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外,皇太极指着平壤城头,笑着问道:“诸卿以为,平壤城几时可下?”
“启奏父皇,儿臣以为,一个时辰不用,投石车投上几轮,这平壤城就是我们大清的了!”豪格第一个抢先回话,声音洪亮,带着喜气,乐呵呵的。
岳托也跟着带着笑容奏道:“陛下牛刀杀鸡,肯定一战而定!”
其他人听了,花花轿子人抬人,明摆着要一战而下平壤,这个时候不多说一句,那是对皇上的英明神武有异议了!
皇太极听着他们的话,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战,确实是花了他好大的心思,甚至于调动大清的大部分能调动的兵力,就为了苍鹰搏兔,一击成功,不让战事有久拖下去的可能。
如今,看着所有的成果付诸实施,皇太极当然开心了,有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
然而,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一骑飞驰而来,看他背上背着的旗号,竟然是八百里加急。
除了投入战事的建虏之外,其他所有建虏,看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不由得都有点吃惊,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纷纷转头注目起来。
皇太极也看到了,不知为何,他心中一咯噔,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这种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好像就是被代善那厮给闹的!难道这一次,又有什么突然发生的坏事?
他这么想着,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一直到了御前,由黄马褂上前拦住核实了一下,就立刻放行到了皇太极的眼前。
“禀陛下,海州遭受明军攻击,十万火急!”说着这话,信使已经软倒在地,甚至连装着奏章的长筒都无力从身上解下来。
皇太极和身边的建虏头目一听,顿时都是一愣。他们是万万没想到,海州竟然会遭受明军攻击,而且是十万火急地跑来求援。多尔衮不是在塔山么,这明军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脑子的疑惑,皇太极赶紧展开黄马褂转呈上来的奏章,立刻看了起来。
所有人都马上盯着皇太极,想从他的脸上,首先看出一些东西来。这个时候,声势浩大的攻城,似乎都被他们忘却了。
只见皇太极的眼珠子转动,快速地看了一会之后,忽然,那脸色就变了,变得格外的难看,比起先汗死了的时候还要难看。
在这封来自海州的十万火急的奏章中,说大量明国骑军出现在海州城外,至少有上万骑之多,且他们都携带了许多金钱鼠尾的首级,初步核实,应该是塔山大清军队的首级,这也就是说,塔山的大清军队,十之八九是惨败,搞不好还是全军覆没。如今海州危急,恳请皇太极这边火速派遣援军。要不然,海州失守,就明军就威胁辽阳门户鞍山驿堡了。
皇太极一把捏扁了奏章,红了眼睛,抬头看着眼前正在开始的平壤之战。
如果这个时候撤兵回援,他肯定是不甘心的。布局平壤之战,都不知道花了他多少心思,花了大清多少人力物力,岂能无功而返!但是,兵贵神速,救兵如救火,也是耽搁不得的。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点不信,觉得海州的这份奏章,是夸张了。
别的不说,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皇太极让多尔衮领着一万多人马驻守塔山,就是防着关宁军那边会有异动。另外,又得他授权,由多尔衮去和明国蓟辽总督洪承畴谈判德王之事。他相信,事关明国藩王,洪承畴作为朱家臣子,肯定要用心对待。如果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敢出兵,那德王必死无疑,这个责任,那洪承畴能承担得起?
由此种种,皇太极再次确认,这份奏章肯定夸张了。就凭多尔衮的本事,算算时间,才过去多少天而已,断然不可能惨败的。
想明白了这点,他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不少人脸上都是担心。
于是,皇太极的胖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意道:“没事,明军骚扰而已!诸卿用命,先打下平壤城,再去教训关宁军!”
第377章 又一个八百里加急
虽然他说是这么说了,可是,周边的建虏头目都不是傻子。刚才他们都看到了,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这也就是说,海州那边绝对是有事情!
就只是这个事情,其实就让这些建虏头目非常吃惊了。
一直以来,建虏这边都是压着关宁的明军打。从来都是建虏领兵过去,而关宁的明军,则都是缩在宁锦坚城之内的。
就算上一次祖大寿有领着一千左右的骑军隔着很远瞭望了下海州,就这,也被建虏给灭了。
可以说,建虏对上关宁的明军,从来都是非常强势的!
可是,如今海州竟然发来了八百里加急,说有明军攻打海州。
这说明什么,说明海州肯定是觉得非常危险了,才会这么紧急求援。要不然,就如同上次祖大寿那般,海州城就直接出动兵马,把明军吓回去了。
反正一句话,海州那边绝对有情况,而且肯定还是比较严重的!
这么想着,多铎就不淡定了。
一直以来,他和同父同母的多尔衮,关系最为亲密,甚至可以说,是相依为命,渡过了一次次地难关,才有了今日的。因此,别人他可能不在乎,但多尔衮的事情,他绝对是非常关心的。
如果海州出现了大量明军的,那驻守塔山的多尔衮所部,就肯定有事情。要不然明军怎么样都不会出现在海州。哪怕是从海上来的明军,要想出现在海州,那盖州就一定有警!
