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红妆-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此番大费周章,让这些奏折如雪片般飞来,无非就是要让他的女儿堂儿皇之回到西安,恢复郡主之尊,否则以他的亲王身份,以他在西北如日中天的声名,还用得着上折子歌功颂德吗?”
  “因此,以孙儿之见,不如就此让他如意,不过就是还他一个郡主封号,让他父女团聚而已,不施小惠,何来大恩?”
  “那些所谓的宜宁郡主护城之功,在孙儿看来都是夸大其辞,说来说去,这些都是秦王手下人去做的,安在一个小女子头上而已。”
  “既然如此,又何惧他以此作为?”
  闻言,杨锋哈哈大笑,大笑之后眉头却依然紧锁。
  他高兴的是孙儿想的与他无二,但是他却难以说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老了。”杨锋冷冷地说道。
  女人终究还是女人,即使是太皇太后也是如此。尤其是这几年来,太皇太后行事越发偏激了。
  “孙儿知道,钟陵县主那件事上,祖父是不同意的。”
  杨锦程这样说,还是维护杨锋的面子。
  其实那件事,杨锋也是后来才知晓的。
  如果他提前得知,决不会任由太皇太后去做的。
  此事一出,秦王必反。
  而现在,一旦把封赏宜宁郡主的事告知太皇太后,她也决不会同意。
  “祖父,不如让孙儿去向太皇太后说吧,太皇太后一向疼爱孙儿。”杨锦程说完这番话,心里却觉好笑。
  太皇太后连唯一的亲孙子都不疼,又怎会疼他这个侄孙呢,无非是杨家还有用,太皇太后还要依靠杨家而已。
  杨锋也想趁机让杨锦程在太皇太后面前走动,便答应下来。
  他挥挥手道:“好了,你下去准备准备,明日随我进宫。”
  杨锦程应声退下,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下了脚步。
  “程儿,还有事吗?”杨锋问道。
  “祖父,秦王会反吧?”迟疑一刻,杨锦程问道。
  杨锋微微一笑:“太皇太后在世一日,秦王便一日不反,他筹备了这么多年,搭上了两个儿子,又怎会甘冒不孝不之名,行师出无名之举呢?”
  所以这也是祖父急于让孙辈们成长起来的主要原因吧。
  一旦太皇太后不在了,秦王就会起兵,随随便便一个借口,比如清君侧,比如讨奸佞。
  “好在祖父早有先见之名,让二叔父掌管了燕北军,令秦王不能轻举妄动。”杨锦程安慰道。
  杨锋微微颔首,除掉燕王,接管燕北军,的确是他的明智之举。


第222章 山里有个洞
  定国公府,内书房。
  定国公世子萧祎正向父亲禀告今天在朝堂上的事,他道:“西北各衙门全都上了奏折,要为樊氏父女和宜宁郡主请功,另有御史弹赅樊帼英趁机为秦王敛财,强令榆林富贾出银出粮,但同时也有人上奏说那些银子全部用于安抚边关百姓和修补榆林城墙,总之,今日早朝你方唱罢我登场,甚是热闹。”
  萧长敦的脸色却并不轻松,他问道:“可有人提起小七?”
