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月中,天大寒,黄河冰封,刘和等人率领三千乌桓骑兵越过黄河,进入兖州。在此之前,袁谭已经集结了四万人马屯驻单父。得知刘和将至,他立刻率兵攻入梁国,派程昱取蒙县,朱灵取虞县,他亲率主力包围了睢阳。
  吕范早就收到了消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据城而守。但他只看到了袁谭率领的兖州军,没看到刘和等人率领的骑兵。等留在城外的斥候费尽艰辛,将大量骑兵入境的消息告诉他时,他大吃一惊,却无可奈何。袁谭就在城外,他守城有余,却无力出城阻击。
  数日后,三千乌桓骑兵穿过梁国,出现在汝南境内。刘和、淳于琼、文丑各率千人,由不同方向袭扰汝南全境。荀谌则分派使者奔赴各县,与他交好的世家进行联络,做好接应刘和等人的准备。
  汝南世家纷纷响应,有的只是暗中提供粮草,有的干脆扯起大旗,攻杀县令长,占据县城,宣布响应袁绍。一时间人心惶惶,汝南大乱。
  ……
  平舆,葛陂北岸。
  麋兰站在车上,看着远处的冲天的火光,银牙紧咬。
  大半个工坊已经陷入了火海,无数髡头乌桓骑兵纵马奔驰,疯狂的杀戮,工匠们的哭喊声,乌桓骑兵兴奋的叫喊声,杂乱的马蹄声,混杂在一起,刺激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数百乌桓骑兵奔袭而来,负责守护工坊的士卒根本没来得及反应,等他们从大营里冲出来的时候,乌桓骑兵已经冲入工坊杀人放火,苌奴见形势不妙,第一时间将麋兰保护起来。两千士卒以马车为中心,立成圆阵,严阵以待。不时有幸免于难的工匠或者家眷逃入阵中。他们围在马车旁,有的瑟瑟发抖,有的低声哭泣,还有不少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随即又被父母掩住嘴。
  但更多的人是愤怒。工坊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园,是他们的心血,现在被一些髡头乌桓人放火烧了,他们岂能不恨。不少青壮拿起了武器,自动集结起来,准备参加战斗。
  乌桓骑兵看到了麋兰,试图发起攻击,但他们没能得手,被一阵箭雨射倒数十人。他们很不甘心,绕着圆阵来回奔驰,马蹄声震耳欲聋,战马不时突到阵前,射出一两枝箭又迅速离开。有人中箭,也有人被冲到眼前的战马吓得腿软,但苌奴率领亲卫四面增援,及时堵截,总算维持住阵势,没让乌桓骑兵找到破阵的机会。
  双方僵持了半夜,眼看着天色将亮,乌桓骑兵悻悻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清晨,徐琨率领两千丹阳兵赶来增援,却没看到一个乌桓骑兵,只有被烧成废墟的工坊和横七竖八的尸体,气得破口大骂。


第888章 下策
  徐琨护送麋兰等人回到平舆城时已是正午。吴夫人和袁权正在等着,见麋兰无恙,总算松了一口气。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吴夫人拉着麋兰的手,看了又看,确认麋兰没有受伤,这才放了心。“阿权啊,这次可多亏了你,没有那些部曲,今天可真是危险了。”
  袁权抚着心口,也有点后怕。“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唉,阿母你就别这么说了,这桩祸事本来也是我们姓袁的惹出来的。袁氏家门不幸,居然出了引狼入室之人,蛮胡为祸本郡,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阿母,我想出去看看那些受难之人,稍表愧疚之意。”
  吴夫人眼前一亮,暗自称赞。这大户人家的就是见识不凡,当此人心惶惶之际,袁权依然冷静,不失时机和袁绍划清界限,还给袁绍安了一个引狼入室的罪名。
  “阿权,你刚刚生养,不宜劳累,这件事就由我来操办吧。到时候让阿衡出现就是了。”
