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沟皇帝-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等到明年的话,恐怕就要和那些童生们一样,直接从县试考起了。
 最近一两个月,他身边的读书人圈子里,已经是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已经是去参加大唐的科举了,而少数人则是坚决反对,死活都不去考,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和自己一样在观望。
 如果说朝廷官军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这伪唐也就存在不了多久,他们这些观望的士子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但是如果说朝廷官员无法在战场上获胜,相反大唐王师还能不断攻城略地的话,恐怕就会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大唐王朝之中。
 不说别人了,即便是自己,不也是开始认真考虑其参加伪唐的科举是否可行了吗!
 这些保持着观望态度的士子,大体上占据了三省之地里的大半学子,这些人最后是选择继续观望下去还是说参加科举并投贼,将取决于大唐王师和明军的战争,谁赢他们就偏向谁。
 而且你也不能说他们是墙头草!
 如今大唐根基还不算稳固,建立的时间还太短,虽然陆军战斗力强悍,但是明王朝的抵抗镇压决心也是相当的大,这也就代表这,大唐王朝能不能存活下来,能够存活多久可是个问题。
 他们身后都是有着一大家子的亲友,可不能随便做出决定。
 耿右华继续翻看着报纸,不过这个时候,他却是听到旁边传来数声激烈的争论!
 “怎么可能,我们脚下的大地怎么可能是圆的?”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圆球上?这天底下,我就没有听过比这更好笑的笑话了!”
 “就是,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圆球上,那么另外一面的人怎么没有掉下去?”
 听到他们的争论,耿右华当即就是竖起了耳朵,原因无他,这几个人说的话实在太惊悚了!
第六百七十章 从地球掉下去咋办?(修)
 耿右华竖着听了他们争论了好几遍后,却是始终不得要领,他们说的是什么圆啊,方啊什么的他完全听不懂啊。
 当即文人不要脸的性格就是上来了,起身走到了旁边的桌子边上,向着这几个同样是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道:“在下三水耿右华,打扰诸位兄台雅兴了!”
 那几人回头一看耿右华,见耿右华也是一身儒服的读书人打扮,当即也是客气的拱手,其中有一人似乎还听说过耿右华的名字,当即是起身道:“敢问耿兄可是三十六年的三水县榜眼,青松书院的耿右华?”
 耿右华一听,这还有人认得自己呢,而自己当年在县试的时候排名第二,这也算是他科举场中的一个小成绩了,当即心中有些舒坦了不少,不过他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骄傲,反而是一副谦虚模样道:“小小县试榜眼,不足挂齿?不知兄台那一年进学?”
 那年轻人听罢,当即道,当即道:“回前辈,晚辈乃是德庆蔡明航,今年刚进的学!”
 今年刚进学?不用问耿右华就知道,眼前此人肯定是参加的伪唐科举,这才考中的秀才。
 如果是去年这个时候,他都是直接喝骂此人投贼了,但是现在,天下形势不同了,别说这些后进晚辈了,就算是自己的那些同窗好友,甚至是那些举人前辈么,都是琢磨着参加伪唐科举了,这世道,已经不一样了。
 不过虽然他不准备和眼前这几人攀谈了,但是依旧保持着和气,顺带着转移了话题:“哦,刚才你们说我们脚底下的是一个大圆球?”
 听到耿右华这么说,那些几个人就是再一次议论纷纷起来!
 “可不是吗,这朝报上说,我们脚底下的大地不是平的,而是圆的,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圆球,这沿着一个方向一路走,就能够走回原点!”
 “这简直是谬论,如果是圆球的话,圆球另外一边的人怎么不掉下去?”
 听到他们又一次争论了起来,而耿右华也是听他们说,他们是从朝报上看到的,而且他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份朝报,当即就是直接打开了手中的朝报。
 他快速的翻过自己已经看过的几页,最后来到倒数第二页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们讨论的圆球。
 这是一个朝报上的小栏目,名曰‘科普’,还有一行小字的简介:科普天文地理,天地万物。
 这口气倒是大的很!
 直接看下面的正文,这文章说的和刚才那几人的讨论一样,说人们生活的地方并不是方的,而是一个超级大的圆球。
 并且是详细解释了大地为什么是圆的!
 首先,他们是引用了洋人远航地球的事迹,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地球是圆的,其次则是也海平面的曲率来证明。
 然后还解释了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因为我们地球有一种来自地心的引力,把地表上的人牢牢的束缚住了,并且用万有引力进行解释。
 最后文章还来了一句,若有看管对此感兴趣或疑惑,可查阅皇家科学院编写并出版的‘中级物理学’一书。
 中级物理学?这书名可是没有听说过啊,但是物理这个词汇他却是听说多次了!
