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饭到马奶奶她们粉花小分队全部回来之前,要帮胖丫姐姐做沙盘,这叫手工课。
  说是手工课,往后也不停,即便将来沙盘做完,也要长期的上下去。
  只不过,以后可能是帮着叠蛋糕盒纸,帮着开春上山采蘑菇、采摘带颜色的野果子晾干之类的。
  那么问题来了,啥时候玩呀?
  起早,或者是晚上。
  宋阿爷告诉小娃子们:
  “你们不是惦记去冰面上野吗?可以。
  大清早或是晚上,咱们家每日都会有叔叔伯伯和你们爹,去冰面上起早贪黑砸冰窟窿捞鱼,你们可以跟着去,放放风。
  还免得你们疯起来顾头不顾腚,在冰面上摔着脑袋俺们都不晓得。”
  有小娃就提出:“早上起不来呀,冷。”
  宋阿爷:“那就没招了,那你只能躺在暖和的被窝里温书,背头一天学的,这么的也中。”
  小娃们被顶的,他们不中的:“……”
  钱米寿不气馁,发现同伴们都不吱声了,他再接再厉道:“早上不中,晚上也不中啊。晚上黑,玩,也看不着啊?就不能换别的时辰吗?挤一挤,就有了。”
  宋阿爷:“怎么看不着?有火把照亮,不耽误玩,正好你姑父还有他们的爹都在旁边守着。”
  “有姑父守着,我能玩好吗?”
  宋阿爷笑眯眯道:“玩不好就对了,你们还想怎么玩好?”
  这些个淘小子,竟拐带着村里的孩子,近日沿着冰面能走出去老远,错个眼珠滚着冰球子就没影了。
  这是啥地方,山边。
  你说揍吧,不舍得。
  跟后屁股管吧,哪有空。
  ……
  事实证明,宋福生对自己不能尽职尽责当老师,判断的很准确。
  才没过几天,小娃子们就被他脱手甩给了闺女。
  变成了宋茯苓在拿着书本领读。
  变成了宋茯苓在拿着教鞭,考这些小娃子们背诵。
  变成了宋茯苓在黑板前写字,让下面的娃子们跟着描字。
  一笔一横一划。
  宋茯苓坐在前方书桌,一边写,一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下方的“学生们”,有孩子不老实要坐不住时,她就:“咳咳。”
  宋福生近几日在忙啥?
  他是带着宋富贵他们,在各县各村的瞎溜达。
  认识了好些个朋友,最起码下回见面都到了面熟的程度。
  也去了那个在逃荒路上结识的员外爷家,登门了。
  宋福生几个人,特意带着用虎骨泡的酒,虎骨没全卖,留了些,带了两坛子,带了一脚子野猪肉,又带了块宋茯苓给做的六寸大小的蛋糕去的。
  员外爷的老伴,打宋福生一出现,就面露高兴至极。
  老太太对外面的村里人特意介绍说,这是我家的亲戚,实在亲戚。
  等坐在堂屋寒暄一番后,老太太才一脸愁容,拜托宋福生道:“快帮我劝劝。”
  “怎的了?”