  麋兰赞成吴夫人的意见,袁权刚刚生了孩子,还是安心休养为好。她会辅助吴夫人安顿好工坊里的善后事务。工坊毁了,她暂时也没什么事。
  袁权很感激,向吴夫人和麋兰致了谢,又自责了几句。孙策原本不同意在平舆建工坊,是她坚持要办,现在遭了祸,连累那么多工匠枉死。他们大多是将士们的家属,经此一难,只怕会影响士气。为了挽回损失,她要捐一部分私财,用来安葬遇难的工匠,解决幸存者的生活困难。
  吴夫人也是聪明人,举一反三,立刻部署相关事宜。除了袁权和尹姁之外,所有能行动的人,包括孙尚香在内,都忙碌起来,安葬死者,抚慰生者,安排住处,解决食宿,又与太守张昭联系,将小孩子安排到郡学里就读。
  袁权幕后安排,吴夫人、袁衡台前唱戏,尽一切能力安抚人心,同时不忘控诉袁绍丧心病狂,甘与胡虏为伍,纵容胡骑蹂躏中原文明衣冠之地。
  一时间,平舆全城缟素,就连那些居住在平舆城里,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袁绍的恶行,愤慨不已,口诛笔伐。世家则面面相觑,他们当然不会被舆论所误导,但此时此刻,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出来为袁绍说话。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多加小心,别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免得成为众矢之的,蒙受无妄之灾。
  张昭得知内情,也赞叹不已,觉得自己反应太慢,居然没有袁权一介女子敏感,当即写了一篇檄文,痛斥袁绍变夏为夷,自甘堕落,愧对袁氏列祖列宗,愧对先贤教诲。然后派人抄写数十份,分发各县。
  但舆论毕竟是舆论,不是刀剑。平舆城里虽然人情激愤,平舆城外却还是胡骑纵横,举旗响应袁绍的越来越多,大有变天之势。张昭一面固守城池,一面派人通知孙坚、孙策,请他们迅速回援。
  ……
  “哐!”孙坚勃然大怒,一脚将面前的案几踢翻。“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袁绍他是疯了吗?这可是他的本郡乡梓。居然纵容胡骑烧杀本郡父老,他还是人吗?畜生,猪狗不如!”
  秦松阴着脸,一声不吭。他也低估了袁绍的决心和手段,还一直主张保持理性,避免与袁谭全面开战,没想到袁绍会用这种战术,整个汝南一下子全乱了。一箭穿心,正中要害。
  孙坚虽然没有指责他,他却很自责。孙策费了那么多心血才稳住豫州,如今毁于一旦。
  弘咨见状,连忙上前拉住孙坚。“将军,袁绍这么做,只能得一时之利,从长远来看绝非上策。之所以如此,正说明他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切不可自乱阵脚,为他所趁,还是要小心应对,看看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
  “怎么解决?”孙坚没好气的喝道:“对付这等无耻之徒,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杀。杀了那些蛮胡,为死难的百姓复仇。”
  弘咨苦笑。虽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胡骑进入汝南,但就目前收到的消息,总数绝对在千人以上,甚至更多,孙坚的亲卫骑不到五百人,怎么打?孙策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别的,就是不让孙坚冒险,这种计划,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
  弘咨连连向秦松使眼色,示意他别只顾着自责,赶紧想想主意。秦松知道事关重大,不能让孙坚由着性子来。他取出地图,铺在案上,来回看了好久,最后说道:“将军,骑兵的优势就是速度快,以步逐骑,绝非明智之举。”
  孙坚很不耐烦。“那怎么办,难道看着他们为恶?”
