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7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孙策哭笑不得。这小妖精今天是怎么了,你知不知道是在玩火?
  “我离家之门,姊姊们跟我说了一件事。”甄宓一手反手搂着孙策的脖子,一手提起衣摆,又解开了孙策的腰带,背对着孙策慢慢坐了下来,身体前倾,胸口和大腿靠在一起,像是将自己折叠起来。“她们说,我年纪太小,怕是不能侍候夫君,万一……”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小的身体偎在孙策的怀中,脸贴着孙策的胸膛,听着孙策强劲而急促的心跳,也有些紧张起来。她小心翼翼的调整着姿势。
  孙策惊讶地看着闭着眼睛,笨拙地晃动身体的甄宓。“你……这是什么姿势?”
  “李……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孙策摇摇头。在袁权的熏陶下,再有蔡琰、虞翻批注的《天下至道谈》,他对房中书并不陌生,却没听过这个姿势。不过他也看出来了,甄宓应该早有准备,毕竟她清楚自己的使命,如果不是遇到他这个怜香惜玉的穿越客,她早就该圆房了。为了避免受伤,有些应对措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既然如此,他也不必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将甄宓环抱在怀中,贴在她耳边低语道:“这是你甄家的绝技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这种手段?”
  甄宓细细的柳眉微皱,似乎有些难受,连呼吸都带了几分颤抖。“天下……歌女数燕赵,论房中,岂能少了燕赵一脉?”
  孙策恍然。说得也是,燕赵歌女甲天下,当初郭图就送了郭嘉几个,不仅歌舞一流,而且精擅房中之术。他有美妾,当然不需要和郭嘉共享歌女,所以也不知道燕赵一脉的房中术有什么特殊之处。郭嘉再放肆也不会和他谈这些。现在甄宓一提,他才意识到自己孤陋寡闻。
  汉人开放,不以性事为讳,所以蔡琰才能正大光明的批注《天下至道谈》,女儿出嫁之前,母亲或者长姊也要教以房中之道,这都不是什么稀奇事,甄宓远嫁,她的姊姊肯定会教她一些本事,只是自己恪守底线,也低估了古人的智慧,这才一直没机会体验,反倒由甄宓做了引路人。
  “这……为什么娶这个名字?李代桃僵,有什么说法吗?”孙策一边享受一边发问。甄宓面赤如火,小脸发烫,紧闭的眼睛不住的颤动。她咬着唇,牙齿洁白如玉,嘴唇红润如樱桃,让人很想咬一口,却不说话,像是忍受痛苦,又像是忍笑,生怕一开口就会笑出声来。
  孙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索性不问,抱着甄宓小小的身体,两鬓相摩,身体紧贴,又故意使坏。他虽然不知道什么燕赵一脉的房中术,论起实战经验,他完全有资格做甄宓的导师,岂能让这个纸上谈兵的小丫头占了上风。
  没用多久,孙策就掌握了其中关窍,抢过了主动权。甄宓很快就身酥气短,如果不是孙策抱着她,她几乎要瘫在地上,原本贴合得很紧的身体也有些控制不住,险些弄假成真。好在孙策怜惜,不想伤了她。尽管如此,甄宓还是,一败涂地,无力的靠在孙策胸前。
  “快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甄宓靠在孙策怀中,捂着脸,笑成一团。“我不说,我不说。”


第1745章 以战养战
  甄宓虽能出奇,奈何实战太弱,终究未能制胜,复蹈了赵国名将赵括的覆辙。孙策见她已然无力,便送她回船舱,免得她在别人面前丢脸。
  经此一役,她也算知道了孙策的厉害,也累得她浑身乏软,倒头便睡。
  清洁完毕,孙策从甄宓舱里出来,回到主舱,郭嘉正坐在案前,打着哈欠。他也是一夜未睡,一直等着沈友等人的消息。虽然中间打了个盹,终究睡得不踏实,脸色有些苍白。见孙策进来,他敲了敲案上刚收到的公文。
  “一切顺利。”
  孙策松了一口气,拿起公文细看。公文是沈友亲笔所书,笔画遒劲,龙飞凤舞,可以想象沈友作书时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看来公孙度自信过了头。”
  “井底之蛙,不足以论。”郭嘉不屑一顾。“太史慈、甘宁正在返回,我们随时可以起程。望风者说,今天下午就有东南风。”
  孙策点头应答。“好,那你去休息吧,我待会儿也要补点觉。”
  郭嘉起身,扬扬袖子,走到门口,孙策又叫住了他。“奉孝,你可曾听说房中术有燕赵一脉?”
