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俩真的没有受伤吗?”
  得了二人肯定,扈三娘方带了几分嗔怪说道:“你俩知道我不在中军帐里的,且中军帐里还有一些机关,他们要闯进去,随他们去呗。你俩这么硬抗,要是伤了可如何是好。”
  武松哈哈大笑,“就是大将军不在中军大帐里,也不能让这些人随便就闯进去。”
  林冲点头,肯定武松的说法。扈三娘耸耸肩,好吧,反正这是最后一晚,随你们了。
  天亮以后,值守下半夜的军卒把袭营而死的宋卒拖到一起。扈三娘看着中军营地里近万的死者,万分恼火。叫童贯立即派人去汴梁的军中大营,让他们把所有的车辆、马匹都赶过来接死者。
  整个营地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本来应该是美好的秋季早晨,这时候却如同人间炼狱一般。扈三娘站在死尸堆的附近,心里对赵恒等人怒火万丈。
  赵恒那混蛋,当初就不该留他的性命。
  让这些无辜军卒来送死的朝廷大臣,一个个都该去死。
  等汴梁的禁军运走白天和夜里的死者以后,扈三娘才带着中军开拔。在汴梁城外等着的道君皇帝,气得指着赵恒怒斥。
  “二十万大军都莫能奈何得了那些人,你白天送一万过去,闹得我们要出城迎接;夜里又送一万过去,还不知又会招惹了什么来。唉。”
  前太子赵恒垂首不语,要不趁着还能调动军卒的时候试试,那可就再没有翻身余地了。
  赵楷拉拉道君皇帝的袖子,“父皇,大哥也就是想做最后一搏而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赵佶叹息,“他这样做会激怒了梁山的。凡事参与昨日之事的人,都会被梁山拿来立威。”
  赵恒吓得身体轻微颤抖,语不成句。
  “父皇,父皇,他们会……”
  赵佶点头,以己度人,换了自己收复二十万大军有大用。而朝堂上这些有贰心的大臣,只会成为新君的绊脚石。
  “当然会了。以你为首,一个都逃不掉的。新君不杀你们立威,以后政令出不去福宁殿。”
  太子身后的很多人都陷入了恐慌中。会吗?应该不会吧!那么多去围剿梁山的将士,只要最后投降了,都活得好好啊。呼延灼是这样,关胜等还是这样,还有童贯。就是高俅,他是因为与原禁军教头林冲的私人恩怨才被杀的。
  道君站得双腿发软,可他不敢就坐。站得越累,心里就越恼恨赵恒的冒失。原来扈三娘只要自己迁到行宫就可以,根本没提要自己带文武百官迎接的。天知道以后的禅位大礼,自己得卑躬屈膝到何地步才能换得平安啊。
  过了午时了,关胜带着的前军远远露出了身影。道君皇帝大喜,顾不得疲惫往前迎去,结果看到的是尴尬的关胜、呼延灼。
  关胜窘然地下马拜见赵佶,“官家,”然后他就说不下去了。
  说什么呢……
  呼延灼也是一样地为难,当初官家亲赐踏雪乌骓,寄希望与自身,可自己白送了八千军卒与梁山,末了还投降了。
  赵佶看着二将赧然低头,心里暗道二人面对自己,尚且还有羞耻之心。奈何老天不作美,降下扈三娘这样的杀星,是赵家的气数已尽。
  他思及此,遂开口对二人说道:“不怪你们,就连我不也屈服了吗!你们若是念昔日君臣的情分,替我多守护子孙就万谢不已了。”
  赵佶说的关胜和呼延灼惭愧不止,躬身抱拳只道惭愧。
