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突出重围,杂胡骑立刻加速,关羽、张飞也跳上一匹空鞍战马,向城门狂奔。郭暾气得大骂,却无可奈何,两条腿的人再快也追不上战马。他立刻下令,请陈到截杀。
  陈到已经看到了突出重围的杂胡骑,举起手中长矛,大声呼喝着,踢马冲锋。
  白毦士拥着陈到在前,亲卫骑在后,放马狂奔,先射出一阵箭雨。
  张飞、关羽连忙用盾护住脸,猛踢战马。杂胡骑更是不敢怠慢,尽可能的缩起身子,用骑盾护住要害。
  陈到策马杀到,狠狠的撞进了杂胡骑中,长矛飞舞,挑飞二人。他大声喝道:“关羽,来战!”
  关羽大怒,勒马便想回身接战,张飞急了,抡起手中长矛,一矛刺在关羽坐骑的臀部。战马吃痛,不顾关羽勒缰,狂奔而去,冲上了吊桥。张飞反过长矛,猛抽战马,也冲上了吊桥。关羽翻身下马,回头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被他们救出来的百余杂胡骑被陈到一冲杀,最后赶到护城河边的只剩下不到三十人,个个带伤,惊魂未定,眼中充满了恐惧。
  关羽懊悔莫迭,攥紧了拳头,却发现手臂酸麻,连拳头都无法握紧。
  “云长,益德!”刘备在城头看到关羽、张飞返回,兴奋得又蹦又跳,眼泪夺眶而出。
  ……
  郭暾、陈到来到孙策面前,满面羞惭。辛苦了半天,最后还是让关羽、张飞跑了。
  “我等未能完成任务,请将军责罚。”
  孙策惋惜地叹了一口气,却没有责怪他们。他清楚关羽、张飞的实力,这两人联手,能挡住他们的还真不多。他本来是想率领义从营去截击的,却被郭嘉劝阻了。郭嘉说,关羽、张飞武力再强,毕竟是血肉之躯,不值得将军冒险。
  孙策也清楚,眼前的战场全是人,根本没有穿插的空间,他要绕过郭暾的阵势去截关羽就快到城门口了,已经在城头弓箭手的射程范围以内。虽说他有甲胄护身,还有金丝锦甲,但这种险冒得没意义,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万一城门口的丹阳兵杀过来,他也未必能脱身。
  “一战而全歼千余骑兵,打断了刘备一条腿,任务不仅已经完成,而且完成了很圆满。等伤亡清点出来,按功行赏。”
  郭暾、陈到松了一口气。“喏,谢将军。”
  孙策对陈到说道:“与关羽一战,可有收获?”
  陈到笑道:“关羽的确是难得的猛将,不仅力气大,反应也极快。若非将军与祭酒巧妙安排,我不是他的对手。与他一战,受益良多。特别是他的骑兵小范围内转圈加速的战术,我觉得很有启发,将来要花些心思训练。”
  孙策哈哈大笑,非常满意。这才是将领应该关心的事嘛,单挑只是小插曲而已。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陈到有名将潜质,不比关羽、张飞差。


第368章 挖墙角
  孙策回营,埋伏在大营中却没有机会出战的各营将士依次回到自己的营地,将领们则聚到孙策的中军大帐参加会议。陶应也来了。他本来做好了准备,等刘备出城时参与截击,但刘备没有出城,他只能做一个旁观者。
  孙策一战全歼千余杂胡骑,险些连关羽、张飞都折在阵中,让他羡慕不已。这一战的策划,他没有机会参加,现在战后总结,他不肯漏过一个字。他不仅听得认真,等众将退去之后,还特地留下了来,就不清楚的地方仔细询问。
  孙策耐心的一一作答。陶应资质一般,但是调教得好,做个普通将领不成问题。陶谦已经六十出头了,随时都有可能死,他当然不希望徐州落入别人手中,趁此机会将陶应拉过来,将他推上徐州刺史之位,对他有好处,想必陶谦也会乐见其成。
  用得好,这是一口不错的刀,不敢说是百炼刀,至少三十炼吧。
  “仲允兄,你读过书,悟性好,学起兵法也容易理解。你缺的只是实践。只要多参加战斗,多总结,你一定能成为名将。”
  陶应乐得合不拢嘴。他知道孙策这句话有夸张的成份,但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就算是客气话,他也开心。
  麋竺在一旁看着,暗自为孙策的手段折服。他不是陶应,他看得懂孙策的用意,但他不会说破。孙策支持陶应接管徐州对他有利无弊,既不用背负背主恶名,又能落到好处,何乐而不为。
  在等着伤亡统计结果的过程中,孙策和陶应、麋竺随意闲聊,谈笑风生。不经意间,孙策对陶应说道:“仲允兄,我听说令尊曾经招揽张昭,可有此事?”
