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山军在冀州,由张燕率领,一度危及袁绍的政权,后来又投降了曹操,张燕成为一方诸侯,在《三国志》中有传。白波军就在并州,但没有集中领导,实力分散,名头没有黑山军响,但白波军却参与了献帝东归,对三国初年的形势影响远远超过黑山军。
  其实早在董卓乱政,山东州郡讨董的时候,白波军就起了不小的作用。董卓之所以撤出洛阳,退回长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担心白波军南下渡河,切断他的退路。牛辅驻扎在河东,主要任务就是防备白波军。
  现在牛辅退回关中,河东空虚,正是趁机抢人的时候。对此,孙坚还有着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他部下就有一万汝南黄巾精锐,关系还非常不错。天下黄巾是一家,有这些人从中联络,孙坚只要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和白波军结成联盟,立增三五万人是小意思。
  孙坚连连点头。他也早有此意,亲自赶到汝阳来和孙策见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让孙策帮他谋划一下如何收买黄巾。在孙策出马之前,他和汝南黄巾一直关系冷漠,甚至有些敌意,孙策出马,龚都、刘辟这才归顺了他,现在龚都还在他的帐下听命呢。
  孙策说,龚都不行,担负不起这样的重任。一来他本人能力有限,是个中人之才,二来他没有亲身经历过襄阳土改,说不清楚。这件事要让刘辟去办,最好是让刘辟亲自去,再不济也要让刘辟安排得力的亲信去。他可以写信给孙辅,由孙辅与刘辟商量。
  孙坚大喜,兴冲冲地走了。
  孙策很无语。这江东猛虎还真是个虎脾气,父子俩难得见面,你就不能停一下,加深一下感情?
  送走了孙坚,孙策回到大帐,把玩着豫州牧的印绶,考虑着如何进行下一步。庞统走了进来,一见孙策手中的印绶,不免有些意外。孙策把情况说了一遍,话音未落,庞统就急了。
  “将军,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用?”
  “什么机会?”
  “蚕食庐江、九江啊。”庞统急道:“庐江、九江虽是扬州,不受豫州辖制,但现在是太尉奉诏征讨不臣,豫州、徐州、青州都要出力,扬州岂能置身事外?将军可以请朱公下一道手令,就可以要求两郡提供兵马粮草,尤其是九江,对面就是丹阳,自古就是出精兵的地方。”
  孙策一拍脑袋,如梦初醒。他连忙带上庞统,又叫上秦牧等人,飞奔出营,追上了孙坚。
  听完庞统的建议,孙坚盯着庞统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说道:“伯符,这小子比山民强,让他跟着我吧。”
  庞统连连冲着孙策使眼色,表示不想去。孙坚有些不悦。孙策见状笑了。他知道庞统不是不想跟着孙坚,而是舍不得张子夫姑娘。张勋来送袁术入土,张子夫也随行,这两天正和庞统打得火热,若非如此,他和孙坚商量事的时候,庞统也不会缺席。
  “也好,庞山民太忠厚,不擅长军事,阿翁还是让他留守颍川吧。士元跟着阿翁,早点立功,将来向张公提亲也好说些。”
  庞统听了,立刻眉开眼笑。
  孙坚一口答应,带着庞统走了。
  孙策回到大营,进了大帐,刚坐下不久,袁权就带着袁衡来了。孙策连忙准备茶水。以前庞统在的时候,这些杂事都由庞统做,他也没觉得什么,现在庞统被孙坚要走了,一时之间,他还真弄不清情况,手忙脚乱。袁权见了,柳眉轻蹙。
  “庞统呢,又去和张子夫说话了?”
  孙策很惊讶。“你怎么知道庞统和张子夫说话?”
  袁权淡淡地说道:“庞统又没有刻意掩饰,反倒有些招摇,只要不是装瞎,有谁看不到?”
  孙策咂咂嘴。“姊姊这话说得,我怎么感觉你是指桑骂槐呢?”
