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前进的步伐-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夫回答:“物理?我也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电脑吗?”
  船夫回答:“对不起,我更不会。”
  教授听后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电脑,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了六分这四……”
  刚说到这里,就见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去,随后又吹来了大风,眼看暴风雨就要到来了。
  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道:“那你的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
  从这个故事中相信你能领悟一个道理:学会生存的本领远比虚夸的学问要重要得多。
  要生存,就要有一副强健的身体,和永远充沛的精力。因此,就要学习保健学、运动学。在生活中,你要与身边的人或事物打交道。人都是社会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超自然人。为了能谐调自己与周围环境、人和物的关系。你要学公共关系学、礼仪学、交际学、演讲学等。如果你想取得很大的成就,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比如你想成为一个将军,你至少要学会如何用兵,这样要学的就会更多了,如兵法,兵器学,气候学等与之相关的知识。
  其次,学会实用的知识。
  在这现实生活中,只有实用的知识才有力量。在今天的经济世界里,能为花钱的人带来利益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而且,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尔虞我诈、扑朔迷离的现象。因而,更应该学习心理学、事件处理等知识。
  终此一些,只是生活的艺术而已。然而,要想生存得更好,就要学会如去挣钱。人,没有钱是寸步难行。分钱憋死英雄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为了生存,你就要学经济管理学。学习怎样管理自己;怎样找到收入的来源,但是,一定要从正当途径;学习怎样理财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一定要学会节俭,做好下一步更好生存的准备。
  有了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你就要想到发展,一步步走向成功,努力去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就要学习一些适合现实的知识。知识无穷尽,人生有终时。在现实的世界中,就要用现实的知识去描绘现实,才能得心应手。这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就要学习一些与科技有关的知识,如:计算机应用、网络学、信息处理、交通工具驾驶、营销学等,和一些现代的经营理念。还要懂得一些现代化生产的操作流程,掌握一些拼杀商场的技艺,和适当适时运用谋略与计策去应付一切突发事件能力。现在的时代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因此一个想要早日取得成功的人,至少要精通一门外语。一个人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要被历史前进的车轮给压扁,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如果你有此认识,学习的东西就更多了,即使你天天学,时时学,也学不完。为此,要适时为自己充电,增加前进的原动力。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就应该看看关于怎样创业的书籍。比如管理方面的要学“韦尔奇”“杜拉克”所写的书,想炒股就要看“巴菲特”所写的书;要推销就要学“科特勒”所以的书等。这些西式大餐,无疑是一些老板的“脑白金”。
  任何一个专家都是由不会变成会的,而专家之所以能成为专家,就在于他比常人花下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学习的时间愈长,下的功夫愈深,所学来的技能也就愈精。
  明朝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为了要他的荷花画,都不辞辛苦,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王冕虽然很有名,但是小时候却很贫困,白天为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
  有一次,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了一阵雨,一会儿雨停了,但是湖里的荷花和荷叶却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把它画下来,于是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和钱买了纸和笔来开始作画。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可是王冕并不气馁,仍然不停的画,最后越画越像,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出卖,卖得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
  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相购买,他的生活环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后来,他的名声也渐渐远播,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
  王冕并不是天生就会画荷花,而是长时期不停地画,画得不好再画,一直画到传神为止。因此,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也应该具备这种勤奋不懈的精神。
  无论你学什么,都不要去学对别人做连自己都厌恶的事情。
  ⒋怎样学习呢?
  当你有时间学习时,也许就会说:“我学不进去啊!”于是就以些为借口,而逃避学习。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未端正心态,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表现。或许你真的想学习,可是就是学不进去,这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很多,自以为是的体现。当然对于学习,有很多的学习方法,许多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都有详细论注,本书就不一一罗列,本书只着眼于心态方面的描述.
  有一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在单位熬了20年,却还只是个小职员。总感觉也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每次想起来就掉泪。
  因为孩子考大学交学费的事他又发起愁来。越想越难过,一难过就憋不住就在单位流泪了。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什么原因难过。
  他说:“我怎行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作诗、学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为换了现在的这位上司,我自认为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眼看年龄渐高,一事无成,你说,怎么不难过?”
  一个人研究学问、学习技能,应该是为充实自己,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随时代潮流而盲目的进行,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宝贵的光阴才最可惜。
  若你是真心的想学,并学好,学以致用,就应该具备以下的心态:
  ①空杯的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苏东坡去向学识广博的佛印禅师求教。当到了禅院,东坡说明来意,就与佛印禅师开始座谈。一开始,东坡就口若悬河、天南地北、洋洋自得的先行谈开了,禅师几乎连话都插不进去。他本是来求教,可如今,倒像是他来教导禅师了。无论禅师说什么,他都能应答如流,并引经据典的与禅师对驳起来。气氛很不融洽。这时,禅师站起来,给东坡倒茶。东坡看见茶水已从茶杯中溢了出来,可禅师还在继续倒茶。东坡好生奇怪。问禅师这是何故。
  禅师笑了笑,说:“施主,你的学识渊博,就像此杯。老衲已无能为力。”
  东坡愣了愣,随即领悟,面有愧色。遂将茶杯中的水一饮而尽:“好了,这下可以了。”
  禅师双手合什:“善哉!”
  从此以后,东坡无论什么时候,都虚心学习,终成一代大词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吗?
