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位面祭坛-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鉴于此,玄慈方丈毫不讳言地说道:“我少林武功博大精深,就算穷尽毕生之力,本寺武功尚且难以掌握十之一二,大轮寺‘龙象般若功’虽然确属绝顶内功,但我少林得来并无益处,明王交换之言,休要再提!”
  鸠摩智摇头叹息道:“我本以为玄慈大师执掌少林,定然心怀宽广、胸有丘壑,没想到竟然也是此等狭隘想法。天下佛门本是一家,只有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长,才是兴盛佛门之法,少林寺若是囿于门户之见,异日之衰落,已经可以预见。”
  “我少林绝学众多,就算天资卓绝之辈,也足以毕生研习,既已不假外求,何必觊觎别派绝学?”玄生插言说道。
  鸠摩智摇头说道:“大师此言差矣!少林派有七十二门绝技,为何却没有一人能够尽皆精通?”
  玄生朗声道:“鄙派七十二门绝技,博大精深、各有神妙不同之处,一人之力,如何能够全部精通?据国师所言,难道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门绝技?”
  鸠摩智点头道:“不错!”
  玄生道:“敢问国师,这位大英雄是谁?”鸠摩智道:“殊不敢当。”
  玄生变色道:“便是国师?”鸠摩智点头合十,神情肃穆,道:“正是。”
  这两字一出,群僧尽皆变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疯了?”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有的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使剑者不能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暗器。
  虽有人同精五六门绝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触为限。故老相传,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门绝技,号称“十三绝神僧”,少林寺建寺数百年,只此一人而已。
  少林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晓。要说一身兼擅七十二绝技,自是欺人之谈。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纵是天资极高之人,毕生苦修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此时少林全寺僧众千余人,以千余僧众所会者合并,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眼看鸠摩智不过四十来岁年纪,就说每年能成一项绝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这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是艰深繁复之极,难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数种?
  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脸上仍不脱恭谨之色,说道:“国师并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则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刚拳等几项功夫,却也精通么?”
  鸠摩智微笑道:“不敢,还请玄生大师指教。”
  他身形略侧,左掌突然平举,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出,如来佛座前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拳劲,镗的一声,跳了起来,正是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洛钟东应”。
  拳不着鼎而铜鼎传声,还不算如何艰难,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铜鼎却向上跳,可见拳力之巧,实已深得“大金刚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铜鼎落下,左手反拍出一掌,姿势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慑伏外道”,铜鼎在空中转了半个圈子,拍的一声,有什么东西落下来,只是鼎中有许多香灰跟着散开,烟雾弥漫,一时看不清是什么物件。
  此时“洛钟东应”这一招余力已尽,铜鼎急落而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厉的指力射将过去,铜鼎突然向左移开了半尺。
  鸠摩智连捺三下,铜鼎移开了一尺又半,这才落地。
  少林众高僧心下叹服,知他这三捺看似平凡无奇,其中所蕴蓄的功力实已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数,叫做“三入地狱”。那是说修习这三捺时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狱一般。
  香灰渐渐散落,露出地下一块手掌大的物事来,众僧一看,不禁都惊叫一声,那物竟然是一只黄铜手掌,五指宛然,掌缘闪闪生光,灿烂如金,掌背却呈灰绿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这‘袈裟伏魔功’练得不精之处,还请方丈师兄指点。”一句话方罢,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铜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连打几个转,转定之后,本来向内的一侧转而向外,但见鼎身正中剜去了一只手掌之形,割口处也是黄光灿然。
  辈份较低的群僧这才明白,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慑伏外道”那一招之时,掌力有如宝刀利刃,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块。
  玄生见他这三下出手,无不远胜于己,霎时间心丧若死,当即合十躬身,说道:“国师神技,令小僧大开眼界,佩服,佩服!”