  一提到张昭,陶应立刻皱起了眉头。“那个酸丁啊,不识好歹,不提也罢。”
  “怎么,不顺利?”孙策明知故问。
  “岂止不是顺利,简直是个麻烦。”陶应把大致经过说了一遍,只是没说陶谦用强不成,被赵昱劝阻的事。在他看来,张昭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书生,故意邀名,无非是名士习气发作。
  “我想见见他,方便吗?”
  “你想见他?”陶应似笑非笑。“想请他,还是想骂他?”
  孙策噗哧一声笑了。“先礼后兵,他愿意接受我的邀请,我就请他。他要是不接受,我就骂他。我能骂得许子将吐血,还能怕他?”
  陶应有些犹豫。陶谦因为请张昭不成,已经成了笑话。如果孙策请张昭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明陶家父子不如孙策。麋家是商人,那也就罢了,张昭可是名士。
  麋竺见状,不动声色地说道:“将军,其实赵昱也好,张昭也罢,都不过是名士习气。学问呢,是不错,但他们也就这点吹枯嘘生的本事,做不了什么实事。就算你请来了,所得也不过是一些虚名。”
  陶应连声附和。“子仲说得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
  孙策笑笑,不紧不慢地说道:“我知道张昭是个书生。要对付书生,其实很好办,找点事让他做就是了,让他忙得没空说三道四。”
  陶应眼前一亮。“将军,你打算让他做什么?”
  “他还能做什么?教教小孩子读书呗。我最近刚刚把家搬到平舆了,你也知道的,我弟弟妹妹好几个,本来打算送到南阳去,现在看来恐怕南阳也应付不来。我想在汝南也办一个学堂,这张昭不是学问好吗,我请他做祭酒,天天和一帮小孩子打交道,他应该不会拒绝吧?嘿嘿,他们这些书生好为人师,我就满足他们这个愿望,让他做孩子王。”
  陶应一拍大腿。“将军,你这个主意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麋竺也连连点头称赞孙策这个主意好。他之前就听说南阳学堂的事,只是没往心里去,现在听孙策再提,他便上了心。蔡邕在襄阳建学堂是得到了蔡家的支持,现在孙策打算请张昭在平舆建学堂,他麋家也可以支持嘛。反正一年也没多少钱,还能买个好名声,最重要的是可以拉近和孙策的关系。
  麋竺支持,陶应也动心了,表示愿意向陶谦请示,应该问题不大。他自己清楚,陶谦其实对张昭很反感,恨不得把他赶走。孙策愿意接收,他求之不得,只要不让他落下坏名声就行。
  一声闷雷滚滚而过。郭嘉走了进来,拂去肩头的几滴雨水。“将军,要下雨了。”
  ……
  关羽、张飞并肩躺在榻上,由医匠处理伤口。
  他们受伤太多,仅是箭就中了十几枝,血浸透了战袍,两个龙精虎猛的汉子脸色苍白,连解甲都变得极其艰难。医匠没办法,只好剪开了他们的甲胄和战袍才能看清伤口。
  两个人的伤势都很重,虽然没有受到致命伤,但失血过多,要想完全恢复过来至少有两三个月,短期内是无法上阵了。自从他们随刘备征讨黄巾以来,也算得上身经百战,但受伤这么重还是第一次。
  特别是关羽,他这一次受的伤比以前所有的伤加起来还要多。
  关羽觉得很丢脸,闭着眼睛,一声不吭。张飞却没这样的心理负担,医匠手脚重一点,他就哇哇大叫,拳打脚踢,一会儿功夫已经有两个医匠被他打伤了。
  刘备坐在一旁,脸色阴得比外面的天色还要黑。
  一千骑兵损失殆尽,关羽、张飞双双受伤,这一战损失惨重,接下来还能不能守住萧县,又能守到什么时候,他一点把握也没有。他脑海里盘旋着和蒋干的对话,如果孙策同意,是不是真要和他谈判?当时只是权宜之计,可是现在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个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孙策实力太强,这个豫州牧不是他想争就能争得到的。可是他刚刚背叛了公孙瓒,如果和孙策谈判,孙策真的把他送给公孙瓒,那可怎么办?就算孙策不会这么做,他现在要背叛的可是袁绍。袁绍和公孙瓒正准备决战,在胜负未分之前做决定,是不是太仓促了?
