,于是,他便不再抽耳光,厉声喝道:“立刻探听明白军情,不得有误!”
  “嗨!”那斥候回应的时候,已经满嘴是血,吐字都有点不清晰了。看得边上的范文程,感觉自己嘴巴也有点疼。以后要是投靠了这倭国,回头主子不满意了,也这样抽自己的大耳刮子,那自己是不是还得低头弯腰下去,让这些矮子抽自己?
  看着斥候快步跑下城头,听到动静的粮草官就急了,就等在一边,看松平信纲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此时的松平信纲,那是非常的恼怒。大军赶到了平壤,可是,水师送来的粮食却没了,那大军还如何前去辽东?连续多日的行军,就一下显得可笑了。搞不好,大军连平壤都待不住,还得往回撤,直到粮草能供应上为止!
  不管怎么样,他既然有“智慧伊豆”之称,又是德川家光最为倚重的心腹大臣,当然明白粮草不足对大军的影响。
  事实上,他当年的成名战,也就是镇压岛原之乱,之所以轻松能比先前的大将轻松镇压下去,就是因为围困乱军,使得乱军没有粮草接续,断了粮食的原因。
  因此,对于大军粮食问题,他其实是很看重的。
  但是,根据之前的消息,明国水师都在辽东,而且明国皇帝在辽东正在攻打清国,按照斥候之前刺探到的消息可知,此时这朝鲜应该是无主之地。水师运送粮食过来,而且只是从大同江入海口到平壤,还远没到辽东地界,不管怎么样,都是很安全的才对!
  可是,如今运粮水师却是全军覆没。那也就是说,明国水师必然庞大,才能一举歼灭有战船护送的运粮船队。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明国水师会突然大规模地出现在离辽东这么远的地方?难道他们获得了大倭国出兵朝鲜,并且粮食从海路运往平壤的消息?
  脑中闪出这个念头,松平信纲又觉得不可能,便自己把这个想法否了。因为明国能刺探到这消息再做出应对,从时间上来说,可能性非常小!
  想不明白之下,松平信纲就感觉脑壳痛,军粮出了问题,这是会出大事的啊!
  他连忙命令粮草官减半供应吃食,以节约粮食,另外,也开始打退堂鼓,不想继续北上辽东了。
  没有粮食,就是去了辽东又如何?送羊入虎口?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哪怕清国是倭国的爹也不能做!
  他正为这粮食伤脑筋时,又看到辽东方向那,己方的一群斥候正疾驰而来,看那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有事。顿时,松平信纲心里一咯噔,该不会又有坏消息吧?
  离得近一点,他忽然看到有不对,因为那些斥候中,有一个人明显是人高马大,一看就不是倭国人。
  那人是谁?松平信纲的脑海中顿时闪出这个疑问。


第582章 豪格的控诉
  在他疑惑这会,边上的范文程也发现了特别,凝神瞧去,只是第一下,他就分辨出了那矮子中的高个子是大清的人。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英俄尔岱返回回来了。不过看着不像,就没出声,继续盯着看。
  稍微更近一点之后,范文程终于看清楚了,不由得失声说了出来道:“肃亲王?”
  松平信纲对于这个称呼有点熟悉,稍微一想,便立刻想起来了,去接收倭国粮食的那清国人,不就是么?
  于是,他便立刻转头看向范文程,带着诧异问道:“你说那人是清国的什么和硕肃亲王?”
  “嗯,就是他!”范文程连忙回答,眼睛看着越驰越近的豪格,点点头,疑惑地又说道,“他不是被明军给打得全军覆没了么?怎么出现在这里了?”
  松平信纲也觉得奇怪,按照之前听到的,在那种情况下应该很难逃脱才对。那么如今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倒是容易解决,只是稍微等了一会,斥候和豪格就已经到了城下,看到松平信纲的旗号,便又立刻上来城头。
  范文程和留在这里的建虏,都是激动地迎了过去,向豪格打千跪下行礼。
  这种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国难当头,身处异乡,突然见到老乡,还是有威望的大佬,不激动就是假的了!
  松平信纲听着手下斥候禀告说,在北向时遇到南逃的这位清国和硕肃亲王,就护送他回来了。与此同时,又看到这一幕,都不用再确认,绝对是清国的亲王无疑了。
  于是,他不由得细细打量了起来,一时之间,倒也没有说话。
  只见豪格看到族人跪迎他,同样也是激动。终于逃出来了,终于安全了啊!
  不过他这个感慨才刚开始,就一眼看到了跪在前面的那人,就是他一直惦记着的范文程。
  顿时,就如同见了杀父仇人,他那个恨啊立刻就倾斜而出,一个箭步就扑了过去,一脚就往范文程的脸上踩了过去。
  范文程打千跪地,脑袋昂着,露出笑容,再加一点感动的味道在里面,正想开口说话时,就见到豪格冲他过去了,于是,那笑容便犹如断了根一般,无以为续,转而惊诧,不知道豪格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建虏主子,或者是跪得久了,他下意识地不敢躲避,等到见到豪格真得不留情,一脚往他英俊的面容上招呼时,连忙闪避。电光火石之间,脑袋是躲过去了,可身体却没有躲过,豪格的一脚,就踹在了他的肩膀上,踢了他一个后仰的朝天乌龟状。
  豪格一见,不解气,又待上前。
  但是,边上的建虏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上来想要问个明白,或者是劝解一下。
  不过他们还没有做出什么,豪格看到他们走近,就顺手拔了一个建虏的腰刀,“嗖”地一声铁刀在手,杀尽天下内奸狗。
  亏了范文程算是文武双全,已经感觉到了豪格对他的浓浓恨意,敏锐地感觉这个时候,不是用嘴分辨的时候,听到那一声宝刀出鞘的声音,吓得连忙往侧面一个打滚,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豪格的含怒一刀。
  连续几个翻滚,最后顺势站了起来,看到豪格又要追杀过去,连忙闪到了松平信纲的身后,虽然狼狈不堪,不过他知道,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果然,豪格还想握着刀追过去时,边上站着的倭人就不乐意了,要么握着武士刀,要么端起火枪,纷纷指向豪格。
  那些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建虏,在这会儿也回过神来,立刻上前拦住了豪格,不敢再让他鲁莽了。要是握着刀再冲着倭国老中过去,那些倭人才不会管你和硕肃亲王的身份,肯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