  鸠摩智最后所使的“袈裟伏魔功”,玄慈方丈毕生在这门武功上花的时日着实不少,以致颇误禅学进修,有时着实后悔,觉得为了一拂之纯,穷年累月的练将下去,实甚无谓。但想到自己这门袖功足可独步天下,也觉自慰,此刻一见鸠摩智随意拂袖,潇洒自在,而口中谈笑,袍袖已动,竟不怕出声之时泄了真气,更非自己所能,不由得百感交集。
  霎时之间,大殿上寂静无声,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镇慑。
  过了良久,玄慈长叹一声,说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老衲数十年苦学,在国师眼中,实是不足一哂。”
  少林合寺僧众个个垂头丧气,都明白方丈被逼到要说这番话,乃是自认少林派武功技不如人,少林派数百年来享誉天下,执中原武学之牛耳,如此一来,自然是一败涂地,声名大损。
  鸠摩智不动声色,只合十说道:“善哉,善哉!方丈师兄何必太谦?小僧虽然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然则细微之处,和原本的少林神功也有些微差异。能够尽通此七十二绝技,全赖贵我两派的武学精义融会贯通之故。若是玄慈大师同意以‘易筋经’交换我大轮寺的‘龙象般若功’,融汇两派武学精要,以大师的无上天资,应该远胜于我,精通贵派的七十二绝技,当也不在话下。此乃两利之事,玄慈大师目光如炬,应该不难做出决断。”
  玄慈实熟思再三,眼见鸠摩智如此神功,虽然未必当真能尽通本寺七十二门绝技,总之为数不少,这位大轮明王武功深不可测,本寺诸僧显然无一是他敌手,若说寺中诸高手一拥而上,倚多为胜,那就成了下三滥的无赖匪类,岂是少林派所能为?
  既然非他敌手,被逼和他交换武学秘籍,却也是不得已之事,况且“龙象般若功”的大名,他也听说过,确实是一门罕见的绝顶内功,并不逊色于本派甚少有人能够练成的“易筋经”内功。去除声誉影响,和他交换秘籍,倒也并无不可,可惜本派的《易筋经》已经遗失,就算想要和他交换,也是拿不出来。可若是据实相告,鸠摩智未必能信,定然还是纠缠不休,接下来到底如何应对,玄慈方丈大是踌躇。
  玄慈方丈忧虑之事,蓝天雨自然尽知,他开言道:“少林寺禅宗祖庭,底蕴深厚,明王没有探明底细,竟然就敢欺上门来,胆量之宏,真是让本王另眼相看。”
  蓝天雨的话大有深意,鸠摩智自然万分重视,问道:“王爷此言何解?还请明言。”
  “天下第一高手就在少林寺中潜修,明王的实力虽然不错,却不是他一招之敌,胆量当真是让人钦服。据我所知,少林寺的《易筋经》已经遗失,合寺上下精通‘易筋经’神功的,也只有这位神僧一人。你要是有本事从他那里得传‘易筋经’神功,就连本王都要对你佩服一二了。”
  蓝天雨的话,不仅让鸠摩智大为震惊,就连玄慈等人也是惊诧莫名。
  玄慈又惊又喜,问道:“敢问王爷,这位神僧是哪一位?作为少林方丈,我竟然丝毫不知,真是失职。”


第336章 少林扫地神僧
  蓝天雨道:“我此次拜访贵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这位神僧讨教一二,这位神僧现下就在藏经阁潜修,不如我们过去拜访一下。”
  在玄慈方丈和鸠摩智看来,逍遥王的实力已经是世无其匹,被他推崇为天下第一高手的神僧,实在是让他们心中好奇万分。
  玄慈方丈和蓝天雨、鸠摩智当先而行,众人浩浩荡荡的向藏经阁赶去。
  来到藏经阁前,蓝天雨停下脚步,说道:“这位神僧就隐居在藏经阁里。”
  玄慈方丈思来想去,把看守藏经阁的僧众,细细回忆了一遍,始终没有想明白,蓝天雨口中的天下第一高手到底是哪一位神僧?
  蓝天雨向前看去,长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老僧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老僧已是耄耋之年,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看他一副虚弱老迈的样子,不似身有武功。
  以蓝天雨现在的实力,竟然也察觉不出这位老僧有何异样之处,无论是呼吸,还是一举一动,看起来和八九十岁的老人没有任何差别。
  越是如此,越让蓝天雨感到心惊。这位老僧分明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若非受到位面规则所限,不能进阶先天境界,他恐怕早已经是先天大高手了!
  蓝天雨向前快走两步,来到老僧的面前,客客气气地抱拳说道:“晚辈逍遥王蓝天雨,见过老神僧。”
  那老僧停止了扫地的动作,慢慢抬起头来,说道:“施主认错人了吧?我似乎并不认识你。”
  “老神僧佛学精湛,武功之高,更是当世无人能及,小王仰慕已久,今日特来拜见,不知神僧法号如何称呼?”蓝天雨很是客气。
  老僧对于蓝天雨突然找到他,心中很是诧异,停顿了片刻之后,还是说道:“贫僧法号心禅。”
  “见过心禅神僧!不知神僧在此潜修,失礼至此,真是让我汗颜无地。”玄慈也走上前来,施礼问候。
  老僧似乎有些感慨地说道:“这个名字是我自己随便取得,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人提起过了。你们这么多人来到藏经阁,所为何事呀?”
