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谍海猎影-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委员长,是真正的骑虎难下了。
 回到住处后,林尉早早的将侍卫,秘书等人清远了一些,就他一个人守在门口。
 果不其然,进去还没一分钟,委员长就开始砸东西了。
 砸了整整半个小时,听里面没了大的响动,林尉才走了进去。
 委员长双手插着腰,正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看到林尉,他又是一声怒吼:“一群酒囊饭袋,没一个人为我分忧……”
 一听这话,林尉就知道,委员长扛不住了,决定下令撤军。
 这就对了!
 再要犹豫下去,想撤都来不及了。
 林尉静静的等待着委员长的下文,过了快有三分钟,等委员长气缓了下来,林尉才听他说道:“给我接顾祝同……”
 为什么是顾祝同?
 顾祝同虽是第三战区司令,统管苏浙战事,但南京之战,并不在其职权之下。
 南京战事,全权由唐生志负责,且只向委员长一人负责……
 这是委员长在布署南京战役时,亲口在会议上保证,并通令全军的?
 如果要撤军,不应该是直接打给唐生志么?
 林尉猛的抬起头来,惊诧的看着委员长。
 “聋了?”委员长怒声骂道。
 林尉飞快的低下头,喊来了通讯秘书。
 等到电话接通,听到委员长给顾祝同交待的时候,林尉才知道委员长玩的是什么把戏。
 “电告胡宗南,日第十八师团,正在当涂征调船只,试图过江,命他相机撤退,另将此情况通知唐生志,告诉他,第一军撤退时,他可过江随行……”
 林尉听的目瞪口呆。
 委员长这……这也太无耻了。
 意思让唐生志明白严重性:南京马上就要被包成饺子了,再不撤,就会全军覆灭。
 但委员长却不下达直接撤军的命令,反而是先给了唐生志一条退路:第一军的撤的时候,你可以跟着一起走。
 唐生志走了,那南京的守军呢?
 唐生志是南京的最高长官,还能丢下部队,独自逃命?
 林尉换位思考,换成是他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情来的。
 唐生志意动之下,肯定会考虑撤军的事情。
 这样一来,真要撤了,也不是他蒋某人的责任,是唐生志自己做的决定。
 更过份的是,委员长怕留下把柄,不自己亲自通知,反而是让顾祝同转告?
 这实在是……有些下作了……
 没等委员长交待完,林尉就悄悄的退了出去。
 他觉的,这样有损委员长光辉形象的龌龊之事,自己还是少听为妙。
 足足说了十几分钟,交待好了一切,挂了电话之后,委员长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蝼蚁尚且惜命,更何况是人?
 况且唐生志还带着家人,自己抛出了这么大饵,不相信不他不上钩……
第一零九三章 你不仁我不义(求月票)
 南京,铁道部地下室,临时城防司令部。
 四面炮声依旧轰隆,数城南最为密集。
 日军已攻陷雨花台阵地,正在急攻中华门和光华门。
 八十八师已被打残,唐生志命宋元良率残部,退到了中华门外,同宪兵的两个团,协助七十四军固守中华门。
 说是协助,其实八十八师依然被顶在了最前面,宋元良气的把唐司令的家人问候了几百遍。
 刚刚才开完做战会议,唐司令和周谰正在门外小声说着话。
 指挥室的参谋放下了话筒,快步的跑了出来。
 听到脚步声,唐生志猛的停下了话头,不善的盯着参谋。
 他和周谰正在商量船的事情,万万不敢让别人听到。
 “什么事?”唐生志冷声问道。
 “顾司令刚刚来电……”参谋回道。
 顾司令,顾祝同?
 “为什么不叫我?”唐生志怒道。
 “顾司令说是不用,让我转告你就行!”参谋回到,“他只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唐生志下意识的问道。
 “日军已从当涂过江,向浦口而来,我已命胡宗南准备船只,入夜后接德公过江!”
 这是顾祝同的原话,参谋一个字都没敢改。
 日军过江了,第一军要从浦口撤走?
 唐生志猛的一震。
 周谰的脸色也很难看。
 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二人不可能不明白。
 只要日军到了浦口,整个南京,就会彻底成为一座死城。
 不要说是派兵援救,竟然连第一军都要被撤走?
 岂不是说,上面已经彻底的放弃南京了?
 那这近十万官兵怎么办?
 连声交待都没有,只说是接唐生志过江?
 别说这些部下了,顾祝同连唐生志的家人都没提!
 当然,唐司令真要决定走,肯定不会抛下家人。
 “司令?”周谰一下就急了。
 “别急!”唐生志摆了摆手,又冷声问着参谋,“顾司令再有没有说其它的?”
 “就只有这一句,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参谋回道。
 意思是再多一个字都没有。
 唐生志一下就涨红了脸,重重的一拳砸在了墙上。
 第一军虽属第三战区,不属南京城防司令部,但协助南京守军守好后路的命令,是委员长在最高作战会议上亲自下达的。
 若无武汉方面的军令,再说直白点,若是没有委员长的军令,顾祝同哪里来的胆子撤军?
