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名,包拯,统帅61,武力63,智谋82,政治86;天赋,铁面;与宿主关系,效忠;召唤地点,未知。”
陶商获得了金城大捷,果然系统精灵按时按点的开启了召唤,召唤出的这三名后世人物,还都有点意思。
陶商的目光第一个锁定了魏忠贤。
这位可实在是不简单,这位明朝是的大太监,堪称是古往今来,十大太监之首,骂名千古留传,可谓家喻户晓。
这魏大太监原本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后在各种努力之下,进入明皇宫做了太监,明熹宗之时更是出任权势显赫的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只差一步就可以称“万岁”了。
这魏忠贤仗着明熹宗的宠信,独揽朝纲,专断国政,一手遮天,使明帝国上下,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甚至,那些巴结魏忠贤的地方官,竟然在各地为魏忠贤修起了生祠。
虽说魏忠贤后来被崇祯皇帝给灭了,但做太监能做到这份上,他也算得上是千古第一人,也算是够本了。
让陶商乐的则是,这个魏忠贤被召唤在了渔阳郡,那里正是刘备的地盘,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去投奔刘备。
如此一个奸佞的太监若是能伴刘备左右,陶商不乐才怪。
“魏忠贤,希望你早点投奔刘备,替朕好好的伺候着大耳贼,把你的浑身本事都使出来……”
陶商嘴角扬起意味深长的冷笑,注意力很快转到了第二名后世人物身上——丰臣秀吉。
这个人物,就让陶商眉头微微一皱。
倭岛战国三杰之一,其中的织田信长已经被召唤出来,没想到又一杰丰臣秀吉,竟然也被召唤出来。
丰臣秀吉的能力,野心和胆魄,甚至是要超越织田信长的。
此人原本也为倭国一名贫民出身,凭着自己的过人才干,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渐发迹,步上高位。
织?
4000
?信长死后,丰臣秀吉在争位的斗争中获胜,成了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也成了整个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织田信长继位后,凭着自己的政治远见,在倭国实行士农工商政策,奖励商业,扶植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使倭国国力大增。
而这丰臣秀吉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在统一倭国之后,悍然发动了入侵朝鲜之战。
为了征服朝鲜,进而征服明朝,丰臣秀吉起倾国之兵,动用了二十万倭兵登陆朝鲜,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破朝鲜王京汉城,以及陪都平壤,几乎将整个朝鲜吞并。
可惜,丰臣秀吉野心太大,对倭国的实力太过自信,小瞧了明帝国的实力,结果被援朝的明军接连击败,最终倭军因在战争中损失太大,在丰臣秀吉病死之后,被迫与明帝国议和,最终撤出了朝鲜,侵朝之战宣告失败。
虽说丰臣秀吉自过自傲,错估了自己的实力,但敢以区区倭岛之兵,就敢跟庞大的明帝国叫板,这份胆量倒也着实是了得。
“这丰臣秀吉倒也是个人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去投奔孙策,看来将来早晚要跟朕的大魏一战了……”陶商思绪飞转,想起了关于倭国的最新情报。
根据徐盛从青徐沿海传回来的情报,那孙策自封为倭国天皇已有数载,先是迎娶了原倭国女王卑弥呼,连姻了倭国土著贵族势力,接着又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思想,数年间就扫平了倭国列岛,并在历史上倭国首都一带,兴建了一座京城,将之命名为天京。
甚至,孙策还因为倭岛地处于神州大陆的东极,乃日出之地,但将原先的大吴国国号,改为了大日国,自称为大日国天皇。
因是孙策逃离江东之时,从原吴国带走了大批的匠人,就等于把神州先进的科技,统统也带到了倭国,自其征服倭国之后,全迅速在全倭范围内推广冶铁、农耕和纺织等先进的技术,数年间已是国力大增。
陶商知道,孙策的野心绝非是孤悬海外,做一个区区倭岛所谓天皇,一旦国力上升,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尽起倭岛之兵,卷土重来,前来征服神州大陆。
那时的孙策,有周瑜吕蒙这样的吴国旧臣,又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等倭岛召唤之臣相助,实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实话实说,孙策的小日子过的还真是滋润。
“孙策卷土重来,必从海上进攻,必须要加强海防才是,光靠徐盛一人是不可的,看来得调更多精通水战的大将去青徐才是……”陶商思绪飞转,心中已有了主意。
眼下伐秦之战已进入到尾声,到了凉州这等内陆偏远之地,水军已经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似伍子胥这等精通水陆作战的统帅之才,再留在这里也显的有些浪费。
陶商便决定,把伍子胥、甘宁、陆逊和丁奉四员精通水战之将,统统都调往青徐沿海,再把鲁班也调往青徐,大兴海军,加强海防,准备应对孙策来自于倭岛,所谓“大日国”的威胁。
