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沟皇帝-第8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在西北前线的时候,他特地把毕志安带到了前线,带着毕志安打了几次胜仗,立了功劳,还动用了自己的关系,把毕志安送进了御学堂学习。
但是毕志安进入御学堂学习后,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
去年毕业的御学堂陆军学生里,一共有一百多人,这个人的综合成绩排在了九十多位。
对此,其实应易康是很不满意的!
在他看来,毕业成绩不能进入前三,那都是失败,毕竟御书房年年都有毕业生,每年前三,十年就有三十个前三,而中将、少将一共才多少啊,这意味着哪怕是前三,等到竞争主力师长、军长的时候也得好几十个人竞争。
再不济再不济,你好歹考个前十啊,如果能够考到前十,根本不用来找他应易康,军方直接就能够把他安排到西北前线去锻炼,运气好了就能混一个一线主力部队的营长,再不济也能混一个二线部队的营长。
但是毕志安却是只考了九十多名……
这让他感觉自己这几年对他的栽培,都栽培到了狗屎身上去了。
烂泥扶不上墙!
这是应易康对毕志安此人的一个感觉,当然了,这只局限于对他的理论学习能力的判断,不过应易康对此人打仗的本事还是比较看好的。
敢杀敢冲,打起仗了真他妈不要命!
而这也是应易康对他比较欣赏的重要原因。
他斟酌了片刻,然后道:“毕兄想要去前线,为君分忧,这是好事,只是不知毕兄有什么打算?”
直接放弃毕志安的话,他也是觉得有些浪费,好歹是培养了好几年呢,如果此人能够成长起来,那么妥妥就是自己的嫡系力量。
但是他却也是不打算花费太大力气是扶持他了!
他作为年轻一代将领的领军人物,这后头一大票人跟着他呢,同样的资源他用在另外一个才华出众的人身上,起到的效果自然是更好。
听到这话,毕志安着道:“我辈军人,自然是到前线领军最好,但是如今西北前线汇集我大唐无数俊杰,安不敢和诸位俊杰相提并论,只想着能够去前线杀敌也就心满意足了!”
应易康自然是能够听出来毕志安的话,要求不高,没想着去一线部队当营长,不管干啥,只要能够去前线就满足了。
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这样的话,安排起来就容易了!
以毕志安的能力和资历,直接去一线部队担任营长那是别指望了,别说他应易康,郝柏年亲自出手都安排不了!
就他的毕业成绩和军功以及资历,在陆军的年轻一代里实在是拿不出手,哪怕是郝柏年这样的大佬强行安排,也是会引起非议的。
甚至连二线部队的营长也别指望!
他可是很清楚,如今在西北任职的部队主官,甭管是营长还是团长,通通都是要才华有才华,要背景有背景的狠角色,全陆军最优秀的中层军官几乎是扎堆出现在西北各部队里。
就毕志安那样,做梦都别指望能到西北的正规军部队里当部队主官。
不过运作一番,二线部队里的普通步兵营的副营长,团参谋长,师部作战参谋等非主官职务还有有点希望的。
再不济,去守备师也行。
而这种安排也不用费太大的劲,他自己就能够安排。
他心中已经是有了安排后,但是却什么话也没有说,更加没有承诺什么!
这种事,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承诺的,甚至都不能有明确的表达这种意向,毕竟走人情安排职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容易招惹是非。
从应易康家中离开后,毕志安也是叹了口气,他看出来了应易康对自己其实是不太满意的,如今态度不错,那纯粹是看在以前并肩作战的面子上。
至于最后能不能调取西北,恐怕还得两说。
但是应易康已经是他所能够找到最大的靠山了,所以他也只能等。
等待的时候,毕父也没有闲着,他虽然退役多年,人情也是用的差不多了,但是大作用发挥不了,但是小作用还是能够发挥一二的。
毕父这几年,为了毕志安的前途也是操碎了心。
身为退役少将、男爵的他没有享福,经常厚着脸皮参与交际,陪吃陪喝的,为的也只是维持和军方部分将领的一丝关系而已。
不过毕志安知道,在这种时候,这些关系也没啥卵用。
时间逐渐过去,毕志安继续在参谋部里上班,这一天傍晚下班刚回到家,就见父亲在等自己,似乎是有事。
果然,当他进入了客厅后,毕父就是先开口道:“我今天刚从一个老友那里得到了消息,不出意外的话,你的这个同窗即将前往西北前线了!”
此时只听毕父用着羡慕的语气道:“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啊,虽然不是战备师,但是在这个关节眼上,还能硬生生抢到一个实力不错的步兵师,放眼陆军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了!”
“听说为了这个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位置,枢密院的好几个副使大人都是亲自下场了,最后还是郝大臣亲自拍板,定下了他!”
“如果我当年有他这样的关系,何至于退役啊!”毕父说的时候,充满了唏嘘!