 因为伪唐王朝的科举里,是不仅仅考八股文章的,哪怕是进士科的士子,也得学并考博学,其中就包含了算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
 只不过这些试题的得分在进士科里所占据的分量不算重而已,但是他可是知道,博士科里所考的实体,全都是以这些科目为主,八股文章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这种情况虽然引起了大量的士子反对,但是中国就这好处:有的是人想要当官!
 你抵抗,不去学,不应考,自然会有其他士子去学,然后考中并当官。
 所以反对无效后,那些有志于参与大唐科举的学子们,都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学习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杂学的学科了,好在大唐的科举里,报考的进士科学生,对这些知识也不需要他们掌握的多深,只要死背硬记所掌握的表面知识,也足够他们应付乡试以下的科举了。
 哪怕是耿右华这个还在观望的学子,实际上也是偷偷摸摸的买了好几本皇家科学院出版的书,甚至还托人从国子监那边手抄了几本国子监的教材,也是做过国子监文学院的一些考题。
 所以耿右华对这物理,还是存在着基本认知的,如今朝报上说到的这中级物理学,恐怕是要买来看一看,不是他耿右华对什么地方地圆感兴趣,实际上这些管他屁事啊,管它是圆的还是方的,他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他之所以要买要看‘中级物理学’,为的自然是为以后的科举做准备。
 他是读书人,参加科举当官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存在意义,如果说官军迟迟无法剿灭伪唐,收复三省之地的话,那么他少不得要和那些先行一步的同窗们一样,去参加伪唐科举的。
 科举他是一定要参加的,不管这科举是伪唐办的还是大明办的,实际上对于他而言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要鼓励的就是风险而已。
 所以看完朝报后,耿右华就是直接起身,然后准备去皇家科学院开设的书铺买书了。
 据他所知,皇家科学院出版印刷的书,大多都是和科举有关系的,早期出版的大多都是和理科有关的书,后来也是出版了和他们进士科息息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进士科的考卷合集,更是广受士子们的欢迎。
 如果用后世的观念来看,实际上皇家科学院出版的书,全都是教辅书籍,士子们买来阅读,并不是因为喜好,而是因为这些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科举成败。
 一些家境优渥的士子,更是出一本买一本,哪怕是家境不优越的士子,也会找上几个好友合资购买齐全,然后相互抄书,再个人收集全一套手抄本。
 有了这些书籍,他们才能够自学那些博学科的内容啊,也可以更好的了解科举对于一些史论、策论的要求要点啊。
 这一点,和后世的学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应试教育,学生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走上人生巅峰。
 而学什么,其实他们并不怎么在乎!
 很快,他就是到了皇家科学院下属的书坊,果然刚进去就是看到了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一排排的‘中级物理学’,不用看,不用想,他直接就是拿起一本。
 顺带还购入了同样是新出来的‘中级化学’‘中级算学’‘中级天文地理’‘几何学’。
 他发现,这些书都是昨天刚上市的,而且购买的士子不少,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是直接奔着这些新书来的。
 甚至他都发现了好几个举人前辈来购买呢!
 等他带着这些书付账的时候,书架上的这些新书已经是少了一小半,等他拿着书走人的时候,书架上的新书已经是被哄抢一光,不少士子们叫嚷着让伙计快把库存的新书搬出来呢。
 书坊里的情况,他耿右华可不关心,反正书已经是买到手了!
 回去的路上,他也是简单翻阅了中级物理学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实在是过于深奥,而且相当多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同样也是看到了万有引力的这一篇,然后按照上面所说的公式,试图算出来的时候,却是发现,自己的算学功底不过关,最后只能是无奈作罢。
 不过却是已经打算,这几本新书定要好好的研读,这一次的科举如果自己也参加的话,恐怕这些书就能够派上大用场了。
 他的猜测并没有错,李轩指示让皇家科学院根据幼军营的教材,编写并出版这一系列的中级理科书籍,就是准备在今年的乡试以及明年的会试上加大理科内容的分量,同时加深难度。
 以往进士科的学子只需要算对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够过关的情况,以后是不可能出现的了。
 而博学科,将会更加的深奥!
 要不然,他让皇家科学院出版这些书籍做什么,这些书籍可都是李轩以前自行编写,并且用来充当幼军营的教材的。
 后来又是慢慢演变为国子监、各地少年学员的教材,而现在,他则是要让这些教材成为普通学子的教材。
 但是教材有了,老师却是没有多少的,除了国子监以及幼军营、少年学院外,其他的学子们只能是依靠自学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书的话,只要印刷出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是老师,尤其是能够教授高级课程的老师,可是没有几个。
 如今最大的师资来源就是幼军营了,但是幼军营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不多,而且能够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学霸,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自学更多的新内容,然后进行试验,做一些研究,当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是浪费时间。
 教育的改革,也是今年下半年李轩准备的重头戏,他要开始大规模推动近代教育了!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动了:免费分田
 虽然李轩并不打算现在就变动科举的模式,进士科和博士科这两种科举模式,将会在未来多年都会是大唐选官的重要方式。
 但是李轩却是可以决定科举考什么内容啊!