  ②归零的心态
  一个人,在知识的海洋上漂流,永远都像一个无知的婴儿。在这世上,有三百六十行,各种事业,你能全懂吗?不可能,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对于一个未知的领域,你心中所知道的就是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的去学,才会有所获。
  在现实的社会中,有许多人一直都在计划、梦想、等待、准备之中,蹉跎了无数的岁月,却始终没有任何行动,缺乏行动的人永远都只是一个可怜的空想家。他一直都在准备、计划之中,但是他在明天、明年也许永远不会比今天、今年准备得更充分、更完善。他始终没有明白,他缺乏的只是一种坐言起行的精神。最后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而归零的心态,就是让一切都从头开始。
  ③空桶的心态
  有的人的确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是这是不是已经再也学不进去呢?回答是:“不是这样的,还可以继续学。”
  一个师傅手下有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高傲自大,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感觉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告诉师傅要下山去。
  师傅问他:“你觉得自己什么什么都学会了吗?”
  弟子很自信地答道:“是的!”
  这时,师傅就对他说:“那你把厨房里最大的木桶提出来,装满石头。”
  弟子很快把桶装满石头提了回来:“装满了。”
  师傅用手一指,说:“好,你再到外面弄一些沙回来,看看能不能再往桶里装一些沙子?”
  这个弟子就照师傅的吩咐弄了一袋沙回来,沙子从石头缝隙中漏下去很多。过了一会儿,他把桶提到师傅跟前,说:“这次真的装满了。”
  师傅问:“是不是里面真的不能再装东西了?”
  弟子说:“桶已经这么满了,怎么能再装东西呢?”
  师傅没有现再说什么,走到厨房里舀了一瓢水,对着桶慢慢地倒,水很快地就渗了进去。这时,师傅对弟子说:“现在你可以下山了。”
  弟子满脸愧色地说:“师傅,我错了。”
  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人生就像一只桶,你永远装不满它。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保持一份空桶的心态,不断地往桶里装东西,才会不断地进步和成熟。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懂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就越觉得自己无知。而怀疑正是学习的钥匙,能开启智慧的大门。求知的欲望正是不懈学习、探求的动力,而怀疑才能让自己进步。你一怀疑,就会产生疑问,好的问题常常会引出好的答案。
  可见,好的发问和好的答案同样重要。问题提得出人意料,答案也常常是深刻的,发人深省。没有好奇心的人,不会产生怀疑,思考就是由怀疑和答案共同组成的。
  人没有理由对什么事都确信无疑。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愈来愈多,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就可以解答很多迷惑和怀疑。
  但过分的思考易使行动迟缓。的确,犹豫不决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在最适当的时候,遂下决断,否则便会坐失良机。只有适时而大胆地行动,才能掌握胜利;临阵踌躇不决,将丧失战机。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一味地从正面思考问题,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如果我们换一下思路,从相反的角度着手,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想学习,但又不明白该如何去学,又找不到头绪,而有的东西真的弄不懂,难道这样你就想放弃了吗?
  看完下面这个小事件你再说这个想法不迟。
  当你走到一个房间,房间顶很高,上悬着一个装有水果的篮子。你想吃这水果吗?如果想吃,只要把那个篮子摘下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房子四壁光滑,屋里也没梯子,你也根本够不着这么高的水果篮子,你是不是感觉非常惶惑。
  你可有想过,如果是这个篮子真的够不着,那么它又是如何挂上去的呢。
  如果你还是不解,就听我说来。
  这些知识并不是要你不理解它,只是希望你明白,既然有人能写出来,那么为什么你就不能理解它呢?
  我来向你提几个问题:
  第一个:有两人从一个高大的烟囟里掉了下去,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呢?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你肯定会这样认为。
  “你错了,那个人看着没有弄脏身子的人想道:我的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而身上干净的人,看到那个满是烟灰的人,就认为自己可能和他一样脏。所以,他要去洗澡。”
  你感觉一定很吃惊:“见鬼了!”
  第二个:这两个人再次掉进了那个高大的烟囟,这次,谁会去洗澡?
  “这我知道了,是那个干净的人!”你会回答。
  “不对!你又错了,上次身上干净的人在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太脏,而那个弄脏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因此,这次他跑去洗了。
  第三个:他们两人第三次从烟囟掉下来,谁又去洗澡了呢?
  你会回答:“那当然还是那个弄脏了身子的人了。“
  “不,你还是错了!这次他们两人都去了。”
  第四个:还是他们两,第四次从烟囟里掉下来。这次他们谁又去洗澡了?
  “他们两人都去了。”
  “错,你真傻!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囟里掉下来,其中一个人干净,而别一个肮脏的事情吗?而且,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囟掉四次的吗?
  这就是知识的辨证逻辑。
  所以,自己学习并逐渐地领悟,才是真正地学习,而财富的追求也是一个人自己所遇到的机遇和环境中,不断地调整和变化自己的策略才得到的。
  ⒌如何学以致用
  学习一定要学到学识渊博,始能融会贯通。
  知识或许是死的东西,只有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通过人的感观和思维,与实在的事物、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发生联系时,其价值才得以体现。因此,观察是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
  学会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自身所遭遇的环境变动、事物变化的一种快速反应。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也在耳闻目睹着种种变动,可是,很少有人可以洞悉到变化中所蕴藏着的规律,而预见到变化的发展趋势。所以说,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思之思之,因而通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会思考是人学以致用、提高智慧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才能达到。
  一个人要学习,更要思考。但是书本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慧。古语有云:书到用时方恨少,纸上得来终觉浅。
  春秋时,有一个叫王寿的人,爱书成癖,远近闻名。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相连装束起来的。他为有抄书的村料,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是用来借书、抄、看书。
  他家里除了住的地方外,全部房间都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收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多年来,王寿都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
  后来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也够重,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些走不动了。他只好坐在路边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来读。这时有个叫徐冯的东周隐士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就问:“你是谁?怎么认识我呢?”徐冯才告诉他自己叫徐冯。王寿也听说过他。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
  徐冯听了叹口气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