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谍海猎影-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让宋夫人知道,还不扒了方不为的皮?
又想到方不为与宋家及好的关系,王世和心里猛的涌出一股暖流。
以方不为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本没必要巴结蒋建丰。
要不是真的替蒋建丰着想,方不为是万万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这个人情,怎么都要替蒋建丰承下来。
王世和定了定神,低声说道:“建丰早就有此意了,但夫人死活不答应……”
王世和只说了半句,但方不为自然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一离开蒋式祖宅,毛夫人与委员长,就再无半点关系了。
“名份”二字害人不浅。
第一零三二章 超出预期(求月票)
方不为正在唏嘘,听到外面传来走动声,林尉推开了门:“委员长与何总长已经谈完了,我们过去吧!”
王世和主动推起了轮椅。
刚出偏厅,方不为就看到了刚从正厅出来的何英青。
“总长!”方不为敬了个礼。
看到方不为,何英青微微叹了一声,又拍了拍方不为肩膀:“难为你了!”
“都是份内之事,应该的!”方不为笑着回道,好像没有觉察到何英青话里有话的样子。
“哎!”何英青深深的看了方不为一眼,又是一声长叹,迈步离开了官邸。
就这么两句,却让林尉心里一跳。
何英青是参谋总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若非得已,是不会说出这种带有浓重的主观意味的话来的。
而且话中充满了同情与可惜……
看来,委员长已经答应了唐司令的请求,要把方不为留在南京。
两人之前的谈话中,肯定就谈及了此事,所以何英青才有此一叹。
林尉微微一侧头,看了方不为一眼。
方不为轻轻的笑了笑,浑不在意的说道:“主任无需担心!”
其实在车里的时候,方不为就猜出来了,林尉状似假设的那句话,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若是不想当唐司令的垫脚石,就提前想好,见了委员长之后该怎么应对。
因为林尉已猜到,为了稳住唐生志,委员长很有可能会答应唐生志留下方不为的要求。
经过灌脑一般的宣传,此时的方不为已成了全军将士的楷模,更成了一枚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留下方不为,比多留下一个德械师的作用还要大。
而林尉总觉的,活着的方不为,起到的作用会更大,所以他才提前提醒方不为。
但方不为正想着找什么借口留下,怎么会拒绝?
林尉实在想不通,明明有求活的机会,方不为为何要一心送死?
带着深深的疑惑,林尉推着方不为进了正厅。
委员长半靠在沙发上,脸上的表情不是太好看。
看到方不为和林尉,委员长坐直了身体,朝林尉挥了挥手:“你先下去吧……”
林尉深深的看了方不为一眼,退了出去。
委员长这是要给方不为面授机宜。
“辛苦了!”看到方不为,委员长又是一声长叹,“此次伤的如此之重,本不该让你再受这颠簸之痛的,但军情紧急,所以才将你召了回来……
孟萧认为,应将你留在南京,以振士气……我也是左右为难……”
能让委员长专门向自己解释一番,实在是太难得了。
这是何英青,白崇喜这等级别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方不为自问,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他很清楚,委员长之所如此为难,大部分的原因还在一个“钱”字上。
“国之所需,死而后己”方不为斩钉截铁的回道,“不为身为军人,为党国效死,本就为我份内之事……”
若是以往,委员长自然要狠狠的夸赞一番,但这一次,他却一脸不耐的模样,猛的挥手打断了方不为的话:
“还不到你效死的时候!”
方不为听的目瞪口呆。
怎么也是一国元首,委员长就一点掩遮都不打,如此直白的说了出来?
但他没想到,委员长接下来的话,更加的直白。
“若你健好,即便战死沙场,也无可厚菲,但以你现在这半残之躯,却还要留在这死战之地,若是出了意外,会让于先生与司徒先生如何做想?”
方不为定定的看着委员长。
你这一搞突然袭击,我打了几个月的腹稿,竟然一个字都用不上了?
委员长的意思,傻子都能听的出来。
国民政府缺人缺成了这个样子?
一个受了重伤的方不为,对一场战事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让外人眼中,这怎么看怎么像是中央政府内部有人打起了侨盟所捐赠的军费的主意,故意要害死方不为的样子?
