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红妆-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萧韧令鞑子损了一位大将军,一时伤了元气,整整一年没有大的动作,偶有风吹草动,也都是小打小闹,边关安稳了一年。
刚刚过上一年的安稳日子,朝廷里便有人蠢蠢欲动,自从三个月前开始,就有折子陆陆续续奏上来,都是弹劾榆林卫指挥使樊帼英丧父未丁忧的。
这些弹劾的人也并非都是和西秦军有矛盾的,大多都是御史,一年前他们就知道樊帼英没有丁忧,可是那时边关风声鹤唳,他们若是那时上折子让樊帼英丁忧,立刻便会有武将们斥责他们,他们不敢。
现在边关整整一年没打大仗,樊帼英不去丁忧,留在任上还有什么用?
这些折子送到老护国公杨锋面前,杨锋虽然在心里痛骂这些御史们是白痴,可是他却是很满意的。
樊帼英虽是女子,可她无疑就是秦王的一条臂膀,这么多年,杨锋想要折去樊家这条臂膀,全都无从下手,如今樊老将军死了,只留下一个樊帼英。即使樊帼英是秦良玉转世,她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娘子。
就在小年的这一天,朝廷的文书颁发下来,榆林卫指挥使樊帼英为父丁忧,即日卸下官职,等候交接。
除了这道文书,还有一道文书是宁夏卫指挥使刘明智任为榆林卫指挥使,原宣府卫指挥使汪贤调往宁夏卫,原昌平卫指挥使高乾升任宣府卫指挥使,原昌平卫副指挥使左辉升任昌卫卫指挥使。
这一纸文书涉及到九边重镇中的三个,而昌平卫虽不在九边之内,却也是仅次于九边的重镇。
这不是因为一个人的丁忧而引发的调职,这是九边换防!
被换防的四个卫所中,宁夏卫、榆林卫是秦王的势力之内,而昌平卫和宣府卫以前是燕王的,现在则是燕北大都督杨勤的。
而正在这个时候,沉寂一年的鞑子终于动了。
新任的大将军阿里布率领三万兵马压境。
三万兵马,决不会小打小闹。
朝廷让樊帼英丁忧的文书还没有送到榆林,樊帼英已经披挂上阵了。
而在宁夏卫的刘明智同样还没有接到朝廷的调令,他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了严防鞑子在冬天时骚扰边境,他这些日子都在严防死守,阿里布攻打榆林的消息传来,刘明智立刻调集兵马,临阵以待。
刘明智镇守宁夏卫八年,他的老婆孩子都在这里,宁夏卫若是破了,他也家破人亡。
这个时候,别说是让他平调了,就是给他升官,他也不会离开宁夏卫半步。
战报频频传来,朝堂上吵了起来。
有人提议条榆林卫樊帼英要丁忧,宁夏卫刘明智不能动,那就应该让宣府卫驰援。
于是另一拔人立刻反驳,若是这个时候,鞑子兵分三路怎么办,保住宁夏保住榆林,宣府就要拱手相让了吗?
先前的一拔人则持反对意见,鞑子只是藩邦而已,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的兵马?宁夏卫、榆林卫、宣府卫,这三个地方相隔千里,鞑子怎么兵分三路?
