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沟皇帝-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税部在过去多年里,已经是积累了完善的相关经验,不用几天功夫,就是在吏部的配合下,挑选出来了山东主要税务官员,甚至连还没有拿下来北直隶都已经是提前预定好了相关的税务官员。
而吏部那边,也是早早准备好了北方数省的相关官员,连幽州府这个特殊位置的知府都是准备好。
至于山东巡抚、北直隶巡抚这些地方大员的任命,吏部自然是无法插手的,那是李轩的权力。
在这一番大规模挑选官员到北方任职的浪潮里,众多人都是如愿以偿的升官了!
因为统治区大了,这官位也是多了,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这萝卜多了,坑自然也就多了,这种情况下,官员们的升迁通道是非常多的。
哪怕不是调去北方任职,但是原来南方各省或者中央的官员调到北方去任职了,这空出来的位置可是不少!
在这个升官大浪潮里,陈立夫也不例外,他在数天后就是被晋升为税部征粮司巡查处的副处长,挂从五品衔。
而巡查处的副处长,除了一个负责巡查处内部事务的副处长外,其实剩下的都是挂着副处长的头衔,然后到外地巡视税务,因此这个职务也是没有定员以及固定的任职地方。
升迁为巡查处副处长后,陈立夫立即就是接到了差遣,让他前往新成立的江北道督查当地税务,督查范围包括了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三府。
江北道,这是今年才设立的一个辖区,因为南直隶范围广阔,但是出于维持中央权威等考虑,李轩并没有说把南直隶直接进行拆分,而是继续沿用原有的辖区,继续以中央直接管辖南直隶的各州府。
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管理模式有些麻烦,中间缺了省一级,总归是不太妥当,但是李轩又不想在南直隶设省,所以就是在省和府之间,设立道这一个级别,分别管辖数个州府,以协助中央管理南直隶。
道员为正三品衔,比知府大一级,比巡抚低两级,而目前大唐治下,只有四个道员,全都在南直隶,包括江北道,涵括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皖北道,辖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和州、滁州;江南道,辖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皖南道,辖太平府、宁国府、德州、徽州府、池州府。
而承天府(金陵)依旧为中央直辖。
不设省而是设立道,这是李轩为了加强中央对南直隶的控制力度,同时也是为了方面的管辖各州府。
而其他省份,目前暂时不设立道这一个级别。
江北道,就是陈立夫即将前往上任巡察税务的地方!
接到了任务后,陈立夫没有拖延,次日就是带着分配给他的三名税务巡察以及随从们坐官船南下,然后前往扬州。
路上的时候,他是详细分析了上头给的资料,然后发现,这一次的任务非常的重,而且这一次的任务和以往不太一样,重点不在于农业税,而在于商税。
江北道三府里,抛开徐州不说,不管是扬州还是淮安,都是依靠运河以及盐业过日子,甚至更严重的说,他们都是靠着盐业过日子。
尤其是现在随着伪明的惨败,运河里的漕运几乎断绝,只剩下普通的商业往来,如此一来,就更显得盐业的重要性了。
但是,大唐王朝对盐业是实施官营,从开采到运输再到批发,都是官方组织的,不允许民间插手。
如此也就是造成了扬州、淮安的进一步调令,尽管淮安扬州的盐业依旧源源不断的出产食盐,但是官方渠道却是都被大唐盐业公司统一垄断了,当地的盐商们是苦不堪言。
但是大唐的盐业官营政策,那是早就已经确定下来的国策,盐商们想要改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盐商们不甘心坐以待毙,所以贩卖私盐在如今的江北道是非常的猖獗!
私盐问题,这个不关陈立夫的事,那是大唐其他部门的事,但是这些盐商们贩卖私盐,从而导致盐税远远达不到预期,这就和陈立夫有关系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盐商们贩卖私盐,陈立夫不管,但是你贩卖私盐了竟然不交税,那就陈立夫就要管了!
但是私盐问题,也不是他们税部一家的事,得找分管盐、茶等特殊商品的商部盐茶司,以及巡警部那边一起处理。
江北的税务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税务问题了,而是变成了相当复杂的盐业问题,在陈立夫之前,税部方面已经是往江北各府派遣了前后两批的税务巡察了,但是见效始终不大。
为此,才会把陈立夫派到江北!
陈立夫之前在江南的几个州府的工作是相当的卓越,税部的高官们就是希望陈立夫能够打开江北的局面,还是那句说,税部不管你贩卖私盐,但是少了盐税就是不行!
陈立夫琢磨着,先去扬州,找当地的税务部门以及派遣到扬州的税务巡察了解了解情况,然后就去淮安,拜访江北道的道员以及其他地方官员。
这税务问题,并不是说去了直接杀一批人就行的,得找准脉络,杀人也得杀对了才能见效!
对此,主持过池州、德州、松江等地税务巡察工作的陈立夫,对此也是有了心得。
不过杀人之前,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先把当地的税务系统给整顿好了,那些去年混乱之际混入税务系统的地痞流氓等人渣,必须清理干净了。
陈立夫肩负重任前往江北道的时候,山东安平镇里,李轩则是继续主持着大军的行动!