  呼延灼跟随扈三娘的日子比关胜久一点儿。他呐呐开口,低声对赵佶说:“官家,大将军对昨天的拦截和夜袭,导致死伤了很多的军卒,是非常恼火的。没参与这些事儿的赵家子孙和大臣,应该都无妨。”
  说完这话,二人开始执行前军的职责,收缴了护卫道君皇帝的禁军武器,驱赶这些禁军会京营,然后替代了他们的位置。
  又站了一个多时辰以后,扈三娘带着大军姗姗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  新浪博客有篇文章《宋“三冗两积”与当今中国现状之对比》,是2013年1月的老文章,是用数据说话。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搜看。 。


第626章 626、扈三娘62
  扈三娘率领大军到来的时候; 道君皇帝经过这整上午的煎熬,内心早已经撑不住了。他远远望见扈三娘的车驾; 就领先战战兢兢地低头跪倒,恪守属于降臣的“本份”。
  赵桓到了这时候; 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为父亲招惹来多大的祸事——原本扈三娘并没有提及要父亲带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乃至跪迎的。
  扈三娘本因为道君皇帝想事情“通透”,明了他自己做帝王的大宋,扛不过金国可能旋即而来的灭国之战; 没任何“要求”就应下了禅位; 所以也没有要再为难他的心思。
  如今见他肯领头跪倒,心里不仅感慨; 这样的心性、能力; 何必勉强做帝王呢。要是向太后接受了宰相章惇的提议,依礼、律立了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许大宋会是不同的景象。向太后真的是误了大宋了。
  尽管如此,扈三娘还是立即令童贯去扶起道君皇帝。看道君皇帝只有一些疲惫,神色颓萎却不见憔悴; 猜得到他这几个月过的还是挺滋润的。
  真是个没心没肺的孬种!扈三娘给赵佶下了一个这样的评语。
  扈三娘没做停留; 立即留了最后收入麾下的二十万大军在城外; 率领了数万将士由南薰门进了东京汴梁; 沿着御街由朱雀门到内城,径直到了宣德门前; 再往前就是皇宫了。
  东京城的百姓应该是见过大场面的了,面对出城接引新君的、禅位的道君皇帝和大臣们,也不见怎么打怵; 都挤在御街两旁看热闹。
  宣德门前扈三娘勒马转身,身后跟着的将领立即按照亲卫的要求下马。扈三娘接着对身边的亲卫吩咐道:“就在这儿处置那些害得万余名军卒丧命的主谋吧。”
  裴宣手捧厚厚的册子走上前,把刘延庆昨日的供状,大声地念了一遍,然后问先太子。
  “赵桓,刘延庆所供可有虚妄之处?”
  赵桓抖着身子说不出话,他只觉得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也驱不走裴宣的话语带来的冷意。
  裴宣又大声地问了一遍,派刘延庆带兵截杀扈三娘的主意,是赵桓于垂拱殿、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众多大臣和宗室一起商议的。赵桓无法否认抵赖,只好胆怯地微微点头。
  裴宣把支持这计划的其他人都点了名字,然后大声问道:“这中间可有冤枉了哪一位?”