  一丝笑意在袁权嘴角一闪即没。她垂下眼皮,避开了孙策的目光,自责不已。说来也怪,她在别人面前总是守礼自重,从不轻易说笑,唯独在孙策面前就忍不住想挖苦孙策两句,看看孙策窘迫的样子。
  “尹姁怎么没带在身边?她侍候你不比庞统好吗?”
  孙策觉得这话里有话。不过他还真有些后悔了。当初想着最多一两个月,他就要回宛城去,所以没带尹姁,以免让袁权觉得他好色,连这几个月都忍不住,没曾想现在要在汝南长住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宛城,这个人问题可怎么解决,总不能像普通将士一样到辎重营找官奴婢吧。
  “回头我送两个手脚麻利的婢女给你吧。”
  “那我可不敢要。”孙策脑子一抽,脱口而出。“万一黄猗回来误会了,我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袁权一怔,随即明白了孙策的意思,气得面红耳赤,狠狠地瞪了孙策一眼,长身而起,拂袖而去。孙策翻了个白眼,耸耸肩,觉得很无辜。“怎么又是我的错?还讲不讲理啊。唉,大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门户大,脾气也大啊。老子这是作了什么孽,平白无辜受这冤枉气。”
  袁权出了帐门,风一吹,已经有些后悔。孙策好开玩笑又不是秘密,况且她说得不清不楚,让孙策误会了,孙策生怕引起他人非议,不敢接受,也是好意,并非有意调戏,她这气生得有些莫名其妙。正想着怎么挽回,却又听到孙策在帐内自由自语,顿时尴尬不已,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无论如何也抬不起来,进退维谷了好久,还是不知道如何向孙策解释,只得怏怏的出了大营。
  上了马车,袁衡坐在袁权对面,托着腮,不解地看着袁权。
  “姊姊,你为什么这么生气?你很想把你的侍女送给他吗?”
  “我……”


第289章 难题
  袁术葬礼已经完成,孙策归期未定,但阎象却必须回去了。他是南阳太守,事情很多。张勋、桥蕤等人也各有去向,比如冯方就想回关中老家去了。
  除了阎象之外,其他人的去向孙策并不是很关心,反正他又不是主人,他们向袁权辞行就是了。不过,得知孙策暂时不能回南阳,而要长驻豫州,代领孙坚的豫州牧,桥蕤动了心思。
  桥家是梁国睢阳人,也在豫州范围以内,而且睢阳在豫州北部,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袁绍不服朝廷诏令,朱儁要用武力征讨,那睢阳必然成为战场。大军进驻,要想免于损伤,无非两条路:一是赶紧逃,二是依靠能够保护自己的某个势力。
  对他来说,这个势力无疑是孙策。别人不知道孙策的能力,他却是一清二楚。全歼徐荣两万西凉精锐的战绩,就算是孙坚也未必能做得到,而当时孙策麾下只有南阳一郡。现在他代领豫州,实力更强,这时候舍他而去,到哪儿去找比他更合适的保护者。
  于是,桥蕤决定留下。
  张勋不想留下,但是他也不想留在豫州,他还是觉得南阳比较安全。豫州没有地利,一旦与袁绍对阵,孙策很难拒敌于境外,免不了一场苦战,不如去南阳观望形势,如果关中平定,他随时可以回家。
  冯方则比较简单,他既不想留在豫州,也不想留在南阳,一心想回关中。冯宛很苦恼,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她改变不了冯方的主意。更何况她自己也很犹豫,孙策已经有了正妻袁衡和妾尹姁,再加上铁定会嫁给孙策作妾的黄月英,她就算嫁给孙策也只能排在尹姁之前,别说冯方不答应,她自己也不甘心。
  孙策对此一无所知,他现在满脑子考虑的全是怎么搞定豫州。
  这事还真没那么容易。孙坚做豫州刺史、豫州牧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但效果仅限于没人反对他,当然也没人搭理他。最明显的就是袁术下葬,孙家父子来送葬,汝南太守一直没有露面,而汝南郡治平舆县离汝阳只有五六十里。
  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孙家父子对豫州的影响力几乎为零,世家豪强们选择了无视他们。
  要搞定豫州,先得搞定汝南。汝南是豫州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郡,人口接近豫州一半,比南阳郡还要多。更重要是汝南世家很多,名士也多,汝颍名士半天下,指的就是汝南和颍川。就算孙策没什么号召力,他也不能让这些人和袁绍勾结起来,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
  当然,已经跟了袁绍的人,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最近手头紧啊,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既然你们已经成了敌人,不拿你们开刀拿谁开刀?