  “病了,要不然早就去你们那啦,咱上回分开时还说好了的,过几日就去。结果转回头,这不嘛,就摔了。去买田时,摔到人家地头了。地也没买成,怎么想怎么不吉利。”
  宋福生被员外爷的儿子和老太太一起引着,来到了里屋。
  瞧了眼眼窝瘦塌陷的员外爷,不用掀被看就能猜到,应是摔得挺严重。
  而且人一旦摔了,尤其是这么大岁数了,至少需要三两个月在炕上躺着,出不去家门。
  员外爷家又因为也面临着才落户到这里,面临着“白手起家”的局面,着急挣钱,老爷子心里着急,一股火就变得更严重了,头疼脑热也跟着来。


第三百五十五章 九更(为盟主笑晓打赏+7)
  宋福生自然先问候病情,随后才和员外爷唠起了家常。
  唠他们最近在忙啥。
  说开点心铺了,一天在胡忙,要不然早就会登门。
  而且,本应该冬至节来拜访,可冬至节那日,家里还发生点儿事,遭了狼,和狼一顿恶战,外面又下着冒烟大雪就没来成。
  又怕过段日子有别的事,也是挺久没见了,很是惦念。
  一想,得,趁着眼下有空,赶紧来看看您老。
  多久没见了,却没想到您老摔了。早知,应该早些来的。
  员外爷也和宋福生一顿唠,关系亲近了不老少。
  拍着宋福生的手,重复了两遍:“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的那些同乡们有你,是他们最大的福分。”
  这个老乡,这个后生,往后一定会错不了。
  宋福生也能看出来员外爷着急挣钱,总是叹气嘛,劝道:
  “您老别上火,伤了骨头不是一日两日能养好的,你先把病养好。回头等您么事没有,我这头要是听说有哪种营生尚算不错,定知会您。”
  宋福生拒绝了留饭,带着宋富贵几人,拜访过后就离开了。
  员外爷的儿子亲自给送到村外,还冲宋福生郑重施了一礼:“宋兄,能感觉到,家父受您开解后,心情畅快了不少。”
  与此同时,老太太正和员外爷坐在炕上感慨道:
  “之前,我还寻思着,他们那伙人靠上贵人了。
  我以为,这么久没联系,他们往后和咱们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见过太多,当初咱们帮他们行,转回头等人家行了,可不一定会惦记咱。
  毕竟,说是老乡,都是逃难一起来的,但是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猜的那么准?谁晓得他们能不能记得当初咱们的善意?
  却没想到,老爷你摔了,咱们没去他们村瞧瞧,他们竟特意打听了一路,鞋让雪湿透,找咱村里来。
  而且还很知礼,带着物什登门拜访,还看出了老爷心急想早日再置家底,说帮咱们打听打听。
  看来,这个后生,确实是像老爷说的那样,将来总会错不了。
  说句实在的,那时候,老爷和我唠这话,他们又认识贵人,我心下虽然承认他们往后会错不了,却只觉是搭上贵人才会错不了。
  可今儿,我不那么想了,那位后生,就算即使眼下不认识贵人,但冲这品性,冲他说话办事,将来也总是会遇到贵人的。”
  员外爷笑着点点头道:
  “起初,我瞧上他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那股子透彻劲儿。
  那时候,投奔来这里的路上,这一队人,要将他们那伙人独独扔下,这个后生却表现极为得体,毫无意外之色,说明早已参透。
  这才叫,人情练达皆文章啊,心镜眼静。
  童生又怎的?我见过太多举人老爷是个糊涂虫,即便将来考中进士,哼,也是个白给的货,不及这个年纪轻轻的童生。”
  老太太认同的点点头,想起一事,忽然问道:“对了,老爷,您和他提老家那面的事没?”