而毕志安则是不接话,因为这话不适合说出来: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毕志安赴前线
身为人子,毕志安年少的时候还不知道,但是成年也进入军中服役后,慢慢的也是知道了,他们兄弟二人没有什么军事天赋,自己在武学堂和御学堂的成绩都不咋地,其他三个弟弟更是连武学堂都考进去,那是有原因的。
因为当年他老爹也不是正统的军校生出身,虽然他老爹没说过自己的黑历史,但是毕志安还是知道了,他老爹当年只是普通的农家子弟,连认字都是入伍后学的,只不过老早就进入大唐王师当兵,又是幸运的没战死,然后就慢慢随着大唐王师的逐步扩编,一路爬起来。
军校什么的没考过,只是读了个早期的武学堂速成班而已,统一战争期间虽然看似立下了功劳。
但是那时候,大唐王师天天打胜仗,那么是按部就班的军官,也能捞取功劳啊,再加上他参军早的因素,这才能够在统一战争结束后,捞到一个陆军少将的军衔。
但是这个军衔明显就是安慰性军衔,因为刚升上去呢,毕父就是被迫转为预备役了!
说白了,他老爹当年打仗也不咋地,但凡有点才华,凭借深厚的资历也不可能在统一战争结束后短短几年就被挤下来。
哪怕是无法继续晋升了,哪怕是没有实权了,但是一个闲职总归是能捞一个。
但是毕父却是连个闲职都保不住!
这样的他,在统一战争里怎么可能得到郝柏年等军方大佬的欣赏!
对父亲的话,他自然是不会接话的,不然的话,父亲发起飙来,也是麻烦的很。
所以他把话题拉了回去,问道:“三十一师?这可是确定要调往西北参战的部队啊!”
“没错,就是这支部队!”
毕志安在参谋部任职,虽然只是个普通参谋,但是因为参谋部的特殊性,他也是能够接触道不少机密消息的,他知道驻防在河南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就是第二批增援西北的部队之一。
该师虽然不是常年保持满编满员的战备师,但是也是大唐陆军里五十多个步兵师之一,也就是常说的二线部队。
而二线部队的概念,只是和平时期的概念,一到战争时期,就会迅速扩编为满员状态,然后奔赴前线,这个时候,其实也算是准一线部队了。
而西北前线那边,如今的驻防部队其实也就一个第五军,勉强再加一个第四军,不过第四军驻防驻防陕西,同时还驻防部分藏区,所以第五军其实不太可能实际参与这一次的西征计划。
而第五军里以骑兵为主,步兵部队的话,其实也就三个师而已。
后来第一批增援部队有一个师,这第二批增援部队一共也就两个师。
也就是说,参与西征计划的步兵师,一共也就六个而已。
当然了,除了步兵部队外,其实还有大量的骑兵部队,不过骑兵部队和步兵部队不是同一个系统,和应易康、毕志安等步兵将领没啥关系。
应易康能够在这个时候,成为这个师的师长,那可不容易啊!
应易康都即将奔赴前线了,那自己呢?
距离自己上次去拜访他,已经是过去了半个多月了,一个准信也没有,难道应易康忘记了自己?
如果失去了这一次机会,等应易康奔赴前线后可就彻底没机会了。
自己要不要趁机去拜访他?
就在他犹豫之际,外头就是进来一个管家,同时还带着一个人!
看见来人,毕志安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这人他认得!
虽然只是个下士,但是他却是应易康身边的亲兵之一。
此人出现在这里,不用猜,不用问都知道,定然是应易康派他来找自己的。
果然,这个下士进来后,就是直接道:“我家大人有请!”
来了!
毕志安安耐住激动的心情,也是顾不上刚下班,有些累,当即就是说好,准备直接前往。
毕父看到这一幕,也是脸上浮现喜色,当即就是吩咐管家备马。
然后也是嘱咐毕志安,到了说话要谨慎,该说的一定要说,但是不该说的一定不要说。
至于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他没说,因为他知道毕志安很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毕志安骑着马再一次出门,在夜幕将近的时候,抵达了应易康居住的独栋小楼,不过进去了后,却是没有第一是时间见到应易康。
应易康的管家说老爷这个时候正在会客,让他稍候一二。
毕志安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也是不着急。
如今应易康刚成为第三十一步兵师的师长,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时候,要见的人肯定非常多,而他,也只不过是应易康要见的众多人里的其中一个而已。
他在楼下客厅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后,就是见楼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就见有几个人下来,而这下来的几个人里,都是面生的军官,看军衔也都比他高,一个上校,两个中校。
为此,他也是立马站起来敬礼:“卑职毕志安见过诸位大人!”
为首的一个年约四十来岁的上校看了看他,然后道:“你就是毕志安?”
毕志安道:“是!”
那上校又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眼,脸色平淡,然后道:“嗯!”