若是处理不好,侨盟捐赠军费一事,很有可能会出现波折。
方不为暗暗的舒了一口气。
委员长如此开门见山,显然是真把他当成了心腹,他不能没表示。
“稍后,我便向于老先生和司徒老先生致电,解释此事……”方不为回道。
“这也只是以防万一的无奈之举!”委员长郑重的说道,“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你能安然无事……
我自会交待唐孟萧,并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必要时候,你无需任何人之命令,可自行撤出南京……”
委员长的一番话,彻底的让方不为不知道如何奏对了。
虽然是为了钱,但能劳动委员长这般舍身处地的为方不为着想,实在是太难得了。
方不为定了定神,又抬起头,言辞肯切的说道:“不为自然明白委员长一番苦心……但若什么都不做,肯定会惹人微辞……”
“伤成了这个模样,你还想去一线?”委员长不敢置信的问道。
“属下没想去一线了,但我手下还有千把号兄弟,多少也能做些事情……”方不为低着头回道。
“就留在唐孟萧身边吧!”委员长欣慰的说道,“就以侍从室督战特派员的名义……我会让蔚然通令全军……”
方不为心下大喜,脸上却不敢露出一点高兴的模样来,不然委员长非怀疑他的居心不可。
“谢过委座!”方不为轻轻的回了一句。
“你也当明白,你对党国的重要性……切不可贪功恋战!”委员长又交待道。
“属下明白!”方不为斩钉截铁的保证道。
出了官邸,方不为都还如做梦一般。
他没想到,自己预想了那么多的手段,一样都没用上,竟然就把这件事情给办成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这几个月以来,方不为从深到浅,从远及后,反反复复的想了无数遍。
留在南京后,他如何施为?
靠手下的一千多人,能控制的住一个宋元良都不错了。
但情势急转,谁能想到,委员长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权限?
督战特派员啊……
方不为做梦都会笑醒。
得赶快想想,利用这个身份,还能做点什么?
第一零三三章 竭尽所能(求月票)
两日后,也就是十二月五日。
江阴,常州等地均已陷落,日军的先头部队已攻至句容了。
南京已真正的到了兵临城下的境地。
委员长已决定,最迟两日后,也就是十二月七日,他才会离开南京。
南京城中,除了有战斗任务的军事人员,也就一些老弱病残之民,该撤走的,已全部撤走了。
一国元首,能留到这个时候才撤,怎么也能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了。
委员长正思量着,外面响起了林尉的声音。
“报告!”
“进!”委员长应了一声。
“美国来电!”林尉将一份电文递给了委员长。
美国发来的?
委员长眉头一皱。
若是美国官方发来的,只会由美国大使转告自己,绝不可能直接发到南京来。
要是驻美使馆发来的,只会发给外交部。
那是从哪来的?
肯定是重要电文,不然林尉也不会专程送来。
委员长下意识的接过电文,匆匆一扫,发现竟然是司徒美堂发来的。
“闻无相屡立战功,堂中兄弟无不欣慰,此乃扬我洪门儿郎志气之壮举……
妻儿老小自由堂中兄妹照应,无相勿念,若不幸殉国,自当为尔立忠烈祠,世代供奉……”
无相……齐无相?
委员长猛的反应过来。
这是方不为在洪门中的香名。
这是司徒美堂发给方不为的,林尉给自己看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知道,方不为已经将他留在南京,以及万一战死后的利害关系,全部给司徒美堂解释清楚了。
但为什么会发到林尉这里来?
委员长刚要问一问,发现下面还有,他又看了起来。
这一封,竟然是给自己的?
“蒋总裁均鉴……齐无相身为我中华儿女,更为我洪门兄弟,杀敌报国,自是义不容辞……”
怕自己误会,司徒美堂竟然亲自来电,给自己解释?
委员轻舒了一口气。
只要自己能想到的,方不为都做到前面去了。
这份心思,比那些把“忠义”二字天天挂在嘴上,背后却全干的是蝇营狗苟之辈,不知强了多少倍。
“哎……”委员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将两份最文递给林尉,“方不为呢,这几天在做什么?”
林尉接过电文,露出一丝古怪的神情:“在江上运人……”
“运什么人?”委员长下意识的问道。
“未来得及撤离南京的老弱妇女……”林尉回道。
“这还真的是……”
委员长说了半句,就有些说不下去了。
他不是没有听闻别人议论方不为时,说他有些妇人之仁。
但委员长总认为是讹传。
要真是手软之辈,哪里会立下这么多的汗马功劳?
没想到,传言竟然是真的?
“属下要不要去劝阻他?”林尉试探着问道。
“胡闹!”委员长斥道,“这是仁义之举……他这般做为,更能彰显我中央政府不放弃百姓之决心……”
委员长也觉的方不为有些不务正业,但话到了嘴边,就成了赞扬之词。
斥完林尉之后,委员长又问道:“那效果如何?”
“不甚理想!”林尉摇头道,“前两日,每天还能运个七八船,昨日,就只剩四五船了,到今日早间,竟无人愿意上船了……”
“愚昧至极……”委员长低声骂了一句。
他骂的是不愿离开南京的这些百姓。
如果有可能,委员长一根毛都不想给日本人留下。
但老百姓不走,他总不可能派兵拿枪顶着百姓的脑袋逼着离开吧?
仗都打不过来,哪有这么多的闲人?
看委员长再没有追问的意思,林尉才偷偷的抹了一把汗。
要是委员长知道,方不为主动给百姓买船票,却都无人愿意离开,不知会被气成什么样子。
……
方不为坐着轮椅,看着站在江边只顾看热闹,却不原登船的百姓,恨得牙都快要咬碎了。
他甚至产生了让叶兴中派人,拿枪顶着百姓的脑袋,押他们上船的冲动。
万万没有想到,有人免费给他们买船票,送他们到九江,到武汉,甚至是到重庆,这些人竟然都不愿意逃?
