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大佬-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竹奇怪的说:“爹,你说什么呢,他也没被饿着啊。”
  文先生顿时暴怒:“平时让你多读书你不听,现在话也听不懂了。”
  文竹更加委屈了,但还是记得自己的任务:“行行行,你说了算。”
  “爹,凤章写了许多时文策论,但他一个人在家闭门造车,也看不出好不好,他让我帮他瞧一眼,但我也瞧不出所以然来,所以我就带回来了,不如您帮忙看一眼?”文竹问道。
  文先生听了这话倒是一愣,皱眉问道:“他现在就开始写策论了?四书五经背熟了吗?”
  文竹自然没问,但还是坚定的回答:“那肯定是背的滚瓜烂熟了啊。”
  “我信你个鬼。”文先生骂了一句,但还是说道,“罢了,先拿过来我看看。”
  到底是教过几年的学生,如今苏家又是那个情况,文先生不是那等心狠之人,也是有心要照顾一二的,若是苏凤章真的有心读书,他倒是不介意指点。
  原本文先生是不抱希望的,毕竟年前那时候苏凤章还在私塾,四书五经都没读完,时文更是写得一塌糊涂,比他儿子还要差一些。
  这才隔了半年,他能进步到哪里去?
  但等文竹将那一叠策论放到他的桌案上,文先生低头一看就是惊讶了一下:“字有进步,看得出来这些日子没落下。”
  再一看内容,文先生心中更加吃惊,以前的苏凤章是什么基础,他一清二楚,这进步未免太大了一些,难道丧父丧兄对他的影响这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人打通了任督二脉。
  文先生看得仔细,文竹倒是急吼吼的问道:“爹,他写得怎么样,我觉得挺好的。”
  “你着什么急?”文先生没好气的骂了一句,继续看。
  等他看完一篇,才评价道:“立意新颖却不突兀,言之有物,尚可。”
  文竹听了这话,又追问道:“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啊?”
  谁知道这话却戳中了文先生的怒气,他大骂道:“苏凤章都学好了,你这个臭小子怎么就不知道学学人家。”
  文竹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嘀咕了一句:“他家逢剧变,亲爹和大哥都死了,能不学好吗?”
  “你这是嫌弃老子活得太长吗?”文先生大怒,抓起一块镇纸就朝着他砸过去。
  文竹连忙闪开,喊道:“爹,那你自己慢慢看,等过几天凤章来了,您就指点指点,我先撤了,娘还等着我一块儿吃饭呢。”
  文先生气得不行,又拿他无可奈何,最后坐了回去。
  越看苏凤章的文章,他越是喜欢,虽说下笔略显稚嫩,但意思却在了,打磨打磨就是不错的策论,什么时候他儿子能达到这程度。
  难道少年人真的得经历家中剧变,才知道勤学苦读?
  文先生打了个寒战,暗道罢了,他惜命,还想多活几年。


第21章 节礼
  苏赵氏将月饼一盒一盒的整理好,怎么看都觉得礼薄了,皱眉问道:“凤儿,只送月饼是不是太薄了一些,要不还是添一点其他的东西进去?”
