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富贵那嘴不停的讲述,之前仍认为是搞噱头的孟大人都觉得富贵有魔力。
  要不然,他怎会莫名其妙听入了心,怎会慢慢觉得即使是噱头又如何。
  一县父母官,能放下架子,走进百姓间,又为百姓摆摊吆喝,为办成实事,搞些噱头又何妨。
  宋富贵在向皇上“推销”松花石时,借此机会解释了此次为何要由县衙背书,知县站出去牵头。
  他说:
  他们会宁地处偏远,运输艰难。
  在山区中,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分散,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些货商在宋知县没上任前,用很低廉不公平的价格收上去,低价购高价卖出也就算了,有的还以次充好,外面评价会宁大山里的东西良莠不齐。
  宋知县上任后,认为只有县衙牵头,号召百姓们归于集中的收购,形成一股力量不是零散的,才能有优势让好的会宁特产占据市场,并且保质保量,才能逐渐提高知名度和美誉。
  富贵不止解释清楚了只有县衙出面才能让百姓抱成团。
  才能让山区的贫困户,通过出售自产的优质特产实现有尊严的脱贫,不再让朝廷一想到那个偏僻的地方就是个困难县,要给会宁穷苦二字摘帽。
  而且还直接告诉皇上,他这个货商又是收又是卖命运来却拿不到别人想象中的高利润。
  因为知县大人在最初就命他们,要拿出很多利润建设会宁,这是提前订好的规矩更是命令。
  皇上摸着松花石,一副静听下文的模样。
  宋富贵就开始背福生说过的那些。
  推销土特产上行的同时,拿出银钱鼓励补助百姓开垦荒地,深耕希望田野。
  知县大人始终强调,到啥时候咱都离不开粮食,要以地为本。稻花香里才能说丰年。
  大太监看了眼皇上,心想:这话算是说进皇上的心口窝。干什么都别忘了种地。
  富贵继续道,宋知县到任后还说过,全县甭管做什么都要围绕一个最终的目标: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会饿死人,不愁全家没有棉衣穿。
  保障嘛。
  保障家家有耕田。
  保障户户在农闲时有副业收入,贴补生活开销。
  皇上问:“你怎么不说了,那第三保是如何呀。”
  富贵吊足皇上胃口,这才告知道:
  三保是,在天灾再次来临时,无法与老天做抗争时,县衙有银钱带动百姓自救。
  县衙不用向上级申请拨款,不用向朝廷伸手,就能保障被波及的百姓有医疗救助和盖得起临时安置点。


第九百九十七章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一更)
  宋富贵讲完就跪地。
  一副草民确实知晓您是皇上的模样。
  也正是知道,才会说这么多。
  要说的,肝颤也要讲的明明白白。
  错过这时机就没啦。
  毕竟福生离您太远,经过那一级又一级的嘴,谁知道到了您那里会传成啥样。
  富贵谁都不信,包括杨明远对他说的。
  他只信自己。
  就怕皇上寻思这是宋家的买卖,以为福生的功劳大过瑕疵去补偿之类的。
  求皇上您可别委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全睁开全明了的好。
  所以说,越矩哪怕被砍头都要讲。
  眼下讲完了,草民请您降罪。
  其他人听完,像是一幅画,像是被定住了一般。
  楼上静悄悄的。
  皇上站在二楼窗边,背对着身,望向北方。
  旁人根本看不到皇上的表情。
  陆畔的二姐夫是难得放下清高的心态。
  原来县官还可以这么当。
  他心头只涌动着一个念头:
  小舅子,请你速娶宋家女好吧,这样他就能好意思登宋家门了,合理地向宋知县请教一番。
  孟大学士孟景遇看着皇上的背影,是在心里第一次假设:
  当初如若他点中宋福生为状元,眼下又会是如何。
  当皇上再转回身的时候。
  富贵觉得一切变的非常出乎他意料。
  他这么敢想的人,都没有想到。
  皇上竟对那位孟学士说:
  “你不买这松花石吗?老爷我觉得这块,唔,就不错。”
  随手一指,指了个标签标注万两银的摆件。
  那位孟大人看一眼标签,看眼皇上:“这……”
  “恩?不好吗?”