  蓝天雨答道:“小王特意前来少林拜访神僧,本意是想和神僧讨教、切磋一下武学。不意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前来少林索取《易筋经》,少林合寺僧众无一人是其敌手,而易筋经又已经遗失,玄慈方丈不知该如何是好,如今恐怕只有请神僧出面处理此事了。”
  老僧看了蓝天雨几眼,说道:“贫僧在藏经阁隐居几十年,一向不问世事,王爷竟然对贫僧有所了解,真是让人奇怪。”
  蓝天雨说道:“小王也是偶然间听闻,才知道天下第一高手竟然隐居在少林藏经阁。鸠摩智大师天资卓绝,武功非凡,少林合寺僧众,也只有请神僧亲自出手,才能让明王知难而退。”
  玄慈方丈也适时说道:“还请神僧慈悲,解我少林危难!”
  虽然他对这位老僧没有一丝印象,但既然这位高人隐居在少林藏经阁,想必对少林应该是有些感情的,若是这位被逍遥王推崇备至的神僧乐意出手,想来击败鸠摩智,应该不成问题。
  “小僧鸠摩智,见过心禅神僧。”鸠摩智口宣佛号,合十为礼。
  心禅不神僧看了鸠摩智几眼,叹息道:“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
  鸠摩智从这位老僧的身上,实在看不出任何修炼武功的迹象,要不是逍遥王的推崇,他定然会把此人视作一个从未修炼过武功的普通人。
  他本来极为自负,虽然不会轻视这位老僧,但也不会全然信了他的话,当下说道:“什么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大师之语,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心禅神僧道:“不是危言耸听。明王,你应该修炼过少林七十二绝技吧?”
  “不错,少林七十二绝技确实已经悉数被我掌握。”鸠摩智面有傲然之色。
  那老僧道:“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为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
  群僧只听得几句,便觉这位心禅神僧所言大含精义,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凛然之意。
  但听他继续说道:“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精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我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兼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直在此阁中,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明王可知其理安在?”
  鸠摩智道:“那是宝刹自己的事,外人如何得知?”
  玄生、玄灭、玄垢、玄净均想:“这位老僧服色打扮,乃是本寺操执杂役的服事僧,怎能有如何见识修为?”服事僧虽是少林寺僧人,但只剃度而不拜师,不传武功、不修禅定、不列“玄、慧、虚、空”的辈份排行,除了诵经拜佛之外,只作些烧火、种田、洒扫、土木粗活。
  玄生等都是寺中第一等高僧,不识此僧,倒也并不希奇,只是听他谈吐高雅,识见超卓,都不由得暗暗纳罕。
  心禅神僧继续道:“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约。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深,但佛学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众僧闻听此言,尽皆叹服。
  心禅神僧又道:“本寺之中,自然也有人佛法修为不足,却要强自多学上乘武功的,但练将下去,不是走火入魔,便是内伤难愈。本寺玄澄大师,武学修为远超同济,先辈高僧均许为本寺二百年来武功第一。但他在一夜之间,突然筋脉俱断,成为废人,那便是如此了。”
  玄生、玄灭二人突然跪倒,说道:“大师,可有法子救得玄澄师兄一救?”
  心禅神僧摇头道:“太迟了,不能救了。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拣取武学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其实,五蕴皆空,肉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福。两位大师所见,却又不及玄澄大师了。”
  玄生、玄灭齐道:“是。多谢开示。”
  心禅神僧道:“两位请起,老衲在少林寺供诸位大师差遣,两位行此大礼,如何当得?”
  玄生、玄灭只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手臂下轻轻一托,便身不由己的站将起来,却没见那老僧伸手甩袖,都是惊异万分,心想这般潜运神功,心到力至,莫非这位老僧竟是菩萨化身,否则怎能有如此广大神通、无边佛法?
  鸠摩智继续说道:“小僧见识浅薄,心禅神僧的微言大义,我一时之间难以尽解。小僧不才,对于少林七十二绝技略有所成,还请神僧指教一二。逍遥王亲口所言,神僧精通‘易筋经’,若能侥幸胜得一招半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