  没有人出来喊冤枉。
  裴宣等不到出列喊冤枉的人,知道刘延庆的供状只有遗漏的没有冤枉。立即大声喝道:“以上诸人涉嫌谋逆,现已查清,斩立决。”
  随着裴宣的话语声,刚才被点名的人,立即被童贯带着的人推了出来。
  扈三娘抽出自己的短剑,指着赵桓说道:“赵桓,你这几个月监理朝政,我本打算以后封你个国公,让你以后可以平安一生。可你昨夜竟令禁军袭营,白白葬送了万余名军卒的性命,那就留你不得了。”
  灿烂阳光下,就见扈三娘的剑芒在赵桓的脖颈上,一闪划过……
  道君皇帝转头,看着身侧的长子瞪大眼睛,好像是不明白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鲜血喷射出来,溅到他的身上。周围的百姓发出了惊呼,一些个被点名的大臣和宗室,有人脚软跌坐在地。
  赵桓倒下了。
  赵佶抖着身子,噗通一下跪倒,吓得再也说不出来一句囫囵话。同时吓呆的还有一起被点名的蔡京父子、宰相王黼、梁师成等,参与进去宗室也基本无脱逃的。
  二刻钟后,宣德门前倒伏了几十具尸体。
  接下来的日子,那些带着谋逆罪名被斩杀在宣德门前的死者家属,也都按律被问罪,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扈三娘顾不得更多了,排除异己、杀人立威,才能保证新立政权的稳固、政令的畅达。她先从军权入手,匆匆改组了大宋原来的朝官体制,合并了导致军权二分的枢密院、都指挥使司为五军都督府。任命林冲为大都督,秦明、花荣、武松、呼延灼、孙立为都督,掌管全境的一百三十万人的步军、马军。让他们立即甄选、操练京城的八十万禁军。
  李俊任水军都督,其他水军将领划到水军都督府。
  公孙胜为大都督襄理,掌管了军队的后勤,火炮刀枪盔甲等所有军需物资的生产、调配,并把那些年过四十不能上战场的军卒都淘汰下来,编为辅军,从事生产、运输、建筑等工作。五十岁以上的则退出军队,他们安置到皇庄种地。
  在整编八十万禁军的过程中,扈三娘发现很尴尬的一件事,有二十多万的禁军军卒,他们手里只有一根临时拿到的、长短粗细不同的哨棒做武器。这些人大多出身就是庄稼汉,也没有受过任何的操练,更没有丝毫的职业军人的战力。他们日常的工作居然是替权贵免费修缮房屋、跑腿,相当一部分的人,干脆是替权贵的种地,但领着大宋禁军的军饷。
  扈三娘气得骂娘,这些凑数的军卒,大宋的朝廷不仅要付他们军饷,还要保证饷银够养活他们的家小。怪不得七分财力六分用到军队,最后还被金国攻破了汴梁呢。
  居然是只吃军粮不干活的。
  扈三娘把这些人直接除了军籍。在谁家的土地上耕种,就是谁的佃户,就在谁家领银米。不足数给这些人银钱米粮的,不肯补回这些人冒领的军饷,一律按贪污军饷,交由裴宣从重处罚。
  八十万禁军整编了快一个月,实际只挑选出将近四十万的战兵。
  禁军清理出去这些冒牌货以后,进行考核,打乱了重新编伍,林冲以梁山那些老卒为基础,提升了一批伍长、什长,整个军营整肃一新。扈三娘隔日就去看禁军的操练,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军卒在林冲等人的操练下,展现了士兵该有的精神面貌。
  与此同时,扈三娘也改组了文官架构,取消官称和实职的分离,建立宰相负责的六部制。调了主张抗金的李纲回朝任宰相暂兼吏部,把刑部交给裴宣,蒋敬接了由三司改编的户部,公孙胜兼职工部,柴进主持礼部。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宣德门前的血腥一幕,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慑作用。
  在文武的大框架基本确定以后,扈三娘犹豫再三,还是把御史台、谏院合并为都察院,让吴用主持,顾大嫂、鲁智深为其助手。而其他的梁山将领,也按照个人擅长,分别派去了相应的各部。
  原来在六部挂了主官的名义、无所事事且等皇帝下诏书指事才做的官员,扈三娘大开大合地予以裁减、合并,无实职则无俸禄,进行官、职、能、位统一的考核。不能胜任的统统被赶去太学,学习梁山已经基本成型的律令,待职能考核后决定是否派遣实职。
  李纲抱着笏本在朝堂上抗议扈三娘断了免职官员的生路。
  扈三娘拔擢了李纲做宰相,就是选中他坚持抗金的主张。没想到他却在裁剪冗官的问题上,与自己纠缠不休。她看着直着脖颈与自己强谏的宰相,叹息一声问道:“宰相可知三冗两积是怎么来的吗?”