  员外爷收敛了笑容:“没,他倒是问了,我回的是没信儿。”
  老太太想了想:“也是,告诉又能如何,还不如一心一意琢磨怎么在这里站稳脚跟。连咱们听了也只剩下闹心,除了闹心,又不能做别的。”
  老家那头。
  员外爷托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是:
  因为老家那面的城池,离燕王这面管辖的城池近,所以两面都封城了。
  必经之路,有重兵把守。
  两面都有重兵把守。
  据传,老家那里,有钱有本事的,当初没逃出来的也要在里面被圈着,是不准以任何借口再出城寻亲或投亲。
  不准有任何书信往来。
  不过,家有余银,有一点好,允许他们可以交重银,买下不被征兵的名额。
  只是很贵,真不是啥样人家都能买得起的。
  有的没跑出城的大富大贵之家,都未必能花得起银钱免除全家所有男丁不被征兵的命运。
  而以前在齐王手底下当股肱之臣的人家,想交银钱买不被征兵的名额,人家都不收。
  因为吴王在攻进齐王的领地后,也就是攻进他们的老家时,就下命令将这些肱骨之臣圈禁起来,让这些人亲手写下齐王的十宗罪。作为曾经的下属,亲自揭发,好昭告天下。
  有不写的大臣,还忠于齐王的大臣,家里的儿郎立马就被抓走送去战场。
  要知道,眼下虽然没有大战,但是北面燕王和吴王新占的城池是很近的,经常有摩擦,这些大臣家的儿郎,就是打开城门被推出去迎战的第一批炮灰。
  据传,已经死了好多原齐王手下大臣家的子孙了,被圈禁受不了侮辱上吊的大臣也甚是多。
  这就是换了“天”的代价。
  而他们老家以前的“天”,那位齐王,曾信誓旦旦说不投降,与子民一起迎战,城在,他在。
  但事实上,员外爷听到的消息是,在城破之前,他们以前的“天”就提早带着几队人马先逃跑了,跑哪不道。
  以上,这还都是关于大户人家的传说。
  普通百姓就更可想而知。
  没逃出来的那些百姓,别说用重银去抵人头,都没有粮食去抵人头。
  因为粮食,早就被搜刮的差不多。
  在吴王占城时,那时候正好赶上秋收,第一件事就是下来老多兵,也有抢匪,在四处搜刮各村,逼迫百姓交粮。
  收完,据传当时只留下一小部分粮食,为留给吴王手下驻守的正规军。
  然后连夜,将大部分粮食,立马运往吴王以前的领地。
  或许,在吴王眼中,他以前的城池百姓,才是人。
  而他攻破占领的城池百姓,不过是给他们干活的工具罢了。死活,他是不顾及的。
  再加上天灾,可想而知,当初没逃出来的那些老家人会什么样。
  据传听到征兵,能一日换得一个长霉的饽饽,已经不是硬性规定十二岁以上必须去当兵役,而是百姓们主动的蜂拥着就要报名。
  八九岁的男孩子都恨不得哭着喊着求着,收下他们去战场。
  只为那一日一个长霉的饽饽。
  只为在闭眼前,甭管是被哪个王爷手下的兵干死,吃个饱肚再死就中。
  这是男的,还能留着为盖城楼上战场用,女人估计比起有用的男人会更惨。
  以上,就是员外爷花了大银钱,太惦念老家了,托行商的队伍打听回来的消息。
  行商队伍还告诉他,你们早进幽州的难民,真是命好,因为你们进来后,就封了城。
  怕再往里面放人,混进来吴王派来的探子。
  而且早就不让行商的向南面走了,只准在燕王管辖的几十座城池里倒卖。
  并且,这些消息奉天城是没有的。
  幽州城,也就是难民逃荒最先入的城,倒是有点消息,但是也把控,不让随意乱传,违者割掉舌头。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十更(为盟主笑晓打赏+8)
  员外爷就寻思:这种消息,就别告诉那个后生了。
  说那些作甚,听完了心堵。
  咱就是个小老百姓,无能为力。
  至多在心里祈求:
  燕王,你是个有担当的,你可万万别干出像齐王那种一顿作死,跟人一顿往死里干,给人干出恨不得想“屠城”的愁来,然后你跑了,遭殃的是百姓的事。
  员外爷还是有点敏感度的。
  所以他在心里,不止祈求燕王人品兵力方面的事,也祈求老皇上你可别死啊。
  只要老皇上在,吴王离这里再近,其他王爷再虎视眈眈,也不敢来。
  不过,老员外爷想着,倒是可以在下次见到宋福生时,稍微点一点,甭管咱们眼下过的好与不好,也要存粮。给藏起来,存起来也别告诉旁人你藏粮了。
  这也是他着急想挣银钱的原因。
  这一路上,撒了太多的银,安顿落户花了不少。
  “嗳?”
  老太太扭头看员外爷,以为是想要起炕如厕,正要起身去扶。
  没想到老员外爷一拍大腿道:“我真得赶紧好起来,豁出去再撒些银钱,看能不能给咱们家想办法调到任家村,离那个后生近一些。”
  “老爷?”
