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前进的步伐-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㈢把法律研究到底
  法律条文也是一种人为的自然法则,是从人类知道有组织的建立社会开始,就已达成的共识。是人都必须遵循这些人为的规则,不然就违背了大众的意志,从而受到谴责和处罚。
  当然守规矩的人,总想在不改变规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通规则为其所用。一个人想学会变通规则,就得精明,精明不单单是盘算上的精明,这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思路上的精明。规则虽然不能改变,但是可以妙用规则、巧用规则,以求达到利用规则帮助自己的目的。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连法律规则都可以拿来进行利用。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要利用法律,先决条件就是要熟读法律,其次就是要从法律中找到可资利用的地方。因此,把法律研究到底,是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做的事情。
  正如商人,本身就是从放债和经商中悄然崛起的。律师能够体会法律本质、酷爱公平正义、谙熟财产分布,他们为一些倒霉蛋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别人运用法律武器来改变其倒霉的命运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能力,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因此,一些聪明的人大多选择法律这个职业或者与之相关的职业。能够聪明利用法律规则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为自己取得成功加速。
  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审理几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审一桩小民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国王一行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国家都在朕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朕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国王满脸不快,质问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禀告。陛下当然是国王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总揽。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柯克显得很恭顺,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份坚定不屈。
  “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桩新鲜事儿。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归。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喽。“国王语中带刺儿。
  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说了下面这番话。这段话在英国法律史上极为重要。
  “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的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次冲突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英国的司法便成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
  的确,在一些事态中当局者是最清的,如果你是领导,你就应该放手让手下去做,把自己的能力用到适当的地方。但也必须警觉,许多情况是当局都是不清楚的,因为他不能站在另一个高度去看清事态的整个全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㈣大势所趋
  无论一个人是在什么领域中工作,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林达17岁时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美国,当时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入境时,海关人员问话,她一句也听不懂,更说不清楚。这样,她只身踏上美国的土地,一边学英语,一边在修读电脑课程。毕业后她移居伦敦,开始为找工作奔波,不久找了一个为私人雇主编写程序的工作。但6个月后她前往雇主家中查询,发现该地址已人去楼空,过去几个月的工作完全白费。
  但没有报酬的第一份工作成为了她事业的敲门砖。林达此后找到一个公司电脑部门做编程的工作,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她做到了一家公司的副总裁职位。在为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后,她在机构重整中和其他几位副总裁一同被请出了大门。她坦然相告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巨变。但她笑言:终于可以休一个长假了,好好调整身心。说到今后的打算,她把这次变更看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她说:“现在是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了。”
  命运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发展,无论我们到达了哪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人生本来就是一种适应不停变化的过程,我们惟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方向。
  人生就是在不停的经历各种各样的竞争。在各种人生的竞争中,只有做到了解对手,你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北魏大都督候渊,率领七百骑兵,疾奔袭击拥兵数万的葛荣部将韩楼。他孤军深入敌方腹地,带着一股锐气,在距韩楼大本营一百多里地之处,将韩楼统率一支五千余人的巡逻部队一下就打垮了,还抓了许多俘虏。候渊没有将俘虏当“包袱”背,而是将他们放了,还把缴获的马上口粮等东西都发还给他们。候渊的部将都劝他不要放虎归山,以免增加敌人的实力。候渊向身边的将士们解释道:“我军仅有七百骑,兵力十分单薄,敌众我寡,无论如何不能和对方拼实力、拼消耗。我将俘虏放归,用的是离间之计,使韩楼对他们疑心,举棋不定,这样我军便能趁机攻占敌城。”将士们听了这番话,才恍然大悟。
  候渊估计那批释放的俘虏快回到韩楼占领的蓟城了,便率领骑兵连夜跟进,拂晓时就去攻城。韩楼在接纳曾被俘虏的这批部下时,就有些不放心,当候渊紧接着就来攻城时,便怀疑这些放回来的士兵是给候渊当内应的。他由疑而惧,由惧而逃,弃城而去没多远,就被候渊的骑兵部队追上去活捉了。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认清对手固然重要,有时候真正地分析了解自己却更为要紧。
  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取得竞争的胜利还需要一些谋略。在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采用瓦解对方士气,破坏对手组织的团结确实是一招妙棋。
  ㈤诚信的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
  老黄的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后,因家里太穷所以全家人都很苦恼。一天,有一个外地姓李的人找到了他并说愿意资助老黄3000元钱送他儿子读书。不过,他要用老黄家的竹子做几张竹床送礼用。
  老黄家边的竹林有几十亩,一眼望去,尽是密密麻麻、修长的竹子。老黄家里很穷,什么也没有,坐的是破板凳,连一张椅子也没有。
  “你也真够懒的,你看屋边就是大片的竹林,怎么也不砍来做几张椅子坐?”姓李的那个人说。