如今的北上大军,已经是分兵多路了,一路东进济南、青州、莱州、登州等地,一路西进大名府以及河南东部州府,以配合第二军作战。
还有一路,同时也是第三军的主力部队,则是迅速向北挺进,追着明军的溃兵一路杀向北直隶,其兵锋如今已经是河间府,距离幽州不远了。
在唐军大肆攻城略地,并且第三军主力逼近幽州的时候,幽州城内,那是人心惶惶,紫禁城里的大明王朝新任皇帝,正德的嫡长子朱载夁(yi,同壹),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一群大臣们吵吵闹闹,此时的他虽然想要强自保持镇定,维持身为一个皇帝的体面,但是他的脸庞却是不可避免的露出愤怒之色!
伪唐大军已经是近在眼前了,这些臣子们竟然还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朱载夁是在八天前仓促登基的,那时传来安平大战惨败,正德身死的噩耗,当天留守在幽州里的明臣就是拥立朱载夁登基为帝,颁年号邵武。
如今绍武帝看着这些依旧吵吵闹闹,只顾着指责他人,推卸责任,却是半天都不提及该如何退敌的臣子们,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先帝为什么要厌恶这些文臣们了!
第八百九十章 张岳入川
如今的整个紫禁城,皆是一片人心惶惶,宫中的太监宫女们,甚至都有人开始偷偷跑出宫去了,跑了不算,还会顺带偷走几件珍玩等值钱的东西。
宫中尚且如此,宫外就更加不用说了,整个幽州城(唐改明京师为幽州)都是一片混乱,城内的士兵还有不少,约莫两万余人,但是这些留守幽州城的明军,都是那些徒有其表的老京营,根本就不是最近几年正德编练的新京营。
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方面,都还停留在以往的层次,想要指望他们挡住伪唐大军,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能够看出来这一点的人可不少,朝堂里的大人们能够看的出来,城内的普通士绅也是能够看的出来,即便是剖同市井小民,都是觉得不靠谱。
于是乎,最近几天城内的人是大规模的出城!
现在不走,等到伪唐贼军打过来了那可就麻烦了,到时候刀枪无眼,一个小心丢了小命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死了白死,还没处说理去。
城内的人群大规模的逃亡出城,试图避免战火,尤其是那些士绅阶层,更是不想留在城内,他们更加愿意躲在乡下的庄园里,因为那样更加的安全。
而明王朝的君臣们也是发现了这种情况,但是他们却是没有阻拦人员的出逃,只是不允许他们携带大量的粮食出逃。
为何,因为城内的人口太多,但是城内的粮食却是太少了!
自从漕运断绝后,幽州失去了南方漕粮的支持,几乎一下子就是陷入了粮食危机,粮食价格是一天一天的往上涨,在安平战役之前,幽州城内的粮价,已经是前几年的十多倍了。
而等到安平战役明军惨败,唐军迅速北上的时候,因为害怕围城,这粮价更是一天比一天高,现在,幽州城内的粮价已经是往年的数十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换句话说,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官仓里是有一些粮食,但那都是军粮,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拿出来售卖的,所以也只能是让民众自行逃亡了。
不过在民众逃亡之前,明王朝也是做了防备的,那就是已经是强行征召了数万青壮,这些人可不能逃走,至于剩下的,逃走就逃走吧,留在城内也只是浪费为数不多的粮食。
不仅仅是普通士绅,实际上很多在职的明王朝官员都是悄悄的出城了,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战火,另外一方面自然是不想随同明王朝这艘破船一起沉没。
安平战役的惨败,让几乎整个天下的人都是看了出来,明王朝要完蛋了,这艘破船要沉了,再不跳船逃生,那可就晚了。
但是在眼前这种如此危险的困境下,朝堂上的大臣们竟然还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并为此争论不休。
正德皇帝虽然把带到山东的文武大臣们一股脑给毒杀了,但是留守幽州城的明王朝文武官员其实还是不少,重臣也多。
邵武皇帝登基之后,立马就是大肆提拔了一批他信任的文官掌权,但是这些文官们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不是积极防备伪唐贼军,而是各种争论,偏偏讨论的事都还是对大局没有一点帮助的事。
光光是为正德皇帝上谥号、庙号就是争论了足足三天,然后争论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也是花费了众多时间。
这让邵武皇帝是从失望再到愤怒!
麻蛋,大明都要亡了,你们竟然还在玩过家家!
但是愤怒也是没有办法,邵武皇帝虽然深受仁君教育,但也不代表他傻,他知道现在局势非常危险,眼下他得依靠这些朝臣们,毕竟他又不是先帝,总不能亲自带兵打仗吧,就算是想,他也没那个能力啊!
那两万多京营,听谁的还不知道呢!
邵武皇帝身陷危机的时候,四川成都,正德皇帝三子景王却是不一样!
他在做什么?
