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汝南士人们面面相觑,产生了危机感。孙策可不是汝南太守,而是豫州牧。他只是临时驻扎在汝南,迟早要去州治谯县。如果因为许劭的事,孙策决定从其他各郡国挑选人才充任刺史部官吏,汝南人很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道义没争着,如果连出仕的机会再失去,是不是太蠢了?
  就在众人纠结的时候,孙策却心花怒放。杜袭和郭嘉的出场机会选择得太好了。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来救场,效果出奇的好。杜袭去而复返固然是一喜,而郭嘉的突然出现更是惊喜。这年头招个人不容易啊,别说主动上门的没有,就算是主动去请,人家都不待见。
  这不,好容易等到陈到,陈到却是来为许劭讨公道的。
  郭嘉来得好啊,非常振奋人心。
  孙策心领神会,连忙拱手行礼,以示欢迎。
  “久仰,久仰。”
  郭嘉忍不住挑挑眉,笑了一声:“将军听过我的名字?”
  孙策心道,你还别不相信,我真是久仰你好长时间了。他还没来得及说,杜袭生怕孙策一时应答不当,冷落了郭嘉,插话道:“将军,郭嘉字奉孝,是阳翟郭家子弟。他刚刚从河北回来,庞太守本想留在他颍川任职,他却一心要来见将军。”
  孙策忍不住大笑。“奉孝见过袁本初了?”
  郭嘉点点头。“没错,嘉刚刚从河北回来,袁本初虽然名扬天下,但多谋寡断,外宽内忌,连将冀州让给他的韩文节都不能容,逼韩文节以书刀自裁。此人有不臣之意,却无革新之能,所以嘉弃之而归。闻将军莅临鄙州,求才募士,特来相投。”
  孙策心花怒放,与杜袭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才是好部下啊,不仅自己去而复返,还带来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奇才,一见面就送这么一个大礼。他被名士们打击得不轻,不敢相信郭嘉是主动来投,只当是杜袭拉来的,又配合着演了一场戏。
  “奉孝厚意,让我赧然啊。”
  他们说得亲热,却把许劭晾在了一旁。许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忍了半天,见孙策似乎没有个结束的时候,只好咳嗽了一声。孙策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一个人,连忙让人加了席,请杜袭、郭嘉入座,重新走到许劭面前,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诸君刚才听了我与许子将的冲突原委,想来已经清楚了是非黑白。但是,我与许子将的分歧还没有解决,想请诸位做个见证。许子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今天既然来了,能否当着这么多贤良的面,我们接着说道说道?”
  许劭面庞抽搐,他没想到孙策还不肯放过他,非要辩论是非曲直。
  “将军说的是……哪个问题?”
  “天下大,还是朝廷大。”
  许劭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孙策非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人伦品鉴的事呢。孙策手里捏着名册,如果他真想抖出来,月旦评可就成了笑话。孙策不再提这个事,也算是给他留了面子。既然如此,投桃报李,他也不能不给孙策面子,否则孙策一急眼,再提旧事,他又得丢脸。
  “劭这些日卧病在床,反复思量,还是觉得将军说得对,天下大。”
  “是吗?”孙策笑了,笑得很得意。许劭气闷,却不得不配合孙策演戏,一本正经地说道:“正是。”
  “能否详细说说,你是怎么转变这个观念的?”孙策转身看向众人,笑容满面。“我想与你一样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我嘴笨舌拙,说不清楚,子将满腹经纶,一定说得比我周全。”
  许劭心里咯噔一下,情知又上当了。天下大,还是朝廷大,这其实是一个不能在台面上说的事,而且这原本是孙策的意见,现在却要他当着众人的面解释,岂不成了为孙策站台?他连功曹都不当了,摆明了不想和孙策合作,怎么可能还替孙策发声?