  李纲不语,咄咄逼人的气势却降了三分。
  “冗官来自科举,每年都要录取三百人,甚至更多。中了进士就得了官,却不一定有实职做事。是这样吧?朝廷的收入,一贯一缗都来自百姓,没为百姓做事,不劳就无收获,可有不对之处?”
  “官家,那这些人以何为生?”
  “中举前、中进士前,他们又以何为生呢?那些诗赋只能怡情,对实际做事没什么帮助。朕不是从此就不要进士做官了,现在朝廷缺少的是能够做实事的人。朕若是留了他们继续在朝廷虚职实俸,少了一路人哭,最后要多了这天下的百姓一同哭。”
  扈三娘停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官员只裁剪了不到三千人,你在这里持笏与朕辩驳。前朝八十万禁军有半数为冗兵,一次裁掉二十余万人,怎不见宰相为他们张目?朕要不把这些冗官、冗兵裁了,国库那里来余钱修汴梁的城墙,增加九边的军力。今年那一百万贯岁币,不必再与金国了。”
  李纲当即问道:“官家要与金国宣战么?”
  “不是朕要宣战,而是给了也是白给。金灭辽以后就会南下,那岁币是给金国增加了军粮罢了。”
  李纲缄默,不再为裁了的官员争辩不休。而那些被迫到太学重新学习的官员,怨忿冲天,开始以母鸡司晨等造谣中伤扈三娘。
  吴用将此情上报。
  扈三娘烦得咬牙切齿,只吩咐吴用,“皇帝背后骂三声,仅限于百姓。你去太学告诉那些官员,不想参加复试、继续做官的,可以到你那里签字画押,然后离开太学,不予追究。又想做官还想骂皇帝的,让他们回家去做美梦吧。朝廷永不录用。”
  第二天一些人离开了太学,更多的人选择。除了做官,没有别的谋生之路啊。
  年底将近了,皇宫内的近万名宫女子,除了部分女官,十八岁以上的七千多人,在被扈三娘交给柴夫人考核二个月后,按着年龄、相貌、擅长等被粗暴地划成三等,先是梁山那些未成家的将领挑选娶妻,而后是那些二十五岁以上的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最后是那些识字不过关、战斗力超卓的、很难提升的军卒,还有跟随公孙胜的能工巧匠们,也都得到了娶妻成亲的机会。
  成亲的费用就出自那一百万贯的金花岁币。登基大典也出自这笔岁币。
  作者有话要说:  相关历史: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她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
  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向太后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并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


第627章 627、扈三娘63
  登基改元的事情; 扈三娘打包丢给柴进,让他去同礼部的文官扯皮。原来预备的那些含沙射影的话; 诸如影射扈三娘胁迫道君皇帝禅位,面对曾手持丹书铁券的柴进; 所有人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不管怎么说,扈三娘还是对着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动刀威胁,那赵匡胤可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皇位。
  柴进的差事开头做的很顺利。
  定国号; 女帝一言九鼎; 选了一个“元”字。
  元,始也; 很好!
  礼部没人出来在国号上与新帝唱对台戏。
  但接下去的第一个年号、登基的礼服、朝服、常服、登基大典的礼仪; 册封新帝的祖父母、父母等,让柴进与礼部残存的那十几位官员争得不可开交。而这里面还掺杂了要册封新帝的后宫,就把柴进憋住了。
  新帝是未嫁的小娘子。
  曾经订亲的祝彪要不要册封呢?
  柴进多少知道一些扈三娘的旧事,正想着要不要提祝彪呢,礼部这些官员就按着既往皇帝的内宫规模; 七嘴八舌地很快弄出来新的内宫编制。一后四妃九夫人九嫔九美人……乃至征选未婚儿郎填充内宫、不限数目的、官家喜欢就收入内宫的未婚儿郎等。
  柴进瞠目结舌; 他从那些礼部官员的眼里; 看到的是来不及掩藏的嘲弄; 还有深深的恶意。那些目光仿佛都在说,你们梁山好汉合力推出来一个女帝来难为大家; 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