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沟皇帝-第10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续几年又是被腓力二世吞并,腓力二世也是个坏的流脓的人,不但转手把葡萄牙人的大片殖民地卖给了大唐人,而且还在葡萄牙人地区广泛征兵,然后送到法兰西前线和鞑靼人打仗。
 这打着打着,一不小心就是发现,现在的葡萄牙地区里,人口竟然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了……
 葡萄牙这个小国只是例子,其他各国也好不到那里去,顶在最前面的法兰西惨得很,后头的西班牙也是好不到那里去。
 就算是奥斯曼人,最近这些年也是过的比较苦逼。
 而鞑靼人嘛,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总体上来说,目前欧洲地区的人口,大体上已经是只剩下鞑靼人西进之前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了。
 欧洲人自己打仗,大唐帝国自然是不管的,就和现在的大唐帝国不管萨菲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之间的战争一样。
 你们要打就打,大唐帝国绝不废话!
 如果打仗的武器不够用,欢迎随时前来选购,量大优惠!
 这让当初准备发动战争干掉莫卧儿王朝的萨菲王朝宫廷都是觉得很意外。
 去年萨菲王朝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可是反复的试探询问大唐帝国的意见。
 大体意思就是:老大,隔壁的莫卧儿王朝小瘪三经常欺负我,我准备打回去,老大你有意见没有?
 有意见我就不打了。
 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就去揍他了。
 大唐有个屁意见!
 大唐一向来的外交原则就是:不插手土著内部事务!
 反正甭管他们打成啥样,都伤害不了大唐帝国的利益,比如大唐帝国借给莫卧儿王朝的几百万贷款。
 假如萨菲王朝打过来吞并了莫卧儿王朝,这钱不用大唐帝国方面说什么,他自己就会主动承担这些欠款。
 再说了,军火一向来是大唐帝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土著们不打仗,大唐每年生产的那么多冷兵器,板甲,火绳枪什么的卖给谁去啊?
 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最近一年打来打去,大唐帝国都懒得看一眼,对于欧洲诸国的战事,大唐也就更加不关心了。
 顶多也就是偶尔扶持扶持欧洲诸国,确保他们不让鞑靼人干掉而已。
 剩下的事,大唐可就懒得管了。
 这种大背景下,可想而知,陆军方面如果想要南下高加索或者东进东欧,其实都是不太现实的事。
 甚至陆军内部都是快要放弃这种想法了。
 但是圣天子却是说,过几年等国内经济稍微好一点,可以支持陆军发动一次真正规模的西征。
 目标圣天子都是提前定下来了,那就是乌克兰平原。
 李轩想要拿下这个地方的目的也是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扩大大唐帝国的粮食来源!
 乌克兰平原可是个超级大粮仓,这拿下来后可以让帝国的粮食供应更加充足。
 百分之四十的粮食指数,全民富裕。
 这可是一个宏伟无比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发达的经济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尽管大唐帝国的产粮区不少了,尤其是正在开发当中的南洋半岛地区,那地方一旦开发成熟,那就是超级大粮仓。
 但是南洋开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当地的农田,第一步就是要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比如说广南省地区,以前安南王国时期,为啥过的那么苦逼,就是因为看似很不错,土地也肥沃,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水利等基础设施,那基本上就是年年洪涝。
 大唐帝国在当地为了开发农业,前期的水利设施建设就是砸下去了上千万唐元。
 除了水利设施外,当地的热带气候所带来的疾病其实也很麻烦。
 哪怕是大唐帝国如今的医疗行业已经算是比较好了,对于很多热带疾病也有了医疗手段,但是想要彻底的解决热带疾病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南洋这个粮仓,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而南洋地区,也仅仅是帝国预定的超级粮仓之一而已!
 大唐帝国要的是充足无比的粮食供应,而以目前的种植技术和化肥技术而言,单亩粮食产量有限的情况下,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耕地了。
 为了保障未来帝国的粮食供应,大唐帝国高层可是把整个美洲地区都是当成了超级粮仓!
 可想而知,大唐人对耕地的渴望,对粮食的渴望!
 乌克兰这种超级粮仓平原,自然也是帝国的占据目标之一。
第二千二十一章 田勤云回国
 相对于整个欧洲地区,只占领一个乌克兰平原的话难度小的多。
 这个难度指的是本土化的难度,至于军事难度,这个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帝国愿意,陆海军有足够的信心,在一年内把欧洲诸国,包括鞑靼金国在内的所有统治机构全部干掉。
 但是,干掉当地的土著政权,对于帝国没有任何意义。
 帝国要的是土地,仅仅是土地!
 所以大唐帝国对乌克兰平原的攻略,军事行动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本土化措施。进
 而当地的人口数量不少,帝国强行迁移的话,有伤天和不说,耗资大成本大。
 所以帝国也没打算过自己迁移。
 大唐帝国的解决方式一向来很简单,逐步推进,让鞑靼人自己走!
 鞑靼人从河套地区一路西撤,可是一个人也没给大唐人留下!