  但事情逼到这一步,他已经无路可退。就算他刚才没有承认孙策说得对,孙策也不会放过他。这一切都在孙策的计划之中,他身入彀中,已经无法脱身。
  防不胜防啊。许劭心里一声长叹,这卖瓜儿太阴险了,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等我。
  郭嘉、杜袭刚刚入座,离得最近,将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心有灵犀的笑了。他们也没想到孙策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逼许劭表态,又顺势把许劭推到了前面,让许劭来解释为什么是天下大,而不是朝廷大。
  这一招用得好啊。天下大于朝廷,这本身没错,但是孙策以豫州牧的身份发布命令,这很容易引起非议,将来肯定会有人拿一点来攻讦了他。可是有许劭支持,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月旦评天下闻名,许劭的名声也绝非孙策可比,将来再提这件事,更多的人会想到许劭,却未必记得这句话原本是孙策说的。
  再引申一下,许劭是汝南士林领袖,袁绍摆明了要改朝换代,许劭这么说是不是在为袁绍张目?
  郭嘉、杜袭明白了其中道理,对孙策的手段有了新的认识。杜袭连连点头,感慨不已,郭嘉却是眉飞色舞,大有得遇知音之感。这才是我要寻找的明主啊,袁绍算什么,只会夸夸其谈。哈哈,荀文若,我终于占了一着先手。
  城上的士人中也有不少明事理的,看出了孙策这一手背后的杀机,不由得为许劭担心起来。
  许劭看看孙策,再看看四周,额头冷汗涔涔。他自己清楚,他可以承认孙策说得对,却万万不能替他解释。承认孙策说得对,可以推脱是孙策用武力胁迫他,替孙策解释,这件事就没法推脱了,最后会变成他的话,将来朝廷追究起来,他难逃一死。
  没办法,只好再吐一次血了。
  许劭深吸一口气,一口鲜血喷出,两眼翻白,倒在地上。
  众人哗然,纷纷冲上来救护。孙策被挤到一旁,不由自主地骂了一声:“真不要脸!”


第304章 出山第一功
  许劭再次血遁,孙策的计划未能完美实现,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杜袭和郭嘉的到来弥补了这个遗憾,一个去而复返,一个主动来投,为孙策带来的欣喜远远大于遗憾。看着众人将许劭抬下城去,孙策正准备和郭嘉、杜袭好好聊聊,一转身,却发现一个孤独的身影。
  陈到没走,他站在城墙边,看着拥着许劭而去的人群,神情落寞。
  孙策对杜袭、郭嘉拱拱手,请他们稍候,缓步走到陈到身边,探头看了看。“别看了,人都走了。”
  陈到一惊,这才注意到孙策,连忙向后退了一步,躬身行礼。
  “还想死吗?”孙策笑笑。“不想死的话,一起来喝一杯?”
  想起不久前的情景,陈到很窘,脸色通红。亲眼看到许劭的表演,他才知道许劭是这样的名士,受委屈的根本不是许劭,而是孙策,而自己居然要为许劭讨公道找孙策比武,真是糊涂到家了。
  “到不明事理,误会将军,还请将军海涵。”
  “这又不是你的错,被骗了的人那么多呢。”孙策指指远处的人群,摆摆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推着陈到的背说道:“走吧,一起去喝一杯,然后再谈你要不要留下的事。对了,你从哪儿听说我和张辽比武的事?我敢说,你听到的肯定不准确,我给你讲一讲吧。”
  陈到没有再推辞,跟着孙策下了城,一起来到营房里。太守桥蕤张罗宴请士人去了,没有管孙策,孙策就安排人去取些酒肉,和杜袭、郭嘉、陈到共坐。郭嘉刚才听孙策说起陈到,但他对陈到并不熟悉,既然坐在一起说话,自然问起了陈到的家世。
  面对出自阳翟郭氏的郭嘉,陈到明显有些气短,恭恭敬敬地报上家世。汝南原本属于古陈国,陈氏是汝南著姓,三君之一的陈蕃就是汝南平舆人,与陈到算是远房同族。不过陈氏族群庞大,境遇不同,陈到家就属于没落的一类,而且陈到这一支以武功传家,为士林不耻,所以名声不显。