  “好,好,这松花玉石极好。那个,店家,给我送去。”
  大太监李德全笑着示意宋富贵起身。
  没看明白吗?皇上无意让百姓跪啊起的。
  虽你已认出,但也要配合。
  速速起身吧,呵呵,去给孟大人包上这块松花玉石。
  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孟大学士看着富贵的眼睛小声问道,“你知我是谁吧,能否先送与府中?”
  他没有带钱啊。
  宋富贵急忙笑着点头,自然是可以的。
  陆畔的二姐夫也笑着指向一块砚台对富贵道:“店家,麻烦将这块砚给我包起。我回头会派人来取。”
  说完,陆畔的二姐夫就急忙去追皇上一起下楼。
  皇上就这样消失在会宁特产店。
  他问一路小跑终于赶上来的孟景遇,“朕的门生如何呀?”
  只看孟大人满头是汗,不知是跑的还是没钱臊的。
  用袖半遮脸拱手道:“老臣羞极,愧极。皇上,您的门生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纸上谈兵。”
  “哈哈哈。”
  ……
  “拟旨。”
  皇上微服出宫回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俩字。
  他心中仍回荡着那两不愁、三保障。
  他要宋爱卿这样的好官能惠及更多百姓。
  丁坚和杨明远齐刷刷站起身。
  而此时送走皇上的宋富贵,正软着腿坐在楼梯上。
  一抹脑袋,头上全是汗。
  楼下卖货的找来,一愣,“贵爷,这话是怎么说的,您这是怎的啦?”
  还怎的啦。
  你们在楼下一无所知。
  可你们知不知道老子刚才经历了什么。
  那可是皇上啊。
  他哼一声,我小命就会神不知鬼不觉丢掉。
  虽然我丢了命,咱家阿爷并不会感到惋惜。
  可是咱家福生绝对会很伤心的,都得想他想到坐在坟前掉泪。
  得得得,打住。
  咱头上这颗脑袋看样还很牢固。
  “啥事儿?”
  “贵爷,您猜怎么着,咱们主打的人参还有蜂王浆没有卖出多少,倒是辣椒块和天麻全被订走。
  是去掉那些样品,全部啊。
  咱们是打发人送信儿快让会宁再送货还是如何?”
  富贵点点头,辣椒块卖光能理解。
  辣椒,朝廷里有关系的早就知晓。
  牛油辣椒块扔锅子里涮,向外面一摆,那香味儿四处飘。
  这里是京城,皇城根脚下,一板砖扔过去普通人家少,大酒楼、百姓还有卖调料的可能会订不少。
  但是没想到天麻能卖的如此好:“是药铺子买下的?”
  “恩,来了几人一闻,凑头又一顿私下说话,然后就让开票子送货,说是京城老字号。”
  “知道了。”
  “贵爷,您不高兴吗?”
  还成吧。
  分和什么比。
  比起刚才批发出的那些松花石砚。
  比起黑孟大人那笔万两银钱。
  以及,比起皇上回宫后,将会迎来更好的买卖。
  “通知下去,让大伙轮番吃口饭,估计咱们接下来要狠忙一阵。”
  真就照富贵这话来啦。
  可以说,这一日,是宋富贵一直到老,回忆起来都觉得是活的最刺激又恍惚的一天。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继皇上亲临光顾后,第一个来的是国公府。
  “这个贵啊这个,”他不想卖给国公府。
  这次出门太过忙碌,要不然马老太都要给长公主送一块了。
  有现成的,小将军家为何要买,这不扯呢嘛。
  陆丞相派来的何伯,笑看富贵道:“听说订货要先开票?”
