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谢家金堂(嫡幼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京中之事就只能靠驿站,从冯诚和自己留在京中的奴仆手中得知?可京城离颍州路远; 等消息从驿站传到; 祭奠太后之事自然早有定论; 到那时再想做什么; 只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若是在京中; 金堂尚且能有父兄的邸报可看; 也有不少民间之人; 自发前去抄录各处公告; 汇集成册售卖; 有钱者; 皆可得之。
金堂从前,也只当是新鲜事; 或故事册,并没觉得难得。但当到了颍州才发现; 这些消息唾手可得的基础; 是在京中。
京城是这天下消息最易得的地方了。
可如今,不是京城,而在颍州。
颍州偏远,皇帝又摆明了不待见李恪,许多时候,连官方的邸报都不能按时送到,还不如百姓自己口口相传来得迅速。
金堂坐在水廊下,叹了口气。当初离京前,虽想到会没了这些; 却也只觉自己年少,得来无用,只是会觉得无聊,却没想到在某些关键时刻,这些东西竟如此重要。
“小舅舅,你怎么自己坐在这儿?”李铮正与大管家一道往书房去,远远地瞧见金堂,便绕了几步路过来,上下仔细打量了金堂几眼,才道,“这些日子在河下村可还习惯?”
“一早起来,没什么事做,喂喂鱼,”金堂说着,将手里的鱼食一把撒进水里,又拍了拍才道,“先前住了那么久,怎么会不习惯,你就放心吧!再说,青梅他们都在我身边跟着呢。”
“那就好,”李铮松了口气,又道,“小舅舅若有什么难事,可千万别不开口,万事有我和行知在呢。”
金堂想了想,突然道:“你这么一说,我倒还真想起一件。”
李铮忙问:“是什么?”
金堂道:“从前在京中时,有不少民间自制邸报,如今颍州可能得”
“小舅舅要这个做什么?”李铮没说能不能得,倒先问了这么一句。
“这不是姐夫出门在外,一日没到家,我心里总觉得放心不下吗,”金堂顿了顿道,“官府邸报倒是有,数量却少,每年也就那么固定几份,反倒是民间小报,消息灵通,万一就有哪份记着姐夫的事呢。”
祭拜太后的提议,金堂摸不准李铮知道多少,索性彻底不提,反正他担心姐夫这事儿,也并不是假话。他之所以关心此事,想看邸报,最终也还是因为姐夫。
“原是为这这个,”李铮笑了起来,却没多说,只道,“书房里放着几本官方邸报,小舅舅自可随时翻阅,这民间的,却有些难,只怕要等一等了。”
“没有也无妨,”金堂道,“民间小报多新鲜事,过了那几日,再去看,便已成旧事,不消再提,从京城到颍州太远,只怕寻见小报,反不如不看。”
李铮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李铮说完,又道:“外头天冷,小舅舅可要同我一道回去?”
金堂本就没什么事做,方才又将最后一把鱼食撒了,此时自然不会拒绝李铮的提议,与他同行。不过走到半路,金堂便回了自己院子,没去书房。
过不两日,大管家便亲自拿了几份邸报前来拜见,金堂略翻了翻,发现大多是临近几个大省所出,京中民间邸报也有,最晚是十日前的,各自成册。
而从京中的册子上,金堂甚至看到了从前的老熟人因忘了带钱吃霸王餐,回家被他爹被揍的事。当然,金堂也如愿翻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十二日,礼部侍郎刘旦言太后冥诞将近,欲请旨办法会。承恩公刘橖请皇帝亲临祭拜,以为天下孝子表率。
十四日,工部侍郎向诃言京郊慈佑寺因大雪有多处房屋损毁,欲请旨修缮,上允之。
这些都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记录,金堂一一翻阅下来,发现每隔几日,都有和这事相关的消息。
显然,因为不少人都爱看,为了从中牟利,编写之人自然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消息。甚至其中还有一些未经证实,明显半真半假的信息。
如大朝会后,承恩公求见,并质问皇帝为何拖延祭拜之事。至于结果,上怒,逐之而出。
这一段,把金堂彻底看笑了。
皇帝威严,他是见过的。承恩公虽然眼高于顶,从来不把其他人放进眼里。可面对皇帝,他却没这个质问的胆子。便是有,也应当被“上怒”,给吓破了胆。
何况这只是民间小报,哪能知道深宫消息,除非是有人特意放出,否则都只当笑话看就是。
至于其他关注此事之人,金堂很清楚,他们只是想要从中观望,三皇子李恪,到底还有没有价值。
此后,不管是官方发行,还是民间抄录,最有用处的那些,永远能适时摆在金堂的桌面上。
也正是因为这几分小小的邸报,金堂忽然懂得,李恪的势力比他想象的大得多。这被管家源源不断送来的邸报,何尝不是李恪亲自在他眼前揭露的冰山一角?