一群从未上过战场,甚至连舆图都搞不清楚的人,在朝堂上争得不可开交,龙椅上的皇帝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他们还在吵,于是他索性再睡一觉。
第319章 出发
其实鞑子是安鞑和鞑剌的统称。
前朝末年,鞑剌老汗王锡哲的第三子别勒与父亲反目,一路向西,出走丝路,可是他没有走上丝路之路,却在一次意外中,组建了一支军队。
别勒带领这支军队,在大漠上无往不利。别勒的两位同胞兄弟听说以后,也带着自己的人马前来投靠。
那时正值大齐太祖皇帝兴兵之时,中原内战频频,边关疏于防守,别勒和他的兄弟们靠着抢掠汉人钱财牲畜养活了军队和族人。
待到太祖皇帝攻下京城的那一年,别勒连夺汉地十八座城池,建立安鞑,太祖皇帝在京城登基,别勒也在同一个月里登上汗位。
那时别勒的父亲老汗王锡哲还在世,于是便有了老汗王和新汗王之分。
而安鞑和鞑剌也被称为鞑子二国。
新老两位汗王,虽是父子,却势如水火。
大齐立朝后,百废待兴,南边还有后晋小朝廷,整整十五年里,太祖皇帝既要兴政,又要平乱,边关兵力不足,而那十五年也是两国鞑子飞速发展的十年。
直到鞑剌老汗王派了自己的第二子果尔都率领三万大军压境,大齐和鞑子才正式宣战。
那一役安昌侯李永基带领只有十几岁的三皇子周棹出战,不但击退果尔都大军,而且还收复了前朝时就被鞑剌夺走的五座城池。
三皇子周棹便是后来的燕王。
这一役是安昌侯李永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成就了燕王周棹。
后来燕王率领他的燕北军在关内关外抵抗鞑剌长达十年之久,据说锡哲老汗王是在得知他年轻时亲手夺来的城池被燕王抢走之后,气得眼前一黑,从马上摔下来一命呜呼。
而秦王这些年打的鞑子,却不是老汗王的鞑剌,而是新汗王的安鞑。
虽然在大齐人看来,老论是鞑剌和安鞑,其实就是一家子,可是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是内战不断。
安鞑王族不承认自己是老汗王的子孙,安鞑汗王别勒称自己是神之子,却称亲生父亲老汗王锡哲为魔鬼。
虽然父子彼此恨之入骨,可是在对待大齐这件事上,却是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朝臣们担忧鞑子兵分三路,也并非完全是他们无知,而是确实有过前车之鉴。
有一次,鞑剌现任大汗,老汗王的第二子果尔都出兵,安鞑便也同时出兵,想在这场战役中分一杯羹。
可是当这场仗打完,鞑剌和安鞑就又为了争夺一个小部落大打出手,直到得知秦王出兵攻打安鞑,他们才停手,鞑剌立刻攻打宣府。
而与西北接壤的便是安鞑。
此番进攻的也是安鞑,朝臣们担忧的是鞑剌会趁着这个时候出兵。
事实证明,朝臣们猜对了,十天后,鞑剌出兵了,燕北大都督杨勤几乎同时驳回了宣府卫和昌平卫的调令,宣府卫出战,昌平卫派兵驰援宣府卫。
杨勤还没有驳回调令之前,几位幕僚便曾苦苦相劝。
“大都督,这份调令是老国公爷的意思,太皇太后也是同意的,您就这样驳回了,老国公爷怕是会对您不满啊。”
说穿了,杨勤虽然在杨家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他毕竟只是老护国公杨锋的侄儿,而不是儿子。
杨勤闻言冷笑:“这个时候,若是我还让我的人去给老四打前锋,我就是大错特错了。”
宣府卫和昌平卫的两位指挥使,都是他的人,若是和平时期,这两个人调动还能有时间巩固势力,站稳脚跟,可是现在正在打仗,秦王和鞑子都一定不会给他们喘息之机,秦王会把汪贤派到战火的最前线,而初到宣府卫的高乾更是难以调动对他而言还陌生的宣府卫。说穿了,就是要用他们的血来祭旗。
此时此刻,杨勤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