 更不要说让自己跟着第一军一起撤的这句话了。
 顾祝同还命令不到自己的头上。
 这个电话,绝对是顾祝同接到了蒋某人的命令后,给自己打过来的。
 唐生志一下就看穿了蒋委员长的用心,所以才如此恼火。
 到这个时候了,委员长都还不想为南京战败担责,想让他姓唐的背锅……
 想着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后,自己为了保命,肯定会跟着第一军撤退,但撤退之前,总不能真的不顾南京城的这近十万将士吧?
 怎么也会下令全军撤退的……
 想到这里,唐生志又猛的咬了咬牙。
 姓蒋的,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将我唐某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真当我姓唐的是泥捏的?
 “给我接顾司令……”唐生志咬着牙吼道。
 他必须要问清楚了,撤走第一军的军令,是从哪里来的?
 “叮零零……”听到电话响,顾祝同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这部电话是专线,只通南京,而又是这个时候打过来的,除了唐生志,再没第二个人。
 唉!
 顾祝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给参谋点了点头,让他接起了电话。
 “顾司令,让胡宗南的第一军撤退的命令,是谁下达的?”唐生志语气不善的问道。
 “是委员长!”顾祝同实话实说道。
 唐生志愣了一下,随既又问道,“那让我随第一军撤出南京的命令,又是谁下达的?”
 “也是委员长!”顾祝同又说道。
 唐生志先是一震同,而后又咬了咬牙。
 他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顾祝同这么干脆,他就应该提前准备个录音机才对。
 但后悔也晚了,来不及了。
 “委员长还说了什么?”唐生却又问道。
 “委座言:党国不能没有德公,还请德公以大局为重,随第一军撤往江北……”
 我去你妹的大局为重。
 委员长这明显是在说,南京马上就要成死地了,为了大局,当务之急是要保存实力,但撤军的命令我不能下……没办法,你姓唐的就免为其难一下,再为我背一次锅……
 “我走了,那部队呢?”唐生志又咬牙问道。
 “委座并无详细交待,只说是让德公妥善安排……”顾祝同回道。
 妥善安排,妥善安排?
 为什么不是你姓蒋的安排?
 唐生志呵呵呵的笑了三声。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大不了一死而已,反正这不是我唐某人的兵……
 唐生志眯着眼睛,咬牙切齿的对顾祝同说道:
 “请顾司令转告委员长,‘誓与南京共存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是我唐某人当着全军将士,乃至是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站在所有中外记者面前发出的誓言……现在让我弃军而逃,我唐某人做不到!”
 “德公何至如此?”顾祝同又叹了一口气。
 “不如此又能怎样?”唐生志冷笑道,“我唐某人不想死了还被人掘坟鞭尸,更不想我的子孙后代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所以,请转告委员长,若无他的钧令,我唐曼德绝不后退一步……”
 你要能背的动,你就背,反正我姓唐的是不想背了,你要不下令的话,那就一块死……
 我反正是豁出去了……
 对于唐生志的这种反应,顾祝同早有预料,之前委员长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还隐晦的提醒过。
 但不知为何,委员长的信心不是一般的足,坚决认为唐生志为了保命,肯定会就范。
 现在好了,玩砸了吧?
 挂断了电话,顾祸同又给武汉方面拔了过去。
 听到对面是顾祝同,林尉把话筒交给了委员长,就很是自觉的退了出去。
 没两分钟,林尉再一次的听到了委员长砸东西的声音。
 林尉倒吸了一口冷气。
 看来委员长的计策没起作用?
 可惜了,自己刚刚才命人换上的摆件,再一次的遭了毒手。
第一零九四章 奇迹(求月票)
 既便再愤怒,委员长也不至于完去失去理智。
 他至少知道,唐生志再也不愿意替他背锅了,这个命令,只能他来下。
 三个德械师,再加教导总队,是委员长手上最为精况的部队,万万不能折损在南京……
 踌躇了整整半日,快到凌晨时分,委员长才咬牙切齿的让林尉起草了一分军令,发给了南京: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正在和周谰商量,想办法从什么地方弄条船的唐生志,看到从武汉发来的军令时,猛的松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坐到了椅子上。
 老蒋终于就范了。
 缓了好一会,唐生志才坐正了身体,把电令交给周谰,带着压制不住的兴奋说道:“马上召集人员,制定撤退方案!”