  “有啊。”郭嘉忽然精神起来。“君侯有兴趣试试赵女?”
  “我就想问一声,燕赵一脉中可有一式李代桃僵,出自何典?”
  郭嘉盯着孙策看了一会,忍不住放声大笑。他笑了一阵,又压低声音说道:“怎么,君侯想试试男风?”
  孙策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其实这个典故并不生僻,只是他先入为主,想岔了。他挥挥手,示意郭嘉可以走了。郭嘉却来了兴致,拉着孙策,一脸淫荡。“怎么,甄夫人让你走后庭了?”
  孙策眼睛一翻,抬腿一脚。郭嘉早有准备,闪在一旁,笑嘻嘻的说道:“将军,甄夫人出身豪富,她就算知道点什么也是嘴上功夫,真要论本事,还是我军谋处那几个赵女在行,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安排一下,保证她们干干净净的……”
  “滚吧!”孙策想起甄宓那张小嘴,一时又有些意动。他将郭嘉推了出去,关上舱门。郭嘉坏笑着走了。孙策也是很无语。这货天生浪荡,就没个正经的时候。几个妾中,能让他敬畏的只有袁权、黄月英,其他人的玩笑他都敢开。这也难怪,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妾甚至可以送人,更何况是开几句玩笑。
  最难消受美人恩啊。这么好的女子,委身为妾,我真是何德何能。
  胜负已定,孙策放了心,回到卧舱,洗漱一番,倒头便睡。虽然睡得很晚,但他的生物钟一向很准,天色微明,他便准时醒来,到甲板上练拳。
  朝阳初升,海港东侧的小黑山从晨曦中醒来,镶上一道金边,海面被阳光照亮,浮光跃金,灿烂耀眼。
  中午时分,甘宁、太史慈返回,安置妥当后,一起到孙策的座舰上汇报情况。这一战乏善可陈,用甘宁的话来说,主要是赶路,几乎没有真正交战,柳甫睡得像死猎一样,根本没想到他们会去攻城,甘宁冲进县寺的时候,他还在床上瑟瑟发抖。看他那怂样,甘宁杀他的欲望都没有了,怕脏了自己的刀。
  孙策也觉得很惊讶。他到青州已经一个多月了,柳甫身为沓县守将,怎么如此大意,连一个斥候都没派到青州去?既然如此,他到了沓县,柳甫也应该提高警惕,怎么会连加强城防都没做。
  公孙度都是用的什么人啊?他难道和公孙瓒一样,用的都是贩夫走卒,没几个真正的人才?