  “可是,我们这个是要拉到别地儿展览的,压根就没想卖。”
  “已经明码标价就别留着了,掌柜的开票子吧。”
  宋富贵只能硬着头皮,在心里对小将军说着对不住,卖了。
  价签标注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两白银,高三尺,绿如玉苍的镇店松花石被买走。
  二十名会宁超男踏着正步,大肆宣扬,大摇大摆,抬着玉石送到国公府。
  就这种情况下,宋富贵还操心着。
  拽着何伯,担忧道,“国公府有这么多银钱真的好吗?”
  即使有十万二十万雪花银那也不能露富哇。
  真是为你们好,咱偷偷摸摸的,他绝对配合。
  说着话,就要去给那些超男喊回来。
  何伯拦住,在心里笑,打算回头将富贵这番好意转述给老爷和老夫人听,“就要如此。”
  陆夫人坐在花厅里,望着那石头:“……”
  老夫人是喝着茶忽然呛住,一边用帕子沾着嘴笑,一边说皇上是个会过日子的。
  就这样,全城都知晓会宁特产,最贵的松花石被国公府买下。
  皇上在皇宫听说后,感叹道:这就是皇姑母,姑母总是这么支持朕。
  正伴驾的刘淑妃,回头就急忙派人向娘家送信。
  还怕娘家反应不过来,特意让捎了话,让祖父和父亲别糊涂。
  很明显,皇上那是恨不得让大臣们凑份子给掏了磨刀石的银钱。这时候谁家站出来大力支持,皇上就会认为谁懂圣心。
  你以为你藏着掖着的,皇上就不知晓各府的情况吗?
  瞧瞧那孟大人就是个例子,不多不少,万两白银,不会让孟府吃紧,也不会让孟府特别好过。
  回过头说,国公府这一出手,富贵他们就忙疯了。
  对各府派来的管家不停说,“不好意思,摆件已经没有了。”
  那砚台呢。
  “砚有,小的给各位爷介绍一下,分几个等级的。”
  用不着介绍,你快别墨迹,赶紧给咱们几个府发几块。
  再说一会儿话,我们砚都要轮不上啦,回去怎么跟主子交差。
  富贵就开始收钱,你一块他一块,哐哐哐,开票子那戳子卡的,楼下都能听见。
  六六六,九九九,一七七七,二八八八。
  楼下的百姓:“给我们看看那宝物呗,看一眼都不行吗?听说那宝物被送进了宫?嗳,就国公府花五万两白银买那宝物是真的吗?”
  说到御用,一个个讨论时瞪大眼睛。
  说到五万两时,还倒抽一口气,好似被自己说出的这话吓到了。
  造谣就是这么来的,哪有五万两,谁说的。
  郭老大在下面负责指挥秩序,“咱大伙真买货的来这面,看热闹的明日再来好不好,要给各府采买的管家留出空档。”
  谢文宇带着一队小厮,就是在这时进店的。
  上楼就找到富贵,插个队,冲咱这关系要给我们侯府留出好的。
  他父亲特意给他招回府嘱咐办这事。
  宋富贵真心诚意推荐,谢公子,买人参蜂王浆鹿茸和猴头蘑吧,不一定非要买松花石,真的。
  “那些买,砚也要买,给我拿一块成色最好的。”
  这一日是混乱的,到后头,小貂和蜂王浆蘑菇木耳都没了。
  没啦。
  才过一天而已。
  宋富贵走一步,郭老大跟一步。
  “你围着我转摸摸干啥呀,郭哥。”
  “不行,你眼下太值钱。”
  是,太有钱了,银票论沓算。
  富贵蹲在灶坑边犯愁:
  咋整啊,福生,银票又不能托人捎回去。
  俺要带人先回去送钱吧,郭哥还不让。
  我们到底按不按原定计划去那几个县招商啊?