“老公爷不仅是要利用我卸掉秦王的左膀右臂,他还要趁机挟制我,利用秦王卡住我的脖子。”
无论是秦王的西北,还是杨勤的燕北,杨锋全都不放心。
虽然其中一个是自己的侄儿,他也要防备。
昔日燕王一呼百应,也同样说死就死了,现在的杨勤身为燕北大都督,老护国公杨锋不想让他变成下一个燕王,因此,要趁着杨勤羽翼未丰,利用秦王来挟制他。
杨勤驳回朝廷调令的消息很快传到西安,秦王哈哈大笑,这件事上有他的推波助澜。
就在阿里布尚在布署之时,西秦军派往安鞑的查子就得知此事,按照多年的经验,一旦让鞑剌人得知朝廷在这个节骨眼上换防,一定会出兵,趁机得些好处。
于是秦王一方面压下朝廷发往西北的调令,一方面又把这件事告知了宣府卫和昌平卫的两位指挥使。
杨勤果然和秦王一样,也压下了调令,因此这两位指挥使还被蒙在鼓里。
他们先是收到榆林卫和宁夏卫即将开战的消息,接着就听说他们要被调动了,这两人的眼珠子都红了,闹到了杨勤这里,直接就把杨勤的怒火从压抑激发成熊熊燃烧。
秦王明白,这一役无论成败,杨锋和杨勤这对叔侄已经离了心。
这一仗从腊月里打到正月,也给了秦王缓和之机。
刚出正月,秦王三公子周铮便带着贺礼,前往燕北祝贺自己的堂弟,燕北郡王大婚。
此时大齐和鞑子仍在交火,而周铮便是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候离开了西安。
沈彤带着芳菲坐在马车里,许安和路友与王府侍卫们一起骑在马上,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韩无忌。
原本小妹和阿少也要跟着来,沈彤没有答应,这一年多,韩无忌一直跟着路友他们练武,他想跟着,沈彤没有拒绝,但是阿少和小妹太小了,他们没有自保能力,这一路危险重重,他们跟着只能添乱。
这两个孩子开始时有些郁闷,他们和韩无忌从未分开过,可是就连韩无忌也不同意他们跟着,他们只好做罢。
而沈彤之所以不让他们一起,一半是因为他们太小,另一半则是想把他们三个人分开。
有些事,有些人,放在一起时看不出什么,一旦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地方便呈现出来了。
第320章 柿子和压饼
这是芳菲第三次走远路了,也是走得最舒服的一次。
第一次是从南方的柳家湾去京城,一路惊险而艰苦,那时的经历,偶尔做梦还会梦到;
第二次同样是从京城到西安,身边不但有许安几人,还多了萧韧和他的人,虽然不用担惊受怕,吃喝不愁,但是行路匆匆,风餐露宿,很是辛苦;
第三次就是现在了,抱着手炉坐在马车里,秦王府的马车宽大舒服,垫了厚厚的坐褥,虽然颠簸,可是比起骑马舒服多了。
芳菲满足地吃了一颗花生:“小姐呀,我睡一会儿,您要是有事就叫我。”
“嗯,你睡吧,除非要逃命,否则没事叫你。”沈彤在看书,出发之前,她从池先生那里借了两本书。
芳菲吐吐舌头,闭眼睡了,她不认为小姐在吓她,逃命什么的,经历多了早就习惯了。
马车上挂着厚厚的帘子,看不到外面的景色。西安城里的柳枝已经隐隐透出春意,可是出了西安城,一路向北走着走着,那一丁点儿春意也消逝无踪了。
时而北风猎猎,时而还会下起薄雪,沈彤合上书本,掀起帘子向外看去,枯草残枝,四处荒凉。
韩无忌眼尖,看到帘子撩开,便策马过来,问道:“沈姑娘,有事吗?”
“没事,你冷不冷,要不要到车里暖和暖和?”沈彤问道。
韩无忌和她同岁,过了年也才十三岁,男子十三尚未束发,依然还是个孩子。
“我不冷。”韩无忌说道。
“火儿没惹事吧?”沈彤又问。
火儿也跟着一起来了。
这次出行,为了保险起见,周铮多带了五十匹战马,以备替换之需。为了保存体力,行路途中这些马匹是被圈在大车上的,火儿也在其中。
昨天火儿刚把其中一匹马的耳朵给咬了,因此沈彤才有些一问。
其实沈彤也想不明白,火儿是什么时候学会用嘴咬的?