 不过要想真正的大规模推动科举的考试内容,还得有大量的合格考生呢,总不能说就这么几个人懂得基础的物理化学了,就把试题全部变成理科内容啊!
 除了科举外,让李轩想要推动近代教育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今大唐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如今这种只依靠私塾、私人书院、官学的培养模式,注定是无法满足的,他需要更高效的教育体系。
 为此李轩已经决定,准备加大各地少年学院的规模,之所以加大少年学员,而没有把幼军营列入,那是因为幼军营一直都是在持续扩大规模,而且受到生源的限制,也不可能扩张到多大!
 去年下半年,李轩已经是批准建立广州幼军营、赣州幼军营这两所新幼军营,今年上半年,李轩又是批准建立了邵阳幼军营、贵阳幼军营、赣州幼军营。
 截止到现在,这些直接嫡属于皇家管理,只招收孤儿的幼军营,已经是扩充到了八所,其中七所为负责低端教育的幼军营分营,而一所则是负责中高低兼有的肇庆总营。
 在学孤儿已经是达到了两千余人!
 其中仅仅是肇庆幼军营总营,学生就是达到了六百余人!
 但是幼军营毕竟不是普通的书院,它的生源只限于孤儿,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幼军营里,免除学费,甚至是免费吃喝,这基本上就等于是皇室收养了他们,并提供教育,这里头所需要的花费其实也不是个小数目,也不能无限制的过于扩大。
 所以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而幼军营的定位是比较特殊的,首要是培养忠诚于皇室,忠诚于皇帝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孤儿,对于他们来说,幼军营就是他们的家,皇帝李轩就是他们的父,只要操作得当的话,以后李轩就能够得到一大批‘养子’。
 而这些幼军营的学生们,以后会成为官员,会成为军官,成为科学家,将会是清一色的社会精英人才,有了这么一批人的支持,李唐江山将会更加稳固。
 但是幼军营却是不能取代普通教育的,所以各地的少年学院还是要继续发展,而且是要继续大规模的开设!
 七月中旬,李轩向天下颁发圣旨,为解决各地贫寒百姓无法求学的问题,要求大唐治下各府都至少要筹办一所少年学院。
 同时加大少年学院的学制,定为一年级到六年级,同时对学生的年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招募年满八岁、十六岁以下的学生入学。
 在梧州、广州、贵阳三地设立三所新的高等学院,学制为七年级到十二年级。
 这基本就是消防幼军营的制度,不仅仅学制上效仿,而且其他方面基本也是参考了幼军营,比如说学习能力优异者通过考核后即可提前升入高年级。
 但是因为教育资源紧缺,为了扩充生源,照顾贫民子弟,少年学员以及高等学院,都是学费全免的,所以对学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长期无法升级的学生将会被劝退,不想劝退也行,那么就需要交纳学费了,而且这学费还不低。
 不过李轩还是没有给这些毕业生直接授予功名,因为这会打破目前的科举平衡!
 要想博取功名,还得需要参加科举!
 毕竟他李轩总不能给所有这些新生代的学生都搞一个功名啊,哪怕是秀才也是不能乱给啊,
 因为在大唐治下,即便是秀才,那也是有资格当官的!
 为了响应李轩推动教育的政策,工部也是指示麾下的众多工厂们,准备成立一所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该校同样是设立在肇庆,由那些工厂里的工程师们负责兼任教师,向天下招募学生,只要通过考核,即可免费入学。
 学有所成后,就可以加入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学制只有短短的一年。
 这其实就是一所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下层的技术人员,并不涉及那些高级工程师,这些人员,有着国子监里的理学院培养。
 虽然说理学院的很多人都是跑去参加科举了,但实际上中博士科的人到最后,很多都还会是到工部任职,成为一名技术官僚。
 而且现在博士科的录取人数实际上并不多,一年八十几个而已,但是理学院那边的学子好几百呢,而且每年都有人不断的报考进去,这么多学子,总归是要寻找出路的。
 当不了官,当个工程师也是可以的!
 而且当工程师当的好了,照样能够当官!
 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里,很多工程师都是有品级的呢,而且品级还不低。
 大唐要大办少年学院,高等学院,这事也是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不过和朝报的影响比起来,却又是有所不如了。
 少年学院、高等学院,只是办学而已,虽然学制有些古怪,学的内容也比较杂,但是办学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免费的,同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