这么想着,皇太极一说完话,他就立刻说话问道:“陛下,塔山那边怎么样了?臣弟可否一看这份奏疏?”
听到他问话,其他建虏头目也都竖了耳朵,就想听听真实情况如何?
然而,皇太极却是把脸色一沉,用手指着平壤城喝道:“大战一起,你何以分心?难道没听到朕的话,打完这仗,朕会亲自领军回师教训关宁军!莫非,你多铎如今翅膀硬了,朕的话,也当耳边风了?”
这个话,就有点重了。多铎听得脸色一变,不敢再顶嘴,只好退下了。
与此同时,他心中有着隐忧。
皇太极越是避而不谈,他就越是担心多尔衮的安危。而且,刚才皇太极冲他发怒,那言语之间,又隐隐有针对旨意,这让他很是不安。
一直以来,都有传言,说先汗原本是有意他来接替汗位的,但被皇太极给夺了去,并且一直打压他。多亏多尔衮始终和他站在一起,才安然无恙到现在。
一开始的时候,多铎心中肯定是有恨意的,想要等待机会要个说法。但是,皇太极的老奸巨猾,以及他的手腕之高明,连原本和皇太极平起平坐的莽古尔泰和阿敏,都被他整得去见了先汗。多铎也是怕了,那还敢和皇太极去掰手腕。此时,听到了皇太极针对之意,不怕就是假的了。
皇太极的这重话一出口,其他人看到多铎的下场,也都不敢多说。只能是把心思,又转到眼前的战局来。
悄然间,皇太极把捏成一团的奏章,放进了袖子里。而后,抬头盯着平壤城头,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准备充分,这一战而下平壤城,并不会耽搁多少工夫。等一打下平壤,就立刻回师,辽东绝不能有事。至于朝鲜,等下次来收拾也是一样。
这么想着,忽然前方传来一声很响的喧哗,定睛看去,却是护城河被填了很长一段,算是填平了。那些朝鲜百姓松了口气,纷纷退回来,以为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督战的建虏又命令他们去推投石车,去推运送石弹的车子。很明显,不榨干这些朝鲜百姓的最后一点价值,他们是不会放手的。
对此,皇太极自然无动于衷。事实上,这事情就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办的。
接下来,该是万炮齐发,就算没有火炮,也一样能把平壤城墙给砸平吧!皇太极这么想着,多少又松了口气。战事一切都按照他预料的那样,顺利进行着,这个开局,至少是不错的!
城头上,卢象升并不知道建虏这边八百里加急的事情,就更不知道这八百里加急的内容了。此时的他,神色严峻,目光扫视城外那无数地,犹如甲壳虫般缓缓移动的投石车。
一旦让这么多投石车进入有效射程开始投射石弹的话,对守军这边,确实是非常巨大的威胁。
看了一会,卢象升估摸着快差不多了,便下了一道军令道:“传本官军令,红夷大炮准备,第一目标,建虏的投石车,进入有效射程,可自由射击。”
旅顺之战的经验表明,事先标记火炮射程以及射击参数,这在战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此,这平壤之战,卢象升自然也不会忘记,让城头上的炮兵事先试炮,标记射击参数等等。
如今这城头上,红夷大炮的数量,其实比皇太极预估得还要多。都是从水师战船上挪过来的。甚至就连炮兵,也都是战船上的水师炮兵来的。
不过红夷大炮的威力其实并不是太大,杀伤的敌人数目有限。因此,卢象升并没有从水师战船那边调过来太多。等他看到建虏准备了那么多投石车时,再想调就已经晚了。
虽是这样,但卢象升也没有多怕。红夷大炮的射程,要远超投石车。因此,红夷大炮如果够准的话,肯定能摧毁足够多的建虏投石车。
城头上,红夷大炮边上,一名明军军官盯着城外的动静,忽然开口大喊道:“有投石车进入甲号射程,放甲号药包,调整仰角到甲位,立刻准备!”
边上的炮兵听了,立刻紧张地忙碌了起来。
事实上,炮管内的火药包,从一开始就是放了甲号的火药包,因为建虏投石车,肯定是先进甲号位的。等之后,可能要换乙丙丁等其他火药包。
这些炮兵,都是专业的,哪怕从水师战船上调来的,也是专门伺候火炮的,因此他们的动作很快。随后就不用等军令,由火炮旁边的军官自行决定开炮。
“轰”地一声响,平壤城头上,第一次冒出了硝烟。
几乎就在炮声响起的同时,一颗铁弹便呼啸而至,砸在了一辆投石车的边上,就只有半丈左右的距离,而后弹起来的铁弹,继续惯性往前跳跃。
正在推着投石车的一群光膀子建虏,左侧的那一伙人,铁弹就从他们的身边擦过。顿时,就跌倒了一堆人,只是擦到而已,严重的几个建虏,就已经是断手断脚的了。
“真是太可惜了!”城头上,开炮的红夷大炮边上,指挥的军官很是惋惜,他的目的,是要摧毁投石车,而不是杀伤建虏,偏了一些。
于是,他立刻又下令,调整射击参数,准备下一轮炮击。
与此同时,平壤城头上,“轰轰轰”地火炮声,不时响起,此起彼伏地声音,就犹如奏响了一首乐曲一般。铁弹呼啸而出,有的偏离了目标,甚至都有做了无用功,连一个建虏都没有杀伤到的;
但是,也有的铁弹,就准确地打中了正在移动中的投石车。“哗啦”一声,投石车就犹如纸糊的一般,立刻散架落下,继而砸伤了那些推投石车的建虏,或者刚被赶来的朝鲜百姓。
城头上,那些朝鲜军卒都有点看呆了。
在他们的心中,都是惊诧于明军的火炮怎么这么准?