—
河下村中,潘先生看着面前金堂的文章,不由得点了点头,赞道:“你平日总有些巧思,文章却往往空洞,如高台锦绣堆成,底下却是简陋木梯,无有遮挡,有风雨来时,便摇摇欲坠。”
“这样的文章,考秀才尚需教导,再往上就更加行不通,没想到才过来半月余,你的文章便多了血肉,不错,不错!”
金堂一听,就知道是那些邸报之功,却也免不了为自己旧日积累喊冤:“先生原先还说,我的文章已足以考中秀才,如今又说我空洞,尚需教导,就像原先满意的不是您一样!”
潘先生闻言,道:“你才八岁,能做出原先的文章,从年龄看,已是难得,我自然满意,可如今做的更好,也不是虚言。莫说是我,你再回头看时,又是个什么想法,可还会用那些典故?”
潘先生说着,起身将金堂旧日第一篇文章寻了出来,递给他。
金堂略翻一翻,便红着脸合上。
语句勉强通顺,用典牵强,这样的文章,放在金堂的架子上,他是连读都不会读的,怎么以前就这么满意呢。
“先生,你以前真没给我放水?”
潘先生瞧见金堂这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凡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要是从你第一篇文章,我就以当世名家水准要求你,你写到数十岁,也只得那一篇而已。”
金堂闻言,脸上堆起笑意,拱手一礼,口中道:“多谢先生教导!”
潘先生无奈的摇了摇头,只道:“坐过来些,我给你讲讲该如何改今日的文章。”
屋外,一个宝蓝色的衣角被悄悄收了回去。管家匆匆而来,正要行礼,被那人止住,指了指外头。
待到那人转身,赫然是才回到颍州没几日的李恪。
“过会儿我带金堂回去,你去同潘先生告假,”李恪说完又问,“金堂这些日子学业可好?”