 “明白!”周谰也兴奋的应了一声。
 等召集好相关参谋人员,已是凌晨两点了。
 唐生志与罗卓英,周谰及几个作战参谋反复议后,都认为,将撤退时间定在三日之后,也就是十四日夜里最为妥当。
 唐生志还严令,严禁任何人将委员长已同意撤退的命令泄露出去。
 与进攻相比,兵败撤退,不知复杂了多少倍,一个不好,就是全军溃败,唐生志不得不谨慎对待。
 周谰及一干参谋,连夜制定着撤退计划。
 方不为还不知道,这半天之内,委员长和唐生志又交手了好几个回合,最后以委员长妥协为结果。
 十一日上午十一点的时候,他接到了胡棕南传来的口信,让他天黑后过江。
 除此外,胡棕南再没多说一个字。
 方不为一直跟着宋元良固守在一线阵地,胡楠南没有其他的办法联系到他,只能让人带话。
 所以他压根不敢提第一军晚上要撤军的事情,更不敢说日军已经渡江,准备合围南京的情况。
 方不为只以为是胡楠看战事不利,担心他会被困在城里,所以一口就回绝了。
 其实,就算方不为知道了详细的战况,也不会提前走的。
 八十八师马上就要坚持不住了。
 雨花台全面失守,八十八师的残部,已全部退至中华门外。
 也不知是因为在雨花台下伤亡太重,日军想要报复八十八师,所以整个城垣攻防战,就数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打的最是残烈。
 方不为怀疑,可能是唐生志看八十八师打的最为顽强,最是英勇,他用顺手了,所以既便八十八师只余不到两千人,还是被他派到了敌军攻势最猛的地方:中华门外。
 攻至城下的日军第六师团,分出一部分进攻中华门,一部分则向城门外阵地上的八十八师残部发起猛攻。
 等于八十八师的这两千人,已被堵到了城门外,腹背受敌。
 全师就只有吴求建带着一个炮击炮连,守在残破的城墙上。
 宋元良一边问候着唐司令,一边咬着牙,指挥着残部,真着日军攻势稍停,快速的修补着工事,补充着弹药。
 看到方不为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他的背后,宋元良怒道:“你怎么还不走,难道是怕老子跑了不成?”
 方不为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八十八师能坚持到现在,实在是太出方不为的预料了。
 包括宋元良。
 截止现在,他并没有从宋元良的眼睛里看出一丁点的想弃部而逃的念头。
 既便嘴里骂骂咧咧的,但宋元良依然坚守一线,指挥着残部抵抗。
 其实方不为最佩服的,是八十八师的军风。
 到南京后,全师七千人,其中有三千,是在上海会战时补充的新兵,比如浙江保安团这种,以前连枪都不怎么多开杂牌部队。
 已阵亡的二六四旅旅长高致松,就是率两个保安团补充进来后,接任黄梅兴的旅长一职的。
 另外三千,则是到南京后,抓壮丁补充而来。
 这一部分,以往连枪都没摸过,刚来的时候,连枪栓都不会拉。
 硬是被朱赤,高致松,韩宪元,廖令其,吴求剑等人,带着仅余的一千号老兵,连日连夜的调教了下来。
 这样的一支部队,竟然能在雨花台固守两天两夜,毙敌一万余,真正做到战至最后一人,也死战不退?
 看看已牺牲的高致松,朱赤,韩宪元,以及爬在战壕里,正装着刺刀,等敌人再靠近一些,就准备率队拼刺刀的廖令其就知道了。
 这特么还是近四个月了,士兵没见着一毛钱军饷的前提下。
 简直是奇迹!
 只凭这一点,方不为就不得不佩服宋元良治军有方。
 方不为委实有些没想明白,宋元良的心境是什么时候转变的,最后竟然扔下部队跑了?
 难道是心怀不岔,认为唐生志不公,光盯着他这一只羊可了劲的薅,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想到这里,方不为又摇了摇头,劝着宋元良:“我要是就这样走了,如何对得起已经牺牲的,以及还在苦战的这些兄弟?”
 方不为顿了顿,又指了指一百多米外,正把头探出战壕,准备冲上去拼刺刀的廖令其说道:“至少也要把弟兄们英勇杀敌,死战不退的详情记下来,报给委员长知晓……”
 原来如此!
 宋元良松了一口气。
 他也发现,方不为对八十八师不是一般的偏受,除了不给自己送钱之外,几乎是有求必应。
 要粮给粮,要枪给枪,最紧要之时,甚至把他的警卫连都派了上来,帮八十八师堵住了缺口。
 那个大个子连长还挨了一枪,幸好伤的不重。
 “我还以为你赖着不走,是想看着我呢!”宋元良半开玩笑的说道。
 方不为还有一个督战特派员的名头,他可是一直都没忘。
 因为,宋元良真的已经有了违令撤军的念头。
 要不是方不为看的紧,接到唐生志命他率残部坚守中华门外的军令的时候,他就走了。
 唐和尚太特么不是东西了,难道守南京的,就只有他八十八师不成?
 “放心!”宋元良拍了拍方不为的肩膀,一脸坚定的说道,“我又不是第一天打仗,岂能不知道唐司令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骂归骂,仗自然还得往下打……”
 方不为盯着宋元良,眨了眨眼睛。
第一零九五章 绕城而走(求月票)
 听着好像是真话。
 但历史不可能做假,方不为总觉的宋元良不应该是这种善解人意,大义凛然之辈。
 不过既便是假话也没关系,自己盯紧一点就行了。
 日军马上就要发动下一波攻势了,方不为不想干扰宋元良指挥,说了几句话,就退到了后方。
 说是后方,其实也就是往水西门的方向靠了靠。
 宋元良部现在守的是中华门的右翼阵地,处于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离被日军炸破的城墙不足两公里。
 前后左右,甚至是连中华门外的城墙底下都有敌人,真正处于四战之地。
 好在守中华门的七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