 因为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些人口是烫手山芋,处理起来麻烦的很,到时候免不了又要搞个迁国行动,耗资巨大,费心费力还不讨好……
 然而对于鞑靼金国而言,这些人口都是他们的根基。
 所以土地可以丢,但是人口不能少。
 基于此,陆军方面已经是开始筹划着乌克兰攻略了。
 而圣天子也是在非正式场合里对陆军的几个大佬透露了口风,过几年就让你们陆军玩一票大的。
 至于现在,给朕老老实实趴着!
 于是乎,陆军就老实了!
 别说在欧洲搞事了,在印度那边都是停止了搞事,为此,甚至都提前把喜欢搞事的陆军第十八师给调回了本土,轮换其他部队去驻防。
 陆军第十八师驻防印度戈河州期间,先后发动师级战役三次,团级战斗九次,营连级战斗就更多了。
 期间灭了一个土著王国,扶持了三家傀儡王国,顺便换了两个国王……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陆军第十八师一个师,就是消耗了陆军在整个印度地区的军费预算,搞的一票陆军大佬们对陆军第十八师相当不满。
 你搞事就搞事嘛,但是你打出去这么多弹药,花掉这么多军费就不行了。
 于是乎,在外人看来战果辉煌的陆军第十八师,被上头一顿训斥后,就灰溜溜的提前两个月结束了海外部署回国了!
 乘坐运兵船回国的时候,第十八师师长田勤云少将很不爽!
 之前是谁让他们第十八师做新式武器测试的。
 如果不是为了测试联合二型步枪、各种新型火炮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新装备,他至于闲着没事找事到处找土著干架。
 而且当时搞这些测试作战的时候,陆军高层甚至都还用陆军第十八师搞新编制,新战术试验呢。
 当时的时候说的多好听,一个个也支持的很,各种武器弹药消耗品是敞开了供给,上头不少大佬也是对陆军第十八师的测试工作比较满意。
 田勤云少将原本以为经过这一次的海外部署之后,自己回到再熬几年,一个陆军中将的军衔估计也就能到手了呢。
 但是那里想到,今年开始风头就变了。
 上头三番五次说什么要克制,要节约,不能铺张浪费。
 然后上头的大佬们估计一翻账册,就看到了陆军第十八师的巨大消耗量,然后就把陆军第十八师领出来作为典型了……
 每个月区区两百来吨物资的消耗很多?
 对于其他友军而言兴许很多,但是对于我们陆军第十八师这种有着重大测试任务的部队而言,这已经很少了好吧。
 为了测试新型火炮的各种性能,我们辛辛苦苦把火炮拉倒前线,对着土著开火,为了测试火炮的极限身管寿命,更是多个炮组成员轮换持续开炮。
 我们也不容易啊!
 结果倒好,回过头来说他们陆军第十八师物资消耗大!
 田勤云少将有些不爽,这在回去的路上就琢磨着写报告伸冤了。
 他要让那些王八蛋们知道,他田勤云虽然没背景没关系,但也不是好惹的。
 田勤云少将的倒霉,某种程度上来也算是陆军方面在执行圣天子旨意的时候有些矫正过往了,上头的大佬们没有仔细分辨,只看了看陆军第十八师的巨大消耗以及频繁的战斗记录,就认定了陆军第十八师有事没事瞎折腾。
 但是田勤云少将很快就是上报告自辩,这才是让上头反应了过来。
 这陆军第十八师根本就不是自行常规的海外部署,执行什么常规战斗任务,而是去测试各种新武器和战术去了。
 但是事情都这样了,总不能把陆军第十八师重新调回戈河州部署啊,这不扯淡嘛……
 顶多也就是适当补偿一二了。
 田勤云少将的一番闹腾,也是给他自己争取来了机会,后续他被调往了枢密院参谋部训练司担任副司长,主要工作就是参与编制工作。
 这算是看重了之前他担任陆军第十八师时期测试各种新武器和战术的经验。
 毕竟部队的编制和武器以及战术是息息相关的,三者相互配合好了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如此田勤云也算是心满意足了,这看似是平调担任副司长,但是他自己都能看的出来,自己的这个职务调动乃是非常典型的过渡调动。
 在训练司傲几年,如果顺利的话就可以朝着中将军衔发起冲击了。
 兴许,自己还真有可能在五十岁之前混一个中将军衔。
 如果能够做到话,后续担任野战军军长那也是板上钉钉的,再运气好,未来都可以期待期待上将军衔了。
 田勤云搞编制工作的时候,利用自己测试了诸多新武器和战术的经验,为训练司提出了诸多建议。
 尤其是步兵支援火炮的编制方面,他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针对海外部署的部队提出了步兵支援火炮要装备到团营级部队,因为海外部署的部队的大规模战斗,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团营级规模的战斗,如果不是刻意的话,师级规模的战斗都是比较少的。
 等师级部队出动的时候,那基本都是灭国战争了!
