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俛的军队便只有〃因粮于敌〃。水运和因粮于敌二 者,有一个做不到,南朝就难言北伐。《梦溪笔谈》一一 讲到〃凡师行因粮于敌〃的问题,认为〃最为急务〃。作
者计算了一下:打仗的兵七万人,如果用人负粮,需要 三十万人;如果用畜乘运粮,〃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 寡,然牧不时,畜多疫死,一畜死则井所负弃之,较 之人负,利害相平〃。运输上的困难,使南朝很难发动 大规模的、持久的北伐。
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潘上。《晋书》九八《桓通 传》记其事有云:
〃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 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
桓温是想因粮于敌的,不料麦苗为苻健所芟,遂不得
不退兵。
刘裕北伐南燕,议者以为南燕如果〃刈粟清野,以 绝三军之资,非唯难以有功,将不能自反〃。刘裕说:
〃我揣之熟矣。鲜卑贪,不及远计,进利克获,退惜粟 苗。……彼必不能清野固守,为诸君保之。〃果然慕容 超不能清野,而刘裕军却得到河北居民供给的粮食 当刘裕军包围广固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曰以 千敉〃。(《宋书》一《武帝纪上;刘裕因此得以攻灭南 燕。其后北伐后秦,王镇恶等在潼关下受阻,〃而军叉 乏食,驰告高祖(刘裕〉,求遣粮後〃。后来得到〃义租〃, 军队才得以继续向关中进军。(见《宋书》四五《王镇恶 传〃
桓温尝〃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孙绰以为如
果要移都,首先必须做到:〃扫平梁许,清一河南,运漕 之路既通,然后尽力于开垦,广田积谷,渐为徙者之 资。〃(《晋书》五六《孙绰传》)孙绰注意到〃运濱之路〃, 是一个卓识。水路如果阻塞,粮道不通,北伐、移都洛 阳都不可能。勉强行之,必然无功,徒招损失。
南渡北人对于北伐的态度,可以王栽之为代表。 《晋书》八〇《王義之传》记王義之与会稽王笺,陈殷浩
不宜北伐有云:
〃夫&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 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明,而遗黎歼尽,万 不余一。且千里伊福怨盼眩鼋褡斯┘蹋鏖招怼÷澹比牖坪印K淝卣祝粗劣诖耍抑牵阋浴〗恢痢=裨宋藁蛊冢髑笕罩兀郧庠骄程煜率
分之九,不亡何待I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 痛心叹焯而莫敢吐诚。…一須根立势举,谋之未晩。〃
王義之说的〃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代表了南渡北
人对北伐的一般看法。这种看法与那些只知苟且偷安
的腐朽势力的反对北伐是有差别的。东晋主持北伐的
人,即使如刘裕也不想久滞北方。义熙十三年八月克
复长安,十一月,以刘穆之卒,刘裕即从长安南返。后
来关中丢弃给了赫连勃勃。(见《宋书》二《武帝纪中》〉
又未曾南渡的北人,既受少数族统治者的长期统治,
民族意识和其他关系转趋模糊。对于南朝的北伐,也
〃燕太宰【慕容)恪将取洛阳,先遗人招纳土民,远近 诸坞皆归之,乃使司马悦希军于盟津,豫州刺史孙兴军 于成皋。〃
慕容恪之所以能招纳远近诸坞土民,也就是因为土民 民族意识模糊。这样的北方土民,是一点也不热心南 朝的北伐的。
以上四者,决定了南方北伐的无成。
第十五篇北魏前期的汉化 (崔浩问题)
汉化在胡族中是一种潮流,但在这种潮流中,也 有反汉化的逆流。汉化的正流,终究要战胜反汉化的 逆流。不过在某一个时期,逆流也可能大于正流。在北 魏前期的汉化中,逆流要大于正流。这可从崔浩事件 得到说明。
北方当时最有势力的文化高门均系大族。当然, 不是一族都有文化,而是有文也有武。如赵郡平棘李 灵,〃以学优,选授文成皇帝经,加中散、内博士〃。子李 恢却〃拜长安镇副将〃。李恢子李显甫,以〃豪侠知名, 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 之,显甫为其宗主〃。(《北史》三三《李灵传》)势力极为 强大。北方兵戈扰攘之际,汉人未能南迁的,都筑坞堡 以自保。其结聚或以宗党、或以婚姻、或以佣户为核 心,关系极为密切,组织极为胶固。坞堡宗族有它自己 的政治、经济与家族主义,形成地方上强大的势力。胡 人最注意的便是此等大族。所谓汉化和反汉化的问 题,从胡族的上层来讲,也就是与汉人大族特别是与