  刘备心中烦闷,起身走到屋外。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压得很低,几乎贴到了远处的城墙,闪电在云层间闪现,轰隆隆的雷声不时的传来。刘备心中一动,转身赶到袁叙的院子里,将正在读书的袁叙拉了出来。“袁君,这是要下雨了吗,能下多大?”
  袁叙很不耐烦,挣脱了刘备的手。“已经到了雨水节气,下雨有什么好奇怪的。”他抬起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天色不对。“哦,这场雨啊,估计不会小。”
  话音未落,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大雨倾盆,天地之间一片迷茫。
  轰隆隆的雷声中,刘备放声大笑。“天不亡我,天不亡我啊。”


第369章 刘备的机会
  天有不测风云,就连郭嘉这样的鬼才也没想到这雨会来得这么突然,而且一下就是三天。
  这时候就体现出孙坚的引路作用了。如何选择扎营地点这种事,兵书上有原则性的要求,但没有讲具体办法,可是孙坚有丰富的经验,教导孙策时说得非常详细。首先要看附近的水源,离水源太远不行,取水不方便。太近也不行,一旦水位上涨,容易被淹。他还拿自己的切身经验为例子,一步步的教孙策如何选择合适位置。
  雨下了三天,下得还非常大,但孙策的大营里没有积水。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辎重营的粮草薪柴也都保持干燥,没有被淋湿,除了出行不太方便之外,总体上很正常。
  由此可见,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的关键原因还是他的用兵之法全来自经验积累,没有系统传承,他又不熟悉汉水气候,按照他在中原的经验扎营,没有预计到汉水突发性洪水的威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大雨天不能作战,连训练都没法进行。大雨中训练听起来很牛逼,其实会有一系列问题,弓弦会被雨浸湿,失去强度。战甲上的铁片容易生锈,战袍湿了,士兵容易受凉感冒,一旦形成传染,会影响整体战斗力,得不偿失。
  所以孙策很明智的放弃了这种装逼行为,但他也没让将士们闲着。在战斗结果统计出来之后,他先召集校尉、都尉级的军官进行战后研讨,从如何分析对手开始说起,再请临阵指挥的郭暾、陈到现身说法,详细描述整个战斗的过程,又请在一线战斗的军侯、屯长甚至是立功的战士讲述交战的详细过程,大家畅所欲言,分析双方的优劣,提出改进意见。
  气氛很热烈,收获也很多,等于是一次讲武堂短期集训,干货充足,不仅陶应这样的将领收获良多,屯长、军侯这样的中级军官也增加了见闻。
  孙策现在有两万人马,但战斗力最强的无疑还是四千亲卫营,不仅士卒精挑细选,严格训练,屯长以上的军官几乎都经过讲武堂集训,粗通文墨。也正因为如此,亲卫营才能取得杀伤杂胡骑千余人,险些将关羽、张飞击杀在阵中,而自己的伤亡不过三百人,只有一个屯长阵亡的骄人战绩。
  即使如此,孙策还是为刘五感到可惜。这个年轻的屯长是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与他同期的田弘成已经升任都尉,眼下正驻守析县。刘五运气太差,遇到了关羽、张飞,当场战殁,要不然此战过后升任军侯是顺理成章的事,将来的成就不会比田弘成差。
  这就是运气,谁也没办法。