  苏凤章却摇头说道:“咱家的情况别人都知道,若是送厚礼才让人奇怪,再说了,想要继续往来的人家,礼物轻重不重要,不想要继续往来的,咱们直接送银子也没用。”
  “这倒也是。”苏典吏过世之后,苏家也是历经人情冷暖。
  魏娘子和枣儿已经将一盒盒月饼搬到了牛车上,苏二叔在那边等着。
  苏凤章拎起最后两盒:“娘,那我走了。”
  “去吧,路上当心点,早些回来。”苏赵氏说了一句,站在门口送他们离开。
  苏二叔驾着马车,笑着说道:“你们家这月饼看着好,这么一包就显得上档次。”
  其实这月饼是白姨娘亲手做的,她没其他的本事,做这些糕点却颇有几分天分。
  不过月饼做完之后,苏赵氏用油纸盒子包起来,苏凤章又亲自抄写了中秋的祝贺诗,贴在外头,这么一看就比寻常的月饼高大上一些。
  “二叔觉得好的话,待会儿就多拿几盒回去,反正都是自家做的,不值什么钱。”苏凤章笑着说道。
  苏二叔听了连连摇头:“那可不行,油啊米啊的不要钱呐,有一盒尝尝鲜就得了,月饼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说完这话,苏二叔又提:“如今你们家也出了热孝了,该走的节礼是该走动走动,你爹留下来的人脉,几年不走动就全没了。”
  “是啊,也是大周规矩好,放到前朝的话想走也走不成。”苏凤章笑着说了一句。
  每个朝代的规矩不同,前朝守孝三年都不允许走亲访友,到了大周朝孝期规矩改动不少,热孝还是不能走亲访友,过了一百天就没那么严格了,只要不是赴宴饮酒就可以。
  “我们先去县衙。”苏凤章说道。
  苏典吏留下来的人脉大部分也住在这一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县蔡大人。
  苏凤章弄出这些月饼来,就是为了送到县衙,免得三年时间过去,他们把苏家彻底忘了。
  苏二叔的牛车晃晃荡荡的到了县衙门口,这地方他熟悉,以前常常来。
  县衙的后院就是官吏们居住的地方,苏凤章几乎就是在这个地方长大的。
  他一下车,守在门口的衙役瞧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苏二公子吗,您怎么来了?”
  态度倒是十分和气。
  “王大哥,中秋将至,家母准备了一些月饼,差我送给诸位知县大人和诸位叔叔伯伯。”苏凤章笑着递过去一个小荷包,又道,“只是如今我却不方便进门,不如请王大哥麻烦一趟,帮我递进去?”
  王衙役捏了捏荷包,倒是十分乐意这事儿,“这当得什么事儿,以前苏典吏在的时候对我们多有照顾,这点小忙自然是要帮的。”
  “这一份是知县大人的,其余是诸位大人的,王大哥辛苦了。”苏凤章笑着递过去。
  王衙役:“嗨,说什么辛苦不辛苦,都是我该做的事情。”
  等王衙役拿着东西走了,王二叔却有些担心的问道:“二郎,万一他把东西半路扔了怎么办?你为啥不自己进去送?”
  “二叔,不至于。”苏凤章笑着说道,如果不想让他们进门的话,直接不让送就成了,何必这么麻烦,毕竟年初知县还特意派人去祭拜苏典吏,自然代表着县衙的风向。
  “那你自己送进去不是更有诚意?”苏二叔坚持说道。
  苏凤章却笑了笑,摇头说:“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苏二叔拍了一下脑袋,觉得这侄子是越来越难看懂了。
  略等了一会儿,苏凤章就说:“掉头走吧。”
  “不等了?”苏二叔更奇怪了。
  “不等了。”苏凤章笑道。
  结果等苏二叔刚调转牛头准备离开,里头却出来两个人,一个就是当初去过苏家的丁管家,另一个苏凤章也有印象,是丁典吏的长随。
  “二公子,且慢走。”丁管家喊了一声。
  苏凤章回头一看,跳下牛车拱手:“丁管家,陆大哥。”
  “来都来了,怎么不进去坐坐?”丁管家笑着说道。
  “想必这会儿知县大人正忙,我就不进去打扰了,只要心意送到就好。”苏凤章笑着说道,又说,“苏某还得去一趟文先生那边,就先告辞了。”
  “既然二公子还有安排,那我也不强求,等过几日再登门拜访。”丁管家笑呵呵的说道。
  目送他们的牛车离开,丁管家才往后衙走,心中暗道这苏家二公子倒是有成算,人虽没见到蔡大人,但礼物送到了,总能点个卯,让大人不至于忘了苏家。
  蔡大人为人仁善,心慈面软,看见礼物肯定就会回礼,这一回礼,苏家不是面子里子都有了,只是不知这苏二郎是有打算,还是无意为之。
  苏凤章确实是有意为之,知县大人的面子好用,但一年两年三年,若是一直没啥动静的话,恐怕早就过期了,既然如此,他自然得带动一下。
  苏二叔越发看不明白,问他:“丁管家请你进去,你怎么还不去?”