  “用兵以正守,以奇胜。我们骑兵少,只能立足于守,先立于不败之地,再传令各县坚壁清野,战马在野外找不到食料,势不可久,胡骑很快就会退出汝南。将军要担心的反而是袁谭的人马,如果军心动摇,被袁谭攻克睢阳,整个豫州的形势都有可能崩坏。”
  孙坚斜睨着秦松,双眼通红,喘着粗气,鼻孔都冒烟了。他知道秦松说得对,但是让他这样等着,他忍不了。
  秦松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他知道孙坚倔脾气犯了,能不能说服孙坚,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如果坐视孙坚主动出击,一旦孙坚出了意外,他的前途也就全完了。孙策也许不会杀他,但也不会再用他。
  秦松咬咬牙,一拱手。“将军,我有一计,也许可以全歼这些胡骑。”
  “说。”
  “将军固守睢水防线,切断这些胡骑退路,再传令孙将军,让他挥师北上。孙将军麾下有骑兵千余,还有一些西凉精锐,战斗力不俗。如果你们父子合力,关门打狗,可竟全功。”
  孙坚眼珠转了转,神情终于舒缓了些许。“就这么办,你立刻写信,让他渡江增援,干掉这些乌桓人。豫章反正跑不了,豫州若是丢了,就算是十个豫章也补不回来。”
  秦松如释重负,立刻铺纸磨墨,以孙坚的名义写了一份命令,由孙坚过目用印后,派人火速送往豫章。
  孙坚随即传令朱治发起进攻,抢占方与。之前为了避免全面开战,朱治只是占领了湖陆,并没有深入兖州,现在袁谭主动挑起战事,他也不能示弱,必须还以颜色,反攻兖州,直扑山阳郡,逼袁谭撤兵。


第889章 情与理
  就在秦松绞尽脑汁安抚孙坚的时候,郭嘉也和孙策发生了激列的争论。
  刘和等人还没进入汝南,孙策就收到了消息。郭嘉在冀州安排了细作,那些乌桓骑兵一出现,他们就意识到形势不对,立刻通知兖州境内的同伴注意,加强监视。乌桓骑兵越过黄河,进入东郡,沿着官道一路向前,兖州境内的细作就把消息送往柴桑。只是当时他们也没想到了这些骑兵会深入汝南,这是郭嘉自己推断的。
  听完郭嘉的推断,孙策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
  郭嘉当初就说过,豫州无地利可用,睢水、淮水不是长江,作用有限。黄河冬天会冰封,有时候还会断流,也挡不住北方来的敌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汝南是党人大本营,他们大多支持袁绍。对孙策来说,这些汝南世家很难争取,杀,立刻生变,不杀,迟早生变。
  眼下的情况下如郭嘉所料,毫厘不爽。所以郭嘉的建议也很清晰,守住睢阳、平舆等重镇,由着这些胡骑去闹。闹得越凶,闹得越久,对袁绍越不利。一是乌桓胡骑的相貌与中原人不同,即使他们穿上汉军服饰也很难掩饰,用胡人杀本郡人,对袁绍绝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二是供养骑兵不易,汝南世家迟早会不堪重负;三是孙策的确没什么好的手段面对这些骑兵,只能以静制动。
  豫州本来就是战略缓冲带,这是豫州的地理决定的。如今孙策发展势头迅猛,逼得袁绍还没拿下幽州就仓促南下,又不能全力以赴,只能派一些骑兵入境骚扰,这已经比设想的情况好多了。趁着这个机会,让豫州百姓迁徙到江南屯田,加强吴会的实力,对孙策来说利大于弊,甚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孙策承认郭嘉的建议很实际,但是他很担心老爹孙坚。孙坚是个好勇斗狠的性子,之前一直在忍着,突然吃了这么一个大亏,他还能不能忍得住,谁也不敢保证。就算有弘咨、秦松在他身边,孙策也不放心。分析得再有道理,他不听,你有什么办法?
  正如他现在的情况。郭嘉的建议很合理,但他不姓孙,他说不定还希望孙坚早点战死,好让他继承家业,独揽大权,又多了一个报仇的名义。
  孙策做不到这么冷血,他想暂时放弃豫章,驰援汝南。
  郭嘉强烈反对。袁绍派骑兵袭扰汝南的目的绝不是攻占汝南,正是迫使孙策回援汝南,为刘繇减轻压力。孙策这么做正中袁绍下怀。等他赶到汝南,那些骑兵说不定就撤走了。就算不撤走,孙策骑兵也限,也追不上,疲于奔命,一不小心,说不定还会被骑兵偷袭,那袁绍可就赚大了。
  “那我就这么看着?”孙策也急了。“我家人可全在平舆呢。”
  “将军,骑兵不能攻城,平舆很安全。”郭嘉苦口婆心的劝道:“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明摆着是袁绍的围魏救赵之计,你怎么能上他的当?拿下豫章,公瑾可以安心取荆南,你可以从容收复汝南。豫章不上,你们都不能全力以赴,得失利害,很清楚啊。”
  孙策无法反驳郭嘉,只得转向周瑜。“公瑾,我将人马留给你,你有把握拿下柴桑吗?”