  但是,从哪儿下手,孙策却一时没主意。他对汝南很陌生,可以说两眼一摸黑。袁家倒是汝南第一大族,但袁家人连袁隗、袁逢都不搭理,更不可能搭理他。
  关键时刻,桥蕤找到了孙策,提出一个建议:先控制汝南郡治平舆。
  汉代制度,郡有郡兵,集中在郡治,由太守直接控制。郡治所在城分内外城,内城是官府机构,除了太守府,还有郡仓、武库等,把守严密。郡治以外的各县没有兵,县城也不分政府办公区和居民区,防备能力比郡治差很多。
  控制了郡治,几乎就等于掌握了一郡的主要武力,剩下的就是各庄园的私人武装。当然汝南庄园遍地,私人武装也很多,但那毕竟不如郡兵来得整齐,以孙策眼下的兵力也不可能一一攻打庄园,夺取郡治是最直接的捷径。
  孙策觉得有道理。桥蕤虽然用兵能力有限,活了半辈子,经验还是有的。庞统被孙坚要走了,他现在是单打独斗,的确需要一个人查漏补阙。
  说干就干,孙策一边命令秦牧派出骑士打探平舆县的情况,一边求见袁权。他兵力不足,要想迅速攻克平舆县,他需要将雷薄等人率领的袁术部曲纳入指挥。这些人当初护送袁术灵柩回汝阳,现在任务完成,除了一部分人接着守墓之后,其他人都可以调动。
  理论上说,这是袁术留给他的遗产,充其量算是留给袁衡的嫁妆,所有权肯定不属于袁权。袁权已经出嫁,她是黄家人,不是袁家人。
  孙策来之前,袁权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张勋、冯方告辞的时候都提了一下,冯宛说得更详细,只是冯宛本人了解有限,所以袁权并不清楚全部情况。等孙策一说,她才知道孙策现在的麻烦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换句话说,袁术虽然已经下葬了,但朝廷还没有盖棺定论,袁术随时可能被定为叛逆,极端情况下,他甚至可能被从棺材里刨出来砍头曝尸。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提升孙策的实力。
  但她什么忙也帮不上,她能做的就是不帮倒忙。
  袁权很爽快的答应了孙策的要求,留下二十老弱为袁术守墓,其他人全部交给了孙策。当着孙策的面,她要求苌奴三人发誓效忠孙策,就像当初效忠袁术一样。
  苌奴、雷薄、陈兰已经见识了孙策的信义,没说什么废话,当场宣誓效忠。
  “还有什么我能做的?”袁权很客气地说道:“不要客气,你直接说。”
  “汝南随时可能成为战场,我希望夫人最好去南阳,实在不行,你也应该随大军行动。只有如此,我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袁权搂着袁衡,沉吟良久。“我随大军行动吧,等中原战事结束,我还回汝阳来,为先父守墓。”
  孙策答应了。
  “还有一件事,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信守承诺。”
  “什么事?”
  “为先父请谥。”
  孙策很头疼。他是答应过这件事,但现在王允主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他们父子定为叛逆,这时候为袁术请谥不是自讨没趣吗?