  萧祎忙道:“父亲放心,朝上无人提及。”
  “太皇太后怎么说?”萧长敦又问。
  “太皇太后直接让退朝了。”萧祎语带嘲讽。
  萧长敦面沉如水,他负手在书房里踱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对萧祎说道:“给宫里的人递个话儿,留意动静,看看接下来的这几日都会有何人去见太皇太后。”
  萧祎应诺,立刻让人去办。
  正在这时,阿马从外面进来,笑着说道:“国公爷,商先生回来了。”
  萧长敦笑道:“他倒是够快,我以为他明天才能到京城。”
  话音刚落,商轩便大步走了进来,见到萧长敦,他长揖一礼:“学生见过国公爷。”
  之前商轩已经写过信来,但是事关重大,所经之处多是杨家亲信遍布之地,商轩惟恐书信会被中途截下,因此在信中也只是谈及风月,暗示事情顺利,他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就是要当面禀告给萧长敦。
  “你可见到徐世基了?”萧长敦问道。
  商轩是萧长敦的幕僚,但他常年在外,行踪不定,在京城的时日不多,因此京城里几乎无人认识他,就连偌大的国公府里,很多人也以为他是萧家一位在外地做生意的体面掌柜。
  “见到了。”商轩的神情有些激动,他只是一介书生,能活着从土匪窝里走出来,当时不觉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却是一头冷汗。
  徐世基,原涵山卫指挥使,因其侄儿被杀而起兵造反,并且杀死了林淑妃的父亲。之后朝廷派军平乱,徐世基带领余下的五千将士落草为寇。
  这两年来,剿匪从未停止,可是徐世基和他的五千人马却如同阳光下的水珠,消失无踪。
  半年前,龙虎卫终于查出了徐世基的下落,原来他和他的人藏匿于青石山中。
  青石山险峻深幽、人迹罕至,传说有妖怪在此修练,将此山封印。百年前,山下有村庄,后来时常有似兽似人的怪物从山上下来,滋扰村子,后来村子里的人陆续搬离,加之青石山又处在三不管的地方,没有衙门管辖,方圆百里看不见村庄,渐渐的,也就被人遗忘了。
  这两年来,徐世基在此地养兵,并没有坐吃山空,他的人马时常分成小股去邻省抢掠,抢完就走,绝不逗留,龙虎卫也是在偶然的机会才知道那些散寇是徐世基的人马。
  邹雪怀得到消息后,他没有上报朝廷,而是将此事密报了萧长敦。
  萧长敦便派了手下的文士商轩去见徐世基。
  “青石山陡峭异常,学生在山里走了两日也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反而摔得遍体鳞伤。”
  商轩说到这里,自嘲地笑了。为了不引起徐世基的戒备,他把随从和护卫全都留在青石山十里之外,他一介书生,独自一人进了青石山。
  到了第三天,他被一个树根绊倒,从山路上滚落下去,山路一侧便是悬崖,好在他拽住一根老藤,才没有摔下去。
  可是他也上不来了。
  就在他以为此命休矣时,竟然被一位老尼姑救了上来。
  这是他在山里遇到的第一个人。
  他没有想到青石山里居然有尼姑。
  他向老尼姑打听土匪的事,话一出口,又担心老尼姑会害怕,便又道:“他们若许是官兵打扮。”
  老尼姑微笑:“都是杀人,兵与匪有区别吗?”
  商轩一怔,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老尼姑指向一个方向:“一直走,就能找到了。”
  商轩半信半疑,问道:“大师不问我是什么人吗?”
  老尼姑双手合什:“凭施主一人之力,可能按原路返回,走出这座大山?”
  商轩转身望向来路,怪石嶙峋,草木葱茏,他再环顾四周,不但找不到来时之路,他甚至已分不清南北东西。
  他在这里已经走了两天,早已不知身在何处了。
  老尼姑知道徐世基的藏身之处,又能在这山里自由行走,即使她不是徐世基的人,也是徐世基信任的人。
  而他则是连这座大山都走不出去的人。
  对他这样的人,老尼姑何惧,徐世基又何惧?
  商轩哈哈一笑,冲着老尼姑恭身施礼,谢过老尼姑,又问:“大师何否告知法号?”