“潘先生说,金堂少爷明年可下场一试,”管家小声道,“童生试不难,看潘先生的意思,前两场名次定不会低了,院试原还有险,这几日您不在颍州,金堂少爷反而更加刻苦用心,潘先生已断言说是十拿九稳。”
管家顿了顿,看了李恪一眼,又将金堂要邸报的事情说了。
“属下留心着,金堂少爷看得最多的,似乎是您和祭奠太后一事的消息。”
李恪闻言笑了起来,道:“金堂一向是个可心的好孩子,在这上头,连长平都不如他。”
作者有话要说: 反复写了三天,卡在姐夫回来要用什么姿势,霸气、萧索都试了几遍,什么一片冰雪几人单骑,什么仪仗加身轿撵归家,结果全都没用上不说,还选了最不起眼的一种TAT,本来定好最迟昨天一定要写完更出来,结果……高估了自己卡文时的速度orz前几天卡文欠的更新周末会慢慢补上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梦里阿珊 10瓶;你好 2瓶;凝鸢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四章 京中皇后
“母后; ”令仪公主进了小佛堂,也点了一炷香,供在佛前,才走到皇后身边; 轻轻唤了一声。
皇后慢条斯理的将最后一粒佛豆捡完; 口中念了一句佛号; 才看向令仪公主道:“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令仪公主原本有些急躁; 只是强压着; 如今瞧见皇后不慌不忙的模样; 心情慢慢平复; 道:“方才父皇定下了慈佑寺祭拜的日子。”
“明年开春?”皇后不紧不慢的说了这么一句; 虽是问话; 却用了十足肯定的语气。
“母后怎么知道?”令仪公主有些惊讶; 随后又道,“向侍郎将工期报了上来; 说是冬日里各处都冻着,没法赶工; 最早也要明年开春才能修缮完; 承恩公听了就立即再向父皇请命明年开春祭奠太后。”
“他也只有这点本事了,”皇后一早猜到这个结果,倒没多少遗憾,反倒是承恩公越是步步紧逼,她越是心里高兴。太后死了这么些年,承恩公却还当这是太后还在时,有人调和的时候呢。
“可这样难得的机会,又要像上次一样错过了,”令仪公主有些不大高兴; “早先嫂嫂回京时,若不是他们从中阻挠,差点就成了。尤其是承恩公,回回都有他,次次都是他!”
皇后看了她一眼,才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这时节,四处起风,晚些回来才好。”
令仪公主转了转眼珠子,隐约有些明白了,便又轻声道:“我瞧着父皇对承恩公的步步紧逼颇有微词,昨儿若不是碍着才过世的大皇兄,都要张口训斥他一番了。”
“那哪儿是碍着老大,”皇后闭着眼,一颗颗数着手里的佛珠,“老大没了也就没了,死人可不在承恩公眼里。本朝可自来没有皇太孙的先例。”
自从大皇子死后,大皇子府也是人走茶凉,别说那些往日兄弟、属下,就连他亲舅家承恩公府,也是忘了从前的热络,一心为二皇子奔波,把他那一家子忘在脑后。
“母后的意思是……承恩公背后是二哥?”令仪公主一点就透,肯定道,“这事儿父皇也知道。”
“这几日,不管什么事,你都别掺和,”皇后停下手里动作,嘱咐令仪,“老二没吃过这样的苦,自然想尽了法子要出来。”
“可……”令仪想说若皇帝果真心软了该如何是好,但见皇后重新拨弄佛珠,一心向佛的模样,便也只好闭口不言。皇后心里有数,她只需照做就是。
“还有,”皇后正色道,“承恩公毕竟是你父皇的亲舅舅,你心里有再多的不喜,面上也要做足。”
“母后放心,我都晓得的,”令仪俏皮道,“我给的脸面也不是给他的,是做给父皇看的。”
“你明白就好,”皇后没再多说,只叫令仪走前,记得带上特意叫做给她的梅花糕。
待到令仪离开,皇后才搁下佛珠,慢慢起身。
有小宫女赶忙来扶了皇后回去歇息。皇后有些睡不着,便叫了个手巧的宫女近身伺候。
“那边如何了?”皇后躺在榻上,由着宫人为她按头。
宫人垂首答道:“大皇子妃说,多谢娘娘记挂,她同意了。”
“好,”皇后睁了眼,对这回答毫不意外,只道,“今年的除夕宴,便是个好日子。”
“是,”那宫人应了一声,又笑道,“等大皇子妃住过来,咱们宫里,也要热闹起来了。”