沈彤还是第一次见到用嘴打架的马,而这匹马还是她的。
“我给火儿戴了嚼子,它没有再惹事。”除了沈彤和萧韧,韩无忌是火儿最喜欢的人类。
沈彤哈哈大笑,别的马戴上嚼子是怕它吃草耽误走路,火儿戴嚼子是为了防止它咬其他马。
这时,一名王府护卫纵马疾驰而来,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三公子有令,原地休息!三公子有令,原地休息!三公子有令……”
众人呼出一口气,终于可以停下休息了。
此次给周铮做护军的是咸阳营的一百人,除此以外,还有周铮自己的五十名侍卫。领兵的是萧韧的手下岳阳。
不过,这一路之上,沈彤见到岳阳的次数寥寥无几,大多数时间,岳阳都是跟在周铮身边寸步不离。
今天一反常态,沈彤走下马车舒散筋骨,就看到岳阳神采奕奕地走过来,全无一路奔波的疲劳之态。
“沈姑娘,累不累啊?”岳阳一脸是笑。
“还好,岳小将辛苦了。”沈彤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这个给沈姑娘尝尝。”岳阳说着,递过一个粗布小包。
沈彤接过来,问道:“这是三公子让送来的吗?”
“不是”,岳阳冲口而出,接着不知为何,朝着自己的嘴巴打了一下,改口道。“对,是,是!”
萧韧的几个手下当中,就属岳阳能说会道,也不知今天是不是赶路太累了,他看上去好像哪里不对。
沈彤谢过,待到岳阳走后,她打开那只粗布包,里面居然是几只黄澄澄的大柿子。
“咦,这不是临潼的柿子,也不是富平的,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柿子呢。”原本在马车上呼呼大睡的芳菲,不知何时醒了,探出脑袋正盯着沈彤手里的柿子。
离西安不远的临潼盛产柿子,柿子小小的,红彤彤,挂在树上时像一盏盏小灯笼;而富平的柿子形状尖尖的,也和这个不一样。
这种柿子,显然不是从西安带来的。
沈彤看看芳菲垂涎欲滴的小模样就笑了出来,她把布包递给芳菲,道:“不要一个人都吃了,给韩无忌也尝尝。”
芳菲是小孩,韩无忌也是小孩。
当然,沈彤习惯性地忘记了,她自己更是小孩。
很快,这件事就随着芳菲和韩无忌把柿子吃光,被沈彤抛到了脑后。
晚上时芳菲闹肚子折腾到半夜,随行的太医来给看过,说她是贪吃寒凉之物造成的。
也就是吃柿子吃的。
沈彤好奇地问太医:“其他人吃柿子没事?”
她就不信了,所有人里只有她的丫鬟一个贪吃的。
太医笑道:“没有,除了芳菲姑娘,没人生病,路途遥远,即使把柿子带过来,也早就坏了,芳菲姑娘吃的柿子应不是从西安带来的。”
直到这时,沈彤才觉得有些蹊跷,不过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次日,芳菲一碗热粥喝下肚,就又恢复了平日的生机勃勃。
待到队伍再次停下休息时,岳阳又来了,这次带来的是一摞脆脆的小薄饼。
西安的夜市上有卖这种小薄饼的,据说这是山西的特产,名叫压饼,有甜有咸,有的洒着芝麻,还有的掺了甜薯,沈彤最喜欢的是一种加了花椒叶的。
岳阳送来的压饼就是加了花椒叶的,只是花椒叶不是绿色的,而是晒干后辗碎洒在上面的。
这个季节早期就没有新鲜的花椒叶了。
“咦,怎么没有芝麻的?”芳菲最喜欢吃芝麻的,夜市上卖的最多的也是芝麻的。
沈彤看着这些压饼却怔住了。
她不挑食,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喜欢吃的东西,这种压饼也只和芳菲一起吃过,毕竟在西安,也只在夜市的小摊子上才有的卖。
待到岳阳走后,沈彤问芳菲:“你和别人说过我喜欢吃花椒叶的压饼吗?”
芳菲歪着脑袋想了想,问道:“如果我没说您喜欢吃,那算吗?”
沈彤被她说得糊涂了,问道:“什么意思?”
芳菲摸摸下巴,一脸懵懂:“就是有一次我和大饼哥哥开玩笑,我说大饼不好吃,压饼才好吃,大饼哥哥问我吃过压饼啊,我说吃过啊,吃得最多的就是花椒叶的和芝麻的,不过我最喜欢吃芝麻的了。”
沈彤:……
第321章 被嫌弃了
芳菲把压饼嚼得咯吱咯吱的,这来历不清的饼,就让她替小姐吃了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