  郭嘉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我认为袁绍不能成事的原因之一。”
  陈到不解其意,孙策却心中一动,笑道:“愿闻其详。”
  “诺。”郭嘉欠身致意。“将军刚刚主政南阳,应该已经见识过南阳帝乡的民风。汝南不是帝乡,但汝南水土肥沃,适合耕种,素以殷实著称。本朝大兴儒学,汝南更是领天下风气之先,名儒辈出,以冶学传家者数不胜数,渐渐成为士林重镇。与他处不同,汝南本是楚地,民风原本激烈好斗,习染儒学后不改慷慨,好议论,禀性刚烈,党锢由汝南而起绝非意外。陈蕃、范滂不过是汝南人中的标杆而已,直道而行者不绝如缕,今日不过是汇聚成河,方显澎湃之势耳。”
  孙策听得入神。他知道汝南户口众多,在朝野的势力都不小,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党人,却不知道汝南人在党锢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事就算书上有记载,他也未必能注意得到,注意到了感受也不一定,远远不如身处其中的人更有体会。
  “治儒学为汝南人入仕带来了机会,但也对汝南民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儒学重礼,辞义繁复,先有今古文之争,后有师法家法,一字之异而至连年不决,重虚名而轻实利。袁氏虽秉承汝南刚烈之义,起兵于河北,有争雄天下之志,却儒生习气太重,重名士,轻武人,坐养名声,心思全在朝争上。董卓入京,袁绍一败涂地,仓皇出奔,如今据河北,起兵讨董,依然未能吸取教训,随他到河北的人都是汝颍名士,却少有通晓军事之辈,叔至被遗漏并非特例,无须介怀。”
  陈到很客气地致谢,孙策却是深有感触。郭嘉这一趟河北没有白走,他看到了袁绍的弱点。袁绍从汝颍两地请去了很多名士,但其中能够临阵指挥作战的人却一个也没有,他麾下知名的大将如被称为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和大破公孙瓒的麹义都不是汝南人。
  这固然是汝南人治学的多,习武的少,但根本原因还是袁绍的惯性思维在作祟,重名士,轻视武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汝南士林的风气,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党人的通病。武人一心想与党人并肩,党人眼里却从来没有给武人留下位置,觉得只有他们才能治国平天下。凉州三明立下赫赫战功,维护着边疆稳定,也倾心向学,皇甫规、张奂的学问都非常了得,却始终无法被党人引为同侪。
  名士也许可以运筹帷幄,但却少有能决胜于阵前的。刘邦仅有张良有什么用,没有韩信为他攻城掠地,还不是被项羽打得像丧家犬一般。文武并用才是王道,只有谋士没有良将是不行的,有了良将不能重用同样不行。
  就眼下而言,陈到名声不显还可以说只是个例。再往将来看,官渡之战时,张郃、高览攻曹营不下,只因为惧怕郭图谗言,干脆投降了曹操,也可以想象武将在袁绍帐下的地位有多么不堪。如果不是平时受气,没什么信任可言,何至于此。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皆以为有逐鹿之能,但最后的胜者只可能有一个人。董卓乱政,山东州郡拥兵数十万以讨董,袁绍身为盟主,每日饮酒高会,未曾一战,敢与董卓战者唯孙豫州与曹孟德二人,如今曹孟德兵败南阳,下落不明,袁绍麾下已无能战之人。纵有铁骑千群,又能如何?孙将军父子并为良将,父报捷于洛阳,子战胜于南阳,放眼天下,谁是敌手?陈叔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郭嘉说完,以指叩案,笑容满面。“若是在河北,这个大帐,你是进不了的。”
  陈到愕然,这才明白郭嘉说了这么多是劝他入幕。不过想想也是,袁绍眼里哪有他呢,许劭又是那样的人,他想依附袁绍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与其如此,不如跟随孙策,至少孙策能重视他的才能。