  苏凤章却笑道:“二叔,还不到时候,现在去了也没啥意思。”
  他还在守孝,书都还没读明白,这进去就算见到知县又能有什么用。
  苏二叔叹了口气,说:“现在你说的话我也听不明白了。”
  文先生的宅子距离县衙不算远,驾着马车也就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
  苏凤章拿着盒子跳下车:“二叔,我有些问题要请教文先生,说起来恐怕比较费时,您跟我一道儿进去吧?”
  苏二叔连忙说道:“我进去做什么,看见文先生我两条腿都哆嗦,不如这样吧,我顺道去城里头转转,买点东西,买好了就在城门口的大树下等你。”
  “那也行。”苏凤章知道苏二叔有些怕文先生,倒是也不逼着他一起去。
  叩响文家大门,很快门房就把苏凤章迎了进去,大约是有人吩咐过,他直接领着苏凤章到了文先生的书房外。
  “学生拜见先生。”在文先生面前,苏凤章表现的特别老实。
  文先生点了点头,一句废话也不说:“听竹儿说,你下定决心要科考了?”
  “正是如此,这些日子学生勤奋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子承父志。”苏凤章道。
  文先生听了这话倒是满意:“你有这个决心是好的,都说科举之路难如登天,十年寒窗无人问,但只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总有出头之日。”
  苏凤章也道:“正是如此,其实三百六十五行,每一行想要出头都不容易,读书是辛苦,但做其他的行当也辛苦,学生既然打定主意要科考,自然会一心一意,绝不动摇。”
  “好!”文先生难得露出几分笑意,“待你骑马游街,你父亲泉下有知也会欣慰。”
  骑马游街可是考中进士才有的待遇,文先生对他的期望值也太高了。
  “你写的时文我已经看过了,灵巧有余,沉稳不足。”文先生评价道。
  拉着苏凤章走到书桌前,文先生打开一叠纸,正是之前文竹送回来的那些时文卷子。
  如今这些卷子上多了密密麻麻的评语,显然这几日时间文先生都没有闲着,不但看过了,还逐字逐句的进行了批改。
  原主的记忆中对这位文先生的印象不乍地,毕竟这位十分严苛,说话刺人,但看到这些卷子,苏凤章心中却多了几分感动,要知道他现在可已经不是文先生的学生了。
  “你来看看这里。”文先生指着纸上其中一处。
  他瞧了苏凤章一眼,带着几分挑剔:“往日教你们的东西,只怕你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把?”