  老尼姑一笑:“贫尼法号灭灯。”
  根据灭灯大师的指引,商轩终于找到了徐世基的山寨。
  按照萧长敦的吩咐,商轩只字不提合作之事,只是给徐世基放下了一枚金宝钱庄的印凭,凭此印可在金宝钱庄提银三万两。
  在徐世基看来,这枚印凭可能是三万两银子,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商轩要转告给徐世基的,则是萧家一不为兵,二不为功,三万两银子放在那里,你信得过,就去拿;你信不过,这银子就在钱庄里,还是你的。
  商轩说完就告辞,徐世基派人把他送出了青石山。
  “学生没有见过以前的徐世基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他可真像个土匪头子,他们藏身的山峰有个巨大的山洞,从山洞里出去就是山的另一面,此洞之大,可容纳几千人。洞内钟乳丛生,需坐船前行,中途又有几道关卡,徐世基的待客厅设在山洞里,他坐在铺着老虎皮的太师椅上,威风八面。”
  萧长敦微微吃惊:“曾听家父说起云夷之地有这样的山洞,没想到青石山中也有,难怪朝廷派去剿匪的,两年来都没有找到徐世基的踪迹,难得他能寻到这样一个神仙洞府。”
  说到神仙洞府四个字,萧长敦失笑,这明明是个土匪窝啊。


第223章 归来
  不久,有消息传来,徐世基派人去过金宝钱庄,核实了那枚印凭的真伪。
  但是,没有提银子。
  对于萧长敦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徐世基既然让人去查,那就是想要这笔银子。
  尽管他没有提走银子,可是银子在那里是跑不了的,是他的就是他的,他随时可取。
  对于定国公府而言,三万两不多也不少,就看用在哪里了。
  但是对于养兵的徐世基来说,这三万两却是雪中送炭。
  只是就连萧长敦也一时没有想明白,徐世基的人已经到了金宝钱庄,为何没有提走这些银子。
  不提银子,换成银票也行,以徐世基之能,难道还会担心遇到劫道的,被人抢走吗?
  当然不会是这个原因。
  若说徐世基现在不缺钱,萧长敦是不信的。
  对于养兵的人而言,永远都会缺银子,这就是个无底洞,养兵要银子,募兵要银子,兵器马匹更需要银子。
  富足如秦王,不也是趁着郡主护城这件事,狠宰了榆林商贾们一通吗?
  可若说徐世基是不敢,萧长敦更加不信。
  他若不敢,就不会派人去核实真假了。
  从此,这件事便成了萧长敦心里的一个谜,想不透的谜。
  而与此同时,定国公世子萧祎带回了宫里的消息。
  护国公世子杨锦程去朝阳宫见过太皇太后。
  他走之后,太皇太后破天荒地让人去请了皇帝和皇后。
  在此之前,太皇太后每日只让皇后和贵妃、淑妃前来请安,除了上朝,太皇太后没在私底下召见过皇帝。
  多亏太皇太后见了皇帝,那天在朝阳宫里发生的事,才会传出宫来。
  据说,太皇太后询问皇帝,应该如何处置宜宁郡主和樊帼英封赏之事。
  皇帝说:“事关女眷,太皇太后定夺为佳。”
  当时,皇后的脸色都变了。
  但是太皇太后却很满意,给了皇帝一堆补品,便让帝后回去了。
  皇后的失态却还是落在了太皇太后眼里,可毕竟她和皇后的娘家是同一个杨家,太皇太后表面上没有斥责皇后,可是第二天就叫了毛贵妃到朝阳宫,让宫里有经验的老嬷嬷给毛贵妃看看,为何现在还没有身孕。
  毛贵妃是吏部尚书毛元玖之女,她的母亲杨夫人是老护国公杨锋的女儿,她虽是毛家嫡女,可也是杨家的表小姐。
  太皇太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她对皇后的失望。
  “圣上的身体如何?”听说太皇太后赐了补药,萧长敦忍不住关心地问道。
  “每日都要进补药,却也没有大病,只是太皇太后急于想要一位太子而已。”萧祎说道。
  萧长敦长叹一声,许久没有说话。
  皇帝也还是个孩子,和小七差不多大。
  不久,圣旨颁下,宜宁郡主劳苦功高,赐千亩良田,享亲王俸;樊帼英接掌榆林卫,授三品昭勇将军。
  虽然这早在秦王意料之内,但是消息传来,他还是很高兴。
  圣旨中的封赏是给宜宁郡主的,也就是将郡主的名号还了回来。
  从此以后,宜宁不再是奉旨修行的出家人了。
  其实此时,宜宁郡主和沈彤已在回来的路上了。