  孙策觉得他对辽东和公孙度的了解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可这都是钱啊,每派一个细作出去,至少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的开支。辽东地广人稀,就算把精力集中在襄平,明的暗的加起来也至少需要七八个人。如果再加收贿赂、收买的费用,没有几千万是摆不平的。
  傍晚时分,果然东南风起,孙策扬帆起航,赶到右北平。
  ……
  相比于西汉,东汉的疆域有明显的缩水,幽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右北平在西汉时有十六城,东汉只剩下四城,辽西在西汉时十四城,东汉只剩下五城。燕山以北基本全部丢失,沦为乌桓人、鲜卑人的牧场。
  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既有政治上的因素,也有经济上的因素。政治上儒学当道,推崇以德服人,基本放弃了武力征服,窦宪平定北匈奴是出于他个人的私心,为此还和其他大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袁安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窦宪后来争权失败被赐死,袁安等鸽派得势,安抚胡人的政策一直延袭下来。
  实际上,就算没有儒学,东汉也硬气不起来,经济基础薄弱。东汉建立在豪强支持的经济基础上,世家、豪族的势力极大,国家财政状况一直不如西汉,窦宪平定北匈奴,燕然勒石,也只是成就了他个人的功名,于国家并无太大的意义。北匈奴衰落了,乌桓人、鲜卑人又陆续兴起,尤其是鲜卑人,几年之后,和帝年间就已经坐大,朝廷无力征讨,每年要从青徐割让两亿七千万作为赏赐,安抚胡人。
  但安抚从来都不是治本之道,在无力征讨的情况下,以德服人也只是自欺欺人,鲜卑从此壮大,尤其是檀石槐成为鲜卑大王之后。当时汉桓帝正致力于讨平西羌,无力顾及,所以曾想以和亲的形式安抚鲜卑人,却被檀石槐拒绝了,自取其辱。汉灵帝时,朝廷忍无可忍,熹平六年,派臧旻、夏育、田宴三将及匈奴单于出击,结果被檀石槐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惨败而归。
  幸运的是檀石槐不久也死了,鲜卑陷入内讧,对边境的威胁稍减。
  征讨是找死,安抚是等死,说不上来哪个更好,在无法解决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安抚至少可以求得一时和平。两亿七千万是不少,可是出征开支更大,还未必能打赢。安抚最终占据了上风,袁安开创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安抚的政策也被那些服膺儒学的大臣继承下来,乌桓人、鲜卑人也乐见其成,很是感激袁氏。袁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刘虞不敢和袁绍直接翻脸,都是源于此。
  对付这些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骑破骑,战马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足够的战马,仅靠两条腿是打不赢的,守,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攻,力不能及,劳民伤财。
  “子义,你有什么计划?”孙策轻拍栏杆,看着茫茫大海尽头的地平线,心头压力很大。到目前为止,他对幽州攻略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个时机非常不合适,太勉强了。
  太史慈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说道:“以战养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孙策点点头,示意太史慈细说。
  太史慈说道:“就眼下而言,我们尚不具备重创乌桓人、鲜卑人的实力,遑谈全歼。固守太被动,我打算主动出击,征募一部分边境子弟,深入草原。这些胡人也不是一直都聚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分散各处,只要抓住机会,我们就能各个击破。最大的难处只有一个:如何寻找他们的踪迹。”
  孙策深有同感。军谋处也提出过以战养战的战术,这并不新鲜,当初霍去病横扫匈奴就是这么干的,事实证明,这也是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但这个办法有一个致命弱点,偶然性太强,茫茫草原,一旦不能及时找到目标,或者找到目标却没能击败对手,缴获战利品补充给养,很可能会不战自败。
  天才如霍去病,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重大伤亡之上的,每次出征,损失都会过半。即使如此,太史公也说他是运气好。运气稍微差一点,也许等不到病死,可能直接牺牲在草原上了。
  “你准备如此解决这个问题?”
  “一靠耐苦,一靠智慧。”太史慈说道:“边郡子弟,饱受胡人之苦,且能忍饥耐劳,不亚于胡人,只要给他们武器、装备,再提供一些粮食,他们就敢于上阵和胡人以命相搏。木学堂所造的军械、甲胄能够让我们以寡敌众,如果能让他们开发出一些便于携带的食物,既能延长我们作战的时间,又不至于增加太多的重量,成功的机率就更大了。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卢龙塞到阳乐城有六百里余,由卢龙出塞向北,或由阳乐西行,大概四五百里就可以深入草原内部,一折一回,大概在千里左右,需要行军十天。就算中途没有任何收获,只要我们携带的给养能够支持十五天,因为给养不足而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太史慈转身看着孙策,恳切地说道:“主公,我想请三千骑一年之粮。”
  甘宁哈哈一笑。“太史子义,你好大的口气,要我给你做辎重营校尉吗?”