  陈到离席而起,拜在孙策面前。“陈到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策大喜,连忙起身将陈到扶起。郭嘉来得好啊,进门先送一个大礼。


第305章 孙郭问对
  正如杜袭所料,郭嘉和孙策很谈得来。
  陈到入幕,按照之前的约定,孙策让他暂时做亲卫骑假司马。他的能力肯定超过秦牧,但初来乍到,一下子统领全部亲卫骑未必合适,让他给秦牧做一段时间副手,熟悉了情况再提拔,以免他受排斥。
  陈到感激涕零,当场就落了泪。倒不是因为孙策给了他官做,而是孙策对他的爱护出自至诚,绝非一时敷衍可比。
  杜袭好安排,孙策让他赶往沛国,与朱治取得联络,暂时代理沛相,负责沛国事宜。现在的沛相是陈珪,就是陈瑀的从弟。他的募兵令已经发出半个月,沛国一直没有反应。有与陈瑀的冲突在前,孙策不指望陈珪会支持他,先把他换掉再说。
  由宛令而沛相,官升一级,杜袭非常满意。
  孙策安排人事的时候,郭嘉什么也没说。直到酒足饭饱,杜袭、陈到先后告辞,郭嘉却没动,自顾自的喝着酒。孙策见状,知道郭嘉还有话说,命人撤了酒席,煮上一壶姜茶,与郭嘉围炉而坐,一边烤火一边说话。
  “奉孝,今日作长夜之谈,如何?”
  郭嘉笑了。“观将军之意,是准备固守沛国,北争中原吗?”
  孙策摇摇头。“说这话,我还没有定策,正想听听奉孝的意见。”
  “将军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有啊,你也看到了,汝南人不鸟我,汝南又无险可守,想守住豫州绝非易事。”
  郭嘉笑了一声:“将军说汝南无险可守,的确是实情。豫州虽然富庶,却不是用兵之地。若非如此,袁绍又怎么会去河北?”郭嘉垂下眼皮,沉默了片刻。“不过,豫州能不能守,还要看将军的志向是什么。”
  孙策打量着郭嘉,知道戏肉来了。史书上说,曹操与郭嘉一见倾心。曹操说,能助我成大事者,必此人。郭嘉说,这才是我想找的主公。由此可见,郭嘉第一次见曹操时必然有一番极深入的交流,而且意见一致,这才能引为知已。
  身为阳翟郭氏子弟,郭嘉弃袁绍而归,自然不是因为待遇好不好,而是袁绍不符合他的理想。这是一个想立功名的人,他需要一个能够信任他,言听计从的主公。
  当然,他也希望郭嘉能和他志同道合。如果像荀彧和曹操那样能善始不能善终,对双方都是伤害。
  “奉孝看过募兵令,我的志向说得很清楚。”
  郭嘉无声地笑了起来。“是将军自己的心声?”
  “如果是虚应故事,何必闹得满城风雨?”
  “将军很自信。”
  “不自信,何以信人?”
  “将军何以自信如斯?”郭嘉抬起眼皮,直视着孙策。“恕我直言,以将军的家世和学养,自信似乎只在决胜疆场,而不是治国平天下。就算将军如高皇帝一般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将军身边也没有萧何、张良一般的人物。将军的自信从何而来?将军以霸王为号,莫不是欲学那位叱咤千军的西楚霸王?那可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孙策笑了。他见过那么多人,还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直接的怀疑他的知识来源。有人没有怀疑,有人可能怀疑,但没有追究,或者不敢来问他。唯有郭嘉,第一次见面就直指要害。
  “奉孝,你相信天生圣人吗?”
  “不信。”郭嘉缓缓地摇头,微微欠身,便有离席之意。“如此将军不愿说,我不勉强。”
  孙策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我也不信。”
  郭嘉眼中露出异色,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又坐了回去,静听孙策下文。
  “奉孝相信梦中的事吗?”
  郭嘉眼神微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