  老爷自顾自陷进思考中:“没错,要离那个后生近一些,在这里,他比任何人都可靠、仁义。”
  ——
  仁义的宋福生,在外行走,口碑极好。
  这不嘛,宋福生他们为何都溜达到员外爷这个村子了?
  又为何认识好些个新朋友,就是因为他在大采购。
  等辣椒红,能干等吗?得想想红了后推广的事,将它变成银钱。
  宋福生就带着家里的几个壮汉,奔附近各县各地收米面粮油、收菜、收小鸡、收花生来了。
  哪里便宜去哪里,差三五文,差不少事儿呢。
  并且眼下收菜,压根儿买不着,市面上已经没有卖的了。
  只能去各个村,谁家秋冬那阵,储存的菜多,想换现银的,他就买。
  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能卖钱的,宁可勒紧自个的裤腰带,天天抱着窝窝头啃,也会将能从嘴里省出的东西拿出来换钱。
  更何况这还是上门收购,现场给铜板,不用考虑当初去县里摆摊交税银和托人家牛车骡子车的运输钱。
  凡是家里地窖存菜多的人家,都会拿出来一些,卖与宋福生他们。
  而宋福生图的就是一个,你家三斤,我家五斤,他家八斤的收购方式。
  一家省出几斤拿出来卖,他多走几个村,不就成全他啦?
  毕竟,入大冬了,哪有大份卖菜的。
  这次出来,宋福生还拿着像“介绍信”的函件,去各个村行走很是近便。
  是任族长任尤金给他写的,以任家村名义写的,也有以他私人名义写的,书信的大概内容,在宋福生的眼里,啰里啰唆一大堆,翻译过来无非就是:
  老哥哥老弟们,写信之人是那个任秀才,任里正,任族长。任家村的村民宋福生,即将要到你们那里收些农副产品,望你们看在几分薄面上,给张罗张罗。
  别小看这几封“介绍信”,要知道任尤金可比前任里正更受人敬重,毕竟人家是秀才老爷出身,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前的里正任公信是个啥,靠儿子上来的。
  所以,任族长在外头的名声,很是管用。
  进了别的村,不被欺生,不会像审犯人似的问你们是来干啥的,也很是放心敢卖与你。外面天寒地冻,借你屋子让你在有炉子能烤火的地方收购。
  有些别村里正,和任族长私下有点交情的,甚至还给帮忙张罗张罗让村民们给便宜些,让村里的小子们给领道,走哪个近道能去下一个村。
  还有更热心的给出主意,哪哪哪产这个,或是哪个村里这个东西多,他都会很热心肠的告诉。
  也是因为这几封信,宋福生认识了好多村官,即便不是村官,也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以,这段时日,他今儿去这,明儿去那,一日不闲,一车车往家推,宋福生也很是摸透了附近一些县里的物价,包括县下面有些村都有啥,
  通过聊天,哪里田好,哪里田收成差一些,他都晓得。
  别说他了,就是他带在身边的宋富贵和王忠玉几人也都晓得。
  转回头,等宋福生彻底不往外走时,日日在家呆着了,忽然发现,家里有了很多细微的变化。
  大班小班的孩子们,变化挺大呀。
  清早。
  四壮已经不直接带大班学生高铁头他们打拳了,不着急教了。
  也不再嫌弃的一脚给宋阿爷的大孙子踹翻,一脚给这个那个踹翻,嫌这些小子们腿没劲儿。
  而是给拉练出去,先绕着河边跑。
  跑完做俯卧撑。
  几十个小子,齐刷刷撑在院子里,唰唰唰就是做。
  接着,满头是汗起来,四壮还不放过他们,鸭子步练习。
  所谓鸭子步,就是像鸭子一样蹲在地上走,极为练腿力,腿要是没劲儿,蹲都蹲不住。
  宋福生在旁边当看客都腿酸。
  他以为,这就完事了呗,没想到四壮一摆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