文化高门或文化士族的关系问题。 《魏书》四上《世祖纪上》略云…
〃神廳四年九月壬申诏曰:'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 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诲螅省⒐闫接
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州郡,有羽仪之用,敕 州郡以礼发遣。'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 差次叙用。〃
《魏书》四八《螅蚀仿栽疲
〃高允,宇伯恭,勃海人也。神麂四年,与卢玄等俱被
征。〃
这是对汉人大族的一种笼络。
清河崔氏为北朝第一盛门,崔浩即出于此族。《魏
书》三五《崔浩传》(参《北史》二一《崔宏传》附子《浩 传》)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玄伯之长子。〃 按《魏书》二四《崔玄伯传》(参《北史》二一《崔宏传》)
云: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名氾离祖庙讳,瑰司空 林六世孙也。祖悦,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父 潜,仕慕容睇,为黄门侍郎。并有才学之称。〃
《三国志,魏志》二四《崔林传》裴注引《晋诸公赞》曰:
〃(林子)述弟随,晋尚书仆射。为人亮济。赵王伦箨 位,随与其事。伦畋,随亦废银而卒。林孙玮,性率而疏, 至太子右卫率也。〃
《北齐书》二三《崔悛传》(参《北史》二四《崔逞传》附 《饺传〃云:
〃崔饺,清河东武城人也。每以籍地自矜,谓卢元明
:'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陵)崔赵(郡)李何事者 哉!'〃
可知魏晋以来,虽经五胡之乱,清河崔氏在政治上仍 居最高地位。崔饺自称〃天下盛门〃。原因在此。
有一点可以注意,在六朝初期,所谓胜流,不必以 高官为唯一的标准,即寒士有才亦可目为胜流,非若 六钥后期魏孝文帝的品目门第胜流,专以官爵的高下 为标准。《魏书》四七《卢玄传论》云:
〃卢玄绪业著闻,首应旌命,子孙继迹,为世盛门。其 文武功烈,殆无足纪,而见重于时,声离冠带,羞德业儒 素有过人者/'
范阳卢氏在政治上的地位不及湥Ш哟奘希渌约亍∮谑保饕凇ǖ乱祽厮赜泄苏摺ā5乱等逅兀此健∪寺住6阂岳雌缆廴宋铮曜加辛教酰晃兆澹病≌黾易澹欢寺祝哺鋈瞬胖恰9肿诮币词咳耍
即看人伦。(《后汉书》列传五八《郭泰传》:〃林宗虽善
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姓族问题容易解决,人伦问 题不易解决。崔浩是属于六朝前期的人物,论崔浩要 抓住这两个问题。
崔浩事件为北魏前期重要的政治事件。崔浩问题 最能代表北魏前期汉人士族的问题,也最能说明北魏 前期汉化与反汉化两种势力的斗争。崔浩之死,或以 为原因在民族方面《华夷问题〉,或以为原因在宗教方 面(佛道问题),其实这二者都不是崔浩之死的主要原 因,主因在社会阶级方面,即在崔浩欲〃整齐人伦,分 明姓族〃方面。析之如下。
《宋书》七七《柳元景传》(参《南史》三八《柳元景 传》及《资治通鉴》一二六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月瑰 中书学生卢度世亡命条考异)云:
〃元景从祖弟光世,先留乡里,索虏以为折冲将军、 河北太守,封西陵男。光世姊夫伪司徒崔浩,虏之相也。 元嘉二十七年,虏主拓跋焘南寇汝、颍,浩密有异图,光 世要河北义士为浩应。浩谋泄被诛,河东大姓坐连谋夷 灭者甚众。光世南奔得免。〃
又《北史》二一《崔宏传》附《浩传》云:
〃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本图不 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浩诛,中书侍 郎高允受敕收浩家书,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淖录于