  老黄一听,说:“这不行!”说着便拿出一份合同书。原来,这片竹林是一个广州的王老板在8年前包下这片洼地种的,种下了叫老黄看管,签了合同书,老黄如果管好了这片林子,不乱砍,8年后,卖竹子的收入对半分;如果乱砍了,王老板一年只给他200元工钱。眼下,差一年就满8年了。李先生一听,说:“你砍几根竹子做椅子怎么算乱砍呢?”老黄说:“我砍几根,别人也砍几根,那就不行了。”
  一年后,这个李先生拿着合同书来找老黄,他是王老板的女婿。老黄这才知道,一年前的几张竹床,是商人的狡诈和老黄老实守信的较量。现在,老黄和儿子已读大学了,用的就是卖竹子分来的一半的钱。
  ㈥为他人着想
  施比受更有福,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应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人。
  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一日厂长”的独特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核对自己的工作。自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职工都当过“一日厂长”,工厂的向心力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开展的第一年就节约生产成本300多万美元。
  让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更深刻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亲身体验做一回管理者,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从多方面看到企业管理上的不足,对加强企业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
  日本日产公司有一名叫田中的工程师,他为日产公司工作近12年了,对他来说,公司就是他的家,因为甚至连他美满的婚姻都是公司为他解决的。原来,日产公司内设了一个专门为职员架设“鹊桥”的“婚姻介绍所”。日产公司人力资源站的管理人员说:“这样做还能起到稳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田中刚进公司,便在同事的鼓动下,把自己的详细资料输入“鹊桥”电脑网络。
  终于有一天,同在日立公司当接线员的富泽惠子从电脑上走下来,走进了田中的生活,他俩的第一次约会,是在离办室不远的一家餐厅里共进午餐,这一顿吃了大约4个小时,不到一年,他们便结婚了,婚礼是由公司“月下老”操办的,而来宾中70%都是田中夫妇的同事。
  有了家庭的温暖,员工自然就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由于这个家是公司“玉成”的,员工对公司就不仅是感恩了,而是油然而生一种“鱼水之情”。这样的管理成效是一般意义的奖金或晋升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一个人能在公司中体味到如家庭般的气氛,他便会安心工作,公司的士气也在无形中自然得到提升增加。
  ㈦其他的规律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当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的木板有一块高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就越大;
  其三,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长短的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和其他环节一样承受着相同的强度,那么链条越长,就越薄弱。
  对一个组织来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劣质的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最短的木板”与“最薄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稍差一些,你不能把他们当作烂苹果扔掉。因此,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去修补最短的那块木板或加强最薄弱环节。一个人如果意识倒自己就是这块木板或薄弱环节,就得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了。
  一个人要必须具有创造性,只有创造性才能让你实现你应有的价值。创造性是一种找出问题、改进方法、发现新方法的能力。创造性的发挥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或领地,各种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创造力的运用,无论是在管理中或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都是如此。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在适当的时间体息或是就在白天也可停机检修都是值得。症结在于有没有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人工作没有效率或是一个工厂的交货延误及品质不稳定的问题:症结也许就在这里,症结不解决,隐患就始终得不到根除。
  伴随着企业管理小作坊式的粗放型向制度化和人性化的过渡,员工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工作不再只是现在的谋生的手段,人们越来越注重将来的保障机制,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和“自我实现”。一个员工从最初的“有吃有喝”就感恩戴德,到现在希望的“年迈体弱时也要有吃的”。就反映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倘若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这些需求,最终只能导致员工的集体辞职或罢工。
  一个人无论当权与否,只要言出必行,赏罚分明,跟随他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
  管理工作中经常会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在钟”的弊病,这是由于管理者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在当天就明白自己工作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就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
  一名优秀的领导人总是会为自己的集体寸土必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时候后退一步给对手一个机会对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竞争对手之所以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肯定有你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一股力量,何乐而不为?
  利弊的权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考虑得失不仅仅只是看眼前,要考虑到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常言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道宽路长”。能否做到,就看一个的综合素质了。
  有一天,宋太宗与两个大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个大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醉酒中醒来,想起昨天发生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情了。”
  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属更会为你效犬马之劳。
  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这样的老板即使不是父母官,也称得上是一个修养颇高的领导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