方不为信心百倍,想要竭尽所能办的第一件事情,已然失败了!
对于南京保卫战和大屠杀,方不为记得最清楚的,是三十万这个血淋淋的数字,其次才是宋元良等人不战而逃,致使六七万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成了鬼子用来练兵的活靶子。
其余的,他并无多少深刻的印像,依稀只记得好像是唐司令封城,并命士兵将所有船只沉江,准备效仿项羽“破釜沉舟”之举,所以才致使南京未撤走的老弱没能逃出城,最终酿下了惊天惨剧。
所以那天他离开委员长官邸,准备接下来的计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疏散百姓。
但方不为没想到,事情与他所猜想的差着十万八千里。
直至今日,南京依然没有封锁,任由百姓去留。
江中船只来往依旧,并无任何限制,就是过江的船费高了一些。
和平日比,翻了至少十倍。
方不为组织了六条油轮,想把城里的百姓运送到江对岸,让他们从沿京浦线北逃。
但愿过江的,竟然没有几个?
方不为反复打问过才知道,南京城中想逃的,有能力逃的,基本上已经逃完了。
留下的这些人,大部分的人不原意逃,小部分的人则是过了江,也没地方去。
倒是有一部分想去上游的九江,武汉等地,但苦于买不起船票。
淞沪会战前,从南京到九江武汉,一张船票至多十几二十块法币,但到十二月初,已涨到一百法币以上了。
没关系,咱有钱,这都不是事!
方不为不惜动用宋子文的关系,拿星洲洋行的股份做抵押,让中央银行给他准备了的近千万的现金和汇票。
但两天过去了,方不为连一万人都没有送出去。
有人是难舍家业,有人则是认为,换成日本人,他们不一定就没有一条活路……
方不为没办法,只好让叶兴中的人化妆,混进百姓群中散布消息:南京沦陷后,日军必屠城。
但信者寥寥无几。
第一零三四章 理直气壮(求月票)
一辆吉普疾驰而来,停到了江边。
冯家山跳下车,飞一般的奔到了方不为的面前。
“长官,有几个兄弟被抓了!”冯家山急声说道。
“谁抓的?”
方不为盯着江面,悠悠的问道。
本来就冷,再加上方不为话语中渗人的寒气,叶兴中忍不住的打了个寒战。
“是肖司令!”冯家山回道。
“走!”方不为一转轮椅。
“去哪?”叶兴中手疾眼快的推着轮椅。
“宪兵司令部!”
……
肖山令后背双手,冷冷的盯着几个跪在地上,被绑的跟粽子似的四个男子。
这是他手下的宪警,抓到的散布“日军会屠城”的谣言的嫌疑人。
这么点小事,本来用不着他亲自过问,但宪警队长却跑来告诉他,说是这些人有古怪。
好像是同行,而且应该还是自己人。
宪警队是宪兵司令部之前的特警一队和二队合并而来的,队长嘴里的同行,只可能是特务。
肖山令觉的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越是多事之秋,什么妖魔都跑出来了?
“你们是谁的人?”肖山令冷声问道,“贺清南,马春风?”
四个汉子别说回话,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想装硬骨头……呵呵……”肖山令冷笑道“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用刑吧,死活不论……”肖山令又给宪警队长交待道。
他没功夫猜这些人是谁派来的。
想知道,审就是了。
看着四个汉子不骂不吵,不跳不叫,个个都像是一具会动的死尸,宪警队长暗暗的咬了咬牙。
这些王八蛋明显是有恃无恐。
真当肖司令是在吓唬人?
老子虽然知道你们是从哪来的,可肖司令不知道啊……
等手下押着人出去后,宪警队长才凑到肖山令的耳边说道:“可能是方不为的人……”
“谁?”肖山令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应该不会错!”宪警队长回道,“侦办委员长军校遇刺案的时候,我见过其中的两个……”
“方不为?”肖山令一脸的狐疑,“这个节骨眼上,他怎么派人去传这种谣言……会不会是搞错了?”
“估计和江上运人的事情有关……”宪警队长回道。
方不为这两天在干什么,宪警部门自然一清二楚。
“真是胡闹啊……”肖山令叹道。
他沉吟了一下,又给宪警队长说道:“人先关着,你亲自跑一趟,找方不为问一问,确认清楚了……真要是他的人,就放了吧……”
“明白!”队长应了一声,“那唐司令那里怎么回复?”
“严查散布不实谣言者”的命令,是唐生志亲自下达到宪兵司令部的。
肖山令冷冷的瞪了队长一眼。
队长只是错开了目光,但心里一点都不虚。
站在他的立场上,必须要问清楚了。
唐司令可是肖司令的老上级,谁知道他会不会念着旧情份?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