允集。〃
则崔浩似因具有民族意识,因而得祸。其实,崔浩为鲜 皁出谋划策的地方正多,《魏书》三五《崔浩传》(参《北 史》二一《崔宏传》附《浩传》〉记神瑞二年崔浩谏阻迁 都于邺之议有云:
〃东州之人,#谓国家居广漠之地,民畜无算,号称 牛毛之众。今留守旧都,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参 居郡县,处榛林之间,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 百姓意沮。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屈丐、蠕蛾必提挈而 来,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阻隔恒代千里之险,虽欲 救援,赴之甚难,如此则声实倶损矣。〃
又记泰常元年崔浩议刘裕假道伐姚秦事有云:
〃假令国家弃恒山以南,裕必不能发吴、越之兵,与 官军争守河北也。〃
可知崔浩深晓当时南北两方的情势,他为鲜卑划策, 可谓不遗余力。同传尚云…
〃会闻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虎牢、滑台。浩曰:'陸 下不以刘裕欲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 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今国家亦未能一举而定江南,宜 遣人吊祭,存其孤弱。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 率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恶稔。如其强臣争权, 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而收淮北之 地。,,,
论者以此证《宋书,柳元景传》,谓崔浩心担南朝,实
则此正表明崔浩善于为鲜卑出谋。须知鲜卑当武力 虽强,而中国北部汉族及其他胡族的人数远远超过鲜 卑,故境内未能统一,且西北方柔然及其他胡族部落 势力强盛,成为北魏的边患,崔浩说〃今国家亦未能一 举而定江南〃,是符合实际情势的。崔浩提出命将扬威 收淮北之地,是建议节级徐进。此正是为北魏计的万 全之策。
《资治通鉴》一二六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月魏 主赦卢度世条记卢度世〃坐崔浩事亡命,匿高阳郑罴 家。……〃系据《魏书》四七《卢度世传》之言…
〃度世后以崔浩事弃官逃于高阳郑罴家。世祖临江, 刘义隆使其厫中将军黄延年朝贡。世祖问延年曰:'范阳 卢度世坐与崔浩亲通,逃命江表,应已至彼。'延年对曰; '都下无闻,当必不至。'世祖诏东宫赦度世宗族逃亡及 箱没者,度世乃至赴京。〃
《通鉴,考异》云:
〃《宋书,柳元景传》与魏(收所纪)事不同,今从《后
魏书》。,'
《考异》所谓不同,指《宋书,柳元景传》所说,〃浩密有
异图,光世要河北义士与浩应接,谋泄被诛;河东大姓
坐连夷灭者甚众〃,与《魏书,卢度世传》所记卢度世
〃坐与崔浩亲通〃,〃弃官逃于高阳郑罴家〃不同。《卢度
世传》没有提及崔浩密有异图的事,《柳元景传》所记
为柳光世之言。其言不过虚张夷夏之见,以自托于南
朝而已,本不足为据。《通鉴》记卢度世避祸从《魏书》,
而不书《宋书》所谓〃浩密有异图〃等言,是一个卓识。
华夷问题是有的,崔浩之死,即使有华夷之异的
原因存在,但可以肯定并非主要原因。至少在崔浩方 面,并未将华夷之异,存于胸臆。
宗教方面的原因,是不是能够成立呢? 在宗教方面,人们谈论较多的是太子拓跋晃与崔 浩在佛教问题上的矛盾。论者多据《魏书》一一四《释 老志》所云太武帝拓跋焘西征盖吴至长安,因从官见 长安沙门便室大有弓矢矛盾,命〃案诛一寺〃。崔浩信 道敎,〃时从行,因进其说〃。太武帝遂下诏〃诛长安沙 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又下 诏〃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
限今年二月十五,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 门。〃其时恭宗拓跋晃为太子监国,拓跋晃〃素敬佛道,