  秦王早就派人去榆林接她们了,但是郡主搬家岂是卷起铺盖就走那么简单的,一来二去,又在榆林耽搁了月余,走到半路上,遇到前来送信的,才知道圣旨已经送到京城的秦王府。
  “呵呵,这次只是把圣旨送到京城的秦王府吗?以前都是派一大堆人到西安传旨的。”宜宁郡主嘲笑地说道。
  “知道去一堆人也没用,只会惹事了呗。”一旁的芳菲插话道。
  宜宁郡主哈哈大笑,指着芳菲对沈彤说道:“彤彤,你家芳菲越来越聪明了。”
  沈彤微笑:“她不懂规矩,郡主不要笑话。”
  “没事没事,我就喜欢这丫头的心直口快,我身边的,”说着,她看看自己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连忙低下了头,“一个个的,说起话来越来越藏头藏尾了,反倒是我,整日要猜她们在说些什么。”
  这是事实,经此一事,宜宁郡主不但声望日隆,而且她本人也像是长大了许多,以至于她身边的人和她说话都是越来越谨慎了。
  “无论如何,郡主此后享亲王俸了,您和王爷的俸禄是一样的呢。”沈彤岔开了话题。
  几个丫鬟感激地看向沈彤,沈姑娘是好人。
  其实宜宁郡主在榆林住了一年,她收到的厚礼也已价值不菲。
  此次回西安,装东西的车马比来时还要多。
  “只是难为了七哥,他立下汗马功劳也没有封赏。”宜宁郡主扁扁嘴,替萧韧难过,她和萧韧从小一起长大,自是知晓萧韧身世,更知道现在还不是将萧韧的身世公布于众的时候。
  沈彤一时无语,她不知该怎么说。
  已是春暖花开,萧韧送她的那件狐皮斗篷收在了箱笼里,沈彤想起自己上次送给萧韧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袜子,忽然觉得自己是欺负小孩了。
  朝廷的邸报已经送到各个衙门,宜宁郡主要回西安的消息也是人尽皆知。
  因此,沿途每到一处,都有当地官员和商贾备了厚礼等待,女眷们更是排着队等着见过宜宁郡主。
  毕竟,自大齐立朝以来,这是第一位得享亲王俸的郡主,更何况,宜宁郡主护城救民的壮举早已传遍天下。
  车马走得很慢,有时还要在途经的城镇停留一两日,开始时宜宁郡主还是归心似箭,后来耽误的时日越来越多,她不耐烦的时候,就又想起在密道里的那个噩梦,也就不再烦燥,有时甚至还会让当地官员带她去看望因为打仗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
  “彤彤,那些孩子真是可怜,虽然给了抚恤银子,可是那些银子远远不够,今天看到的那个孩子就是,叔父和婶娘为了拿到抚恤银子才收养他,把他当牛马使唤,最后还赶出家门,小小年纪要乞讨度日,太可怜了。”
  沈彤心中一动,心里升起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
  “郡主,明天我想到街上逛逛,给家里人买点礼物,不陪你在官驿里见那些官太太了,行吗?”
  “行,有好玩的也替我买一点。”


第224章 巷子
  这座城位于榆林与西安之间,占地不大,也不富庶,但却驻扎着西秦军五万兵马。
  这五万兵马不属于任何卫所,也不在兵部的名册上,他们是募兵,没有军籍,打仗的时候,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从军的都是穷苦百姓,一个兵勇给十两银子,明知当兵会去送死,但是一个人死了,却能养活全家。
  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军饷,也能养活家人,他们都是青壮,死的时候还很年青,所以他们的孩子都还年幼,不能养活自己,只能出来乞讨,他们大多是从穷乡僻壤里来的,父亲曾经在这里当兵,除了这里,他们不知道还能去哪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座城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孤儿。
  “老爷爷,哪里的乞儿最多啊?”芳菲向路边摆摊的老人询问。
  “城隍庙、老店街、白子河,还有眼前这里,都是乞儿常来的,唉,我在这里摆摊十年了,这些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