此时此刻的他正待在军营里召开军议。
虽然四川距离山东有些远,但是通过五百里急报,在四川景王也是在今天得知了消息,得知消息后,他立马就是带着心腹手下前往军营,然后就一直待在军营里不出来了,他在等!
等什么,等张岳入川!
景王既然能够被正德皇帝放在四川,深受正德皇帝的喜爱,甚至在临死之极都是直接给了他一份传位昭书,可见景王的能力并不差,而且和正德皇帝有些类似。
到了四川的时候,他利用正德皇帝给他的权力,在四川募兵练兵,如今已经是拉出来了一支五千人的王府护卫军,并且还是正在大量招募扩充当中,当然了,现在是只有人,但是枪炮两缺,人家张岳倒不是说不给他枪炮,而是督标自己都不够用,只能是勉强腾出来了千支火枪,火炮数门给他。
随同安平战役惨败,正德身死一起来的,还有正德皇帝的传位遗诏以及张岳的一封手书,张岳说他会立即四川觐见,让他缓行!
正是因为张岳要来,而且是表明了支持他的态度,景王才是没有着急着依靠传位昭书直接登基为帝,而是在等!
他不仅仅是要等张岳来,他还在等幽州城的太子身死!
即便是有传位昭书了,但是他也是不想名不正言不顺,给外人留下任何一点的把柄,安平战败之后,留守幽州的太子不用说,肯定是第一时间就会登基称帝的,这一点和正德皇帝有没有给他传位昭书没有关系,因为幽州城里的那位才是现任太子,名正言顺的帝位继承人。
但是北直隶肯定是要完蛋的,留在幽州的太子不用多久也是会完蛋的,这一点,景王很清楚,张岳同样也清楚!
他们现在,要做的只是等,等幽州的哪位太子身死!
然后他景王作为三皇子,同时还有正德皇帝的传位遗诏,那么就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帝位,不给外人任何一点把柄!
据他所知,他的六弟惠王,在辽东那边折腾的不比他差,竟然是说服了辽东那边的军头,得到了当地辽东军头的支持,另外还开始联络周围的势力,比如说蒙古人,女真人,甚至还派人入了朝鲜,直接纳了朝鲜王族嫡女为妃,当然了不是正牌王妃,而是侧王妃,更准确的说应当称呼为‘李夫人’,或者李氏。
那可是一点都不安分,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际掌控的军权比他这个景王还要多一些。
但是景王也有着他自己的优势,他有着正德皇帝的传位遗诏,年纪也比惠王大,更关键的是,他得到了张岳的支持!
入川之前,张岳就已经是向正德皇帝暗示过,将会支持景王,等到景王入川后,张岳虽然没有入川来拜见过,但是张岳却是多次来信,向他暗示过一旦有变,张岳和督标将会坚定的站在景王这一边。
同时张岳的心腹,宋志文现在也是在成都,乃是王府的常客!
明王朝内部的局势,随着安平战败,正德身死是变的极其复杂,幽州城里混乱不堪,,辽东也不安稳,四川就更是如此了。
在正德身死之后,正德皇帝的三个儿子,虽然没有开始表面上的竞争登基,但实际上景王和惠王都是做好了准备,一旦伪唐贼军打进了幽州,不管是景王还是惠王,都是会第一时间登基的。
对于明王朝内部的动乱,李轩却是不怎么关心!
不管谁继承正德的位置,对于他来说区别都不大,同样也不会改变大唐王朝的既定战略:先北后南!
简而言之就是先把北方拿下,然后控制住北方的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后,那么就腾出手里收拾张岳!
至于张岳支持景王还是邵武皇帝,对于大唐王朝而言,没有什么区别!
如今大唐王朝的真正敌人,其实都已经不是正德皇帝的三个儿子了,而是张岳!
张岳麾下的十几万督标以及练军,这才是唐军的心腹之患!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军常年驻扎湖南、连第二军北上河南之后,在安平战役获胜之后,也是迅速朝着西南方向南下,重新回防皖北。
如今在北方,实际上已经是只有第三军、第四军在作战了,而李轩自己,则是率领近卫军先待在安平,后续也会带着近卫军继续北上幽州。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去紫禁城一趟,浏览一番紫禁。
等结束幽州之行后,他就会南返金陵。
身为一国皇帝,李轩虽然是亲征,但是也不能一直远离金陵,这样的话容易发生各种变数。
随着时间的过去,唐军逼近幽州的时候,唐军在安平获得大捷的消息也是广泛流传了起来,一开始,只有一些上层人士要么是距离比较近的人知道,但是现在,哪怕是广州那边的人都已经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号外的样刊送到广州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印刷,然后不用几天时间,整个广州城的人都知道了大唐王师已经击败了明军最后一支主力。
广州城外的贸易区,有些商人们甚至是来不及打探详细的消息,直接就是采购各种货物,然后装船起运,运到哪里去?自然是去北方啊!
北方市场不小,如今眼看着就要彻底落入大唐掌控了,他们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就去抢占当地的市场!
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战危机
自从安平战役后,北上的唐军兵分三路,而且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