  孙策和郭嘉争论的时候,他一直没说话,荀攸也保持沉默。见孙策问他的意见,周瑜晃了一下身体,慢吞吞地说道:“于情,伯符所言有理。为人子,孝义为先,利害其后。于理,奉孝所言极当。汝南只是小患,并无大忧。”
  “你这些不是废话么,等于没说。”孙策没好气地说道:“我就问你,你一个人能不能拿下豫章。”
  “伯符,我不赞成你只带亲卫骑驰援汝南。”周瑜抬起头,直视着孙策。他一语道破孙策心里的计划,并明确表示反对。“柴桑离汝南近千里,千里驰援,闻所未闻。”
  孙策眉头紧皱,瞅瞅荀攸,想想又算了。他其实也知道这个决定不理智,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赞成,以荀攸的智商,他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建议。
  他和荀攸相识时间不长,这次在柴桑碰面是第一次会面。相处数日,荀攸就没说几句话,大部分时候只是听。可是他看得出来,周瑜有不少意见出于荀攸,至少是参考了荀攸的建议。周瑜对荀攸很信任,荀攸对周瑜也很尽心,甚至有意在避免与他接触。
  君子不夺人所好,他也不想给周瑜留下想夺人心腹的意思,一直没有私下和荀攸接触。
  见孙策神情纠结,周瑜笑了一声,对荀攸说道:“公达,伯符关心则乱,一时难以决定,需要综合多人的建议,你不妨说一下你的看法,供伯符参加。”
  荀攸见状,微微欠身。“既然如此,那我就说说我的建议。周将军说得对,于情,孙将军发自肺腑,不容置疑。于理,奉孝说得也很透彻,并无疑义。”
  孙策暗自翻了个白眼。就知道你说了也白说。
  “不过,既然袁绍的目的是迫使孙将军驰援汝南,解豫章之围,如果孙将军不解豫章之围,袁绍必然不肯罢休,很可能会增兵。届时将军不战也得战,最终还是要解围,奔赴汝南。与其如此,不如现在就去,反倒从容一些,打消袁绍孤注一掷的可能。”
  孙策听了,心中微动,已经明白了荀攸的意思。他看看郭嘉。郭嘉沉思不语,手里的羽扇猛摇了两下,点点头。“公达所言有理。用兵有虚实之分,不当为不代表不能为,我们可以以无当有,以虚代实,做好布局,以防袁绍狗急跳墙。公达,你是这个意思吧?”
  荀攸耷拉着眼皮,沉默不语。也不说对,也不说不对。郭嘉见状,哈哈一笑,用羽扇指指荀攸。“你啊,就是不痛快。”又看看周瑜。“你们倒是禀性相投,难怪说得来。”
  周瑜笑着反驳道:“你和伯符才是天生的君臣,我等望尘莫及。”
  郭嘉眉飞色舞,哈哈大笑,颇有几分自得。他看着荀攸。“公达,你虽然与将军相识未久,但将军对你却是很推崇的。若非如此,当初也不会让你在宛城木草堂白吃白喝那么久。今天之势,关系到中原得失,非一人可定。不如你我联手,为将军谋划一局,拒袁绍于河北,取豫章于江南,如何?”
  荀攸眼神一闪,略作思索,淡淡地说道:“既然奉孝有如此雅兴,恭敬不如从命。”


第890章 渤海秘辛
  听到荀攸答应与郭嘉一起布局,孙策很意外。这不符合荀攸的性格。可是一看郭嘉那得意的眼神,孙策又明白了。
  荀攸并不是不愿意发表意见,而是不愿意随便发表意见。愿不愿意说,一要看人,二人看时。如果人和时都对了,他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所谓不得其人而言,失言;得其人而不言,失人。眼下这个场合不论是人还是时都非常难得,又被郭嘉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