  苏凤章连忙汗颜:“都是学生的不是,当初年纪还小不懂事,只惦记着玩耍,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后悔也迟了。”
  他态度越是诚恳,文先生越是高兴,还说:“倒是也不算迟,我再教你一遍就是,也不费什么事情,只是这一次你可听好了。”
  苏凤章求之不得,打起全部精神来仔细听。
  文先生举人出生,又教书多年,甚至去参加过两次会试,只是可惜都落榜了,但不得不说他应试经验十分丰富,是个难得的好老师。
  当初苏典吏将苏凤章送到文先生这里,也是想要让儿子成才的,只可惜苏凤章不是那块料,读了许多年也没个成绩,反倒是拖累了文先生这边的风气。
  难得的是文先生并不计较他当初的顽劣,看过他的时文之后爱才心切。
  这会儿他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尤其是苏凤章是不是应一声,让他有接着说下去的欲望,可谓是酣畅淋漓。
  “时文对句法、句数都有规定,最好使用对仗的词句来写,虽说这不是明文规定,但通常而言考官会觉得的更加明晰,更容易被选中。”
  “你可以把一篇时文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出题、落下十个部分,一开始写一篇觉得为难,就分开来一块一块的克服,等都写得顺手了,再合在一起练习,这样以后一拿到时文,你就知道怎么下笔了……”


第22章 指点
  “字数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六百字到七百字之间最佳。”
  “平仄对仗尤为重要,你这一点需要用心,看得出来文中主张是在了,但平仄却有些混乱,也是,之前读书的时候,你作诗也不太行,得多练练。”
  “还有这里,话过于直白,虽说锦绣文章风花雪月不行,但科举毕竟是科举,不说通篇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但至少也不该这般浅白。”
  “待会儿你走的时候,把我屋里头那几本书拿去,多读,多看,最好能通读背诵。”
  “虽然明面上说科举只考四书五经,但多看一本书都是好的。”
  “难得才过了半年功夫,四书五经你倒是已经能够熟读背诵了,这一点从你的文章内就看得出来,光是这一点,你就比竹儿强多了。”
  “但也万不可骄傲自满,这只是下场最起码的要求,能背了也不能放下书本,每日读,每日看,每日背,将读书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熟练才行。”
  “有一点尤为重要,文章中切不可亵渎圣人,这一点切记切记……”
  说到最后,文先生特意点出来这一点。
  这倒是让苏凤章惊讶了一下,因为他知道规矩,虽说他对圣人并无好感,也不推崇,心底并无多少尊敬,但在文中却无亵渎之言。
  大约是他惊讶的脸色太过明显,文先生瞧了他一眼,抚着自己的长须道:“为师虽然一辈子只是个举人,但教书多年,有些东西还是能看出来的。”
  苏凤章不敢小觑,连忙说道:“是学生的错。”
  文先生笑一下,摇头说道:“何错之有,多少文人墨客骨子里头不喜圣人,但你要走科举这条路,即使不喜也得藏着,等哪一日你位及人臣,便知道其中厉害了。”
  苏凤章琢磨了一下就懂了,你若是只想当个放荡不羁的诗人,那没有人会管你,但政治却不同,朝廷靠儒家执掌天下,那圣人必定是金身不破的。
  “学生记住了,多谢先生教诲。”苏凤章心生感激,作为传统文人,文先生能说出这番话来实属不易,对他也算是掏心掏肺了。
  文先生点了点头,又开始点评他的时文,两人一直聊了近两个时辰,最后送苏凤章出门的时候,文先生打包了一大堆书让他带上。
  苏凤章从文家告辞离开,手中的月饼没了,多了一堆更重的书。
  才刚走出门,就听见一个声音压低喊道:“小凤儿,这儿,这儿。”
  苏凤章转头一看就笑了,却是文竹躲在巷子口探头探脑,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你这是做什么呢,这不是你家门口吗,怎么弄的跟做贼似的?”
  “哎,还不是因为你。”文竹苦恼的很,“自从你用心读书,你那先生看我就更加不顺眼了,要不是惜命,他估计都要去死一死,看能不能刺激我奋起苦读。”
  “瞎说什么呢,我先生还不是你爹。”苏凤章笑着说道。
  文竹伸手帮他拿了一部分书,叹了口气说道:“这要不是亲爹,我都要……”
  “哎,你说他怎么就不死心呢,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啊,要不我还是早些成亲,给他生十个八个孙子,让他好好培养,你说这主意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你未来的媳妇得辛苦了。”苏凤章打趣道。
  文竹还在吐槽老爹:“你看看他,你送月饼过来抓着都被训了两个时辰,这还不算,回礼都是书,就没见过他这样的人,恨不得全天下都是读书人。”
  苏凤章倒是为自家先生说道:“能被先生指点我求之不得。”
  文竹叹了口气:“小凤儿,你也变了,自从开始读书,你已经不是我的小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