他们多是火枪兵,对于火枪的射击精度比较了解。更是知道,火炮比起火枪,要更难命中。特别是火炮的第一炮,精度要想多高,就更是非常之难。然而,眼前明军的火炮射击,可以说,是他们见过射击最准的火炮了!
眼前观察到的情况,顿时就给了他们不少信心。明军都是精锐之军,有高大的城墙为依托,建虏不一定能攻进来的!
与此同时,在城外观战的皇太极,和朝鲜军卒的心情刚好相反。观察到的同样情况,让他在诧异的同时,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了。这个时候,他算是相信了代善所禀告的,说明军火炮打得非常准的说词,因为他亲眼见到了。
不过,他也是有所准备的,立刻又传下旨意,建虏便又有了新的动静。
只见战场上,建虏的几万骑军,全都散开着,驱马急速冲向平壤城下,而后用骑弓,靠着数量上的优势,向城头上射箭,而胯下战马不停,拐了一个弧度,而迅速远离城墙。
在骑军的干扰下,建虏步军又加快了脚步,同样散乱着逼近城墙,到了一箭之地的时候,就往城头上仰射。他们同样不追求精度,而是靠数量,覆盖平壤城头上。射击的主要重点,就是有红夷大炮的城墙段。
当然了,城头上的守军,也不会任由他们往城头上射箭的。不管是明军,还是朝鲜军卒,射箭的射箭,开枪的开枪,开始了对拼。
城头上,居高临下,又有防箭的篷布之类,在防护方面,要占优势;
而在城下,建虏弓箭手和骑军弓箭手,就几乎没有防御措施了。但他们胜在人多,攻击强度大。
一时之间,倒也不能说,到底那边占了优势。
城下这边,不时有建虏中箭,或者中弹倒地。虽然城头上也有守军中箭,但双方的受伤比例,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但是,城头上,明军的红夷大炮,也没法如同一开始那般快速地自由射击。炮击投石车的速度,明显就慢了下来。城外还有非常多的建虏投石车,依旧在慢慢地往平壤城下挪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城头上,卢象升在箭楼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也是无奈。那奴酋皇太极是豁出去了,仗着他兵力雄厚,竟然步骑一起派上,用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他们的攻城劣势,抵消大明军队这边火炮上的优势。不得不说,那奴酋够狠!
这么一来的话,这一战打得就苦了!
而看到这一幕,皇太极算是松了口气。不计伤亡,就是要给杀手锏争取机会,能让更多的投石车布阵到平壤城下,等到投石车发挥威力,城头上的明军,就坚持不了多久。只要能快速打下平壤城,哪怕伤亡要大一些,那也是值得的。
这一刻,他对于眼前这平壤之战,还是很满意的。
于是,他的心思就又慢慢地转到了海州那边。说句实话,他还是很担心的。
此时的他,就想知道海州那边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或者老天爷都想满足他的心愿,他正想着,就又见到有信使疾驰而来,只是一看,就知道又是八百里加急!
这一天,是个阴天,天气也不是很热。可是,皇太极在看到又一个八百里加急出现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就晕了。
都不用问,这个八百里加急,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后方待命的建虏,包括皇太极身边的建虏头目,也都看到醒目的八百里加急信使,这才过去多少时间,竟然有两次八百里加急,这绝对是出了大事啊!
于是,所有人,又都仿佛忘记了眼前正在进行战事激烈的攻城战,他们都把目光转向皇太极这边,哪怕听不到,也想着看看什么情况?
信使被带到皇太极的面前,同样无法跪稳,全靠黄马褂扶着,向皇太极禀告道:“鞍山驿堡受到明军攻击,查明是明国御马监辖下骠骑营!”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一直以来,他们以为是关宁军在搞事。不过关宁军中的精锐是祖家军,已经被他们设计除掉,为首的祖大寿也已经完蛋了。因此,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关宁军就算再搞事,也不会搞出多大的事情。毕竟他们和关宁军这边,打了多年的交道,已经非常熟悉了。
可是,此时他们听到的,在辽东搞事的,竟然不是关宁军,而是来自明国京师的骠骑营。
对于这个骠骑营,因为贺人龙事先被派去锦州,因此,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