  郭老大双手一拖,富贵差些被他抱起来:“离灶坑远点儿,烧了你不要紧,别烧了兜里的银票。”
  第二日。
  皇宫向天下公告,松花石砚,为皇家御砚。
  皇上夸:夏不枯冬不冻,光滑细腻,发墨润笔。
  会宁每年要送四块,只四块就可。
  其他人也可用这御砚,皇上与天下文人墨客分享。
  另外,会宁特产人参、鹿茸、蜂王浆、蜂蜜,猴头菇、椴树木耳也入册内务府造办处。
  也就是说,皇家会每年定时向会宁采购。购,花钱的。
  同时,一支宣旨的队伍出了城门,带着皇命直奔会宁。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产房传喜讯(二更)
  连番的消息一出,连锁反应太大了。
  留京的几位进士赶到会宁特产店,亲自站台。
  宋富贵心知,这几人中,最实在的是杨明远。
  咱不是说挑理。
  他知道,要是福生带队来,那不用说,那几位也会早早露面,都恨不得出城迎,不会让小厮跑到镖局过问。
  但有杨状元这一对比吧,就觉得有里外亲疏了。
  杨明远下衙就来这里帮忙,状元出身,还让他亲娘哥哥给大伙做饭,咱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宋富贵做主,将捂住没剩多少用来去旁的地方展览的松花石砚,硬是背着人塞给杨明远一块。
  “你也给他们啦?”这是杨明远的第一反应,穷苦出身受不住这个。急了,一下子送出去好些块?
  “没有,你不是不让嘛,就给你,别吱声。”
  “我也不要,这一块眼下被叫价很高,快拿去卖钱。我叔要源源不断向兵部交磨刀石,你明白吗?我在信中已与叔写的清清楚楚,难处在后面,想必会很缺银钱补给干活的百姓。”
  “给你就拿着,那个干活的钱,该给百姓开多少就发多少,俺宋家不会欠。”
  富贵心想:
  再穷不差这一块,再苦不能踏人情。
  用贵重的物什补吧。
  当宋富贵留下在京揽订单和跑腿的人手,带队赶到秦皇岛抚宁县崔进士这里时,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地知县崔进士早就翘首以盼。
  “我都听说了,好些品类进了皇宫,成了御用贡品。”
  富贵和郭老大不好意思道:“卖超了,就带来一些样品能行不?你们县里的货商要想买,得等。”
  啥叫能行不,是太行了。
  等怕什么。
  宋福生的朋友崔知县表示,咱不能在我管辖的县里,我们秦皇岛的知府大人派人递过话,让我通知你们去府城。
  “啊?”
  别啊了,知府大人都想买一块砚台。
  眼下,不是这东西值不值贵不贵的事,是品阶高一些的官员不跟上皇上的步伐,心里感觉不踏实。
  买的人越多,没买的人就显得突兀。
  并且,崔知县在路上还给出主意嘱咐富贵道:别在外面乱晃,就在他这里走一遭然后赶紧回家。
  因为眼下,无需赶往各地各县推广你们会宁特产,谁不知道啊?
  所以,回会宁等,等各地主动送上门。
  在说这话时,崔知县眼里还带着复杂,他是通过宋富贵和郭老大的脸,在心中思议宋福生。
  到底是不一样了。
  虽然曾经就非常看好宋福生,但没想到会快成这样。
  才分别多久,他们这些人好似到任上还没有做什么,那面远在会宁的宋知县就将他们远远甩开。
  ……
  富贵他们归心似箭,兜揣沉甸甸的银票和好些进士朋友写给福生的信件。
  当他们离开秦皇岛,上路向家的方向赶路时。
  宋福生正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头戴貂皮帽子,站在松花江的江面上看壮小伙们冬捕。
  这是咱北方的文化。
  据说,如果哪年冬天捕鱼的数量非常多,那百姓就认为明年会非常顺利,代表年年有余。
  他这个知县要出席,与百姓们一起祈祷明年是个丰收年。
  “一二三!”小伙子们拔河一般喊着口号拽动渔网,冰面上随处可见爬犁。
  “大人,头鱼出来啦。”
  宋福生两手插在暖袖子里,爽朗笑着:“看来这头鱼大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