“不过是别人家的热闹,”皇后口中这么说着,却也带了几分期盼。她盼的自然不会是大皇子妃,而是不久之后,一家团聚的未来。
皇后看着慈佑寺的方向,眼中难得露出几分锋芒与愉悦。都说太后聪明睿智,集家族之毓秀,众兄弟中,无能及者,常被父祖恨非男儿。
不过如今看,太后再厉害,也仅止于此了。
太后在时,虽身处深宫,可家族大事,俱都请她示下,承恩公府一族蒸蒸日上,全靠太后一手促成。大皇子二皇子深得帝心,也与太后息息相关。
太后当初以一死让恪儿多年不能归京,叫他们母子分离。但只要活着,皇后就不怕。活人争不过死人,可死人毕竟已经死了,可没有再翻盘的能耐。
太后在时,她那一脉无人行差踏错,便有所误,也有她做遮掩,人人都是人中龙凤,当世俊杰。但她死后,不管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个个都有自己的盘算,就是承恩公,也暴露了他冷心冷情、逐利而行的性格。
皇后退居小佛堂这几年,看似与世无争,却是暗中培植势力,潜心蛰伏,从不现于人前。若不是身上还担着个皇后的名头,只怕都没人想起她。却也正是如此,不管发生什么,也不会有人怀疑她。
比如大皇子二皇子摩擦升级,兄弟反目。比如承恩公后院失火,夫妻陌路。再比如……皇长孙坠马断腿,大皇子回护庶子、侧室,夫妻决裂。
皇后从前并不是什么细致人,加上多次出手,难免留下痕迹,但她有个好儿子。李恪虽远在颍州,却也留了人护着母亲。
想到李恪,皇后重新闭上眼,唇角的笑意却怎么也下不去。
她慢慢变成如今这细致妥帖,走一步想十步的模样,却是甘之如饴。
“娘娘,”有宫人走了进来,“皇上有赏赐送来。”
见皇后没什么动静,那宫人自觉道:“说是温室才出了两筐菜蔬,皇上叫分了半筐过来,又将今年才得的东珠送了一匣子来,奴婢看过了,成色极好,听说刘妃还向皇上讨过,却没能成。”
那宫人突然闭嘴,恨不能将后头两句囫囵着吞回去。
皇后却没在意这个,睁眼道:“把东珠分半匣出来,等给恪儿送信时,带给斓儿,叫她拿着玩。”
“娘娘对三皇子妃可真好,”有宫人这么恭维了一句。
“她是我儿媳妇,我怎么能不待她好,”皇后想起能和李恪一起吃苦、共患难的谢斓,从来无可挑剔,“早先皇上便下了旨,如今想必也该到颍州了。”
为皇后按头的宫人适时道:“殿下封禅结束便下的旨,应当就是这几日了。恭喜娘娘,恭喜殿下,错了……如今该改称王爷了。”
“不过是个郡王,有什么好喜的,”皇后言罢,却又改口道,“也的确算得上是件喜事。”
皇帝封了李恪做郡王,看在旁人眼中,便是不愿李恪回京,绝了他继位的可能,用爵位做安抚,抹平功劳,好堵天下悠悠众口。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还没完成,本来想一起发的,还是把皇后的部分分开了,以后如果再有这种没有主角,全配角占主的章节,我也会尽量分章,在提要里做特别提示的。
说实话,如果不看我一句话就能纠结半小时,两天才写完这么点的话,我好像还是能写女主文的,是吧?是吧?
这章是因为有小可爱提出想看京城里的事,于是写了皇后,又带了一些金堂没法知道的事情。下章我尽量明天中午补完发出来。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虞晗 20瓶;大玉米 10瓶;晴雪 5瓶;Blue、司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五章 谢家金堂
等到皇帝确定了开春将要前往慈佑寺一事; 京城的气氛,便好似添了几分松快,总算有了些要过年的意思。
宫里宫外,张灯结彩; 承恩公府门庭若市; 便是被幽禁在府中的二皇子; 也在深夜得了不少礼物。
颍州河下村中; 潘先生讲完这最后一次课; 便要给学生们彻底放假过节。金堂; 就是这最后一名听课的学生。
待到讲完课; 潘先生又翻书给金堂布置了不少作业; 才道:“你若想来年一试童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