思绪收敛,陶商的注意力,最后落在了“包拯”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上。
陶商就笑了。
包拯,包青天,公正无私的象征,古往今来,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包青天的名字,哪怕是后世小学生都耳熟能详,陶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陶商知道这包拯乃北宋名臣,曾任开封府尹,屡屡强劾权贵,其人为官廉洁公正正,刚毅不屈,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断案英明,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方才有“包青天”之名。
“这个‘铁面’天赋,不会就是公正无私的能力吧?”陶商目光落在了那“铁面”天赋上,好奇的问道。
“宿主判断正确,详细来说,拥有铁面天赋的对象,最适合掌管司法机关,充当法官的角色,该天赋会使对象终身都公正廉明,不会有任何徇私举动,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改变自己公正的判决。”
陶商明白了,赶紧这是系统给自己召唤了一个廷尉的最佳人选啊。
在大魏国的官职体系之中,廷尉乃九卿之一,职责乃是管理天下刑狱。
全国诸州诸郡的断狱总数,每年都要汇聚到廷尉,各地的疑难案件也要申请廷尉的判决。
廷尉也能派官员,前往地方处理某些要案,甚至还有驳正皇帝,或者是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此外,廷尉还可以根据诏令,逮捕和审判有罪的王公大臣,主持修订各项律令,乃至于国家的度量衡这种尺度之事,也由廷尉主持。
在这样一个人治的时代,廷尉的公正廉明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刑狱的公正与否。
先前陶商一直专注于军事征伐,以及经济的恢复,重和了萧何、商鞅等一系列的治政之才,但在刑狱上却存有疏忽。
眼下系统既然是召唤出了包拯,正好也提醒了陶商,也该是把刑狱之事,也重识起来的时候了。
只有刑狱公正,才能对大魏整个官僚体系形成足够的威慑,迫使官吏们收敛自己的贪念私心,夹着尾巴做人,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大魏国的政治清明。
而国家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才以让百姓心服口服,这才有利于大魏国的长治久安。
刑狱清明与否,廷尉的人选至关重要,而包拯,正是廷尉的最佳人选。
“包拯啊包拯,不知你什么时候会来投奔朕,廷尉的位子,朕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上任了……”
陶商思绪飞转,把三名召唤的后世英魂,统统都过了一遍,最后目光还是射向了北面方向。
治政清明,包拯投奔那都是后事了,眼下重中之重,还是先灭了曹操,斩草除根,彻底的覆灭了秦国才是最重要。
曹操北去,肯定是要逃往凉州的,而在经历了羌胡铁骑的覆灭,马超的西凉军团的覆灭,地贫民少的凉州,实际上已经给曹操拼凑不出什么人马了。
况且西凉地远,道路不便,不利于粮草的转运,只利于骑兵的征伐,步兵带多了非但没什么用武之地,反而容易成为负担。
陶商遂是决定,只带四万步骑北上,继续追击曹操,其余十几万大军,在原地休整数日后,便开始起程东归,赶赴冀州战场。
陶商最后的战略,则是穷死曹操之后,以轻骑火速回师冀州,会合先期赶到的步军主力,再跟刘备决一死战。
决意已定,陶商也没有一丝停留,挟着大胜之威,率四万步骑北上,尾随着曹操败兵,直奔凉州而去。
当陶商大军穷追之时,曹操也正率领着不足一万的败兵,灰溜溜的仓皇而逃。
一连五天,曹操是马不停蹄,连屙屎的空隙都不敢耽搁,一口气逃出了几百里路方才罢休。
日是黄昏时分,曹操抵达了凉州武威郡最南边的张掖城。
而斥侯回报,魏军的追击部队,已被甩在了两百里外,暂时构不成威胁。
曹操这才长松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身形,向着张掖南门而去。
此时,城门早已大开,闻讯的张掖县令,带着一众地方官,早早候于城门外,迎接曹操到来。
进抵城门前时,那年轻的县令匆忙上前,拱手道:“臣张掖令姜维,拜见陛下。”
!…pbtxt_piaotian ……》
第八百零六章 少年英才
曹操瞟了一眼那年轻的县令,只是微微点头而已,随后扬长入城。
姜维眉头微微一动,旋即也尾随在秦国众文武之后,跟着进入了城中。
曹操的败兵虽然是初到,但姜维已提前准备下了足够的劳军粮草,并为曹操打扫出了县府,准备下了美酒好肉。
九千败兵于城外安营,粮草军资送入营中,这些败卒们终于可以吃一顿饱饭,喝几口酒压压惊,疲惫低落的精神情绪,终于得以稍稍缓解。
县府大堂中,饥肠辘辘的曹操,狠狠的吃下了小半条羊腿,喝下一坛好酒,方才恢复了精神。
姜维的周到款待,让曹操很是满意,吃饱喝足之后,方才想起了这位年轻的张掖县令,遂是将其传至御前来问话。
“你这些酒肉看起来是早就准备好好的,但朕一路从金城撤来,事先并没有支会武威郡方面,你又是怎么知道朕一定会来。”曹操饶有兴致的问道。
姜维面对曹操也无惧意,只拱手从容道:“臣听闻陛下兵退金城,与陶贼鏖战,只担心魏军势大,陛下交战不利,可能会选择撤对凉州,所以臣早有半月之前,就已经在提前准备粮草物资。”
此言一出,旁边的夏侯渊就不满了,质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难道是想说,你早就认定陛下会败给陶贼,会守不住金城吗?”