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今罢其道, 杜渚寺门,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毁灭。如是再三, 不许〃。太武帝不仅不许,且复下诏〃自今以后,敢有事 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锎人者,门诛。有司宣吿征镇将 军、刺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
无少长悉坑之。〃太子拓跋晃〃言虽不用,然犹缓宣诏 书,远近皆豫闻知,得各为计。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 在京邑者,亦蒙全济。金银宝像及诸经论,大得秘藏〃。 可是,〃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崔浩进言废 佛,寇谦之曾滑崔浩:〃卿今促年受戮,灭门户矣。〃后 四年(太平真君十一年〉,崔浩被杀。〃浩既诛死,帝颇 悔之(后悔废佛),业已行,难中修复。〃论者因此以为 崔浩的被杀,是因为在废佛问题上,与太子拓跋晃有 冲突。然而,拓跋晃所上的表文并未言及崔浩,即使这 是崔浩之死的一个原因,但也非主要的原因。
考《魏书》四七《卢玄传》(参《北史》三〇《卢玄 传》)云:
〃(崔〕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玄劝之曰:'夫创 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食其三思。'浩 当时単无异言,竟不纳。浩败颇亦由此。〃
此则指出了崔浩的死,有社会阶级的关系。华夷之异, 宗教之冲突,社会阶级之分别,我们都可看作是崔浩 之死的原因,但尤其应当从社会阶级上去了解。崔浩 代表汉、魏、晋北方士族,崔浩的思想代表汉、魏、晋北 方士族的思想,种族、宗教观念与他的阶级观念是一 致的,是主从关系。要了解崔浩之欲齐整人伦,分明姓 族,须先了解崔浩所代表的北方士族及其思想。 北方士族为承袭鲜皁慕容治下士族而来,渊源可
上溯汉魏。大者为崔、卢、李、郑四姓。四姓中以崔、卢 为显。卢氏又不及崔氏,博陵崔氏又不及清河崔氏。北 方大姓有它自己的传统的社会阶级观念和一整套系 统的齐家治国思想。《魏书》三五《崔浩传》(参《北史》 二一《崔宏传》附子《浩传〉》云…
〃初,浩父疾笃,乃剪爪截发,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 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家人罕有知者。 乃父终,居丧尽礼,时人称之。浩能为杂说,不长属文,而 留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 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性不好老庄之书,每读不 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必非老 子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畋法之书,以乱先王 之教。袁生所谓家人筐鐘中物,不可扬于王庭也。','
崔浩通经律,重礼法,不长于属文,不好老庄之书,都 是东汉儒家大族的家世传统。同书同传又云:
〃浩从太宗幸西河、太原。登憩高陵之上,下临河流,
傍览川域,慨然有感,遂与同僚论五等郡县之是非,考秦
始皇,汉武帝之违失。好古识治,时伏其言。天摚Э芮∶坑牒蒲裕牌渎酃胖温抑#W砸勾锏狄饬踩荩
无有懈倦。既而叹美之曰八斯言也惠,皆可底行,亦当今 之皋陶也。但世人贵远渐近,不能深察之耳。'因谓浩曰: 吾行道隐居,不营世务,忽受神中之诀,当兼修儒教,辅 助太平真君(太武帝),继千载之绝统。而学不稽古,临事 阁昧。卿为吾撰列王者治典,并论其大要。'浩乃著书二
十余箱,上推太初,下尽秦汉变弊之迹,大旨先以复五等 为本。〃
按《三国志,魏志》一五《司马朗传》记〃朗以为天下土 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 也〃。同书四《陈留王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