  孙策想了想,拍拍栏杆。“那倒不用,只要你肯做渔民就行了。”


第1746章 靠海吃海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毗邻渤海湾,还怕没饭吃?
  渤海岸的幽州、青州百姓很早就有出海打鱼的能力,尤其是青州人,从姜太公封于齐国开始,渔业就是齐国的经济支柱之一,煮盐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限于技术条件,渔民们的船都是小船,禁不得风浪,再加上导航的水平不高,不敢远离海岸,属于海洋渔业是最基础的近岸渔业。
  如今孙策已经有了更抗风浪的楼船,牵星定位已经能让他横渡渤海,已经有足够的条件在整个渤海湾打渔,收获又岂是近岸可比?且海产品营养价值高,比粮食更耐饥,制成鱼干之类也方便携带,一艘两千石的楼船捕鱼,收获足以和千亩土地的产出相当,可以大大的弥补右北平和辽西土地、户口不足的弱点。就算还需要从中原转运一部分,压力也没那么大。
  甘宁直撇嘴,一脸的不情愿。
  “不是真让你打渔,是让你护航,你也不用亲自来,安排一个司马或者校尉就行。打渔的事由招募的渔民负责,今年先熟悉一下情况,看看可行与否。”
  甘宁转怒为喜,眉开眼笑。
  孙策招呼他们入舱,让诸葛亮拿出军谋处拟好的方案,向太史慈、甘宁做解释。按照这个方案,孙策打算抽调五艘楼船作为渔船,招募数百渔民专职打渔,再安排两艘楼船负责安全,防止有海贼趁火打劫。冬天有冰,储存不会有问题,夏天天气热,不及时处理鱼就会腐烂,所以决定用腌制的办法,将打上来的渔用盐腌起来,以利保存。
  对青州来说,盐的供应不是问题。莱州湾从姜齐立国起就是重要的海盐产地。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首先要确定楼船捕鱼的可行性,远离海岸和近岸捕鱼的技术条件有不少区别,需要渔民们去摸索,还要制造趁手的工具。处理海产品也需要技术条件,这都需要慢慢去摸索。
  事情很多,但孙策相信方向不会错,成功是迟早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在辽西沿海建立几个基地做为补给点。最理想的地点是海岛,鲜卑人、乌桓人的马再快也无法渡过大海,攻到岛上。在水师这一点上,孙策有绝对的优势。
  太史慈、甘宁听完都非常满意,对军谋处的方案赞不绝口,有了这个方案,辎重补给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公孙续也松了一口气。孙策计划越周密,他以后的日子越舒服,要不然和刘备做邻居实在太危险。
  “军谋处虽然费了很多心思,但他们对幽州不熟悉,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究竟能不能实现,就要靠你们去验证了。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虽说分属三郡,但我们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伯嗣,这一点,你务必要和你叔叔说清楚。”
  “君侯,你就放心吧。”公孙续胸脯拍得咚咚响。
  甘宁说道:“你可别只会拍胸脯,得拿出点诚意。做了右北平太守先给我们解决战马的问题,要不然再多的鱼也没你的份。”
  “那还用说?”公孙续笑容满面。“先协助太史子义解决三千骑的战马问题,然后就帮你张罗。上了岸,先送两匹好马让你过过瘾,如何?”
  “这还差不多。”甘宁得意洋洋的晃着脑袋。
  孙策心中隐隐不安,收起笑容,曲起手指轻叩案几。“兴霸,你的战场不仅仅是辽西,还有辽东,必要的时候你还要率水师威胁襄平,减轻凌操、麋芳的压力。等他们在沓县立足,有的是你出战的机会。术业有专攻,你不要乱了本末。”
  见孙策脸色不好,言语之中还有撤换他水师都督的意思,甘宁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