  “夫人,不是我不想,实在是……”
  袁权轻抬素手,示意孙策不要急着拒绝。“先父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他没有背叛朝廷。董卓被诛,我袁家两百多口惨死,朝廷应该还我们一个公道。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将军父子恐怕也不会得到朝廷承认。这件事与其说是为先父,不如说是为将军父子。望将军三思。”
  孙策如梦初醒,一口答应。“夫人说得对,我一定尽力而为。”


第290章 刀和笔
  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管你名正不正,一路推过去就是了,不正也正。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拥有这样的实力。别说孙策现在没有,袁绍也没有。
  名在何处?在长安,在那位刚刚十来岁的小皇帝身上。虽然以前董卓很牛逼,现在王允很牛逼,将来还不知道谁牛逼,但他们都是毛,天子才是皮。即使曹操掌握了大半个天下,也没敢直接把天子推到一旁自己干,还得等曹丕自导自演一场大戏,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你可以说这很可笑,但天下人就认这个。
  袁权说得有理,为袁术争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因为孙家父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奉袁术之命行事。袁术很混蛋,是个纨绔,但他没有露出反迹。他和袁绍一样有袁氏背景,却不像袁绍那么嚣张,八字还没一撇,就否定了天子的血统,还想别立刘虞为帝。
  如果朝廷连袁术的忠诚都不肯承认,还能承认孙家父子?
  如果承认了袁术,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难孙家父子?
  说白了,袁术就是孙家父子的盾牌。为袁术请谥,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取名份。在这种事情上,孙策没有袁权敏锐,因为他潜意识里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孙策转身出门,苌奴三人向袁权行了一礼,也跟了出去。
  袁权脸色不变,情绪却有点低落。袁衡转到袁权正面,歪着脑袋打量了袁权片刻,不解地说道:“姊姊,他为什么叫你夫人,不叫你姊姊了?是不是生气了?”
  袁权白了袁衡一眼,忍不住笑了,曲指轻弹袁衡的脑门。“你以为他跟你一样,还是个孩子,天天围着姊姊转?他现在是豫州牧了,要领着几万大军作战,将来……”袁权迟疑了,没有再说下去。
  “将来怎么了?”
  “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袁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搂着袁衡,理顺她腮边的头发。“阿衡,他的面前有好几道山,一道比一道高,每一道山都很险,能不能翻过去,真的不好说呢。这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帮他,不能给他找麻烦,懂吗?”
  袁衡似懂非懂,乖巧地点了点头。
  孙策离开袁家,回到大营,却发现一个问题。他吹吹牛逼可以,打仗也马马虎虎,写文章却是一塌糊涂。别说是为袁术请谥这种高难度的活,能把话说明白,说得典雅没毛病,对他来说都是不太实际的任务。
  差个笔杆子啊。
  孙策二话不说,转身又出了门,直奔蔡邕的住处。蔡邕正打点行装,准备回南阳。南阳有女儿和准女婿,在这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是一天也不想呆了。
  孙策将来意一说,蔡邕也有些犯难。
  写这种文章可不是有文采才行,还需要精通儒家经典,用圣人经义来论证自己的正当,能言善辩,甚至是诡辩,可比睁着眼睛说瞎话地写几篇碑文难多了。一不小心被人家抓住破绽,想求的求不到,反倒惹来祸事。上次冯方为使,没能给袁术捞到好处,反而招来了两路大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伯符,不是我不肯写,实在是我不擅长这样的文章。”
  孙策有点傻眼。如果蔡邕都不擅长,谁擅长?“那不行,你不把这事给我解决了不准走。我把你扣在这儿两年,等你回到南阳,直接抱外孙。”
  蔡邕气得瞪了孙策一眼。“公瑾又不是你,做不出这样的事。”他抚着胡须,沉吟片刻。“我倒是有两个学生能做这事,但是一个未必肯来,一个倒有可能来,但他的人品……我实在不愿意推荐给你。”
  “谁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