 海外部署的部队指挥官,在补给、敌军战斗力等多方面因素下,更喜欢以一个步兵营为主力,搭配支援火炮以及骑兵、辎重等部队,组建一个大约千余人的加强营的部队用于和土著作战。
 兵力适中,战斗力强悍,持续作战能力也比较强。
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
 即便是一整条战线,往往也只有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而这个加强团往往也是分成几个部分。
 同时他也是针对海外部署的部队补给困难,运输困难等因素,极力建议直接在步兵团装备若干六十五毫米步兵炮,战时则是直接下放到步兵营作战。
 这玩意重量轻,机动方便,射程不错,精度不错,非常适合海外部署作战。
 至于速射臼炮,田勤云则是建议在本土驻防的部队装备,至于海外部署的部队,那就别装备这玩意了,射程不行,精度太渣,只能依靠射速取胜。
 但是射速太高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耗弹量。
 再说了,就海外土著那点战斗力,也用不着大唐陆军用超高射速的火炮进行压制了,普通的步兵炮足以。
 实际上不用田勤云少将强调,陆军高层也是意识到了诸多问题,以及四十年型六十五毫米步兵炮的作用。
 但是之前都是小规模测试,大规模装备的话还是没有装备的。
 而现在的话,有了理论基础,也有了大规模的实战测试经验,一线部队的反馈也是极力建议。
 为此,大唐陆军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为每个步兵团直接配属一个炮兵连,而配属数量也是不同,如果是本土驻防的部队,则是只有四门。
 因为本土驻防的部队,除了步兵炮外,还会配属八十毫米的速射臼炮,火力哪儿是相当强悍的。
 而海外部署的部队,则是只配属步兵炮,至于八十毫米速射臼炮,则是不装备,所以相应的增加了两门步兵炮,每个步兵炮连有六门步兵炮。
 这些步兵炮平日以炮兵连的模式进行训练,战斗时候抽调若干门步兵炮直接加强给步兵营。
 直接伴随步兵作战,随时为步兵提供火炮支援。
 这种步兵团的火力支援的不同配置,也是看的出来大唐陆军正在抛弃以往的那种千篇一律的固定编制,开始根据作战地区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编制和战术。
 本土驻防的部队,朝着重型化发展。
 而海外部署的部队,则是朝着轻量化发展。
 这一点在火炮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
 驻防本土的部队,除了少数专门驻防山地,地形比较复杂地区的部队,其师属炮兵团是配属两个营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加一个营的野战炮营外,其他部队的师属炮兵团,都是清一色的两个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营加上一个七十五毫米榴弹炮营。
 的更上一级的军级支援火炮也同样如此,那些大口径的加农炮之类的,基本只在本土可以看见,在海外的陆军部队基本看不见的,顶多看见榴弹炮而已。
 如今到了团营级支援火炮也是同样如此,陆军在本土方面选择了步兵炮和速射臼炮相互搭配的模式,甚至都打算在步兵营级别直接配属六十毫米口径的速射臼炮。
 但是在海外部署的团营级支援火炮,则是采取了清一色的步兵炮,抛弃了速射臼炮。
 营团级支援火炮的发展,也是宣告着大唐帝国陆军部队的炮兵体系,基本上成型了。
 一开始是各种乱七八糟的后装火炮都装备了试一试,比如说看似好用,但是陆军一直都不太喜欢的七十毫米轻型榴弹炮,这玩意大唐陆军一直都不喜欢,奈何在六十五毫米步兵炮出现之前,这玩意已经是最轻型化的后装火炮了,不喜欢也得用。
 现在,陆军打算一股脑把这种不上不下的轻型榴弹炮彻底退役了。
 由此,大唐陆军的火炮体系,在师级部队将会只剩下三款火炮,也就是六十五毫米步兵炮、七十五毫米榴弹炮、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降价成本,简化后勤。
 在更高一级别的远程支援火炮上,陆军方面经过详细的调研后,认为海外部署的部队主要装备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为主,至于什么一百毫米加农炮,一百二十毫米加农炮,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之类通通都没有必要。
 三十九年型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完全可以全面取代其他口径,不同身管的火炮,甚至是之前比较看好的四十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轻型榴弹炮也是被抛弃了。
 陆军这是为了简化后勤,大唐陆军可是全球部署的,打仗也比较频繁,这各种火炮口径一多,弹药供应起来麻烦的很,成本也高,陆军还不如干脆只用一种榴弹炮呢。
 三十九年型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行进全重四点五吨,战斗全重两点五吨,二十三倍口径,最大射程八千米。
 这个性能数据已经足够使用了。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还挺便宜的……
 至于本土部署的部队的远程支援火炮,则是要复杂一些,但是主体力量依旧会是三十九年型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但是同时还会装备三十六年型一百毫米野战炮,这玩意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万米呢。
 最后则是四十年型一百五十毫米的轻型榴弹炮,这玩意也会装备,这玩意虽然射程近了点,但是胜在威力大。
 三者搭配,成为大唐帝国陆军的主要独立野战炮兵团的远程支援力量,其中的一百五十毫米轻型榴弹炮在必要时候还会直接下方到步兵师作战。
 此外大唐帝国陆军的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