然后就是先离开了。
毕志安不明就里,不过这个时候,管家已经是来通报,说是可以去见应易康了。
再一次看见应易康,毕志安在蜡烛灯光下,可以看见此人神态的疲惫!
见礼过后,就听应易康道:“你也不是外人了,所以也就不和你多客套,我手底下还缺了个敢打敢拼的营长,有没有兴趣?”
听到这话,毕志安顿时惊喜若狂,那里会说其他话,当即就是站直了身子,抬头挺胸道:“卑职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好,多的话本官也就不多说了,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就会有人给你安排,安排好了就直接过来我这里一趟!”
应易康事多,没有留他多说话,前后不过几分钟就是把事定了下来,然后就是端茶送客了,毕志安走的时候,又是看见了几辆马车朝着应易康的住所而来,不用说也知道,这些人定然也是来见应易康的。
不过这已经是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他带着激动和兴奋,朝着家中而去,赶回到家,也是顾不上还没吃饭,直接就是找父亲商量去了。
他刚下班就被交到应易康这边,这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现在都是大晚上了,这晚饭还没吃呢,不过这会,这父子两那里还关心什么没吃饭啊。
这一次能够去西北前线,直接当一个营长领兵作战,可以说是出乎了毕志安的预料的。
他这样的资浅少校,在御学堂毕业的成绩又是属于垫底的那种,按照常规来说,其实是没什么机会能够被分配到西北前线领兵的,顶多就是给个副职。
但是应易康却是直接给了他一个营长。
至于为什么,毕家父子多少也能够才出来,不外乎就是应易康想要带着嫡系去上任而已。
而且应易康说的还是敢打敢拼的营长,不用说也都知道,这以后到了前线,定然要是比其他人更加危险一些的,说不准一些攻坚的危险任务就会落在他头上。
但是,这里头固然是有危险,但是也是代表着机会啊。
想要安全的话,直接留在国内任职多好啊,尤其是在京畿任职,多享受啊。
但是安全享受可不能给他带来战功,没有战功就想要晋升,那是不可能的。
父子俩人商量了许久,还是毕母进来打断他们的谈话,并送来了饭菜,要不然的话,毕志安还不知道自己饿着呢。
第二天,果然和应易康说的一样,上午时分就有铨叙司的军官找到了他,也没多废话,直接给他一纸调令。
让他即日接任第三十一步兵师之第九十二团下属第三营营长。
这个任命很快就是在他所处的科室里流传了开来,大多同僚们都是连忙上前恭喜的恭喜,嘲讽的嘲讽,什么神态的都有。
接到了任命后,他很快就再一次前往应易康的住宅,这一次他不仅仅见到了应易康,还见到了其他七八个军官,军衔有高有低,校官有,尉官也有,但是能够在今天出现在这里的军官,不用说也都知道,肯定是应易康准备带着去河南上任的嫡系了。
身在众人之间,毕志安觉得自己也应该算是应易康的嫡系了。
如此想着,他不由得对未来抱有更大的希望了。
应易康是前途似锦,很多人都是对他抱以厚望,虽然限于年龄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获得军衔的晋升,但是未来再进一步成为中将可能性极大。
至于以后能不能成为上将,这个就和能力没什么关系了,而是属于政治问题了。
这一天,应易康的住宅里气氛比较轻松,主要就是相互认识认识,然后应易康再通知大家,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就和他一起奔赴河南接管部队上任。
第三十一步兵师已经是确定下来增援西北了,但是该师目前还没有齐装满员,连师长都还没有到任,自然是拖不得的。
应易康等人需要尽快到任,然后整编部队,并等待奔赴西北。
第二天一大早,毕志安就是随同应易康上了火车,直奔河南!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师
得益于大唐最近多年来的铁路发展,应易康一行人从金陵城出发,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已经是抵达了中原铁路枢纽郑州。
到了郑州后,他们换乘西北铁路的火车,然后抵达洛阳。
第三十一步兵师的驻地就是在洛阳!
随着铁路陆续建成,同时蒸汽轮船的普及,大唐在国内的部队部署,大部分也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基本原则就是一线、二线部队沿着铁路线、内河、沿海线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驻防。
而各省的地方守备师,则是在各州府以及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驻防。
这样的兵力部署,在偏远地方爆发动乱的时候,驻防当地的守备师可以第一时间在各地方的民兵部队的配合下进行弹压,如果动乱规模过大,当地的守备师以及民兵已经无法应对的话,则是可以迅速通过铁路、轮船运输的方式调集主力部队前往弹压。
这样的部署核心,就是利用便利的交通,来压缩和平时期的主力部队的数量,控制军费。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铁路网以及内河、沿海交通,其实以目前大唐帝国目前的主力部队来说,是远远无法在维持外部战争的同时,还能对国内保持高压的。
到目前为止,大唐帝国的主力部队,也就是随时能够拉上战场的部队其实并不多。
至少相对于大唐帝国的庞大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