  将领们学习指挥,普通战士学习战斗,亲卫营立功的士卒被分配到各营巡回演讲,与普通士卒聊天,传授战斗经验,还教那些文盲士卒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简单的数字。亲卫营的将士识字率较高,这都是平时训练的成果。虽然在大儒们看来,他们还是文盲,可是对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士卒来说,他们已经可以算是文化人了。
  孙策对陶应说,雨停之后,等地面积水排空还有几天时间。我身后是一片沼泽,运输不便,你能不能从徐州运些粮来。水位上涨,如果用船运的话应该很方便。这些算我买的,我用战利品偿还。
  陶应二话没说,拍着胸脯答应了。这件事都不用请示家父,我做主了,保证不会断你的粮。他随即行文彭城相汲廉,让他安排民夫转运粮草。刘备南下,彭城是徐州门户,陶谦在这里囤结了大量的钱粮。之前送给孙策的二十万石粮也是从彭城运来的。
  数日后,汲廉送来消息,正在紧急征集民船,十天之内,将有五万石粮草送到萧县。
  孙策大喜,仓中有粮心不慌。两万大军每个月仅粮食就需要近四万石,再加上战马和运输用的牲畜用的刍草,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战争根本没办法持续。有了徐州的粮草支援,孙策就可以安心的围城。
  ……
  突降大雨,给了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刘备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萧县只是一个县,自身的存粮有限,朱治以萧县为驻地时,虽然只有三四千人,还需要定期从周边各县调集补充,他走的时候萧县已经没多少存粮了。现在刘备有近万人,消耗量猛增,而周边诸县又被孙策收复,没有补给来源,兖州的粮草又运不过来,仓里的粮食最多还剩一个月。
  一个月后,刘备就会面临断粮的危机。如果要留出撤退的时间,他只剩下半个月时间。
  刘备与袁叙商议,请袁叙给刘岱写信,请他无论如何派人接应一下,就算不能打败孙策,也要接应他们撤出豫州。萧县是豫州地界,又是战略要地,孙策不夺回萧县绝不会罢手。
  袁叙答应了。他给袁遗写信,请袁遗出面向刘岱进言。袁遗是山阳太守,就算刘岱不同意,看在他们都在袁氏子孙的份上,袁遗也能救他一把,顺便把刘备带出去。
  十日后,袁叙收到了袁遗的回信,但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噩耗。兖州刺史刘岱迎战黄巾失利,临阵战殁。黄巾已经深入济北,正向东郡、东平进发,随时可以进入山阳。他自顾不暇,没法救援袁叙,请他自己想办法脱围。
  袁叙方寸大乱,不知道如何处理。他把消息转告刘备,刘备愣了一会儿,心中暗自狂喜。上苍垂怜,刘岱死了,我的机会来了。做不成豫州牧,还可以做兖州牧啊。打不过孙策,我可以打黄巾啊。刘岱战死,袁绍要对付公孙瓒,派不出人手接管兖州,我自告奋勇,他一定不会拒绝。
  刘备请袁叙出面,给袁绍写信,请求袁绍让他移镇兖州。袁叙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刘备虽然这一战打得窝囊,但他之前对付黄巾的战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便答应了。刘备一边准备突围,一边派简雍出城,与孙策谈判,打算稳住孙策,争取撤退时间。
  简雍再一次出现在孙策面前。


第370章 一无所有
  得益于郭嘉组建的情报系统,孙策比刘备早几天知道兖州的战况。
  青州黄巾去年入渤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师,结果遭受公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