姜维眉头微凝,迟疑一下,却依旧不卑不亢道:“臣并非是认定陛下一定会败,只是觉的有这个可能而已,所以才提前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
“你——”
夏侯渊还待再喝斥时,曹操却一挥手,打断了他,笑看向姜维,问道:“朕倒是想听听,你是怎么分析出朕可能会败。”
姜维便不假思索道:“金城虽为一郡治所,但城池并不坚固,而陶贼的兵马又数倍于我军,以陛下之英明,定然知道光靠手头兵力,想硬守住金城是绝无可能,除非是出奇兵。”
曹操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姜维便接着道:“而出奇制胜,在于诡诈二字,那陶贼恰恰又以诡诈闻名,臣便想就算陛下出奇,至少也有一半的机会可能会被那陶贼识破。既然机会只有一半,臣自当早做准备,以防万一,还请陛下明鉴。”
姜维一番话,有理有据,竟将金城一战的形势,分析的透彻之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预判出了那一战的整个过程。
这番话后,就连夏侯渊也无话可说,只能干瞪眼。
至于荀彧法正等谋士们,则面露几分奇色,显然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县令,有些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年纪轻轻,就有这份判断力,是个人才。”曹操也面露惊喜欣赏之色,不住的点头,目光看向荀彧,用责备的语气道:“文若啊,这个姜维是个人才,光凭他方才那番话,只让他做小小的张掖县有些屈才了,你怎么不早点为朕推荐这等的少年英才。”
荀彧面露几分惭愧,忙拱手笑着自责道:“是臣失察,让贤才遗落在野,还请陛下恕罪。”
曹操也只是随口说笑而起,又岂会真的降罪于荀彧,不过是哈哈一笑。
“给姜伯约赐座。”曹操拂手令道。
左右忙在近前,给姜维设下一座,众臣们都看出来,大秦天子对这位小小县令,存有器重之心。
姜维以一县令身份,能够这么受天子礼遇,实属意外,但这位年轻的县令,却并无受宠若惊之势,只是拱手拜谢,从容的移近曹操阶前坐下。
姜维这份从容气质,更加令曹操刮目相看,越看越是喜欢。
饮下一杯酒,曹操便又问道:“眼下朕已撤退入了凉州,用不了多久,陶贼的大军很快就会追至,朕倒是想听听,你对御敌有何见解。”
姜维沉吟了片刻,缓缓道:“臣以为凉州地远,道路不畅,陶贼若是率数十万大军前来,势必要运用比原先多出一倍的丁夫车马,为其庞大的大军供给粮草。”
手指东面一指,姜维继续道:“而陶贼眼下的粮草供给,无非是两条,最主要一条就是中原,他的粮草先得由关东诸州运集于洛阳,再由洛阳出发,弘过弘农进入关中,再经过关中穿越陇山,运往陇西,然后再由陇西向北才能运至凉州,这一条粮道何止几千里!”
轻吸一口气,姜维冷笑道:“这么长的粮道,要供给近二十万大军所需,这将是何其沉重的负担,陶贼若以倾国之力来供给这条粮道,也许还勉强能够支撑,但眼下他还要抵御北面汉国和鲜卑人的进攻,就算是以魏国的国力,恐怕承受不住这等两面的负担。”
曹操听着不断点头,眉宇之中那种欣赏之意更浓了几分。
接着,姜维又向南面一指,“既然陶贼东面这条主要粮道负担沉重,就只有用南面益州这条次要粮道来分担,然益州虽乃天府之国,但毕竟只有一州之地,产粮有限,却又有蜀道之险,蜀中粮草就算能运至凉州,那也是杯水车薪,于大局无补。”
听罢姜维这番分析,曹操灰暗的表情,竟是重新浮现几分振奋,点着头道:“你对陶贼粮草的分析甚是有理,你想以此来说明什么,不妨直言。”
姜维便清了清嗓子,用肯定的语气道:“综臣方才所述,臣认为以陶贼眼下的国力,已不足以供给他二十万大军前来凉州,且冀州方面形势吃紧,陶贼也必须要分出更多的兵马前去救援,所以臣有理由相信,陶贼就算要追击我军,最多也只有四万步骑。”
四万步骑!
这个数字让秦国众臣们眼前皆是一亮,无不精神稍稍振奋,仿佛于黑暗之中,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眼下他们秦军兵马虽只有九千余众,但若是东拼西凑的话,勉强还能从凉州再凑出几分兵马,凑个一万三四千左右。
这样的兵力数量,对付二十万魏军,当然是以卵击石,连塞牙缝都不够,但若只是对付四万魏军的话,倒是勉强还能一战。
“文若,孝直,你们怎么看?”曹操的目光,看向了两位谋士。
荀彧捋着长须,点头道:“这姜伯约所言甚是在理,臣以为陶贼多半也只能率四万多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